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超声和临床指标的复合模型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风险
1
作者 何磊 熊炳 +1 位作者 罗银丽 陈顺平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458-464,共7页
目的:探索术前超声图像特征结合临床指标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二次手术并经病理证实的PTC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43例,作为转移组... 目的:探索术前超声图像特征结合临床指标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二次手术并经病理证实的PTC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43例,作为转移组。同时,收集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89例自首次PTC手术起随访至少8年,未出现颈部淋巴结复发的患者作为未转移组。按照7:3的比例随机抽样将患者分为训练集(n=92)和验证集(n=40),在训练集中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使模型可视化,使用验证集对模型进行验证,通过ROC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CA)对模型效能和临床价值进行评估。结果:转移组与未转移组患者间手术方法、术中淋巴结转移、甲状腺结节部位、回声特性、甲状腺结节最大径线、超声提示淋巴结肿大、淋巴结长径/短径比值以及淋巴结血流特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方式(全切vs.部分切除,OR=0.332,95%CI=0.134~0.828,P=0.018)、术中淋巴结转移(转移vs.未转移,OR=2.978,95%CI=1.112~7.953,P=0.030)、甲状腺结节部位(中部vs.下极,OR=6.624,95%CI=1.986~22.095,P=0.002)及甲状腺结节最大径线(OR=1.064,95%CI=1.002~1.130,P=0.042)为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该模型在训练集中的AUC为0.872(95%CI=0.795~0.949),在验证集中的AUC为0.863(95%CI=0.749~0.976),DCA显示阈值概率在0.1~0.7时该模型预测术后PTC颈部淋巴结转移发生的风险净收益高。结论:本研究基于术前超声图像特征及临床病理指标构建的预测模型可有效预测PTC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对于临床决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 预测模型 列线图
下载PDF
NLRP3炎症小体抑制剂MCC950通过抑制Th1/Th17和促进Tregs改善脓毒症小鼠器官损伤
2
作者 叶玉妹 陈隆望 +1 位作者 张万里 王雪涛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190-198,共9页
目的:探讨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抑制剂MCC950对脓毒症小鼠T细胞分化及器官损伤的影响。方法:将18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脓毒症模型组(CLP组)和MCC950治疗组(MCC950组),每组6只。其中... 目的:探讨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抑制剂MCC950对脓毒症小鼠T细胞分化及器官损伤的影响。方法:将18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脓毒症模型组(CLP组)和MCC950治疗组(MCC950组),每组6只。其中CLP组和MCC950组通过盲肠结扎穿孔(CLP)的方法制备脓毒症模型。MCC950组腹腔注射溶于0.5 mL 0.9%氯化钠溶液的MCC950(50 mg/kg),sham组和CLP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的0.9%氯化钠溶液。CLP术后24 h收集小鼠血清及器官标本。HE染色法观察脓毒症小鼠肺脏、肾脏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并计算生存率;Western blot法检测脾脏NLRP3蛋白含量;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和肺组织的细胞因子水平(IL-1β、IL-18、IL-1α、IL-6、TNF-α);分离脾脏获得脾脏淋巴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辅助性T细胞(Th)1、Th17、调节性T细胞(Tregs)比例。结果:与sham组相比,CLP组小鼠肺组织炎性细胞浸润、水肿和肺泡壁增厚,肾小管刷状缘和上皮细胞减少,肾小球萎缩,肾小管成弥漫性扩张,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脾脏NLRP3的蛋白表达上调(P<0.05),血清IL-1β、IL-18、IL-1α、IL-6、TNF-α水平均升高(P<0.05),肺组织中IL-1α、IL-6、TNF-α水平均升高(P<0.05),脾脏CD4^(+)IFN-γ^(+)Th1、CD4^(+)IL-17^(+)Th17、CD4^(+)CD25^(+)Foxp3^(+)Tregs比例均升高(P<0.05),小鼠7 d生存率为30%(P<0.05)。与CLP组相比,MCC950组小鼠肺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减轻,水肿减退,肾小管扩张不明显,炎性细胞浸润亦有所减轻,脾脏NLRP3的蛋白表达下调(P<0.05),血清IL-1β、IL-18、IL-1α、IL-6、TNF-α水平均降低(P<0.05),肺组织中IL-1α、IL-6、TNF-α水平均降低(P<0.05),脾脏CD4^(+)IFN-γ^(+)Th1、CD4^(+)IL-17^(+)Th17比例减少,CD4^(+)CD25^(+)Foxp3^(+)Tregs比例明显增加(P<0.05),小鼠7 d生存率显著提升(P<0.05)。结论:MCC950阻断NLRP3可改善脓毒症小鼠的器官损伤,其作用可能依赖于抑制Th1/Th17反应和促进Tregs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C950 NLRP3 脓毒症 T细胞分化 器官损伤
