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非心源性轻型脑卒中患者早期抗血小板治疗的安全性研究
1
作者 徐冬娟 周欢 +10 位作者 胡梦梦 沈依蕾 李鸿飞 韦潋滟 徐婧 蒋壮壮 邵晓莉 奚振华 何松彬 楼敏 柯绍发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5-183,共9页
目的:探讨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非心源性轻型脑卒中患者早期接受抗血小板治疗的安全性。方法:从多中心登记数据库中纳入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3分及以下且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9)/L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排除需... 目的:探讨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非心源性轻型脑卒中患者早期接受抗血小板治疗的安全性。方法:从多中心登记数据库中纳入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3分及以下且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9)/L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排除需要抗凝治疗或存在其他抗血小板治疗禁忌证者。短期安全性结局为院内出血事件,长期安全性结局为1年全因死亡,短期神经功能结局使用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进行评价。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抗血小板治疗对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结果:最终共1868例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非心源性轻型脑卒中患者纳入本研究。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相比未接受抗血小板治疗,单抗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出院时mRS评分0~1分的比例(OR=1.657,95%CI:1.253~2.192,P<0.01),且不增加颅内出血的风险(OR=2.359,95%CI:0.301~18.503,P>0.05)。而相比于单抗治疗,双抗治疗并没有带来更多的神经功能获益(OR=0.923,95%CI:0.690~1.234,P>0.05),反而增加了胃肠道出血风险(OR=2.837,95%CI:1.311~6.136,P<0.01)。对于血小板计数75×10^(9)/L及以下和90×10^(9)/L以上的患者,抗血小板治疗显著改善了神经功能结局(均P<0.05),而对于血小板计数为(>75~90)×10^(9)/L的患者,抗血小板治疗显著改善了1年生存曲线(P<0.05)。即使患者同时存在凝血功能异常,单抗治疗也未增加各种类型出血风险(均P>0.05),且能改善神经功能结局(均P<0.01)。对于单抗药物的选择,无论使用阿司匹林还是氯吡格雷,在各类出血事件、1年全因死亡风险以及神经功能结局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非心源性轻型脑卒中患者,抗血小板治疗仍是合理的,且单抗治疗相比双抗治疗神经功能结局改善效果相当、胃肠道出血风险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心源性脑卒中 血小板减少症 抗血小板治疗 安全性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运用品管圈和丰田生产方式缩短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门-针时间 被引量:1
2
作者 韦潋滟 徐冬娟 +2 位作者 张为强 李鸿飞 张晓艳 《中国现代医生》 2019年第15期4-8,共5页
目的探讨运用品管圈(QCC)和丰田生产方式(TPS)缩短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门-针时间(DNT)的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7月~2015年6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38例为对照组,2015年7月~2018年6月启用QCC和TP... 目的探讨运用品管圈(QCC)和丰田生产方式(TPS)缩短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门-针时间(DNT)的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7月~2015年6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38例为对照组,2015年7月~2018年6月启用QCC和TPS改善溶栓流程后rt-PA静脉溶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70例为试验组,比较两组患者DNT时间及DNT≤60min比例。并将所有纳入患者按DNT≤60min与DNT>60min分为院内非延误组和延误组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前和溶栓后24h、14d的NIHSS评分及溶栓后90d的mRS评分的差异。结果使用QCC及TPS的方法有效优化了溶栓流程,使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DNT由81min缩短为59min(P=0.002),DNT≤60min的比例从20.3%提高至62.7%(P<0.001),预后良好(90d的mRS评分0~2分)比例从23.2%提高至71.1%(P<0.001);与延误组相比,非延误组患者溶栓后24h、14d的NIHSS评分显著降低(P<0.05),预后良好比例显著提高(P<0.05),即非延误组预后较好。结论使用QCC及TPS的方法可有效缩短门-针时间,使患者能尽早实施静脉溶栓治疗,从而有效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改善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丰田生产方式 脑梗死 静脉溶栓 门-针时间
下载PDF
医共体模式对急性脑梗死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品质的影响
3
作者 许芸芸 徐冬娟 +3 位作者 李鸿飞 张为强 韦潋滟 卢晓蓉 《中国现代医生》 2021年第25期160-164,共5页
