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墨天牛OBP基因MaltOBP2和MaltOBP6的克隆、序列分析及组织表达谱和原核表达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钱凯 冯波 +3 位作者 巫诩亮 劳冲 沈幼莲 杜永均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96-506,共11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在嗅觉识别寄主植物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气味结合蛋白(odorant binding proteins,OBPs)的结构及功能。【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得到的Malt OBP2和Malt OBP6基因序列和...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在嗅觉识别寄主植物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气味结合蛋白(odorant binding proteins,OBPs)的结构及功能。【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得到的Malt OBP2和Malt OBP6基因序列和蛋白结构进行分析,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Malt OBP2和Malt OBP6在松墨天牛雄虫不同组织和时空中的表达差异,利用p ET32a(+)原核表达载体对Malt OBP2和Malt OBP6进行了诱导蛋白表达。【结果】本研究得到两个松墨天牛气味结合蛋白基因——Malt OBP2(Gen Bank登录号:KP120891)和Malt OBP6(Gen Bank登录号:KP120892),ORF长度分别为402 bp和408 bp,翻译的氨基酸序列均含有4个保守的半胱氨酸位点,表明得到的两个OBP基因的编码蛋白均属于Minus-C OBP亚家族;推导的两个OBP蛋白均有6个α螺旋区域,且α螺旋区域在两个蛋白的位置非常相似,但是两个OBP蛋白推测的配体结合位点和位点极性却完全不同。组织表达模式表明,Malt OBP2和Malt OBP6在成虫头部、触角、下颚(唇)须、腹部末端和足中均有表达,表达程度不一,但都在头部显著表达,触角中的表达量相比其他组织中较低或只是持平。发育表达结果表明,Malt OBP2在蛹触角中的表达量最高,而Malt OBP6在幼虫头部的表达量最高。本研究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 ET32aMalt OBP2和p ET32a-Malt OBP6,并进行了OBP蛋白诱导表达,低温(16℃和20℃)条件利于蛋白表达在上清液中,延长诱导表达时间(12 h)可以增加蛋白的表达量。【结论】本研究从松墨天牛体内得到了Minus-C OBP蛋白亚家族的两个基因Malt OBP2和Malt OBP6,通过配体结合位点推测它们具有不同的生理功能;通过组织表达谱结果推测这两个OBP基因在松墨天牛中的功能不仅仅局限于嗅觉识别,或还有味觉感受、化学感受等其他生理功能。本研究结果为两个OBP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为探索松墨天牛的化学感受机制提供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墨天牛 气味结合蛋白 基因克隆 组织表达谱 蛋白结构 原核表达
下载PDF
昆虫嗅觉系统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2
作者 万新龙 杜永均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88-698,共11页
昆虫的脑由前脑、中脑和后脑组成,其中前脑含有高级感觉中枢,如蘑菇体和中央复合体,控制昆虫的学习、记忆和运动等高级神经活动;中脑包含触角叶,是嗅觉神经中心;而后脑则通常不发达,主要包括内分泌神经元和控制进食与消化的运动神经元... 昆虫的脑由前脑、中脑和后脑组成,其中前脑含有高级感觉中枢,如蘑菇体和中央复合体,控制昆虫的学习、记忆和运动等高级神经活动;中脑包含触角叶,是嗅觉神经中心;而后脑则通常不发达,主要包括内分泌神经元和控制进食与消化的运动神经元。不同于其他物种,昆虫由于其特殊的生活习性,听觉和视觉系统相对退化,主要依赖嗅觉来捕食、交流和求偶,因此嗅觉系统尤其发达。本文综述了目前对昆虫的脑部主要神经结构和功能(中央复合体、蕈形体和触角叶结构)以及昆虫脑部结构遗传变异(性别异构,不同发育时期、不同昆虫以及昆虫与其他动物的脑部结构差异)的研究进展,并总结了目前昆虫脑对信号的加工处理和识别机制的研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 脑部结构 触角叶 中央复合体 蕈形体 信号处理 嗅觉编码 嗅觉变异
下载PDF
我国农业害虫性诱监测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被引量:41
3
