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16^(INK4A)、L1壳蛋白联合检测在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潘琼慧 黄凌霄 +2 位作者 陈育梅 朱雪燕 朱雪琼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24-326,共3页
宫颈癌是严重危害妇女健康的疾病,是世界范围内导致女性癌症患者死亡的第4位因素。宫颈癌前病变发展成宫颈癌的主要原因是持续感染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然而,并非所有的HPV感染必然导致宫颈病变甚至发展成宫颈癌。大部分宫颈HPV... 宫颈癌是严重危害妇女健康的疾病,是世界范围内导致女性癌症患者死亡的第4位因素。宫颈癌前病变发展成宫颈癌的主要原因是持续感染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然而,并非所有的HPV感染必然导致宫颈病变甚至发展成宫颈癌。大部分宫颈HPV持续感染8~10个月能自行消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前病变 P16INK4A 鳞状上皮内病变 联合检测 壳蛋白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 HPV感染 应用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L1壳蛋白在筛查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潘琼慧 郑翔 +1 位作者 朱雪燕 沙丽晓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08-812,共5页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L1壳蛋白筛查HPV阳性妇女宫颈脱落细胞中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12月就诊于温州市人民医院的妇女212例,收集宫颈脱落细胞并行HPV L1壳蛋白检测、HPV DNA分型、TCT(液基细...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L1壳蛋白筛查HPV阳性妇女宫颈脱落细胞中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12月就诊于温州市人民医院的妇女212例,收集宫颈脱落细胞并行HPV L1壳蛋白检测、HPV DNA分型、TCT(液基细胞学)及阴道镜下活检,比较HPV阳性妇女的宫颈脱落细胞中HPV L1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212例细胞学标本中HPV L1壳蛋白阳性率为33.9%,其中未见上皮内病变/恶性细胞组(NILM)、无明确诊断意义的鳞状上皮细胞病变组(ASCUS)、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组(LSIL)、不能排除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组(ASC-H)、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组(HSIL)中阳性率分别为47.1%、35.1%、54.2%、29.2%、16.1%,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HSIL组与LSIL组和NILM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5);进行数据合并后,LSIL/ASCUS组与ASC-H/HSIL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178例宫颈细胞学异常患者中,宫颈低级别病变和宫颈高级别病变的HPV L1壳蛋白阳性率比较,在ASCUS组(P=0.000)、LSIL组(P=0.004)中均有差异,在ASC-H组(P=0.127)、HSIL组(P=0.515)中均无差异。HPV 16/18感染患者的HPV L1壳缺失同宫颈高级别病变有更紧密的关系(P=0.003)。结论:子宫颈脱落细胞HPV L1壳蛋白检测在HPV阳性妇女的子宫颈病变筛查中具有一定的价值,可能成为一种合适的分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衣壳蛋白质类 临床筛查
下载PDF
两种不同手术方式处理剖宫产疤痕憩室的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林涛 潘琼慧 吴雪清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7年第3期323-325,共3页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手术方式处理剖宫产疤痕憩室的疗效。方法: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60例有手术指征的剖宫产疤痕憩室患者,阴式手术组采用经阴道子宫疤痕憩室切除+子宫修补术,宫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联合宫腹镜下子宫疤痕憩室切除+子宫...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手术方式处理剖宫产疤痕憩室的疗效。方法: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60例有手术指征的剖宫产疤痕憩室患者,阴式手术组采用经阴道子宫疤痕憩室切除+子宫修补术,宫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联合宫腹镜下子宫疤痕憩室切除+子宫修补术,并比较两种术式术后月经的改变及疤痕憩室修复状况。结果:对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12个月的月经量、持续时间及憩室是否消失情况进行比较,在手术后6个月及12个月,阴式手术组患者的月经量的改变及子宫疤痕憩室的愈合显著高于宫腔镜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疤痕憩室修补术是CSD的有效、安全术式,适用于有症状、欲改善生活质量的患者,阴式手术疗效优于宫腹腔镜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疤痕憩室 阴式手术 宫腹腔镜手术
下载PDF
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的研究
4