下载PDF
线粒体脑肌病临床与影像学动态变化特点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郑晓露 陈晓丽 +2 位作者 陈为安 潘思培 胡章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1888-1893,共6页
背景线粒体脑肌病影像学诊断存在一定困难,目前尚缺乏针对该病疾病进展中影像学动态变化特点的研究。目的探讨线粒体脑肌病,尤其是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MELAS)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与颅脑CT及MRI影像学动态变化特点。方法... 背景线粒体脑肌病影像学诊断存在一定困难,目前尚缺乏针对该病疾病进展中影像学动态变化特点的研究。目的探讨线粒体脑肌病,尤其是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MELAS)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与颅脑CT及MRI影像学动态变化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0—2015年确诊的9例线粒体脑肌病患者共19次发作时的临床特点及颅脑影像学表现,动态观察病情演变过程中相应病灶弥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弥散系数(ADC)的变化等情况。结果 9例患者中5例确诊为MELAS综合征。9例患者以年轻男性(6例)为主,临床主要表现为痫性发作、脑卒中样发作、认知功能减退、头痛或头晕、听力或视力下降、明显肌肉萎缩。9例患者共计23个病灶累及大脑各脑叶,颅脑CT检查显示病灶部位呈低密度改变,MRI检查显示病灶部位T1低信号T2高信号。病变初期以血管源性水肿为主,脑回部位DWI高信号ADC低信号,邻近皮质下出现云絮状高信号改变并持续存在,脑回部位DWI信号随时间缓慢减低,而ADC随之升高;病程中部分组织坏死,出现邻近脑室扩大或脑沟增宽、蜂窝状液化等不可逆改变。4例CT检查显示双侧基底核区高密度影(铁沉积/钙化)。结论线粒体脑肌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以皮质受累为主,颅脑CT检查可发现铁沉积/钙化,而颅脑MRI检查中病灶部位DWI和ADC变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动态反映线粒体脑肌病的疾病演变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脑肌病 MELAS综合征 弥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脑萎缩 铁沉积
下载PDF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CT成像课程整合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8
4
作者 闻彩云 邰云鹏 +4 位作者 周晓军 李建策 王美豪 杨运俊 曹国全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1期84-86,F0003,共4页
CT成像作为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在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就《CT成像》课程整合及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以期为本专业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提供借鉴。
关键词 医学影像技术 CT成像 课程整合
下载PDF
成人孤立性心肌致密化不全的影像学诊断
5
作者 江心 李建策 +6 位作者 吴立军 李有成 王溯源 郑祥武 倪贤达 胡浩 张杰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8期565-569,共5页
目的:探讨成人孤立性心肌致密化不全(INVM)的影像学表现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INVM的影像学表现,超声心动图(ECG)诊断15例(15/20),心脏磁共振(CMR)诊断8例(8/8)。结果:20例INVM中,左心室单独受累18例,双心室受累2例。EC... 目的:探讨成人孤立性心肌致密化不全(INVM)的影像学表现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INVM的影像学表现,超声心动图(ECG)诊断15例(15/20),心脏磁共振(CMR)诊断8例(8/8)。结果:20例INVM中,左心室单独受累18例,双心室受累2例。ECG表现:15例均为左心室单独受累。最常见的受累节段依次为15段(15例)、16段(15例)及17段(13例)。受累心肌肌小梁增多、增粗,肌小梁之间见深陷的隐窝,彩色多普勒示小梁隐窝有低速血流与心腔交通。多伴有心功能不全及房室瓣反流。CMR表现:左心室单独受累6例,双心室受累2例。最常见的受累节段依次为12段(7例)、13段(6例)、14段(6例)、15段(6例)及16段(6例)。受累心肌增厚并见分层:内层非致密心肌信号不均匀,由多发的肌小梁及小梁隐窝组成;外层致密心肌变薄,信号如常。延迟期左心室心肌强化3例28段,右心室心肌强化1例。结论:INVM的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磁共振判断INVM心肌受累范围及观察心肌灌注情况等方面比超声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致密化不全 超声心动图 磁共振成像 成人
下载PDF
增强超声造影联合BI-RADS分级区分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慧 姜海丹 +1 位作者 周漫 张泉波 《浙江医学》 CAS 2023年第13期1376-1379,共4页
