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原则专家共识 被引量:54
1
作者 唐举玉 魏在荣 +26 位作者 张世民 汪华侨 章一新 顾立强 刘元波 沈余明 路来金 王欣 徐永清 梅劲 张家平 赵洪伟 王健 章伟文 韩岩 郑和平 劳杰 陈宏 巨积辉 陈世新 王达利 柴益民 穆籣 刘小林 唐茂林 徐达传 侯春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5,共2页
皮瓣手术的应用在人类史上已有两千多年,其发展主要经历了最初的局部旋转皮瓣和后来的远位带蒂皮瓣、游离皮瓣、带血管蒂皮瓣、穿支皮瓣等阶段。近40余年来由于显微外科技术的诞生解决了小血管吻合难题和显微解剖研究深入认识了皮瓣的... 皮瓣手术的应用在人类史上已有两千多年,其发展主要经历了最初的局部旋转皮瓣和后来的远位带蒂皮瓣、游离皮瓣、带血管蒂皮瓣、穿支皮瓣等阶段。近40余年来由于显微外科技术的诞生解决了小血管吻合难题和显微解剖研究深入认识了皮瓣的血供规律,先后诞生了游离皮瓣和穿支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皮瓣移植 血管蒂皮瓣 局部旋转皮瓣 游离皮瓣 显微外科技术 供区 受区 带蒂皮瓣 专家共识
下载PDF
臂内侧平行四边形游离皮瓣修复手指完全套状撕脱伤 被引量:10
2
作者 池征璘 杨鹏 宋达疆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3-106,共4页
目的介绍带感觉臂内侧平行四边形游离皮瓣螺旋式修复手指完全套状撕脱伤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13例手指完全套状撕脱伤,以不同来源的穿支为蒂切取皮瓣,皮瓣轴线为上臂内侧肌间隔,即背阔肌止点下4cm... 目的介绍带感觉臂内侧平行四边形游离皮瓣螺旋式修复手指完全套状撕脱伤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13例手指完全套状撕脱伤,以不同来源的穿支为蒂切取皮瓣,皮瓣轴线为上臂内侧肌间隔,即背阔肌止点下4cm处与肱骨内上髁后缘的连线,臂内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网一并携带于皮瓣内,将皮瓣螺旋式覆盖手指套状撕脱伤创面,皮瓣血管蒂与指固有动脉或指总动脉和指背静脉吻合,皮瓣臂内侧皮神经与指固有神经缝合。供区均直接拉拢缝合。结果切取皮瓣面积为5.0cm×2.0cm~7.5cm×4.0cm,13例皮瓣均完全成活,仅有1例远端血运轻度障碍,保守治疗成活良好,修复手指无纵向线性瘢痕,手指外观和功能恢复良好,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术后随访12—18个月,皮瓣两点辨距觉为6~13mm,患者满意度较高。结论带感觉臂内侧平行四边形游离皮瓣螺旋式修复手指完全套状撕脱伤,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状撕脱伤 外科皮瓣
原文传递
改良螺旋桨腓动脉穿支皮瓣与腓肠外侧动脉穿支皮瓣在足踝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3
作者 宋达疆 章一新 +3 位作者 周鑫 周晓 李赞 池征璘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1-45,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螺旋桨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缺损,并用腓肠外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供区的效果。 方法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采用改良螺旋桨腓动脉穿支皮瓣对12例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进行修复,供区采用腓肠外侧动脉穿支皮瓣转移修... 目的探讨改良螺旋桨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缺损,并用腓肠外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供区的效果。 方法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采用改良螺旋桨腓动脉穿支皮瓣对12例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进行修复,供区采用腓肠外侧动脉穿支皮瓣转移修复。腓动脉穿支皮瓣面积为5.5 cm×3.5 cm~13.0 cm×7.0 cm,腓肠外侧动脉穿支皮瓣面积为7.0 cm×4.0 cm~10.0 cm×6.0 cm。结果所有患者均有恒定的腓肠外侧动脉穿支存在,术后所有皮瓣均顺利成活,未发生血管危象、伤口裂开和明显肿胀等情况,供、受区创面均一期愈合。12例获得6~14个月随访,平均12.4个月,皮瓣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小腿和足踝功能未受明显影响,颜色及外观自然。结论腓肠外侧动脉穿支皮瓣可以较好地修复改良腓动脉穿支皮瓣供区,2种皮瓣联合切取移位是修复足踝部缺损的较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腓动脉穿支 穿支皮瓣 腓肠外侧 缺损修复 改良 皮瓣供区 应用
