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A/hI-TAC双功能融合蛋白的制备及其生物学功能鉴定 被引量:2
1
作者 许晓玲 柳英 +2 位作者 陈青阁 黄通亮 高基民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715-1720,共6页
目的制备链亲和素连接的人干扰素诱导T细胞α趋化因子融合蛋白(SA/h I-TAC),并对其生物学功能进行鉴定。方法构建p ET24a-SA-h I-TAC/p ET21a-h I-TAC-SA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BL21中诱导表达两种融合蛋白,用镍金属螯合层析纯化、透析复... 目的制备链亲和素连接的人干扰素诱导T细胞α趋化因子融合蛋白(SA/h I-TAC),并对其生物学功能进行鉴定。方法构建p ET24a-SA-h I-TAC/p ET21a-h I-TAC-SA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BL21中诱导表达两种融合蛋白,用镍金属螯合层析纯化、透析复性及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鉴定,融合蛋白中I-TAC部分的生物学活性由淋巴细胞趋化实验检测;融合蛋白中SA的生物学活性由流式细胞仪测定。结果两种融合蛋白可在大肠杆菌BL21中被诱导表达,分别占细菌表达总蛋白量的12%和25%,经镍柱纯化后融合蛋白纯度达85%、90%,经丙烯葡聚糖凝胶S-100过滤层析后,纯度均可达到98%,融合蛋白在生物素化的MB49细胞(小鼠膀胱癌细胞)表面的修饰效率分别为91.3%、98.8%,并对淋巴细胞的趋化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且h I-TAC-SA的趋化作用明显强于SA-h I-TAC。结论 SA/h I-TAC双功能融合蛋白可能应用于肿瘤局部治疗以及肿瘤疫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干扰素诱导T细胞α趋化因子 链亲和素 融合蛋白 表面修饰
下载PDF
SA-IL-7融合蛋白的制备及其膀胱内灌注对小鼠表浅性膀胱癌的治疗效应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振 贺利民 +3 位作者 马磊 李金龙 许晓玲 高基民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29-534,共6页
目的:制备链亲和素标记的白介素7(streptavidin-tagged interleukin-7,SA-IL-7)融合蛋白,评价其对小鼠表浅性膀胱癌治疗的效果。方法:构建pET24a-SA-IL-7重组质粒,制备SA-IL-7融合蛋白。流式细胞术检测SA-IL-7融合蛋白与生物素化膀胱癌... 目的:制备链亲和素标记的白介素7(streptavidin-tagged interleukin-7,SA-IL-7)融合蛋白,评价其对小鼠表浅性膀胱癌治疗的效果。方法:构建pET24a-SA-IL-7重组质粒,制备SA-IL-7融合蛋白。流式细胞术检测SA-IL-7融合蛋白与生物素化膀胱癌细胞MB49的结合,胸腺细胞增殖法检测SA-IL-7融合蛋白促进胸腺细胞增殖的生物学活性。应用小鼠表浅性膀胱癌模型评价膀胱内灌注SA-IL-7的治疗效果,观察小鼠生存期,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小鼠肿瘤浸润CD8+T细胞。结果:成功制备的SA-IL-7融合蛋白可锚定于生物素化的MB49细胞表面,结合率达(96.6±1.3)%;同时能够促进胸腺细胞的增殖。SA-IL-7融合蛋白能够锚定于小鼠生物素化的膀胱黏膜表面7 d以上,而未生物素化的膀胱黏膜在始终未检测到IL-7的存在。在小鼠表浅型膀胱癌模型中,MB49细胞接种后的第80天,IL-7灌注治疗组90%小鼠死亡,而SA-IL-7组60%小鼠存活且未出现肿瘤(P<0.05);且SA-IL-7灌注治疗组小鼠肿瘤组织中浸润CD8+T细胞明显增多(P<0.01)。SA-IL-7治愈的15只表浅型膀胱癌模型小鼠中,11只能够抵抗膀胱内MB49细胞的第二次接种,而对照组15只小鼠仅1只幸存(P<0.01)。结论:SA-IL-7融合蛋白膀胱内灌注能够产生抗肿瘤免疫应答和明显的治疗效果,有可能成为免疫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7 链亲和素 生物素 融合蛋白 表浅性膀胱癌
下载PDF
生物钟基因Rev-erb-α缺失导致雌鼠生理周期延长 被引量:7
3
作者 张芹 董珍 +2 位作者 吴曦 颜洁 高基民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95-401,共7页
在哺乳动物中,生物节律与生殖生理和生殖内分泌密切相关,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长期倒时差的女性表现出生殖力低下和不良妊娠的概率更高,但是人们对生物节律影响生殖的机制了解还很少。本研究旨在以时钟基因Rev-erb-α敲除型(Rev-erb-α-/-)... 在哺乳动物中,生物节律与生殖生理和生殖内分泌密切相关,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长期倒时差的女性表现出生殖力低下和不良妊娠的概率更高,但是人们对生物节律影响生殖的机制了解还很少。本研究旨在以时钟基因Rev-erb-α敲除型(Rev-erb-α-/-)雌性小鼠为模型初步探索生物节律对生殖的影响。将Rev-erb-α-/-和野生型(Rev-erb-α+/+)小鼠与C57BL/6J小鼠交配观察生殖力变化,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卵巢组织变化,将Rev-erb-α+/+与Rev-erb-α-/-雌性小鼠分别与C57BL/6J雄性小鼠交配后比较见栓后1.5d统计的胚胎数量,用阴道涂片结合周期图和周期谱观察小鼠生理周期变化。结果显示,Rev-erb-α-/-雌性小鼠与C57BL/6J雄鼠交配是不生育的,并且Rev-erb-α-/-雌性小鼠生成的胚胎数量明显减少。Rev-erb-α-/-雌性小鼠卵巢存在各级卵泡,并且结构与野生型(Rev-erb-α+/+)雌性小鼠相比无明显差异。Rev-erb-α-/-雌性小鼠的生理周期较Rev-erb-α+/+小鼠周期长约3.22d,较Rev-erb-α+/+雌性小鼠延长63.5%。以上结果提示,生物钟基因Rev-erb-α缺失导致雌性小鼠生理周期明显延长,可能是影响雌性小鼠生育的原因之一。因此,生物节律的稳定对于生理周期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v-erb-α生理周期 阴道涂片 生物节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