目的分析增强超声造影联合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级区分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后发现乳腺肿块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增强超声造影检查,并应用... 目的分析增强超声造影联合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级区分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后发现乳腺肿块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增强超声造影检查,并应用BI-RADS分级诊断,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增强超声造影检查和BI-RADS分级单独及联合检测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将100例患者分为恶性病变组37例和良性病变组63例。与良性病变组比较,恶性病变组的增强开始时间、达峰时间均明显缩短,峰值强度明显增大(均P<0.05)。与单独检查比较,增强超声造影检查联合BI-RADS分级的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均明显升高(均P<0.05),而灵敏度与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乳腺良恶性病变进行鉴别诊断时可联合应用增强超声造影和BI-RADS分级,两者联合检测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良恶性 增强超声造影 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下载PDF
大脑中动脉小动脉瘤形态特征与破裂的关系
7
作者 郭献忠 周甲丰 +7 位作者 李琼 林博丽 夏能志 王豪 郑葵葵 贾秀芬 杨运俊 陈勇春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3年第7期29-31,36,共4页
目的探讨导致大脑中动脉(MCA)小动脉瘤破裂的动脉瘤形态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399例患者的426个MCA小动脉瘤。将动脉瘤<7 mm定义为小动脉瘤。对CTA图像进行重建和测量来获得动脉瘤形态... 目的探讨导致大脑中动脉(MCA)小动脉瘤破裂的动脉瘤形态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399例患者的426个MCA小动脉瘤。将动脉瘤<7 mm定义为小动脉瘤。对CTA图像进行重建和测量来获得动脉瘤形态特征。对动脉瘤形态特征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与MCA小动脉瘤破裂相关的动脉瘤形态特征。采用ROC曲线评估动脉瘤形态学特征预测MCA小动脉瘤破裂的效能。结果在426个MCA小动脉瘤中,破裂动脉瘤为223个(52.3%)。单因素结果显示,破裂动脉瘤组拥有较大动脉瘤、纵横比值、尺寸比值、宽颈比值和较小的瘤颈、动脉瘤角度和载瘤血管角度。另外破裂组动脉瘤更容易为不规则及子瘤形成,并且也与动脉瘤朝向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较大的动脉瘤、较大纵横比值、较小的瘤颈和子瘤形成是MCA小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OR(95%CI)=1.893(1.362~2.631)、2.866(1.077~7.628)、0.437(0.281~0.679)、3.610(1.598~8.158),均P<0.05]。动脉瘤形态学特征预测模型的AUC值为0.788(95%CI=0.746~0.831),敏感度为0.740,特异度为0.719。结论单纯的动脉瘤形态学特征模型能较好地预测MCA小动脉瘤的破裂。动脉瘤大小、纵横比值、瘤颈及子瘤是MCA小动脉瘤破裂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 动脉瘤 破裂 动脉瘤形态
下载PDF
黄连素通过KLF4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研究
8
作者 陈晨 林科 +1 位作者 王恺婧 吴圣杰 《心电与循环》 2023年第3期213-217,222,I0001,共7页
目的探讨黄连素(BBR)通过KRUPPEL样因子4(KLF4)减轻缺血/再灌注(I/R)损伤所致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永久心肌细胞系H9C2细胞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即对照组(正常培养4 h)、I/R组(诱导I/R模型)、BBR组(诱导模型期间... 目的探讨黄连素(BBR)通过KRUPPEL样因子4(KLF4)减轻缺血/再灌注(I/R)损伤所致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永久心肌细胞系H9C2细胞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即对照组(正常培养4 h)、I/R组(诱导I/R模型)、BBR组(诱导模型期间给予50μmol/L BBR作用4 h)、KLF4小干扰RNA(siRNA)组(转染KLF4 siRNA后,诱导模型期间给予50μmol/L BBR作用4 h)。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检测细胞活力,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法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凋亡因子[包括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Bcl-2相关X蛋白(Bax)]、KLF4蛋白表达水平,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KLF4 mRNA表达水平。结果BBR组、I/R组、对照组H9C2细胞活力、细胞凋亡因子蛋白表达水平、膜阳性面积百分比、细胞凋亡率以及KLF4蛋白、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BBR组细胞活力、Bcl-2蛋白表达水平以及KLF4蛋白、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I/R组(均P<0.05),Bax蛋白表达水平、膜阳性面积百分比、细胞凋亡率均明显低于I/R组(均P<0.05)。KLF4 siRNA组细胞活力明显低于BBR组(P<0.05),膜阳性面积百分比和细胞凋亡率均明显高于BBR组(均P<0.05)。结论BBR可以通过KLF4依赖的方式保护心肌细胞免受I/R损伤所致的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素 KRUPPEL样因子4 细胞凋亡 缺血/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小脑浅静脉磁敏感加权成像 被引量:1
