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色素瘤小鼠体内CD8^+记忆T细胞亚群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廖云梅 姜南雁 +1 位作者 张梦洁 阮志华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921-926,共6页
目的探讨黑色素瘤小鼠体内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变化并对CD8+CD62L+CD127+T细胞亚群的功能做初步研究。方法将B16细胞注入C57/BL小鼠右腋皮下,制备黑色素瘤小鼠模型,4周后处死,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血液及骨髓细胞中各CD8+T淋巴细... 目的探讨黑色素瘤小鼠体内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变化并对CD8+CD62L+CD127+T细胞亚群的功能做初步研究。方法将B16细胞注入C57/BL小鼠右腋皮下,制备黑色素瘤小鼠模型,4周后处死,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血液及骨髓细胞中各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变化,将升高的CD8+CD62L+CD127+T细胞群与肿瘤细胞共培养,流式检测其凋亡、ELISA检测共培养上清中IFN-γ的分泌水平;将CD8+CD62L+CD127+T细胞体外刺激后用MTT法检测其增殖情况。结果在B16荷瘤小鼠脾脏CD8+CD62L+、CD8+CD127+和CD8+CD62L+CD127+T细胞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小鼠,外周血和骨髓中这些细胞的频率在2组小鼠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荷瘤小鼠体内CD8+CD62L+CD127+T细胞亚群IFN-γ分泌的能力低于CD8+CD62L+CD127-T细胞(P<0.05),也明显低于CD8+T细胞(P<0.01)。但相对于CD8+T细胞,CD8+CD62L+CD127+T增殖能力明显增强(P<0.01)而凋亡减弱(P<0.05)。结论 B16荷瘤小鼠脾脏中记忆CD8+T细胞亚群频率升高,而CD8+CD62L+CD127+T细胞亚群有更强的增殖能力和抗凋亡能力,提示小鼠黑色素瘤促进了记忆CD8+T细胞生成且CD8+CD62L+CD127+T细胞可能具有更独特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细胞亚群
下载PDF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基因-460T>C多态性与银屑病易感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聂刚 万国兴 +1 位作者 邱伟 徐云升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594-597,共4页
目的:综合分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 V EGF) 基因-460T〉C(rs833061)多态性与银屑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 目的:综合分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 V EGF) 基因-460T〉C(rs833061)多态性与银屑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D),收集关于VEGF-460T〉C(rs833061)多态性与银屑病易感性的相关研究,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纳入研究进行合并分析和异质性检验,效应量为比值比(OR)及95%可信区间(CI),并检测发表偏倚。应用RevMan5.2及Stata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篇文献,包括病例698例,对照866例,总体人群Meta分析结果显示VEGF-460T〉C(rs833061)多态性与银屑病易感性无明显相关性。按种族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欧洲人群中,CC+CT及CT基因型个体银屑病发病风险较TT基因型个体明显降低(CC+CT vs.TT:OR=0.73,95%CI=0.55~0.97;CTVS.TT:OR=0.67,95%CI=0.49~0.90),而在亚洲人群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VEGF-460T〉C(rs833061)基因多态性与欧洲人群银屑病易感性相关,而可能与亚洲人群银屑病易感性无关。欧洲人群中,CC+CT及CT基因型的个体银屑病发病风险可能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银屑病 多态性 META分析
下载PDF
GM-CSF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3
作者 姜南雁 唐隽 徐云升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17-722,共6页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是一种能够刺激骨髓细胞形成中性粒细胞集落和巨噬细胞集落,增强粒细胞、单核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杀菌、抗肿瘤作用的免疫细胞因子。研究表明,GMCS...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是一种能够刺激骨髓细胞形成中性粒细胞集落和巨噬细胞集落,增强粒细胞、单核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杀菌、抗肿瘤作用的免疫细胞因子。研究表明,GMCSF可作为肿瘤疫苗的免疫佐剂提高肿瘤疫苗的免疫原性,增强疫苗的免疫调节作用且其毒性低,故成为目前研究热门的免疫佐剂,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疾病的治疗。但近年来有报道表明,GM-CSF用于癌症患者治疗时出现了免疫抑制作用,而且肿瘤源性GM-CSF在机体内也发现有免疫抑制效应,因此,GM-CSF的作用机制及其作为肿瘤疫苗佐剂是否安全有待进一步探讨。本文就GM-CSF在肿瘤中的免疫效应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M-CSF 佐剂 肿瘤 免疫治疗 疫苗
下载PDF
宫颈癌细胞GM-CSF与COX-2/iNOS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姜南雁 聂刚 +3 位作者 邱伟 袁跃跃 倪兵 徐云升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85-191,201,共8页
