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肛辅助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手术配合 被引量:25
1
作者 徐小群 许多 徐昶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196-1198,共3页
目的:探讨经肛门内外括约肌间延伸平面辅助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治疗低位直肠癌手术的配合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4年7月32例采用经肛直视下在内外括约肌间的延伸平面辅助腹腔镜下TME并成功保肛的低位直肠癌的手... 目的:探讨经肛门内外括约肌间延伸平面辅助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治疗低位直肠癌手术的配合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4年7月32例采用经肛直视下在内外括约肌间的延伸平面辅助腹腔镜下TME并成功保肛的低位直肠癌的手术护理。结果:32例手术均获得成功。平均手术时间(245±42)min,平均出血量(114±76)m L。术后发生吻合口漏1例,吻合口狭窄5例。结论:手术室的护理配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手术室护士应熟悉手术步骤,具备娴熟的配合技术,掌握术中护理要点及能应对配合术中出现的护理问题,积极做好术前准备及术中医护之间的密切配合,才能顺利完成手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肛辅助 腹腔镜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护理问题
下载PDF
经后方肛门括约肌入路局部切除手术治疗中下段直肠肿瘤14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周振华 宋华羽 +2 位作者 倪士昌 左志贵 徐昶 《浙江医学》 CAS 2016年第14期1203-1205,1211,共4页
位于直肠中下段的恶性或潜在恶性的肿瘤,如体积较大的直肠间质瘤或绒毛状腺瘤,临床上多采用经腹或经腹会阴联合手术入路,手术创伤大,术后直肠前切除综合征或切除肛门后永久性肠造口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 局部切除手术 直肠肿瘤 直肠内 腹会阴联合手术 肠造口 绒毛状腺瘤 生活质量 局部切除术 联合纵肌 耻骨直肠肌
下载PDF
思维导图在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失禁性皮炎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夏丽敏 何美青 +2 位作者 李雪艳 戴敏智 陈丽莉 《护士进修杂志》 2017年第7期624-626,共3页
目的探讨运用思维导图对低位直肠癌患者前切除术后大便失禁性皮炎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6月某三甲医院肛肠外科行前切除手术的12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 目的探讨运用思维导图对低位直肠癌患者前切除术后大便失禁性皮炎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6月某三甲医院肛肠外科行前切除手术的12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建立大便失禁性皮炎护理思维导图,根据思维导图进行护理。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失禁性皮炎(IAD)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分级。结果干预组IAD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中、重度IAD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思维导图对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IAD的发生率,并减轻IAD的发生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导图 失禁性皮炎 直肠癌 前切除术 护理
下载PDF
Nras、Braf、Kras、Pik3ca基因突变检测在大肠癌治疗和预后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厉金雷 蔡剑辉 +1 位作者 任约翰 徐昶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第23期1-5,F0003,共6页
目的研究Nras、Braf、Kras、Pik3ca基因突变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0年2月~2013年8月期间收治的240例大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取术后肿瘤组织标本,检测Nras、Braf、Kras、Pik3ca基因突变并分析其与大肠癌... 目的研究Nras、Braf、Kras、Pik3ca基因突变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0年2月~2013年8月期间收治的240例大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取术后肿瘤组织标本,检测Nras、Braf、Kras、Pik3ca基因突变并分析其与大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随访3年,分析Nras、Braf、Kras、Pik3ca基因突变与患者的3年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240例患者Nras、Braf、Kras、Pik3ca基因突变分别占2.50%、7.92%、43.75%、4.17%。Kras突变合并Pik3ca突变占3.75%。Braf突变合并Pik3ca突变占0.42%。Kras突变合并Nras突变1例,占0.42%。Nras基因突变仅与患者的年龄有关(P<0.05)。Braf基因突变仅与患者的肿瘤原发部位、分化程度以及术后是否复发有关(P<0.05)。Kras基因突变仅与患者的年龄和病灶大小有关(P<0.05)。Pik3ca基因突变与患者的肿瘤原发部位、分化程度有关(P<0.05)。Nras、Braf、Kras和Pik3ca基因突变大肠癌患者的3年生存率均低于野生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大肠癌患者行Nras、Braf、Kras、Pik3ca基因突变检测可以为靶向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Nras基因 BRAF基因 KRAS基因 PIK3CA基因 靶向治疗