作者 曾娟 杜永均 +1 位作者 姜玉英 刘万才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15,45,共8页
通过多年的实验室研究,结合从2009年开始的多地、多作物、多年田间试验示范,集中研究了与重要农业害虫性诱监测密切相关的性信息素配比和剂量、种专一性、微量组分、缓释、诱捕器结构及其应用技术,解决了性信息素种间细微差别、种内地... 通过多年的实验室研究,结合从2009年开始的多地、多作物、多年田间试验示范,集中研究了与重要农业害虫性诱监测密切相关的性信息素配比和剂量、种专一性、微量组分、缓释、诱捕器结构及其应用技术,解决了性信息素种间细微差别、种内地理区系差异、信息素化合物的纯化以及稳定保护和缓慢均匀释放等影响测报精准度的关键问题,开发了适应昆虫飞行行为、利于捕获收集的系列诱捕器,配合组装了成套的田间应用技术,开发了性诱自动计数系统,简化了害虫诱获鉴定操作,促进了虫情自动化记载传递,丰富了弱光性害虫监测手段,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害虫监测预警轻简化、标准化、自动化。分析提出为促进性诱监测技术的发展,要建立性诱监测技术的科学评价体系,并在迁飞性害虫、同种害虫的不同地理种群监测中开辟性诱技术应用的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性信息素 诱杀效果 预测预报 自动计数
下载PDF
迁飞性害虫稻纵卷叶螟成虫的卵巢发育与性诱剂诱捕 被引量:20
4
作者 冯波 郭前爽 +5 位作者 朱凤 王笑 刘万才 姜玉英 钟玲 杜永均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1-221,共11页
【目的】迁飞性昆虫的生理发育比较复杂,这影响了其对性诱剂的行为反应,造成了田间性诱效果的较大波动。本研究旨在明确性诱剂诱捕对不同迁飞时期田间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种群的监测效果以及性诱剂诱捕与雌蛾卵巢发育之... 【目的】迁飞性昆虫的生理发育比较复杂,这影响了其对性诱剂的行为反应,造成了田间性诱效果的较大波动。本研究旨在明确性诱剂诱捕对不同迁飞时期田间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种群的监测效果以及性诱剂诱捕与雌蛾卵巢发育之间的关系。【方法】从2015年9月开始,在浙江宁波和温州、广西宾阳及江西宁都4地,利用性诱剂和网捕法监测稻纵卷叶螟田间种群动态。解剖雌性卵巢并拍摄卵巢分级特征图。利用双变量相关性分析性诱剂诱集和雌蛾卵巢发育之间的相关性。【结果】2016年6月下旬-7月中旬宾阳县稻纵卷叶螟为迁出代和本地繁殖代的混合种群,各级别卵巢均能解剖到,但是Ⅰ-Ⅱ级卵巢的比例最高;7月上旬宁都县稻纵卷叶螟为迁入代,卵巢以Ⅳ级为主(>70%),雌蛾交配率达91.3%;9月下旬宁波北仑稻纵卷叶螟为迁出代,虫量逐渐减少至消失,卵巢处于未成熟状态,无交配发生;10月上旬温州市瓯海区稻纵卷叶螟为宁波南迁代的过境代,卵巢以Ⅱ和Ⅲ级为主,部分雌蛾完成交配,但未见雌蛾产卵。对于迁入代、过境代和本地繁殖代,网捕法和性诱法对种群动态的监测结果类似。对于迁出代,由于成虫未性成熟,性诱法不能引诱到雄蛾,但能网捕到大量成虫。相关性分析表明,对于迁入代、过境代和本地繁殖代性诱剂引诱的雄蛾数量与网捕成虫数量、网捕性成熟雌蛾数量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P<0.05),其中与后者之间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结论】性诱集可以用于准确监测迁入代、过境代和本地繁殖代田间稻纵卷叶螟种群动态。由于性诱剂监测的种群数量与稻纵卷叶螟的卵巢发育级别极显著相关,在进行防治适期或发生量预测时,性诱法可能比田间赶蛾法更有利于指导防治措施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纵卷叶螟 性诱剂 迁飞 卵巢发育 种群动态
下载PDF
二化螟的多次交配及其对雌蛾产卵量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冯波 刘天伟 +5 位作者 陆明红 钟玲 郭荣 刘万才 郭前爽 杜永均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59-768,共10页
【目的】利用性诱防控和监测水稻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的有效性在田间已经得到认可。但雄蛾具有多次交配能力,致使性诱防治二化螟的应用策略一直存在争论。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二化螟雄蛾的多次交配及其对雌蛾繁殖力的影响,认识性诱... 【目的】利用性诱防控和监测水稻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的有效性在田间已经得到认可。但雄蛾具有多次交配能力,致使性诱防治二化螟的应用策略一直存在争论。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二化螟雄蛾的多次交配及其对雌蛾繁殖力的影响,认识性诱防控害虫的机理。【方法】利用行为学方法调查了雌雄蛾以不同比例配对(1∶1,4∶1和10∶10)时雄蛾的交配次数和交配持续时间,并结合解剖学方法,观察分析了二化螟雄蛾的交配次数对精巢、交配囊和精包大小以及雌蛾产卵量的影响。