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界膜翻转联合自体血覆盖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
作者 陶继伟 徐一珺 +4 位作者 沈丽君 余嘉峰 陈亦棋 毛剑波 林丽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49-553,共5页
目的观察内界膜(ILM)翻转联合自体血覆盖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MM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学院杭州院区检查确诊并连续治疗的MMH患者29例29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5例5只... 目的观察内界膜(ILM)翻转联合自体血覆盖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MM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学院杭州院区检查确诊并连续治疗的MMH患者29例29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5例5只眼,女性24例24只眼;平均年龄(55.28±11.40)岁。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ILM翻转组及ILM常规剥除组,分别为12例12只眼、17例17只眼。所有患者均行BCVA、频域OCT检查及眼轴测量。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裂孔直径、BCVA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平均随访时间4个月。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后BCVA、裂孔闭合以及中心凹外层结构恢复情况。结果手术后3个月,ILM常规剥除组裂孔闭合11只眼,未闭合6只眼,裂孔闭合率为64.7%;ILM翻转组裂孔闭合12只眼,裂孔闭合率为100.0%。两组裂孔闭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4,P=0.028)。手术后1、3个月,ILM翻转组BCVA均较手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13、4.667,P=0.003、0.001)。ILM常规剥除组手术后1个月BCVA较手术前有所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556,P=0.139);手术后3个月BCVA较手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53,P=0.026)。两组患者手术后1、3个月BCV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647、0.535,P=0.551、0.612)。手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黄斑中心凹外层结构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08,P=0.631)。结论ILM翻转联合自体血覆盖治疗MMH安全有效,可显著提高裂孔闭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界膜 自体血 黄斑中心凹 病例对照研究 基线资料 眼视光 临床疗效 频域OCT
原文传递
玻璃体切割联合保留中心凹内界膜剥除手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的长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陶继伟 林艳雯 +5 位作者 沈丽君 陈亦棋 毛剑波 陈焕 俞雪婷 方佳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41-445,共5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PPV)联合保留中心凹内界膜(ILM)剥除手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MF)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学院杭州院区检查确诊连续治疗的高度近视MF患者15例15...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PPV)联合保留中心凹内界膜(ILM)剥除手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MF)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学院杭州院区检查确诊连续治疗的高度近视MF患者15例15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4例4只眼,女性11例11只眼;平均年龄(55.33±8.34)岁。患者均行BCVA、屈光度、频域OCT检查以及眼轴长度测量。患眼平均logMAR BCVA 0.95±0.64;平均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FT)(576.00±185.32)μm。均接受标准经睫状体平坦部三通道23G微创PPV。手术中清除玻璃体后皮质膜,吲哚青绿辅助染色黄斑区ILM,旁中心凹区连续或间断环形撕除ILM,气液交换后,眼内填充12%C3F8。手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7.5±4.5)个月。手术后1、3、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与手术前相同的设备和方法进行相关检查。观察BCVA、黄斑区结构变化。结果所有患眼手术中均成功保留中心凹ILM。末次随访时,患眼平均CFT (258.60±175.22)μm,平均logMAR BCVA 0.46±0.43。与手术前比较,CFT降低,logMAR BCVA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90、5.20,P<0.001)。15只眼中,MF愈合13只眼,BCVA提高14只眼。手术后出现ILM增生皱缩5只眼;并发全层黄斑裂孔1只眼。结论PPV联合保留中心凹ILM剥除手术治疗高度近视MF长期疗效较好,BCVA和CFT均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劈裂症 近视 退行性/并发症 玻璃体切除术
原文传递
黄斑裂孔手术中边缘碎片组织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徐一珺 陶继伟 +1 位作者 程丹 沈丽君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19-321,共3页
特发性黄斑裂孔患眼手术中剥除内界膜(ILM)后,手术中光相干断层扫描可观察到裂孔边缘存在突向玻璃体腔内的碎片组织(RF)。目前认为RF可能来源于视网膜前增生以及与玻璃体牵拉,但存在争议,对手术后疗效的影响也不明确。但现有的研究仍有... 特发性黄斑裂孔患眼手术中剥除内界膜(ILM)后,手术中光相干断层扫描可观察到裂孔边缘存在突向玻璃体腔内的碎片组织(RF)。目前认为RF可能来源于视网膜前增生以及与玻璃体牵拉,但存在争议,对手术后疗效的影响也不明确。但现有的研究仍有其共同点,即结果提示手术后视网膜解剖结构和视功能恢复较差的研究,手术中剥除ILM后再次染色,RF组织上残留ILM碎片;而结果提示RF有助于手术后结构和功能恢复的研究,RF组织上ILM碎片被清除干净。说明RF组织上ILM是否剥除干净对手术后疗效存在一定影响。但目前针对RF研究尚少,需从本质上认识RF,通过组织学分析以辅助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穿孔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综述 组织碎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