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PBL教学的《变态心理学》翻转课堂的构建和实践 被引量:1
1
作者 谢晓丹 陆思雨 +1 位作者 洪丽菁 周新朝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第39期104-105,共2页
本研究设计了"课外学习知识点,课堂PBL案例教学,考核方式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结合"的《变态心理学》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并应用。实践结果显示,基于PBL案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评价。
关键词 翻转课堂 PBL教学 变态心理学
下载PDF
社交中的默契奥秘:探索人际同步的循环式模型和神经基础
2
作者 韩逸雪 卢克龙 刘燊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4年第4期239-256,共18页
同步性是社会交往中普遍存在的重要特征,人际同步以其独特的价值为个体发展、群体合作和社会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基于人际同步中不同的社会机制、心理过程和神经机制,构建了一个新的循环式人际同步综合模型,以揭示人际同步现象潜在的... 同步性是社会交往中普遍存在的重要特征,人际同步以其独特的价值为个体发展、群体合作和社会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基于人际同步中不同的社会机制、心理过程和神经机制,构建了一个新的循环式人际同步综合模型,以揭示人际同步现象潜在的认知神经机制。人际同步研究中基于超扫描技术的研究范式主要用于联合行动、共同注意、交互式决策、情感交流和创造性问题五个领域。人际同步神经信号的变化已经被证实存在于右侧颞叶、额叶、左额下回等脑区,其中θ波、α和μ波在一定频率范围内变化明显。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这些脑区内的信号对于人际同步现象潜在的认知神经机制的作用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际同步 脑际同步 脑-脑耦合 超扫描 自我-他人重合理论
下载PDF
本科实习护生人际信任与护患沟通的关系:人际交往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应亮 张国华 徐瑶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30-32,共3页
通过护生护患沟通能力自评表、人际信任量表、青少年人际交往自我效能感量表对400名本科实习护生进行问卷调查,得出本科实习护生的护患沟通(3.02±0.25)、人际信任(4.43±0.44)和人际交往自我效能感(3.77±0.62)都呈现较高... 通过护生护患沟通能力自评表、人际信任量表、青少年人际交往自我效能感量表对400名本科实习护生进行问卷调查,得出本科实习护生的护患沟通(3.02±0.25)、人际信任(4.43±0.44)和人际交往自我效能感(3.77±0.62)都呈现较高水平;人际信任、护患沟通和人际交往自我效能感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s<0.05);人际交往自我效能感在人际信任和护患沟通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本科实习护生的教育和训练过程中,要重视人际信任的培养和人际交往自我效能感的提高,从而有效提高护患沟通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科实习护生 人际信任 人际交往自我效能感 护患沟通能力
下载PDF
社会认知交互训练在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4
作者 张丽君 林翠绿 +1 位作者 叶鑫武 周强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1期846-849,共4页
目的:探讨社会认知交互训练(SCIT)在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康复期的应用价值。方法:11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SCIT组(58例)和对照组(60例),SCIT组接受为期9周,每周2次的SCIT干预和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照组仅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比较... 目的:探讨社会认知交互训练(SCIT)在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康复期的应用价值。方法:11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SCIT组(58例)和对照组(60例),SCIT组接受为期9周,每周2次的SCIT干预和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照组仅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比较2组在干预后的社会认知能力,包括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阳性症状、阴性症状、责备偏向总分(TBB)、暗示任务及住院精神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结果:干预后SCIT组与对照组比较,PANSS得分均有显著改善,社会功能亦有改善。而与自身干预前比较,SCIT组精神症状(t=7.163,P<0.01)、阳性症状(t=19.154,P<0.01)、阴性症状(t=4.601,P<0.01)及社会功能(t=-8.990,P<0.01)均有显著改善。结论:SCIT有利于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社会认知 社会认知交互训练 康复
下载PDF
医护人员情绪智力对医患关系的影响:情绪劳动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9
5
作者 钱国英 郭琪 +2 位作者 李钰 于悦 蒋索 《医学与哲学》 2019年第2期66-70,共5页
为了考察医护人员的情绪劳动在情绪智力与医患关系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情绪智力量表》《情绪劳动量表》和《医患关系量表》对275名医护人员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医护人员的情绪智力、情绪劳动和医患关系三者存在显著正相关。情绪劳动... 为了考察医护人员的情绪劳动在情绪智力与医患关系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情绪智力量表》《情绪劳动量表》和《医患关系量表》对275名医护人员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医护人员的情绪智力、情绪劳动和医患关系三者存在显著正相关。情绪劳动的深层行为对医护人员的医患关系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医护人员的情绪劳动在情绪智力与医患关系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因此应关注医护人员的情绪劳动,有利于促进医患关系的良好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劳动 情绪智力 医患关系 医护人员 中介效应