【结果】二化螟雌雄蛾按1∶1配对时,交配雄蛾和多次交配雄蛾的比例分别为74.0%和36.0%,平均交配1.7次,首次交配主要发生在0-1日龄,绝大部分具有多次交配能力的雄蛾的首次交配发生在0-1日龄。雌雄蛾按4∶1配对时,交配雄蛾和多次交配雄蛾的比例分别为69.4%和51.3%,平均交配2.1次,显著高于按1∶1配对。雌雄蛾按10∶10配对时,交配雄蛾和多次交配雄蛾的比例分别为65.5%和37.8%,平均交配1.9次。雄蛾第3次交配的持续时间显著长于第1和2次交配,但是交配1-3次雄蛾的精巢体积无显著差异。与不同交配次数雄蛾进行交配的雌蛾交配囊和精包体积无显著差异,雌蛾产卵量也无显著差异。【结论】二化螟中仅有部分雄蛾能够多次交配,多次交配雄蛾的首次交配主要发生在0-1日龄,部分雄蛾一生都不会交配。研究结果为二化螟的性诱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化螟 多次交配 精巢 交配囊 精包 产卵量 交配持续时间
下载PDF
稻显纹纵卷叶螟的形态特征及其与稻纵卷叶螟的比较 被引量:5
6
作者 冯波 尹勇 +4 位作者 封传红 彭晓明 姜海平 郭荣 杜永均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5-103,共9页
【目的】水稻纵卷叶螟是我国大部分水稻种植区中的一类重要害虫,主要包括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和稻显纹纵卷叶螟C.exigua。由于稻显纹纵卷叶螟的研究报道很少,加上形态特征和危害习性相似,稻纵卷叶螟和稻显纹纵卷叶螟常... 【目的】水稻纵卷叶螟是我国大部分水稻种植区中的一类重要害虫,主要包括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和稻显纹纵卷叶螟C.exigua。由于稻显纹纵卷叶螟的研究报道很少,加上形态特征和危害习性相似,稻纵卷叶螟和稻显纹纵卷叶螟常被混淆鉴定。本研究旨在明确快速准确地鉴定稻纵卷叶螟和稻显纹纵卷叶螟的形态特征。【方法】描述了稻显纹纵卷叶螟幼虫、蛹和成虫,以及稻纵卷叶螟幼虫的外部形态特征,解剖了稻显纹纵卷叶螟雌雄成虫的生殖系统,比较了稻显纹纵卷叶螟和稻纵卷叶螟幼虫和成虫的形态差异。【结果】稻显纹纵卷叶螟幼虫淡黄色,前胸、中后胸和腹部分别有骨片2,12和5个,分成1,3和2排;蛹末端有指状突起,其上着生8根毛;成虫前翅淡黄色,条带褐色,前缘横带宽,外缘纵带呈C形,内线和外线平行,中线达翅后缘;雄性睾丸金黄色,射精管和附腺长,贮精囊和输精管短,抱器瓣骨化弱,表面密被长毛,阳茎囊有两根骨刺;雌性卵巢短,侧、中输卵管长度相似,交配囊长。幼虫胸部的骨片颜色和中后胸骨片的排列方式,成虫翅颜色、条带的形状和长度及内线和外线的排列,抱器瓣的骨化程度和结构以及阳茎囊上的骨化物等可分别作为稻纵卷叶螟和稻显纹纵卷叶螟幼虫和成虫准确鉴别的依据。【结论】本研究结果保证了稻纵卷叶螟和稻显纹纵卷叶螟的准确鉴定,为稻纵卷叶螟的精准测报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显纹纵卷叶螟 稻纵卷叶螟 幼虫 成虫 形态 生殖系统
下载PDF
二化螟雄蛾交配行为与精巢大小的关系 被引量:11
7
作者 冯波 郭前爽 +4 位作者 姚晓明 李迪 程建军 陈庆华 杜永均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49-856,共8页
【目的】为了明确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雄蛾交配行为与精巢大小的关系,阐明信息素群集诱杀防治二化螟的有效性。【方法】本研究通过测定和比较不同日龄、交配状态以及性信息素诱捕的二化螟雄蛾精巢体积,建立精巢体积与雄蛾发育及交... 【目的】为了明确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雄蛾交配行为与精巢大小的关系,阐明信息素群集诱杀防治二化螟的有效性。【方法】本研究通过测定和比较不同日龄、交配状态以及性信息素诱捕的二化螟雄蛾精巢体积,建立精巢体积与雄蛾发育及交配状态的相关性。【结果】雄蛾日龄显著影响二化螟的交配,刚羽化(0日龄)雄蛾的交配率较低,1日龄雄蛾的交配率最高,之后随着日龄增加交配率逐渐降低。精巢体积与二化螟雄蛾日龄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同一日龄交配的二化螟雄蛾的精巢体积显著大于未交配雄蛾;性诱捕器诱捕雄蛾的精巢体积显著大于未被性诱捕器诱捕雄蛾,与已交配雄蛾的精巢体积相似。交配之后,精巢的发育过程和未交配雄蛾相似。田间性信息素引诱二化螟雄蛾精巢体积小于0-1日龄未交配雄蛾,大于2-6日龄未交配雄蛾。【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二化螟雄蛾对雌蛾性信息素的反应与其精巢大小存在正相关性;性信息素引诱的二化螟雄蛾具有更强的性信息素反应能力,同时性信息素引诱的大部分雄蛾为未交配状态;交配过程并不影响二化螟雄蛾精巢体积,也不影响精巢发育。二化螟交配能力与精巢大小的关系在理论上解释了性信息素群集诱杀二化螟的防控有效性,并为其他蛾类昆虫的交配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化螟 精巢 精巢体积 交配状态 性信息素 日龄
下载PDF
嘴壶夜蛾的形态、生活史及昼夜节律 被引量:7