9
作者 姚笑笑 刘晓丽 +3 位作者 李如画 李昌盛 任传根 陈成春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65-472,共8页
目的 利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显影小脑浅静脉及其属支,构建小脑浅静脉网络。方法 按照纳入标准,筛选80名(160侧)健康志愿者(男40名,女40名)行3.0 T核磁扫描,获取常规序列横断层、矢状断层图像及SWI图像数据。在Extended MR workspace 2... 目的 利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显影小脑浅静脉及其属支,构建小脑浅静脉网络。方法 按照纳入标准,筛选80名(160侧)健康志愿者(男40名,女40名)行3.0 T核磁扫描,获取常规序列横断层、矢状断层图像及SWI图像数据。在Extended MR workspace 2.6.3.4图像工作站上进行后处理,重建最小密度投影(mIP)图像。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 SWI和mIP图像均可显影小脑结构及其静脉。小脑静脉分为深、浅两部分。小脑浅静脉分为蚓部和小脑半球两组。小脑蚓部浅静脉由上蚓静脉[内径:(1.21±0.24)mm,出现率:92.16%]、山顶静脉[内径:(0.66±0.05)mm,出现率:95%]、山腹静脉[内径:(0.76±0.03)mm,出现率:100%]和下蚓静脉[内径:(1.40±0.27)mm,出现率:99.02%]构成。小脑半球浅静脉由小脑上前静脉[内径:(1.09±0.12)mm,出现率:100%]、小脑上后静脉[内径:(0.88±0.13)mm,出现率:70%]、小脑下前静脉[内径:(1.34±0.15)mm,出现率:100%]和小脑下后静脉[内径:(1.11±0.09)mm,出现率:92.5%]构成。深静脉分为小脑中脑裂组、小脑脑桥裂组和小脑延髓裂组。结论 SWI能显示小脑微结构和微静脉,可构建小脑浅静脉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静脉 小脑裂 小脑 磁敏感加权成像
下载PDF
无症状扁平足与正常足生物力学差异的数字化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吴立军 李宇婷 +5 位作者 王亭 余凤娇 卢行芳 郑蓉梅 郑祥武 钟世镇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63-767,共5页
运用足底压力测试与影像学X线测量结合的足踝数字化无损测评系统,对比分析无症状扁平足者与正常足者在足底压力和足弓形态上的生物力学差异。受试为青年学生,其中正常足者12人(男女各6人,左右足共24只,其中左足12只,右足12只),无症状扁... 运用足底压力测试与影像学X线测量结合的足踝数字化无损测评系统,对比分析无症状扁平足者与正常足者在足底压力和足弓形态上的生物力学差异。受试为青年学生,其中正常足者12人(男女各6人,左右足共24只,其中左足12只,右足12只),无症状扁平足者12人(男女各6人,左右足共24只,其中左足12只,右足12只)。利用Zebris足底压力测量仪对正常足组和无症状扁平足组进行直立状态和行走状态下的足底压力测试,并拍摄其负重位和非负重位的侧位X线片进行足弓形态测量,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从而对比得出无症状扁平足与正常足足弓和足底压力方面的生物力学差异。结果表明:双足直立时,无症状扁平足组与正常足组的足底压力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单足直立时,无症状扁平足组的足前负重比例增大;步行时,无症状扁平足组与正常足组足底压力的峰值相比差异显著(P<0.05)。无症状扁平足组负重位与非负重位的足弓形态各参数有显著差异(P<0.05),而且无症状扁平足组负重位与正常足组负重位的足弓形态有显著差异(P<0.05)。非负重状态和双足直立状态下,无症状扁平足表现出一定的隐匿性。单足直立和行走状态下,无症状扁平足的足底压力和足弓形态与正常足相比有明显差异。应用FA-DNTS测量评价足踝生物力学性能,方法简单,实用,易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症状扁平足 足底压力 数字X线 数字化测量 隐匿性症状
下载PDF
经皮肝穿置管连续灌注引流治疗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许世豪 应莉 +2 位作者 厉乔 林拓 胡元平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359-364,共6页
目的:对比研究超声介入治疗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DBLA)的2种置管引流方法(连续灌注和单纯引流)的临床疗效,并进一步分析连续灌注引流术后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将170例DBLA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取超声引导下经皮... 目的:对比研究超声介入治疗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DBLA)的2种置管引流方法(连续灌注和单纯引流)的临床疗效,并进一步分析连续灌注引流术后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将170例DBLA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取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置管连续灌注(连续灌注组,85例)和单纯引流(单纯引流组,85例)2种方法进行治疗,统计分析2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术后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术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的时间、术后拔管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探讨连续灌注组介入术后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的影响因素。