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产儿生后2周粪钙卫蛋白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4
1
作者 赵益伟 管亚飞 +2 位作者 崔曙东 章晔 邵晓松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57-360,共4页
目的了解早产儿生后2周粪钙卫蛋白(FC)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1年3~6月南京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乐清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早产儿病例,排除严重的胃肠和全身疾病者。采集早产儿生后2、3、4、5、6、7和14 d的7个日... 目的了解早产儿生后2周粪钙卫蛋白(FC)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1年3~6月南京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乐清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早产儿病例,排除严重的胃肠和全身疾病者。采集早产儿生后2、3、4、5、6、7和14 d的7个日龄粪便标本,采用ELISA法测定FC水平。结果 42例早产儿进入分析,其中男25例,女17例,中位胎龄34.5(28~36.4)周,中位出生体重2 200(930~3 200)g。1胎粪(生后2 d)FC水平为(84.7±15.8)μg·g-1,3~7、14 d FC水平分别为(76.5±12.4)、(86.0±17.6)、(77.5±17.4)、(82.2±15.5)、(84.3±16.1)和(80.3±19.6)μg·g-1;7个日龄FC水平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胎粪FC水平剖宫产儿显著低于自然分娩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6,P=0.01),生后2周内不同日龄FC水平与性别、孕龄及出生体重无显著相关性;生后3~14日龄FC水平还与分娩方式无显著相关性。结论生后2周早产儿不同日龄FC水平相近,分娩方式对胎粪FC水平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粪钙卫蛋白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支原体肺炎患儿并发肺外消化系统损害情况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6
2
作者 金定好 王晓 +3 位作者 陈旭央 包庆洋 赵灵芝 陈文亥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5期18-21,共4页
目的 研究支原体肺炎患儿发生消化系统损害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2年5月~2014年3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乐清医院收入的支原体肺炎患儿,根据是否并发消化系统损害分为消化系统损害组(37例)和无消化系统损害组(63例)。采用胶体金法检... 目的 研究支原体肺炎患儿发生消化系统损害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2年5月~2014年3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乐清医院收入的支原体肺炎患儿,根据是否并发消化系统损害分为消化系统损害组(37例)和无消化系统损害组(63例)。采用胶体金法检测血清中支原体特异性Ig M抗体,被动凝集法检测特异性Ig G抗体。观察比较两组患儿发热情况、发热持续时间、病程和大环内酯类抗感染起始时间等情况,检测患儿C反应蛋白(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SR)情况。结果 100例肺炎支原体患儿中,共有37例发生消化系统损害,发生率为37.00%,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和腹泻等,大多数发生在病程早期,持续时间1~5 d。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儿发热持续时间、发热程度和大环内酯类药物抗感染起始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性别、住院时间、CRP和ES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非条件性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热程度、发热持续时间和大环内酯类抗感染起始时间是支原体肺炎患儿并发肺外消化系统损害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治疗支原体肺炎患儿应注意发热情况以及大环内酯类药物使用,持续发热是引发肺外消化系统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早期给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以有效减少对患儿肺外消化系统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消化系统 多因素分析
下载PDF
2011-2015年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分布及药敏分析 被引量:21
3
作者 包庆洋 李昌崇 +3 位作者 张冰 王兵勇 陈旭央 赵灵芝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6年第16期3282-3285,共4页
目的研究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分布构成以及对药物敏感度的情况分析,为临床合理利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2015年诊断为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2 000例患儿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所有的患儿留取痰液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做细菌检测... 目的研究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分布构成以及对药物敏感度的情况分析,为临床合理利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2015年诊断为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2 000例患儿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所有的患儿留取痰液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做细菌检测和药物过敏试验分析及呼吸道病毒免疫荧光检测,同时对患儿行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结果 2 000例患儿中有796例患儿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阳性(滴度>1∶40),所占比例为39.80%。有264例患儿呼吸道病毒免疫荧光试验阳性,所占比例为13.20%,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211株,占79.92%,腺病毒13株,占4.92%,流感病毒A型10株,占3.79%,流感病毒B型9株,占3.41%,副流感病毒1型6株,占2.27%,副流感病毒2型5株,占1.89%,副流感病毒3型15株,占5.68%,2种病毒同时感染3株,占1.14%,3种病毒同时感染1株,占0.38%。