8
作者 冯波 胡武新 +1 位作者 潘华 杜永均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440-1451,共12页
嘴壶夜蛾Oraesia emarginata(Fabricius)是危害水果果实的重要害虫之一,其成虫和幼虫取食不同的寄主植物,可以作为理想的嗅觉研究模式昆虫。为了全面地了解嘴壶夜蛾的形态特性和生物学特性,本实验通过室内饲喂和红外摄像机观察,对嘴壶... 嘴壶夜蛾Oraesia emarginata(Fabricius)是危害水果果实的重要害虫之一,其成虫和幼虫取食不同的寄主植物,可以作为理想的嗅觉研究模式昆虫。为了全面地了解嘴壶夜蛾的形态特性和生物学特性,本实验通过室内饲喂和红外摄像机观察,对嘴壶夜蛾各虫态的外部形态、发育以及昼夜活动节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嘴壶夜蛾的各龄幼虫可以通过体色,体表色斑的类型、位置和数量,以及腹足的数量进行区别。通过蛹的生殖孔和成虫触角能够很好地区别雌雄。在室内饲养条件下,嘴壶夜蛾的寿命为53.18±1.70 d,存活率为63.62%±2.15%,其中幼虫的发育历期最长,存活率最低,卵的发育历期最短,存活率最高,雄成虫的存活时间显著长于雌成虫(P=0.008)。6龄幼虫的发育历期(5.29±0.15 d)显著长于其余各龄幼虫(P<0.001)。同一龄发育中期幼虫的体长和体重显著大于将蜕皮幼虫和刚蜕皮幼虫(P≤0.037);第2-6龄刚蜕皮幼虫的体重和体长与前一龄发育中期幼虫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106)。幼虫在光期的孵化、蜕皮和化蛹比例高于暗期,而成虫在暗期的飞行、产卵比例高于光期,成虫的飞行随着暗期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变少,光期成虫的飞行主要在开灯之后1 h。成虫交配集中在暗期的第3-5小时。本研究结果有助于制定有效的嘴壶夜蛾防治措施,而且为嘴壶夜蛾作为嗅觉研究模式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嘴壶夜蛾 形态 生长发育 生活史 昼夜节律
下载PDF
松墨天牛化学感受组织荧光定量PCR内参基因的鉴定与筛选 被引量:15
9
作者 冯波 郭前爽 +1 位作者 毛必鹏 杜永均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27-437,共11页
【目的】本研究拟选择适合用于分析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化学感受组织中基因表达的内参基因。【方法】依据转录组测序结果进行内参基因鉴定,利用RT-q PCR技术分析内参基因在松墨天牛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性别化学感受组织间的表... 【目的】本研究拟选择适合用于分析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化学感受组织中基因表达的内参基因。【方法】依据转录组测序结果进行内参基因鉴定,利用RT-q PCR技术分析内参基因在松墨天牛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性别化学感受组织间的表达差异,并利用软件ge Norm,Norm Finder和Best Keeper比较其表达的稳定性。【结果】松墨天牛转录组中鉴定出9个候选内参基因(Actin,TUB,18S rRNA,RPS27A,RPS3,RPL10,AK,GAPDH和EF1A),其中后7个候选内参基因在松墨天牛中被首次鉴定,松墨天牛候选内参基因和其他昆虫相应基因的同源性很高。9个候选内参基因引物均具有良好的扩增效率,18S rRNA的表达水平最高,EF1A的表达水平最低;18S rRNA和Actin在不同样品间的表达水平差异最大,GAPDH和TUB表达水平在不同样品间差异最小。ge Norm和Norm Finder软件分析认为,GAPDH是最稳定的内参基因,TUB是较为稳定的内参基因,18S rRNA和Actin是最不稳定的内参基因;Best Keeper软件分析认为,GAPDH和TUB是合适的内参基因,18S rRNA和Actin是不适合的内参基因。最适合校正松墨天牛化学感受组织中基因表达数据的内参基因数量为2个,即GAPDH和TUB,并且这样的内参基因组合可以用于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性别的不同化学感受组织。【结论】本研究结果为利用RT-q PCR技术准确分析松墨天牛和其他天牛基因包括化学感受组织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内参基因选择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墨天牛 内参基因 化学感受 发育 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斜纹夜蛾触角叶神经元及其对植物气味和性信息素的反应 被引量:4
10
作者 万新龙 李江辉 +1 位作者 劳冲 杜永均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23-236,共14页