运用LASSO回归分析筛选变量及计算系数,并由此构建术后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的预测模型。结果: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术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灌注组平均术后拔管时间为(21.1±12.4)d,明显短于单纯引流组的(29.1±14.9)d(P<0.05);连续灌注组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16.2±6.6)d,明显短于单纯引流组的(27.8±8.0)d(P<0.05)。连续灌注组术后拔管时间的影响因素为:脓肿含气、脓肿多房、合并胆道结石、血浆白蛋白和体质量指数(BMI)(P<0.05);术后住院时间的唯一影响因素为:合并感染性休克(P<0.05)。LASSO回归构建预测模型:术后拔管时间=0.06×白细胞-0.72×血浆白蛋白+1.99×多房+6.86×胆道结石+0.94×BMI;术后住院时间=0.21×甘油三酯+1.79×感染性休克。结论:对于DBLA,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置管连续灌注引流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引流术;超声图像特征为脓肿含气、脓肿多房,患者合并胆道结石、低蛋白血症或高BMI均将延长术后拔管时间;患者合并感染性休克将延长术后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超声介入 糖尿病 肝脓肿 连续灌注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左心房功能指数评价2型糖尿病左心房功能 被引量:8
12
作者 熊炳 陈斌 +3 位作者 胡元平 许丹霞 颜姣燕 刘丽萍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6-109,共4页
目的探讨左心房功能指数(LAFI)在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房功能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选择58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不合并微血管病变的28例为A组,合并微血管病变的30例为B组)和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测量左心房前后径、左心室容积指标及... 目的探讨左心房功能指数(LAFI)在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房功能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选择58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不合并微血管病变的28例为A组,合并微血管病变的30例为B组)和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测量左心房前后径、左心室容积指标及室壁厚度,并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心搏出量;测量左心室舒张早期峰值流速(E)、舒张晚期峰值流速(A)、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a)、舒张晚期运动速度(Aa),并计算E/A、Ea/Aa、E/Ea;于心尖五腔心测量左心室流出道血流的速度时间积分,用双平面法测量左心房最大容积、左心房搏出量、左心房射血分数,并计算LAFI。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A组和B组LAFI均减小(P<0.05),B组LAFI较A组减小更明显(P<0.05);②LAFI与Ea、Ea/Aa呈正相关(r=0.460、0.475,P<0.01),与E/Ea呈负相关(r=-0.352,P<0.01),与Aa、E/A无显著相关性(r=0.003、0.069,P>0.05)。结论 LAFI可以用于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的左心房功能变化;LAFI与Ea、Ea/Aa、E/Ea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以间接反映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糖尿病血管病变 超声心动描记术 多普勒 彩色 心房功能 每搏输出量 心脏容量
下载PDF
肺部超声观察不同分娩方式足月儿出生后2日内肺液清除状态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梁雅琴 林晓 +4 位作者 余蓉蓉 李泽阳 盛安群 史壹雄 钱燕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6期4560-4566,共7页