下载PDF
精神疾病患者自杀意念与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及抑郁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封敏 徐超群 +2 位作者 朱程 郑克 唐伟 《预防医学》 2018年第1期73-75,共3页
目的了解精神疾病患者自杀意念与总胆固醇(TC)水平及抑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对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康宁医院住院治疗的精神疾病患者进行2次自杀意念筛查,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有自杀意念的精神疾病患... 目的了解精神疾病患者自杀意念与总胆固醇(TC)水平及抑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对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康宁医院住院治疗的精神疾病患者进行2次自杀意念筛查,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有自杀意念的精神疾病患者的抑郁状况,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有自杀意念的精神疾病患者的血清TC水平。结果精神疾病患者出现自杀意念时TC水平为(4.359±0.752)mmol/L,低于自杀意念消失后的(5.048±0.733)mmol/L(P<0.05);精神疾病患者出现自杀意念时SDS总分为(65.625±3.833)分,高于自杀意念消失后(58.531±12.703)分(P<0.05);精神疾病患者出现自杀意念时血清TC水平与SDS总分呈负相关(r=-0.722,P<0.05)。结论精神疾病患者自杀意念与血清TC水平、SDS总分存在统计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疾病 自杀意念 血清总胆固醇 抑郁
原文传递
家庭暴力暴露与儿童校园欺凌的关系:有调节的中介检验 被引量:4
7
作者 周雨锴 李洁琦 +1 位作者 李小青 蒋索 《中国特殊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1-89,共9页
为探究家庭暴力暴露与儿童校园欺凌之间的内在机制,采用多重形式暴力量表、结交越轨同伴量表、Olweus儿童欺负问卷的欺凌分量表、父母学业参与问卷对深圳市747名4-6年级的儿童进行测试。结果表明:(1)家庭暴力暴露与结交越轨同伴、校园... 为探究家庭暴力暴露与儿童校园欺凌之间的内在机制,采用多重形式暴力量表、结交越轨同伴量表、Olweus儿童欺负问卷的欺凌分量表、父母学业参与问卷对深圳市747名4-6年级的儿童进行测试。结果表明:(1)家庭暴力暴露与结交越轨同伴、校园欺凌显著正相关,与父母学业参与显著负相关;结交越轨同伴与校园欺凌显著正相关、与父母学业参与显著负相关;校园欺凌与父母学业参与显著负相关;(2)结交越轨同伴在家庭暴力暴露与校园欺凌之间起中介作用;(3)父母学业参与同时在家庭暴力暴露与校园欺凌、家庭暴力暴露与结交越轨同伴之间起调节作用。相比于高父母学业参与的儿童,家庭暴力暴露对低父母学业参与的儿童校园欺凌、结交越轨同伴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暴力暴露 结交越轨同伴 校园欺凌 父母学业参与 儿童
原文传递
自我控制在病理性网络使用大学生冲动性与风险决策间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7
8
作者 涂小莲 林逸轩 +1 位作者 颜嘉玲 张国华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30-934,共5页
目的 考察自我控制在病理性网络使用大学生冲动性与风险决策间的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网络成瘾量表、Barratt冲动性量表中文修订版、风险倾向问卷和大学生自我控制量表对542名大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 (1)在损失框架下,高冲动性[(20. ... 目的 考察自我控制在病理性网络使用大学生冲动性与风险决策间的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网络成瘾量表、Barratt冲动性量表中文修订版、风险倾向问卷和大学生自我控制量表对542名大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 (1)在损失框架下,高冲动性[(20. 26±4. 83)分]和中等冲动性[(20. 40±5. 53)分]病理性网络使用大学生的风险决策得分均显著高于低冲动性[(18. 92±5. 03)分]病理性网络使用大学生(F(2,323)=3. 79,P<0. 05,η2=0. 02);(2)冲动性[(60. 68±10. 40)分]与自我控制[(55. 56±9. 07)分]显著负相关(r=-0. 60,P<0. 01),与损失框架下的风险决策[(20. 12±5. 26)分]显著正相关(r=0. 13,P<0. 05).并且,获益框架(20. 01±5. 01)与损失框架下的风险决策显著正相关(r=0. 52,P<0. 01);(3)在损失框架下,自我控制对冲动性与风险决策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显著( β=0. 13,t=2. 31,P<0. 05).结论 在损失框架下,冲动性与病理性网络使用大学生的风险决策显著正相关,自我控制对冲动性与损失框架下风险决策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病理性网络使用 冲动性 风险决策 自我控制
原文传递
暴力暴露对不同性别青少年早期校园欺凌的影响:基于潜在剖面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小青 刘银章 +1 位作者 汪玥 蒋索 《心理发展与教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55-265,共11页
采用校园欺凌/受欺凌量表、多重暴力暴露量表和自编基本信息问卷,对浙江省10所小学和8所中学的2462名青少年进行调查,探索不同性别青少年早期校园欺凌潜在模式,并分别考察暴力暴露对男女生卷入校园欺凌的预测作用。结果发现:(1)男女生... 采用校园欺凌/受欺凌量表、多重暴力暴露量表和自编基本信息问卷,对浙江省10所小学和8所中学的2462名青少年进行调查,探索不同性别青少年早期校园欺凌潜在模式,并分别考察暴力暴露对男女生卷入校园欺凌的预测作用。结果发现:(1)男女生存在不同校园欺凌潜在模式,男生分为4组:低卷入组(61.90%),中度卷入组(16.49%),高度卷入组(5.05%),受欺凌组(16.56%);女生分为3组:低卷入组(74.16%),中度卷入组(14.29%),受欺凌组(11.55%);(2)暴力暴露是校园欺凌的危险性因素,对校园欺凌的预测效应因情境和形式不同出现差异。从暴力暴露形式出发,亲历暴力均为男女生卷入欺凌的最大危险性因素;从暴力暴露情境出发,家庭及学校、社区分别对男生、女生卷入欺凌的预测作用更大。本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不同性别青少年在校园欺凌方面的差异以及暴力暴露对校园欺凌的预测作用,为校园欺凌预防和干预提供支持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欺凌 暴力暴露 潜在剖面分析 青少年早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