【目的】探索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触角叶结构及其神经元对植物气味和性信息素的神经识别机制。【方法】利用共聚焦激光技术扫描斜纹夜蛾成虫触角叶结构,同时采用多通道电生理技术(multi-unit recording,MR)记录斜纹夜蛾触角叶对6... 【目的】探索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触角叶结构及其神经元对植物气味和性信息素的神经识别机制。【方法】利用共聚焦激光技术扫描斜纹夜蛾成虫触角叶结构,同时采用多通道电生理技术(multi-unit recording,MR)记录斜纹夜蛾触角叶对6种寄主植物气味化合物(苯甲醛、苯甲醇、苯乙醛、水杨醛、乙酸叶醇酯和己烯醛)及性信息素顺9反11十四碳二烯乙酸酯和顺9反12十四碳二烯乙酸酯的反应;并在风洞中测定分析斜纹夜蛾对上述化合物的定向行为反应。【结果】共聚焦激光扫描结果显示,雄性和雌性斜纹夜蛾触角叶内分别密集地分布有67和66个神经纤维球;而雌性斜纹夜蛾触角叶内的纤维球总体积和平均体积都高于雄性。负责识别和追踪性信息素的扩大型纤维球复合体(macroglomerular complex,MGC)只在雄性斜纹夜蛾触角叶内发现。MR试验结果显示斜纹夜蛾触角叶内神经元具有3种自发放电模式:稀疏放电(不规则的放电频率)、温和放电(宽而慢的放电频率)和密集放电(暴发性的放电频率)。同时,斜纹夜蛾触角叶神经元对所有刺激的气味表现出3种反应类型:兴奋性、抑制性和无反应。神经元对气味的兴奋性和抑制性反应以及无反应取决于刺激化合物的结构和浓度。雌虫的触角叶神经元对性信息素和单一的植物气味表现出很小的反应,而雄虫对两种性信息素以及苯甲醛、苯甲醇、苯乙醛和水杨醛具有很强的兴奋性反应。斜纹夜蛾风洞试验也显示绝大部分的斜纹夜蛾雄虫都选择停留在性信息素和芳香族化合物上,这与MR的结果一致。【结论】神经元的反应强度和刺激化合物浓度之间的关系根据不同的神经元和刺激化合物而有所不同。在测试的浓度范围内,雄虫触角叶神经元对性信息素的反应强度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加强,但是除乙酸叶醇酯外,对其他植物气味的反应强度在测试的浓度范围内没有显著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纹夜蛾 触角叶 神经元 多通道电生理记录 植物气味 性信息素 神经纤维球 风洞
下载PDF
玉米桃蛀螟雌蛾性信息素的微量组分鉴定及其性信息素诱芯组分的配比优化 被引量:3
11
作者 徐翔 孔德生 +2 位作者 冯波 钱凯 杜永均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84-1191,共8页
【目的】明确为害玉米的桃蛀螟Conogethes punctiferalis雌蛾性信息素完整组成以及嗅觉反应特点。【方法】采集为害玉米的桃蛀螟性成熟雌蛾,利用气质联用仪(GC-MS)对其性腺提取物和合成标样进行比较分析,触角电位(EAG)记录技术测定和分... 【目的】明确为害玉米的桃蛀螟Conogethes punctiferalis雌蛾性信息素完整组成以及嗅觉反应特点。【方法】采集为害玉米的桃蛀螟性成熟雌蛾,利用气质联用仪(GC-MS)对其性腺提取物和合成标样进行比较分析,触角电位(EAG)记录技术测定和分析嗅觉反应,并结合2014年在四川和山东进行的田间诱捕比较试验筛选出最佳性信息素混合物。【结果】E10-16∶Ald为玉米桃蛀螟雌蛾性信息素主要组分,同时还检测到微量的Z10-16∶Ald和Z10-16∶OH。未交配雌蛾对E10-16∶Ald, 16∶Ald,Z10-16∶Ald,Z10-16∶OH和E10-16∶OH这5种性信息素化合物的嗅觉反应不明显,而未交配雄蛾对E10-16∶Ald和Z10-16∶Ald的嗅觉反应强烈,对E10-16∶OH和Z10-16∶OH的嗅觉反应次之。2014年在四川和山东用不同比例的三组分(E10-16∶Ald,Z10-16∶Ald和16∶Ald)和四组分(E10-16∶Ald,Z10-16∶Ald, 16∶Ald和E10-16∶OH)诱芯进行的田间试验中,三组分诱芯中E10-16∶Ald,Z10-16∶Ald和16∶Ald的比例在95∶5∶10时诱虫量最多;四组分诱芯中微量组分Z10-16∶OH在四川未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而在山东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以E10-16∶Ald,Z10-16∶Ald, 16∶Ald和E10-16∶OH的比例为95∶5∶10∶5时诱蛾能力最强。【结论】玉米桃蛀螟的性信息素完整组成包括E10-16∶Ald,Z10-16∶Ald, 16∶Ald和E10-16∶OH,其最佳比例为95∶5∶1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蛀螟 寄主植物 EAG 性信息素 地理区系差异 诱芯
下载PDF
亚洲玉米螟交配率和交配次数与其日龄、性比和精巢大小的关系 被引量:7
12
作者 冯波 张万民 +5 位作者 张丹 屈丽莉 孟威 王巍 王浩杰 杜永均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4-62,共9页