原文传递
接力腓肠外侧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逆行腓肠神经皮瓣供区 被引量:8
4
作者 宋达疆 李赞 +2 位作者 周晓 池征璘 周鑫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363-1366,共4页
目的探讨接力腓肠外侧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逆行腓肠神经皮瓣供区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12例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男10例,女2例;年龄14~52岁,平均23.4岁。轮辐伤7例,交通事故伤5例。左足7例,右足5例。创... 目的探讨接力腓肠外侧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逆行腓肠神经皮瓣供区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12例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男10例,女2例;年龄14~52岁,平均23.4岁。轮辐伤7例,交通事故伤5例。左足7例,右足5例。创面范围10 cm×4 cm^12 cm×6 cm。病程2~84 h,平均26.2 h。采用逆行腓肠神经皮瓣修复创面,供区采用接力腓肠外侧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移位修复;腓肠神经皮瓣切取范围为11 cm×5 cm^13 cm×7 cm,腓肠外侧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切取范围为7 cm×4 cm^10 cm×6 cm。结果术后所有皮瓣均顺利成活,供、受区创面均Ⅰ期愈合;未发生血管危象、切口裂开和明显肿胀等情况。1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4个月,平均12.4个月。皮瓣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小腿功能未见明显影响,颜色及外观轮廓自然。结论接力腓肠外侧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逆行腓肠神经皮瓣供区,能避免小腿供区植皮,减小供区损伤,是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较好选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踝部缺损 腓肠神经皮瓣 腓肠外侧动脉 接力皮瓣 创面修复
原文传递
游离螺旋形穿支皮瓣修复拇指完全套脱伤 被引量:9
5
作者 池征璘 李赞 宋达疆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3-128,共6页
目的评价游离螺旋形穿支皮瓣修复拇指完全套脱伤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09年6月-2014年12月应用不同来源的穿支皮瓣以螺旋形术式修复22例拇指完全套脱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9例,女3例;年龄18—46岁,平均27.8... 目的评价游离螺旋形穿支皮瓣修复拇指完全套脱伤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09年6月-2014年12月应用不同来源的穿支皮瓣以螺旋形术式修复22例拇指完全套脱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9例,女3例;年龄18—46岁,平均27.8岁。修复方法包括臂内侧穿支皮瓣13例,切取皮瓣面积为8.0cm×3.0cm-14.5cm×3.5cm,另外9例采用腓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切取皮瓣面积为6.0cm×3.5cm-21.0cm×10.0cm。术后随访修复手指感觉、功能、外形及皮瓣供区恢复情况。结果22例皮瓣均完全成活,术后无血管危象和感染发生,仅有1例臂内侧穿支皮瓣和1例腓动脉穿支皮瓣远端血运轻度障碍,非手术治疗后成活良好,拇指外观和功能恢复良好。平均术后随访14.5个月(9-22个月),皮瓣两点辨别觉恢复至6-13mm,未遗留线性挛缩瘢痕。所有供区创面均I期愈合,感觉功能无明显影响,患者总体满意度较高。结论游离螺旋型穿支皮瓣可有效避免线行瘢痕挛缩的发生,最大限度减小供区损伤,外观功能恢复更满意,是修复拇指套脱伤的较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指 指损伤 游离穿支皮瓣移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