目的利用肺部超声(LUS)观察经阴道产和剖宫产足月儿出后2 d内肺液清除过程,以期为临床指导治疗提供借鉴。方法选取2015-11-13至2016-04-10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科出生的新生儿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方式,将新生儿分为经阴道... 目的利用肺部超声(LUS)观察经阴道产和剖宫产足月儿出后2 d内肺液清除过程,以期为临床指导治疗提供借鉴。方法选取2015-11-13至2016-04-10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科出生的新生儿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方式,将新生儿分为经阴道产组(23例)和剖宫产组(27例);根据是否发生新生儿暂时性呼吸困难(TTN),将其分为TTN组(8例)和非TTN组(42例)。收集新生儿一般资料,分别于出生时(出生6 h内)、出生后第1天(6~24 h)、出生后第2天(24~48 h)进行LUS检查,根据LUS视野内B线的量及密集程度,将LUS检查结果分为Ⅰ~Ⅳ级,其中Ⅰ~Ⅲ级定义为异常,Ⅳ级定义为正常。结果剖宫产组胎龄小于经阴道产组,母亲分娩时接受麻醉率、双胎妊娠率大于经阴道产组(P<0.05)。TTN组5 min Apgar评分低于非TTN组,出生时接受呼吸支持治疗率、出生后接受呼吸支持治疗率高于非TTN组(P<0.05)。经阴道产组与剖宫产组出生时、出生后第1天、出生后第2天LUS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出生时LUS异常率高于经阴道产组(P<0.05);经阴道产组与剖宫产组出生后第1天、出生后第2天LUS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阴道产组出生后第2天LUS异常率低于本组出生时(P<0.05);剖宫产组出生后第1天、出生后第2天LUS异常率低于本组出生时,出生后第2天LUS异常率低于本组出生后第1天(P<0.05)。TTN组与非TTN组出生时、出生后第1天LUS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TN组出生后第2天LUS分级差于非TTN组(P<0.05)。TTN组与非TTN组出生时、出生后第1天LUS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TN组出生后第2天LUS异常率高于非TTN组(P<0.05)。结论与经阴道产新生儿相比,剖宫产新生儿的肺液清除在出生后6 h内存在障碍,但此差异在出生后6~24 h即消失。LUS可以动态观察新生儿肺液清除过程,可指导临床呼吸支持治疗,值得在新生儿监护病房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多普勒 足月分娩 分娩 产道 剖宫产术 新生儿一过性呼吸急促 肺液清除
下载PDF
经阴道三维输卵管超声造影不良反应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余彩茶 水旭娟 +2 位作者 焦岩 林媛媛 杨运俊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72-374,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经阴道三维输卵管超声造影的不良反应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9月至2014年9月在我院行经阴道三维输卵管超声造影的310例不孕患者的造影资料,总结造影的不良反应,将不良反应分为5级,与超声结果及相关因素进行对... 目的:探讨分析经阴道三维输卵管超声造影的不良反应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9月至2014年9月在我院行经阴道三维输卵管超声造影的310例不孕患者的造影资料,总结造影的不良反应,将不良反应分为5级,与超声结果及相关因素进行对照分析。结果:308例患者顺利完成造影,2例因出现严重的血管迷走神经反应而终止检查,评分为3级;至少有一侧输卵管阻塞患者81例,为超声表现异常组,其中0级不良反应6例,1级不良反应43例,2级不良反应29例,3级不良反应3例;双侧输卵管通畅或通而不畅患者225例,为超声表现正常组,其中0级98例,1级103例,2级21例,3级3例;以2级不良反应为分界,超声表现异常组的不良反应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三维输卵管超声造影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操作安全;输卵管的通畅性会影响不良反应的发生,术前适当的干预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或降低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提高输卵管超声造影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超声 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 不孕症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不明原因缺血性卒中合并卵圆孔未闭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梗死病灶特点及发病机制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黄洋洋 邵蓓 +3 位作者 倪显达 李建策 牛晓婷 王虹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102-1106,共5页
目的分析不明原因缺血性卒中合并卵圆孔未闭(PFO)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MRI)上的梗死病灶特点,探讨不明原因缺血性卒中合并PFO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2004年1月—2012年9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 目的分析不明原因缺血性卒中合并卵圆孔未闭(PFO)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MRI)上的梗死病灶特点,探讨不明原因缺血性卒中合并PFO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2004年1月—2012年9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缺血性卒中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合并PFO分为PFO组(27例)和非PFO组(43例)。收集并比较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记录PFO组患者经食管心脏超声结果。结果 PFO组皮层或皮层下梗死病灶发生率低于非PFO组,符合心源性栓塞形式梗死病灶发生率高于非PFO组(P<0.05)。