【目的】昆虫交配行为与其日龄和生殖系统发育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明确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交配行为与其日龄、性比和雄蛾精巢大小的关系,为性信息素群集诱杀和交配干扰防控亚洲玉米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室内交配实... 【目的】昆虫交配行为与其日龄和生殖系统发育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明确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交配行为与其日龄、性比和雄蛾精巢大小的关系,为性信息素群集诱杀和交配干扰防控亚洲玉米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室内交配实验测定了不同配对晚数、日龄、性比亚洲玉米螟的交配率和交配次数,通过雄蛾精巢解剖分析了交配次数与精巢体积的关系。【结果】亚洲玉米螟的交配率随配对晚数增加而增加,但第1-5晚的增加速度大于第6-7晚的;1-4日龄蛾的交配率随日龄增加而增加,5日龄蛾的交配率显著降低;1-3日龄蛾配对1晚的交配率与新羽化蛾配对2~4晚的均无显著差异。亚洲玉米螟可以交配1~3次,但是交配3次的比例极低。雌性数量从1增为2时,雄蛾的交配率显著增加;从2增为3时,雄蛾的交配率显著降低、死亡率显著增加,交配1次的雄蛾进行二次交配的比例也增加,并且雄蛾更愿意与处女雌蛾进行第2次交配;交配1次雄蛾的精巢体积总是显著大于同期未交配雄蛾的,交配1次稍降低了雄蛾精巢的衰退速度,交配2次则明显增加雄蛾精巢的衰退速度。【结论】本研究明确了亚洲玉米螟交配与日龄、性比和雄蛾精巢体积之间的关系,从理论上证实了性信息素群集诱杀技术和交配干扰技术防治亚洲玉米螟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 交配 精巢 性信息素 延迟交配 群集诱杀
下载PDF
不同地区田间草地贪夜蛾卵巢的结构和发育 被引量:6
13
作者 冯波 郭前爽 +4 位作者 毛必鹏 钟玲 宋建辉 肖明徽 杜永均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39-648,共10页
【目的】探明田间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卵巢的发育状态及其变化,为草地贪夜蛾种群的发生和迁飞动态提供精准监测依据。【方法】采用雌性生殖系统解剖法,比较不同日龄和地区的田间草地贪夜蛾雌蛾卵巢的形态差异,分析卵巢成熟... 【目的】探明田间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卵巢的发育状态及其变化,为草地贪夜蛾种群的发生和迁飞动态提供精准监测依据。【方法】采用雌性生殖系统解剖法,比较不同日龄和地区的田间草地贪夜蛾雌蛾卵巢的形态差异,分析卵巢成熟状态与雌蛾交配的关系。【结果】草地贪夜蛾雌蛾生殖系统包含卵巢、输卵管、交配囊、导精管、受精囊、附腺和产卵器。根据形态特征可以将田间草地贪夜蛾卵细胞分为卵黄发生前期、卵黄期和成熟期3个时期。田间雌蛾1日龄卵巢中发育最快的卵仅处于卵黄期中期,卵巢管柄为空;3日龄卵巢出现分化,一部分卵巢仍然和1日龄相似,另一部分卵巢中存在成熟卵;这种卵巢发育分化到羽化后11 d时仍然存在。云南江城、弥勒,广西田阳以及浙江瑞安和镇海等地的田间雌蛾,到死亡时分别有61.5%,51.7%,41.7%,42.1%和35.5%卵巢发育不成熟。室内饲养第1代雌蛾中,有39.6%的个体到死亡时卵巢未发育成熟,和田间雌蛾比例相似。交配雌蛾卵巢可以是发育成熟和未成熟的,但是未成熟卵巢的比例仅为18.0%±5.0%。【结论】结果提示同一代次的田间草地贪夜蛾可能同时存在迁飞和非迁飞个体,其比例随地理位置和季节发生变化。本研究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单纯依据化学农药难以防治草地贪夜蛾的原因,也为田间草地贪夜蛾的迁飞监测和绿色防控提供了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野外种群 卵巢 形态 发育 迁飞
下载PDF
性信息素对斜纹夜蛾雄蛾嗅觉相关基因abp,pbp和or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林欣大 劳冲 +1 位作者 姚云 杜永均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37-243,共7页
【目的】信息素是个体之间传递信息的重要分子,研究性信息素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嗅觉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对于增加性信息素作用机理的认识及其应用有重要的意义。【方法】本研究通过实时定量PCR(qRTPCR)技术探究在性信息素刺激... 【目的】信息素是个体之间传递信息的重要分子,研究性信息素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嗅觉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对于增加性信息素作用机理的认识及其应用有重要的意义。【方法】本研究通过实时定量PCR(qRTPCR)技术探究在性信息素刺激处理条件下,斜纹夜蛾成虫嗅觉相关基因abp,pbp和or表达水平的变化;利用性信息素在田间诱捕斜纹夜蛾雄蛾,并通过自动计数器记录每小时诱虫量,从而间接显示其交配行为的节律性。