作者 高颖 黄引平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7年第9期1280-1282,共3页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的相关条件,总结剖宫产术阴道分娩的临床经验,提高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的成功率。方法:选取某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的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74例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年龄21~44岁,平均(29.5±4.1)岁;孕周32...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的相关条件,总结剖宫产术阴道分娩的临床经验,提高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的成功率。方法:选取某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的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74例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年龄21~44岁,平均(29.5±4.1)岁;孕周32~41周,平均(39.0±1.7)周),另随机选取同期65例剖宫产术后剖宫产的临床资料为对照组(年龄24~39岁,平均(30.5±4.2)岁;孕周37~41周,平均(38.3±0.9)周),判断两组的年龄、孕周、BMI、子宫下段疤痕厚度和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差异,并分别对既往二次剖宫产术史的分娩结局和前次剖宫产术原因为产程停滞的分娩结局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的年龄、子宫下段疤痕厚度、新生儿出生体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BMI较对照组BMI低(t=3.698,P<0.05),观察组的孕周较对照组大(t=2.709,P<0.05)。既往二次剖宫产术史的剖宫产率高于阴道分娩率(χ2=4.865,P<0.05)。前次剖宫产术原因为产程停滞的剖宫产率高于阴道分娩率(χ2=5.8965,P<0.05)。结论:符合试产条件的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是可行的,并严密观察产程进展,做好手术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术 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 分娩结局
下载PDF
人乳头状瘤病毒混合感染对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和宫颈癌的风险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玮 吕杰强 鲁意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1期41-43,共3页
目的 研究HPV混合感染对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和宫颈癌发生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近五年在我院进行了宫颈病理学检查且没有经过任何治疗的女性患者,提取样本的DNA,PCR检测HPV的基因分型.结果 在收集的1325例患者中共有755例患者(56.9... 目的 研究HPV混合感染对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和宫颈癌发生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近五年在我院进行了宫颈病理学检查且没有经过任何治疗的女性患者,提取样本的DNA,PCR检测HPV的基因分型.结果 在收集的1325例患者中共有755例患者(56.98%)感染HPV,其中非宫颈癌或者癌前病变的患者中有154例(37.84%),低级别上皮内瘤样病变的患者中有152例(47.64%),高级别上皮内瘤样病变的患者中有270例(64.28%),宫颈癌患者全部感染(100%);在所有感染HPV的患者中,HPV16型最为常见,之后依次是18型,68型和58型;其中有423例患者为混合感染,约占总感染人数的56.03%,其中HPV16型和HPV68型混合感染具有协同作用,可以显著的提高高级别上皮内瘤样病变和宫颈癌发病率.结论 HPV的混合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紧密相关,其中HPV16型和HPV68型可以显著的增加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样病变和宫颈癌的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状瘤病毒 宫颈肿瘤 基因
原文传递
再次剖宫产术修剪子宫切口瘢痕对子宫瘢痕缺损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叶平 陈育梅 +4 位作者 潘丹 黄凌霄 徐晓敏 郑园园 马鲁杭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再次剖宫产术时修剪子宫切口瘢痕对术后子宫瘢痕缺损形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2016年在温州市人民医院产科因前次剖宫产要求再次行剖宫产且子宫下段厚度≤2.5mm的单胎妊娠产妇187例。按照剖宫产术时是否修剪子宫切口瘢痕分为... 目的探讨再次剖宫产术时修剪子宫切口瘢痕对术后子宫瘢痕缺损形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2016年在温州市人民医院产科因前次剖宫产要求再次行剖宫产且子宫下段厚度≤2.5mm的单胎妊娠产妇187例。按照剖宫产术时是否修剪子宫切口瘢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92例行子宫切口瘢痕修剪后双层缝合子宫切口,对照组95例常规双层缝合子宫切口。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产后出血率、住院天数等围术期相关指标,分析修剪瘢痕病理情况。术后9个月应用阴道超声检查子宫切口愈合情况。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产后出血率、住院天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30.33±34.05)ml和(214.95±26.97)ml,手术时间分别为(33.25±2.64)min和(27.02±3.4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剪瘢痕病理报告除瘢痕组织外,6例炎性细胞浸润,1例子宫内膜异位症表现。术后9个月研究组与对照组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缺损形成例数分别为2例(2.17%)和9例(9.47%),异常子宫出血例数分别为1例(1.09%)和8例(8.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再次剖宫产术时,尤其术中见下段肌层菲薄者,修剪子宫切口瘢痕后再双层缝合子宫切口,有利于降低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缺损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缺损 并发症 再次剖宫产术 修剪子宫瘢痕 双层连续缝合 阴道超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