有543例患儿痰培养阳性,占27.15%;检测到细菌株数587例,占29.35%,其中细菌合并支原体感染78例,占3.90%;细菌合并呼吸道病毒感染35例,占1.75%,肺炎支原体合并呼吸道病毒感染47例,占2.35%,细菌、呼吸道病毒、肺炎支原体同时感染7例,占0.35%;最为主要的病原性细菌有以下5种:肺炎链球菌205株,占34.92%、金黄色葡萄球菌170株,占28.96%、流感嗜血杆菌70株,占11.93%、肺炎克雷伯菌32株,占5.45%、大肠埃希菌19株,占3.24%,共占细菌总数的84.50%;其中对革兰氏阳性病原菌比较敏感的抗生素主要有万古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等。对革兰氏阴性病原菌比较敏感的抗生素主要有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曲松等。而在肺炎克雷伯杆菌中,检测到产酶菌株有13株,占40.63%;在大肠埃希菌中,检测到产酶菌株有9株,占47.37%。在产酶和非产酶的革兰氏阴性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的敏感性都很高。结论小儿下呼吸道病菌感染的病原比较复杂,对药敏的敏感度也各不相同,值得临床上应给予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 病原学分布 药敏性分析
原文传递
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临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蒋晓乐 赵益伟 +1 位作者 王佳佳 黄丽密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0年第11期2010-2014,共5页
目的探讨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临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在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接受治疗的被诊断为BPD的85例早产儿作为观察组,在未发生BPD的早产儿中选取患儿母亲一般情况及患儿出生情况相匹配的85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 目的探讨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临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在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接受治疗的被诊断为BPD的85例早产儿作为观察组,在未发生BPD的早产儿中选取患儿母亲一般情况及患儿出生情况相匹配的85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早产儿的一般情况、原发疾病/并发症、治疗情况、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NCIS)、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及母亲血清25-(OH)D水平进行对比,分析BPD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电解质紊乱、重度脑室周—脑室内出血(PVH-IVH)、动脉导管未闭(PDA)、胃肠道外营养相关胆汁淤积(PNAC)、有创通气、输血≥3次、手术治疗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开始肠内喂养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早产儿血清25-(OH)D、母亲血清25-(OH)D水平及NCI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PDA、电解质紊乱、有创通气、手术治疗均是BPD发生的独立高危因素,早产儿血清25-(OH)D、母亲血清25-(OH)D、NCIS评分均是BPD发生的保护性因素(均P<0.05).结论PDA、电解质紊乱、有创通气、早产儿及母亲维生素D缺乏、NCIS评分低下均是影响早产儿发生BPD的临床高危因素,孕妇尽早补充维生素D对于预防早产儿BPD的发生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维生素D 高危因素
原文传递
某地区肠道病毒感染手足口病的病原学特征分析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韩利娟 王晓 +3 位作者 王奔 韩丽华 阮旦青 王晓敏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407-409,413,共4页
目的了解本地区儿童肠道病毒(EV)相关疾病的病原谱变化及其各型别的流行趋势,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门诊及住院疑似EV相关疾病患儿370例,用双扩增技术(DAT)检测肠道病毒通用型(EV-U)、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 目的了解本地区儿童肠道病毒(EV)相关疾病的病原谱变化及其各型别的流行趋势,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门诊及住院疑似EV相关疾病患儿370例,用双扩增技术(DAT)检测肠道病毒通用型(EV-U)、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VA16),分析肠道病毒在年龄、性别、季节及疾病诊断中的检出差异。结果总阳性率为28.1%,其中EV-U阳性率最高,为25.1%,其次为CVA16(2.7%)和EV71(0.3%),未检测出EV71和CVA16混合感染。不同年龄及性别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男童大于女童;不同疾病组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足口病组病毒阳性率最高,为62.5%.结论2018年7月-2019年10月本院儿童肠道病毒感染以通用型为主;多发于5月-7月。加强病原学监测,防止引起肠道病毒病暴发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病毒 流行病学 手足口病 颅内感染 儿童
原文传递
儿童肺炎支原体携带及其PCR检测 被引量:1
6
作者 施李芬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17年第10期667-670,674,共6页
肺炎支原体是儿童呼吸道感染常见的病原体之一.肺炎支原体感染症状轻重不一,有一定的自限性,少数可引起严重的肺外并发症.因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症状和影像学无特异性,需借助血清学、分子生物学方法,如PCR进行早期诊断,以指导正确的治疗,... 肺炎支原体是儿童呼吸道感染常见的病原体之一.肺炎支原体感染症状轻重不一,有一定的自限性,少数可引起严重的肺外并发症.因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症状和影像学无特异性,需借助血清学、分子生物学方法,如PCR进行早期诊断,以指导正确的治疗,减少耐药发生.另外最近研究显示肺炎支原体可在健康儿童上呼吸道携带,目前临床很难区别携带与感染,无症状携带者既可能是近期感染的结果,也可能是感染后病原的持续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携带 PCR 实验室检测 儿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