【结果】斜纹夜蛾雄虫触角中嗅觉相关基因abp,pbp和or的表达具有节律特性。经性信息素化合物(Z9,Z11-14:OAc+Z9,Z12-14:OAc)刺激处理后,abp,pbp和or表达量也发生了显著的改变。通过记录田间性信息素诱捕器在一天中不同时间段内诱捕的雄蛾数量,发现诱捕到的斜纹夜蛾也具有节律特性。【结论】基因表达水平上的节律特性可能与雄虫交配活动的节律相关联,说明性信息素处理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其节律及其对性信息素的神经反应。这一结果也首次从基因水平证明性信息素的刺激处理提高了周缘神经系统对性信息素反应的敏感性,有助于我们理解性信息素作用的分子机理,对迷向及性诱和测报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纹夜蛾 性信息素 信息素结合蛋白 气味受体 节律 基因表达
下载PDF
日龄和交配状态对亚洲玉米螟雄蛾内生殖器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冯波 张万民 +5 位作者 张丹 屈丽莉 孟威 王巍 王浩杰 杜永均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17-326,共10页
【目的】揭示日龄和交配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雄蛾内生殖器官的影响,以及亚洲玉米螟雄蛾的交配状态和性信息素诱捕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行为学和生殖器解剖技术,研究不同日龄和交配状态亚洲玉米螟雄蛾内生殖器特征,并将... 【目的】揭示日龄和交配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雄蛾内生殖器官的影响,以及亚洲玉米螟雄蛾的交配状态和性信息素诱捕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行为学和生殖器解剖技术,研究不同日龄和交配状态亚洲玉米螟雄蛾内生殖器特征,并将其与田间性信息素诱捕雄蛾进行比较。【结果】除了精巢、输精管、储精囊、附腺、复射精管和单射精管外,亚洲玉米螟雄蛾内生殖系统还包含1对附腺囊,同时单射精管非角质化区分为5段(PS1-5),PS1又细分为5区(PS1Ⅰ-Ⅴ)。生殖器内含物可分为5级(0-4级),存在充满和未充满生殖器两种状态。1日龄雄蛾内生殖系统不同器官的内含物等级存在差异,但是日龄对雄蛾生殖系统内含物等级无明显影响。交配后0 h亚洲玉米螟雄蛾,除输精管、储精囊和附腺囊外,其余生殖器官内含物等级较未交配雄蛾的均发生显著变化。随着交配后时间的增加,雄蛾生殖器内含物等级逐渐恢复,各器官内含物等级恢复的速度存在差异,交配后60 h所有内含物等级均恢复到未交配状态。但是直到交配后228 h,交配雄蛾PS5内含物仍然表现出断裂等形态特征,和未交配雄蛾存在差异。性信息素引诱雄蛾中有60.9%的生殖系统表现出未交配雄蛾特征。【结论】利用PS5内含物的形态可以鉴别亚洲玉米螟雄蛾的交配状态,性信息素群集诱杀的亚洲玉米螟雄蛾大部分是未交配。本研究结果为亚洲玉米螟雄蛾交配状态的判定和蛾类害虫性信息素测报和防治的有效性提供了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 雄性生殖系统 交配状态 性信息素 群集诱杀
下载PDF
黄杨绢野螟雌蛾性信息素的鉴定及诱蛾活性 被引量:2
16
作者 何月秋 池树友 杜永均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081-1090,共10页
【目的】研究旨在深入探讨中国黄杨绢野螟Diaphania perspectalis的雌蛾性信息素组成及诱蛾活性。【方法】利用气质联用仪(GC-MS)对黄杨绢野螟正常型性成熟雌蛾的性腺体提取物和合成标样比较分析,并用反-11-十六碳烯醛(E11-16:Ald)、顺-... 【目的】研究旨在深入探讨中国黄杨绢野螟Diaphania perspectalis的雌蛾性信息素组成及诱蛾活性。【方法】利用气质联用仪(GC-MS)对黄杨绢野螟正常型性成熟雌蛾的性腺体提取物和合成标样比较分析,并用反-11-十六碳烯醛(E11-16:Ald)、顺-11-十六碳烯醛(Z11-16:Ald)、顺-9-十六碳烯醛(Z9-16:Ald)、顺-11-十六碳烯醇(Z11-16:OH)等物质进行触角的电生理测定,最后开展田间诱集比较试验以筛选出最佳性信息素混合物。【结果】Z11-16:Ald为中国黄杨绢野螟正常型性信息素主要组分,E11-16:Ald的含量极低,Z11-16:OH未检测到。正常型雄性黄杨绢野螟触角对Z11-16:Ald,E11-16:Ald,Z9-16:Ald和Z11-16:OH产生强烈的EAG反应,并随着浓度的提高而显著增加;而对Z11-16:Ac和E11-16:Ac的嗅觉反应较弱,低于对植物绿叶气味顺3-己烯乙酸酯(Z3-6:Ac)的反应。单一Z11-16:Ald对正常型雄性黄杨绢野螟具有强烈的诱集效果,加入E11-16:Ald有一定的增效作用,但在统计上则不显著。单一Z11-16:Ald组分对黑化型雄性黄杨绢野螟无引诱活性,必需加入一定比例的E11-16:Ald才显示诱蛾活性。