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浓度葡萄糖对小鼠表皮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聂刚 亓俊华 +1 位作者 姜南雁 徐云升 《医学研究杂志》 2014年第10期99-103,共5页
目的探讨高浓度葡萄糖对小鼠表皮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利用Ⅳ型胶原的快速黏附法分离培养小鼠表皮干细胞,观察其形态学;通过免疫荧光法检测表皮干细胞标志物β1整合素和K19来鉴定表皮干细胞;将小鼠表皮干细胞分别放在葡萄糖浓度为5.6... 目的探讨高浓度葡萄糖对小鼠表皮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利用Ⅳ型胶原的快速黏附法分离培养小鼠表皮干细胞,观察其形态学;通过免疫荧光法检测表皮干细胞标志物β1整合素和K19来鉴定表皮干细胞;将小鼠表皮干细胞分别放在葡萄糖浓度为5.6、15和30mmol/L的培养基里培养;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凋亡蛋白Bax和抗凋亡蛋白Bcl-2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体外培养的小鼠表皮干细胞呈克隆样生长,增殖速度较快,细胞形态呈铺路石样,边缘细胞呈梭形,细胞核质比较大;免疫荧光法检测到培养的小鼠表皮干细胞β1整合素和K19呈阳性表达且阳性表达率均为100%;MTT法检测到与对照组(5.6mmol/L浓度葡萄糖)相比,15mmol/L浓度葡萄糖刺激72h后检测到细胞增殖速度无明显改变,而30mmol/L浓度葡萄糖刺激24、48和72h后检测到细胞增殖速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法检测到与对照组相比,30mmol/L浓度葡萄糖刺激48h后凋亡蛋白Bax的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而抗凋亡蛋白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较高浓度(30mmol/L)葡萄糖可以明显抑制小鼠表皮干细胞的增殖,从干细胞角度进一步为糖尿病创面难愈的原因提供了实验室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浓度葡萄糖 表皮干细胞 增殖
下载PDF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基因-460T>C多态性与银屑病易感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聂刚 万国兴 +1 位作者 邱伟 徐云升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594-597,共4页
目的:综合分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 V EGF) 基因-460T〉C(rs833061)多态性与银屑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 目的:综合分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 V EGF) 基因-460T〉C(rs833061)多态性与银屑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D),收集关于VEGF-460T〉C(rs833061)多态性与银屑病易感性的相关研究,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纳入研究进行合并分析和异质性检验,效应量为比值比(OR)及95%可信区间(CI),并检测发表偏倚。应用RevMan5.2及Stata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篇文献,包括病例698例,对照866例,总体人群Meta分析结果显示VEGF-460T〉C(rs833061)多态性与银屑病易感性无明显相关性。按种族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欧洲人群中,CC+CT及CT基因型个体银屑病发病风险较TT基因型个体明显降低(CC+CT vs.TT:OR=0.73,95%CI=0.55~0.97;CTVS.TT:OR=0.67,95%CI=0.49~0.90),而在亚洲人群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VEGF-460T〉C(rs833061)基因多态性与欧洲人群银屑病易感性相关,而可能与亚洲人群银屑病易感性无关。欧洲人群中,CC+CT及CT基因型的个体银屑病发病风险可能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银屑病 多态性 META分析
下载PDF
红皮病型银屑病13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聂刚 邱伟 +2 位作者 姜南雁 袁跃跃 徐云升 《中华全科医学》 2014年第2期214-215,222,共3页
目的总结红皮病型银屑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方法对137例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7例患者平均年龄51.6岁,其中104例(75.9%)患者年龄>40岁,男女之比为5.5∶1。多种因素可诱发红皮病型银屑病,不规则应... 目的总结红皮病型银屑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方法对137例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7例患者平均年龄51.6岁,其中104例(75.9%)患者年龄>40岁,男女之比为5.5∶1。多种因素可诱发红皮病型银屑病,不规则应用糖皮质激素及中药、感染是其主要诱因。实验室检查显示患者有低蛋白血症及电解质紊乱等特征。137例患者单独或联合使用维A酸、甲氨喋呤、环孢素、雷公藤多甙、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总有效率为78.1%。其中糖皮质激素治疗组41例,33例有效,有效率80.5%,非糖皮质激素治疗组96例,74例有效,有效率77.1%,2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A酸、甲氨喋呤、环孢素、雷公藤多甙、糖皮质激素在红皮病型银屑病治疗中的疗效肯定,但糖皮质激素可诱发脓疱型银屑病且副作用明显、复发率高,应只在病情难以控制的情况下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皮病型银屑病 临床特点 糖皮质激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