下载PDF
直肠癌HIF-1α和COX-2的表达与新辅助放化疗敏感性的相关性 被引量:6
5
作者 徐昶 宋华羽 +3 位作者 左志贵 厉金雷 蔡剑辉 吴祥斌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5期348-351,356,共5页
目的:探讨直肠癌组织中HIF-1α和下游调控基因COX-2的表达与新辅助放化疗敏感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8年4月至2013年3月行新辅助放化疗后行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45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新辅助放化疗前活检组织标本中HIF-1α和C... 目的:探讨直肠癌组织中HIF-1α和下游调控基因COX-2的表达与新辅助放化疗敏感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8年4月至2013年3月行新辅助放化疗后行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45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新辅助放化疗前活检组织标本中HIF-1α和COX-2蛋白的表达,用改良Wheeler直肠癌消退分级(mRCRG)体系和T分期降期来评估新辅助放化疗的效果。结果:活检组织中HIF-1α低表达组有50.0%患者在放化疗后肿瘤消退达到mRCRG I级,高表达组仅有16.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检组织中HIF-1α低表达组在放化疗后T分期降期率为70.0%,高表达组为32.0%,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2表达水平与mRCRG肿瘤消退等级及T分期降期无关(均P>0.05)。直肠癌组织中HIF-1α与COX-2表达呈低度正相关(r=0.36,P<0.05)。结论:直肠癌组织中HIF-1α表达水平与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疗效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的敏感性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低氧诱导因子-1Α 环氧合酶-2 新辅助放化疗 CYCLOOXYGENASE-2
下载PDF
根治性经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远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6
作者 徐昶 宋华羽 +1 位作者 左志贵 周振华 《浙江医学》 CAS 2015年第2期87-90,97,共5页
目的评估经括约肌问切除术(ISR)对低位直肠癌实施根治性切除的远期疗效(包括肿瘤学效果及肛门功能)。方法对2006年2月至2013年5月采用ISR进行RO切除术并成功保肛的91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病理分期pTN... 目的评估经括约肌问切除术(ISR)对低位直肠癌实施根治性切除的远期疗效(包括肿瘤学效果及肛门功能)。方法对2006年2月至2013年5月采用ISR进行RO切除术并成功保肛的91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病理分期pTNMⅠ期35例、Ⅱ期30例、Ⅲ期26例。无围术期死亡。发生吻合口瘘2例,新直肠黏膜坏死2例,吻合口狭窄15例。术后随访6~94个月。平均随访(403±239)个月。中途失访10例。远处转移9例,局部复发3例,1例术后36个月发现左侧盆壁淋巴结转移,1例术后35个月骶前复发,1例术后52个月发现骶骨转移。无吻合口复发。随访截止时,8例死于肿瘤远处转移。5年累积生存率90.9%,5年累积无病生存率81.3%。至术后1年。行部分、次全、完全ISR患者肛管最大静息压分别为(85±1.4)、(7.9±2.2)、(4.4±1.2)kPa,大便失禁严重程度Vaizey评分为4.2±3.0、5.7±3.0、13.7±3.2。结论在进行RO切除的前提下,低位直肠癌患者使用ISR技术进行保肛治疗具有较低局部复发率以及可以接受的肛门节制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经内括约肌间切除术 局部复发 预后 肛门功能
下载PDF
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病理消退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左志贵 王颢 +5 位作者 高显华 于志奇 窦唯龙 傅传刚 宋华羽 李激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235-240,共6页