目的研究宫颈癌细胞中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的表达对环氧合酶-2(COX-2)和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影响,探讨GM-CSF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临床宫颈癌标本52例及正常宫颈15例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目的研究宫颈癌细胞中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的表达对环氧合酶-2(COX-2)和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影响,探讨GM-CSF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临床宫颈癌标本52例及正常宫颈15例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织标本21例作为对照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宫颈癌组织GM-CSF的表达与COX-2和iNOS表达的相关性;为了从细胞水平进一步论证其相关性,本实验使用宫颈癌细胞系Caski细胞,Caski细胞经GM-CSF转染后过表达GM-CSF,并通过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COX-2和iNOS 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以空质粒转染的Caski细胞为对照,在细胞模型中探讨GM-CSF强制表达对COX-2和iNOS表达的影响。同时,通过GM-CSF siRNA干扰Caski细胞GM-CSF表达后,用RTq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iNOS/COX-2 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宫颈癌组织GM-CSF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组和CIN组(P均<0.05),而COX-2及iNOS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但与CIN组无明显差异;统计学分析发现GM-CSF与COX-2/iNOS的表达呈负相关(r=-0.542/-0.499)。细胞水平结果显示与空质粒转染的细胞相比,转染GM-CSF的Caski细胞COX-2/iNOS在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都有显著下降(P均<0.05);GM-CSF在被干扰后,干扰组与对照组相比COX-2/iNOS在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有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在组织和细胞表达水平GM-CSF与COX-2/iNOS的表达均呈负相关,GM-CSF可能通过下调COX-2/iNOS表达而具有抗宫颈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M-CSF 宫颈癌 环氧合酶-2 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
下载PDF
CO2激光联合阿维A治疗复发性尖锐湿疣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翁讯 张璃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9年第11期1828-1829,共2页
尖锐湿疣是(condyloma acuminatum,CA)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生殖器、肛门、宫颈等部位发生的皮肤黏膜增殖性疾病[1],其发病率居于性传播疾病的前3位[2].常见治疗方式包括有创手术、激光、电灼、冷冻、微波等,但以上方法虽可去除疣体... 尖锐湿疣是(condyloma acuminatum,CA)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生殖器、肛门、宫颈等部位发生的皮肤黏膜增殖性疾病[1],其发病率居于性传播疾病的前3位[2].常见治疗方式包括有创手术、激光、电灼、冷冻、微波等,但以上方法虽可去除疣体,但无法避免CA复发,故如何解决CA治疗后复发就显得尤为关键.本研究旨在了解CO2激光联合阿维A治疗复发性CA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尖锐湿疣 CO2激光 治疗方式 疗效分析 阿维A 人乳头瘤病毒 增殖性疾病 性传播疾病
下载PDF
假性湿疣样尖锐湿疣的病原学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邵笑红 欧荣英 +1 位作者 邓海松 徐云升 《中华全科医学》 2017年第2期195-197,共3页
目的研究临床酷似假性湿疣的尖锐湿疣的病原学。方法回顾性分析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典型尖锐湿疣(15例)、假性湿疣(15例)、假性湿疣样尖锐湿疣(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3组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 目的研究临床酷似假性湿疣的尖锐湿疣的病原学。方法回顾性分析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典型尖锐湿疣(15例)、假性湿疣(15例)、假性湿疣样尖锐湿疣(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3组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学表现及HPV分型,以探讨临床酷似假性湿疣的尖锐湿疣的病原学特征。结果典型湿疣皮损表现为疣状粗糙、易破溃的淡红色小丘疹;假性湿疣皮损多为发于两侧小阴唇内侧的1~2 mm大小群集丘疹;假性湿疣样尖锐湿疣临床表现酷似假性湿疣。典型尖锐湿疣醋酸白实验阳性,假性湿疣阴性,假性湿疣样尖锐湿疣弱阳性。尖锐湿疣HPV全部阳性[4种低危HPV(6、11、43、55)、10种高危HPV(16、18、33、39、51、52、53、58、59、66)],1种HPV亚型4例,2种HPV亚型6例,3种HPV亚型3例,4种HPV亚型2例;假性湿疣HPV检测全部阴性;假性湿疣样尖锐湿疣HPV全部阳性[3种低危HPV(6、11、81)、7种高危型HPV(16、18、33、35、51、53、58)],1种HPV亚型8例,2种HPV亚型12例,3种HPV亚型3例,4种HPV亚型2例。结论临床表现为假性湿疣的患者中可能包含高危HPV感染的尖锐湿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性湿疣 尖锐湿疣 病原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