Z11-16:Ald∶E11-16:Ald的比例为250μg∶250μg时诱集到的黑化型雄性黄杨绢野螟数量最多,而Z11-16:Ald∶E11-16:Ald的比例为429μg∶71μg时则诱集到的正常型雄性黄杨绢野螟数量最多。同时,单一Z11-16:Ald也可引诱大量雄性粘虫Mythimna separata,但E11-16:Ald抑制其活性。【结论】中国黄杨绢野螟的性信息素主成分是Z11-16:Ald,单一组分即可在田间强烈引诱雄蛾,E11-16:Ald的功能只起到微弱的增效作用,但也可能起种的专一性的作用。正常型与黑化型黄杨绢野螟对性信息素的嗅觉反应存在差异,黑化型黄杨绢野螟的性信息素接近日本种,即性信息素组成为Z11-16:Ald和E11-16:Ald的混合物,其比例为1∶1,且E11-16:Ald为必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杨绢野螟 粘虫 黑化型 性信息素 种专一性 田间诱集
下载PDF
化学信息素产品登记和命名规则商榷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志凤 杜永均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14年第6期12-16,共5页
本文通过分析化学信息素的概念、性质、作用机制,以及技术和产品特点等背景,参照国际上的现有登记制度,科学地对我国化学信息素登记、标准制订和命名等方面的提出一些建议和思路。
关键词 化学信息素 诱捕 迷向 测报 生物防治 登记 产品标准 命名
下载PDF
医学专业学生对《生物化学》课程授课要求问卷调查 被引量:2
18
作者 郑凯迪 冯波 《现代医药卫生》 2014年第2期292-294,共3页
目的深入了解医学专业学生对《生物化学》课程的授课要求,以便能够因材施教。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学生们学习《生物化学》的目的、影响学生听课的因素、学生对成绩评价方式、教师讲课方式和内容、课外知识补充及对学生参与课堂... 目的深入了解医学专业学生对《生物化学》课程的授课要求,以便能够因材施教。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学生们学习《生物化学》的目的、影响学生听课的因素、学生对成绩评价方式、教师讲课方式和内容、课外知识补充及对学生参与课堂讲解的看法。结果 43.0%(49/114)学生学习《生物化学》是为了应付考试,学习动力不足,尽管考试是评价成绩的最好方式;70.2%(80/114)学生喜欢教师上课时轻松讲解;72.8%(83/114)学生希望教师的讲解详略得当;91.2%(104/114)的学生认为应适当补充课外知识。结论教师应不间断地学习,提高自身修养和教学水平,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总结教学经验,深入进行教学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化学 问卷调查 教学内容
下载PDF
中国薪甲科一新纪录属——长转薪甲属Eufallia(鞘翅目:薪甲科)(英文)
19
作者 冯波 郭前爽 郑凯迪 《Entomotaxonomia》 CSCD 2015年第1期43-47,共5页
记述采自浙江温州的薪甲科1中国新纪录属——长转薪甲属Eufallia Muttkowski,1910和1中国新纪录种——狭胸长转薪甲E.seminiveus(Motschulsky,1866),描述了它们的外部形态特征,讨论了长转薪甲属的分类历史,狭胸长转薪甲的分布、食性及... 记述采自浙江温州的薪甲科1中国新纪录属——长转薪甲属Eufallia Muttkowski,1910和1中国新纪录种——狭胸长转薪甲E.seminiveus(Motschulsky,1866),描述了它们的外部形态特征,讨论了长转薪甲属的分类历史,狭胸长转薪甲的分布、食性及危害。狭胸长转薪甲可能成为重要的家居害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食亚目 扁甲总科 分类 检索表
下载PDF
樟巢螟雌蛾性信息素主要组分鉴定及诱蛾活性(英文)
20
作者 何月秋 谢红丽 池树友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6年第4期920-922,950,共4页
[目的]研究樟巢螟雌蛾性信息素的主要组分及其诱蛾活性。[方法]利用气质联用仪(GC-MS)对樟巢螟雌蛾的性腺体提取物和合成标样比较分析,并用与樟巢螟雌蛾性信息素主要组分的异构体进行触角点位的生理测定,最后开展田间诱集比较试验以筛... [目的]研究樟巢螟雌蛾性信息素的主要组分及其诱蛾活性。[方法]利用气质联用仪(GC-MS)对樟巢螟雌蛾的性腺体提取物和合成标样比较分析,并用与樟巢螟雌蛾性信息素主要组分的异构体进行触角点位的生理测定,最后开展田间诱集比较试验以筛选出最佳性信息素混合物。[结果]雄虫触角对各种剂量的Z11-16:Ac产生强烈的EAG反应。在同一水平下,樟巢螟雄虫触角对植物气味物质和Z11-16:Ac异构物的EAG反应都低于Z11-16:Ac。在田间试验中,单一的Z11-16:Ac或其混合物质均能诱集樟巢螟雌虫。[结论]Z11-16:Ac是樟巢螟雌蛾性信息主要组分,对樟巢螟雄蛾具有诱集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巢螟 性信息素 EAG 田间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