目的 :分析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治疗后病理消退相关影响因素,探讨规范化新辅助治疗对提高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治疗效果的价值。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122例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接受新辅助治疗后行手术的临... 目的 :分析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治疗后病理消退相关影响因素,探讨规范化新辅助治疗对提高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治疗效果的价值。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122例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接受新辅助治疗后行手术的临床资料及术后病理消退分级进行回顾性研究,logistic回归分析与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病理消退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122例患者中明显病理消退52例,其中完全病理消退11例,病理消退不明显70例。长程放疗方案病理明显消退率高于短中程放疗(60%vs30.56%,P=0.005),同步放化疗病理明显消退率高于单纯放疗(54.05%vs 25%,P=0.002),放疗总量>4 000 cGy病理明显消退率高于总量≤4 000 cGy(60.42%vs 31.08%,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同步放化疗及长程放疗是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治疗后病理消退分级的两个独立影响因素(P<0.05)。自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4年间接受新辅助治疗的直肠癌患者(A组,66例)中同步放化疗、长程放疗、放疗总量达到4 000 cGy以上及术前放化疗后时间间隔达到6周的比率均高于自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4年间接受新辅助治疗的直肠癌患者(B组,56例)(71.43%vs 51.51%,57.14%vs 27.27%,48.21%vs 30.30%,50%vs 28.79%)。结论: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行长程放疗、同步放化疗临床疗效优于短中程放疗、单纯术前放疗,延长术前同步放化疗后时间间期有提高临床疗效的趋势,规范化术前同步放化疗可提高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病理消退 新辅助治疗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抑癌基因Runx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6
8
作者 任约翰 蔡剑辉 陈积贤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8年第1期72-76,共5页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Runx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分析结直肠癌组织中Runx3蛋白与Runx3 mRNA的表达。方法:采用RT-PCR技术检测Runx3基因mRNA的表达;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Runx3蛋白的表达;并采用Ka...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Runx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分析结直肠癌组织中Runx3蛋白与Runx3 mRNA的表达。方法:采用RT-PCR技术检测Runx3基因mRNA的表达;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Runx3蛋白的表达;并采用Kaplan-meier计算生存率曲线,Log-rank检验和Cox模型多因素回归分析法对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进行分析。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Runx3蛋白表达阳性率为36.73%,Runx3 mRNA表达明显低于其配对的正常黏膜组织(0.306±0.126 vs 1.605±0.437,P=0.001,P<0.05);Runx3蛋白及Runx3 mRNA表达与结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临床分期(Ⅰ﹢Ⅱ,Ⅲ﹢Ⅳ)有关(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远处转移、浸润深度和肿瘤位置无关(P>0.05);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显示,Runx3 mRNA和Runx3蛋白是结直肠癌患者的重要预后因素(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unx3 mRNA和Runx3蛋白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Runx3低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有望成为临床诊治的新靶点,并为结直肠癌的治疗起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RUNX3 免疫组化 预后
下载PDF
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淋巴结变化及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9
作者 左志贵 王颢 +4 位作者 高显华 于志奇 张畅 柴瑞 傅传刚 《浙江医学》 CAS 2017年第13期1048-1052,共5页