两组皮层-皮层下大片梗死病灶、一个循环供血区多发梗死病灶、单侧大脑循环供血区多发梗死病灶、双侧大脑循环供血区多发梗死病灶、大脑前动脉供血区梗死病灶、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病灶、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区梗死病灶、前循环系统梗死病灶、后循环系统梗死病灶、前+后循环系统梗死病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符合心源性栓塞形式梗死病灶与不明原因缺血性卒中合并PFO可能有关,推测其卒中机制可能为反常性栓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圆孔 未闭 卒中 弥散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基于能谱CT动脉造影的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前动脉血流灌注特点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宇 滕红林 +1 位作者 王镇章 吴诗阳 《脊柱外科杂志》 2018年第5期257-261,共5页
目的应用能谱CT动脉造影(CTA)研究健康人群和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颈椎脊髓前动脉(ASA)的形态和血流灌注特点。方法招募16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筛选21例CSM患者为病例组,行能谱CTA检查。获取颈椎ASA重建图像,观察ASA的走行、充盈情况... 目的应用能谱CT动脉造影(CTA)研究健康人群和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颈椎脊髓前动脉(ASA)的形态和血流灌注特点。方法招募16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筛选21例CSM患者为病例组,行能谱CTA检查。获取颈椎ASA重建图像,观察ASA的走行、充盈情况。以各节段ASA平均碘含量代表动脉血流灌注量,比较对照组各节段血流灌注量,计算病例组动脉受压部位的平均血流灌注减少率。结果对照组16例ASA充盈良好,其中13例在C4~6节段观察到脊髓前根动脉分支汇入ASA,自C1至C7 ASA血流灌注较均匀但呈现轻度逐渐增加的趋势。病例组21例中,9例颈椎ASA充盈良好;12例在颈髓受压节段出现ASA充盈减弱,其中4例受压节段以下的动脉充盈不良,其余8例受压节段以下动脉再次充盈,12例的受压处动脉灌注减少率为(28.64±7.73)%(16.86%~38.16%)。21例中有14例ASA在C4~6节段侧方有脊髓前根动脉分支汇入ASA。结论健康状态下颈椎ASA各节段血流灌注较均匀,部分CSM患者中可出现ASA受压,但一般不会发生完全梗阻;由于下颈椎部位脊髓前根动脉分支的汇入,部分ASA受压以下节段可重新充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脊髓缺血 局部血流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实时三平面自动功能成像技术评价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左心室功能变化 被引量:4
17
作者 朱晓娟 陈斌 +4 位作者 许丹霞 颜姣燕 张敏 刘丽萍 熊炳 《浙江医学》 CAS 2014年第11期952-954,957,共4页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早期(EF>50.00%)左心室心肌纵向收缩峰值应变变化。方法经多导睡眠监测(PSG)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5确诊为OSAS的患者共32例,其中轻中度组11例,重度组21例,PSG次日清晨行超声心动图...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早期(EF>50.00%)左心室心肌纵向收缩峰值应变变化。方法经多导睡眠监测(PSG)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5确诊为OSAS的患者共32例,其中轻中度组11例,重度组21例,PSG次日清晨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以23例经PSG检查无OSAS的健康男性为对照组,比较3组的局部纵向收缩峰值应变(RLS)及整体纵向收缩峰值应变(GLS)。结果重度组与轻中度组及对照组比较,GLS下降[(-17.90±1.57)%vs(-22.34±1.70)%、(-21.90±1.44)%,均P<0.01],且基底段纵向收缩峰值应变(B-LS)[(-14.90±3.43)%vs(-18.40±1.75)%、(-18.20±1.82)%,均P<0.01]、中间段纵向收缩峰值应变(M-LS)[(-17.50±1.81)%vs(-21.10±1.58)%、(-21.00±1.29)%,均P<0.01]及心尖段纵向收缩峰值应变(A-LS)[(-21.40±3.56)%vs(-27.60±3.84)%、(-26.70±4.02)%,均P<0.05]亦下降。结论实时三平面自动功能成像技术可检测OSAS患者早期的左室心肌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实时三平面 自动功能成像 整体纵向收缩峰值应变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物对1型糖尿病大鼠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郑磊 迟婷婷 +3 位作者 王圣凯 胡苏琴 陈斌 李剑敏 《浙江医学》 CAS 2019年第1期10-13,26,107,共6页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GB)对1型糖尿病大鼠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组)、糖尿病模型组(DM组)和银杏叶提取物干预组(EGB组),每组10只。其中后两组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以诱导1型糖尿病模...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GB)对1型糖尿病大鼠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组)、糖尿病模型组(DM组)和银杏叶提取物干预组(EGB组),每组10只。其中后两组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以诱导1型糖尿病模型。