目的探讨医共体模式对急性脑梗死(ACI)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品质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1—12月医共体模式前所收治的ACI患者为对照组(2775例),其中静脉溶栓167例;收集2018年1—12月医共体模式后的ACI患者为试验组(2... 目的探讨医共体模式对急性脑梗死(ACI)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品质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1—12月医共体模式前所收治的ACI患者为对照组(2775例),其中静脉溶栓167例;收集2018年1—12月医共体模式后的ACI患者为试验组(2775例),其中静脉溶栓249例。组建医共体卒中团队,优化流程,持续质量改进。比较两组间ACI患者静脉溶栓率、溶栓患者入院至溶栓时间DNT、DNT≤60 min的比例、溶栓患者的住院西药费、总费用,并对发病至就诊时间OCT与DNT相关性分析。结果5550例ACI患者,对照组静脉溶栓率6.0%,低于试验组的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使溶栓患者DNT由59 min缩短为54 min(Z=2.492,P=0.013),DNT≤60 min患者比例从59.3%提高至72.3%(P<0.01),降低了溶栓患者住院西药费(Z=2.507,P=0.012)、住院总费用(Z=2.602,P=0.009),试验组中OCT与DNT负相关性减弱。结论应用医共体管理能提升急性脑梗死的静脉溶栓品质,即有效提高整体静脉溶栓率、缩短DNT、提高DNT≤60 min的比例、降低住院西药费、总费用,实现临床医疗与公共卫生管理的双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医疗共同体 急性脑梗死 静脉溶栓 入院至溶栓时间
下载PDF
右美托咪啶混合罗哌卡因行腹横肌平面阻滞在经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全麻镇痛中的应用 被引量:28
4
作者 吕蕾 陈蕾蕾 何菊萍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719-722,726,共5页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啶(DEX)混合罗哌卡因行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对经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全麻中的镇痛作用。方法选择本院肛肠外科需全麻下行经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5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全麻对照组(A组,19例)、罗哌卡因组(...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啶(DEX)混合罗哌卡因行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对经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全麻中的镇痛作用。方法选择本院肛肠外科需全麻下行经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5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全麻对照组(A组,19例)、罗哌卡因组(B组,20例)和DEX混合罗哌卡因组(C组,19例)。麻醉诱导后B、C组在超声引导下行TAPB,双侧各注入药液20 ml,其中B组为0.25%盐酸罗哌卡因20 ml,C组为DEX 0.5 μg/kg+0.25%盐酸罗哌卡因的药液20 ml。术毕行经静脉病人自控镇痛(PCIA),镇痛药物配方:舒芬太尼100 μg+托烷司琼5 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当VAS评分≥4分时静脉注射曲马多50~100 mg补救。记录三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记录各组患者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术后镇痛24 h内舒芬太尼用量、自控按钮平均有效按压次数、补救镇痛等情况;记录各组恶心呕吐、神经阻滞相关等不良反应。结果 B、C组术后疼痛评分低于A组(P<0.05),静脉镇痛药物的使用量小于A组(P<0.05),自控按钮的有效按压次数及镇痛补救例数均少于A组(P<0.05)。但在12 h后C组镇痛优势较B组更明显。各组术后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未观察到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结论术前行0.5 μg/kg DEX混合0.25%盐酸罗哌卡因剂量的TAPB用于经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可以起到良好的镇痛作用,为临床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啶 罗哌卡因 神经传导阻滞 结直肠肿瘤 腹腔镜检查 镇痛
原文传递
肠道微生物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韦潋滟 徐冬娟 《医学信息》 2021年第11期40-42,46,共4页
肠道微生物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影响,其参与人体的新陈代谢、免疫炎症反应和维持肠道屏障结构等复杂的生理过程,肠道微生物的失调与人类所患的许多常见疾病相关。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学基础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而肠道微生物与机体的免疫... 肠道微生物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影响,其参与人体的新陈代谢、免疫炎症反应和维持肠道屏障结构等复杂的生理过程,肠道微生物的失调与人类所患的许多常见疾病相关。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学基础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而肠道微生物与机体的免疫调节及炎症反应密切相关,通过识别受体Toll样受体、CD14分子,参与胆固醇、胆汁酸和脂肪代谢,而代谢产物氧化三甲胺(TMAO)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进而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本文就肠道微生物及动脉粥样硬化概述、肠道微生物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肠道微生物-缺血性脑卒中预防的潜在靶点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缺血性脑卒中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