目的研究新辅助治疗对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淋巴结检出数及阳性淋巴结数的影响,探讨肿瘤T分期与放疗灵敏度的关系及淋巴结状况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216例采用直肠全系膜切除术(TME手术)治疗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 目的研究新辅助治疗对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淋巴结检出数及阳性淋巴结数的影响,探讨肿瘤T分期与放疗灵敏度的关系及淋巴结状况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216例采用直肠全系膜切除术(TME手术)治疗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接受新辅助治疗后再手术的106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未行新辅助治疗直接手术的11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及术后淋巴结检出情况,同时研究新辅助治疗后肿瘤T分期与放疗灵敏度之间的关系,采用生存曲线分析新辅助治疗后淋巴结情况与预后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标本淋巴结检出数[6.5(4.5,15.0)枚]及阳性淋巴结检出数[1.0(0,4.0)枚]均少于对照组[11.0(8.5,17.5)、2.5(1.5,5.0)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11.60、2.05,均P<0.05)。肿瘤T分期与放疗灵敏度相关(r=0.97,P<0.01)。观察组淋巴结阴性患者5年生存率(78.0%)高于淋巴结阳性患者(50.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4,P<0.01),观察组淋巴结阴性患者中检出淋巴结总数≥12枚患者5年生存率(80.8%)高于<12枚患者(63.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4,P>0.05)。结论新辅助治疗使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总淋巴结及阳性淋巴结数减少,肿瘤T分期与放疗灵敏度相关,新辅助治疗后淋巴结阳性患者预后不良,增加淋巴结检出数可能提高新辅助治疗后淋巴结阴性患者总体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新辅助治疗 淋巴结状况
下载PDF
LOX基因G473A多态性研究在结直肠癌患者肿瘤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10
作者 厉金雷 蔡剑辉 +1 位作者 任约翰 左志贵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第22期1-5,F0003,共6页
目的研究赖氨酰氧化酶(LOX)基因G473A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易感性的关系,为结直肠癌肿瘤的风险评估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择2010年5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200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选择同期20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抽取... 目的研究赖氨酰氧化酶(LOX)基因G473A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易感性的关系,为结直肠癌肿瘤的风险评估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择2010年5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200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选择同期20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抽取所有研究对象的肘静脉血5 mL和抽取基因组后对LOX基因G473A位点测序,检测各个体LOX基因G473A的基因型。然后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LOX基因G473A基因型与结直肠癌患病风险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结肠癌组GG、GA、AA基因型患者分别占47.37%(45/95)、41.05%(39/95)、11.58%(11/95)。携带GG基因型个体患结肠癌的风险明显低于GA和AA基因突变型个体(OR=1.71,95%CI=1.01~2.65,P=0.03;OR=3.94,95%CI=1.43~8.96,P=0.00)。(2)直肠癌组GG、GA、AA基因型患者分别占51.43%(54/105)、37.4%(39/105)、11.43%(12/105)。携带GG基因型个体患直肠癌的风险明显低于AA基因突变型个体(OR=3.45,95%CI=1.61~8.03,P=0.00)。(3)结直肠癌组GG、GA、AA基因型患者分别占49.50%(99/200)、39.00%(78/200)、11.50%(23/200)。携带GG基因型个体患结直肠癌的风险明显低于GA和AA基因突变型个体(OR=1.67,95%CI=1.01~2.18,P=0.03;OR=3.68,95%CI=1.81~7.65,P=0.00)。结论 LOX基因G473A多态性与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有一定关系,行LOX基因G473A多态性检测在结直肠癌风险评估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赖氨酰氧化酶 基因多态性 结直肠癌 肿瘤风险评估
下载PDF
低位直肠癌远侧端壁内逆行浸润的适形特点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凌阳 左志贵 +5 位作者 李鹏 陈侃松 陈伦宽 陈忠 李伟 黄文彬 《医学研究杂志》 2015年第3期118-121,共4页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向远侧端肠壁浸润的病理学特点。方法对3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手术标本在病灶同侧及对侧分别取材行病理检查。19例患者肿瘤占肠腔>1/2周标本仅行同侧取材,以肿瘤为中心从肿瘤下缘正前方、正斜方及过肿瘤中心两侧正横...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向远侧端肠壁浸润的病理学特点。方法对3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手术标本在病灶同侧及对侧分别取材行病理检查。19例患者肿瘤占肠腔>1/2周标本仅行同侧取材,以肿瘤为中心从肿瘤下缘正前方、正斜方及过肿瘤中心两侧正横向3个方向等距离多位点取材。17例患者肿瘤浸润肠腔≤1/2周标本行同侧取材外再对侧取材,根据肿瘤下缘与齿线之间距离不同取材方法不同,距离≤2cm者自肿瘤下缘水平面对侧直肠壁开始取材至齿线下2cm,距离>2cm者自肿瘤下缘水平面对侧直肠壁开始取材至齿线下1cm。结果低位直肠癌向远端肠壁浸润距肿瘤下缘<3cm,斜向横向浸润距肿瘤<1.0cm,肿瘤浸润肠腔>1/2周、低分化患者向直肠壁远侧端浸润距离更远。肿瘤浸润肠腔≤1/2周标本同侧肠壁浸润距肿瘤下缘<1cm,肿瘤下缘水平面对侧直肠壁至齿状线直肠壁均未见肿瘤细胞浸润。结论肿瘤浸润肠腔≤1/2周、中高分化且未累及齿线的低位直肠癌壁内浸润具有适形特点,在保持TME原则的前提下对低位直肠癌远侧端肠壁采用适形切除保肛方法可能会保留更好的肛门直肠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肠肿瘤 肠壁浸润 病理学