制模成功后,EGB组腹腔注射EGB溶液[8mg/(kg·d)],另两组注射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12周后所有大鼠行常规超声心动图及速度向量成像(VVI)检查,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乳头肌水平左心室壁各节段收缩期平均峰值速度(Vs)、径向应变(Sr)及径向应变率(SRr),行心导管检查,测定左心室收缩末压力(LVESP)、左心室舒张末压力(LVEDP)及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下降速率(LV±dp/dt_(max))。处死大鼠后取出心肌组织,分别通过天狼星红染色、TUNEL凋亡染色测定各组大鼠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及心肌凋亡指数(AI)。结果 EGB干预12周后,DM组大鼠LVEF、LVFS、Vs、Sr、SRr、LVESP、+dp/dtmax及-dp/dtmax明显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LVEDP、CVF及AI测定值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EGB组LVEF、LVFS、Vs、Sr、SRr、LVESP、+dp/dt_(max)及-dp/dt_(max)较DM组均明显增高(均P<0.05);LVEDP、CVF及AI测定值均明显减低(均P<0.05)。结论 EGB通过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减轻心肌间质纤维化,从而有效改善DM大鼠左心室收缩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心肌病 银杏叶提取物 大鼠 心肌功能 速度向量成像
下载PDF
实时组织弹性成像技术诊断肝纤维化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9
作者 许世豪 林舒婷 +2 位作者 应莉 李佳 胡元平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425-430,共6页
目的:探讨实时组织弹性成像技术肝纤维化指数(LFI)诊断肝纤维化程度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262例,各研究对象均行实时组织弹性成像技术检测并计算LFI。采用Pearso... 目的:探讨实时组织弹性成像技术肝纤维化指数(LFI)诊断肝纤维化程度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262例,各研究对象均行实时组织弹性成像技术检测并计算LFI。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LFI与各变量之间的关系,将筛选出的变量纳入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最终筛选出影响LFI的独立影响因子。结果: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指数(BMI)、血小板计数、门静脉内径、肝动脉内径、肝动脉最大流速、脾脏厚度、脾脏长径、脾脏指数、脾门指数、脾动脉内径、脾静脉内径及脾静脉平均流速与LFI显著相关(P<0.05)。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血小板计数、脾静脉内径及脾静脉平均流速是LFI诊断肝纤维化的独立影响因子(P<0.01)。结论:BMI、血小板计数、脾静脉内径及脾静脉平均流速可能会对LFI判断肝纤维化产生影响,应参考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数据,尤其是超声参数综合考虑,不能单纯根据LFI判断肝脏纤维化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硬化 弹性成像技术 肝纤维化指数
下载PDF
成人先天性胆管扩张症合并急性胰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管华琴 谢赛丽 +3 位作者 孙学成 陈仁聘 陈超 吴建胜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443-445,共3页
目的:探讨成人先天性胆管扩张症(CBD)合并急性胰腺炎(AP)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2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96例成人CBD患者,分为CBD合并AP组(AP组)和CBD不合并AP组(NAP组),通过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成人CBD合并AP的... 目的:探讨成人先天性胆管扩张症(CBD)合并急性胰腺炎(AP)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2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96例成人CBD患者,分为CBD合并AP组(AP组)和CBD不合并AP组(NAP组),通过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成人CBD合并AP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胆管结石、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与AP的发生有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胆管结石是CBD并发A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设CBD合并胆管结石为A组(大结石为A1组,小结石为A2组),单纯胆管结石为B组(大结石为B1组,小结石为B2组),A2组AP发病率最高,显著高于B2组和A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胆管小结石是CBD合并AP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 急性胰腺炎 危险因素 胆管结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