下载PDF
EGFR表达与放疗抵抗的关系及西妥昔单抗用于直肠癌术前放疗增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方未晶 左志贵 《医学研究杂志》 2015年第11期6-10,14,共6页
术前放疗是目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标准治疗方案,但放疗抵抗导致直肠癌放疗并不理想。研究显示,EGFR高表达与放疗抵抗密切相关,因此,EGFR通路阻断药物西妥昔单抗从机制上有潜在提高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术前放疗效果的作用。自2006年以来... 术前放疗是目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标准治疗方案,但放疗抵抗导致直肠癌放疗并不理想。研究显示,EGFR高表达与放疗抵抗密切相关,因此,EGFR通路阻断药物西妥昔单抗从机制上有潜在提高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术前放疗效果的作用。自2006年以来共17项临床研究探讨了西妥昔单抗用于直肠癌术前放疗增敏的潜在价值,17项研究共纳入患者636例,西妥昔单抗主要联合氟尿嘧啶类化疗药物用于术前放疗增敏,其中有8项研究在此基础上加用奥沙利铂或伊立替康,结果显示636例患者中80例患者病理完全消失(总p CR 12.58%),加入奥沙利铂4项研究总共177例患者病理完全消失16例(总p CR9.04%),加入伊立替康137例患者中17例病理完全消失(总p CR 12.41%)。因此加入西妥昔单抗并没有显著提高常规同步放化疗效果,原因在于西妥昔单抗与化疗药物作用机制不同,研究西妥昔单抗用于术前放疗增敏的分子筛选标志物及其与化疗结合的最佳术前放化疗方案以充分发挥术前放疗效果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前放疗 西妥昔单抗 放疗抵抗 临床研究 分子标志物
下载PDF
经肛门内外括约肌间延伸平面辅助实施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被引量:5
13
作者 徐昶 宋华羽 +2 位作者 吴祥斌 蔡剑辉 厉金雷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996-999,共4页
目的探讨经肛门内外括约肌问延伸平面辅助实施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至2010年4月65例采用经肛直视下在内外括约肌间的延伸平面辅助实施TME并成功保肛的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患者的术后... 目的探讨经肛门内外括约肌问延伸平面辅助实施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至2010年4月65例采用经肛直视下在内外括约肌间的延伸平面辅助实施TME并成功保肛的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及肿瘤学结果。结果患者平均手术时间(245±42)min,平均出血量(114±76)ml。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发生吻合口漏2例,吻合口狭窄13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例,泌尿道感染1例,切口感染1例。所有标本环周切缘及远切缘皆为阴性。病理分期TNMI期26例,TNMII期17例,TNMm期22例。平均随访时间(48±19)个月,失访10例。远处转移与局部复发共15例,8例死于肿瘤转移复发。局部复发转移3例,分别于术后35、36、52个月发现骶前复发、左侧盆腔淋巴结转移、骶骨转移。无吻合121复发病例。TNMI、Ⅱ、Ⅲ期患者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100%、93.3%、63.1%,5年累积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6.2%、83.3%、44.8%。结论经肛门内外括约肌间延伸平面辅助实施TME是解决经腹实施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操作困难的有效技术手段,具有良好的手术安全性和肿瘤根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结直肠外科手术 预后
原文传递
分阶段健康教育在肛肠科护理中的实施效果分析 被引量:17
14
作者 黄秀秀 叶丽萍 +1 位作者 宋华羽 左志贵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6年第15期2394-2397,共4页
目的:探讨分阶段健康教育在肛肠科患者护理工作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旨在为肛肠科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选择200例患者(其中肛瘘患者74例,混合痔患者126例),采用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n =10... 目的:探讨分阶段健康教育在肛肠科患者护理工作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旨在为肛肠科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选择200例患者(其中肛瘘患者74例,混合痔患者126例),采用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n =100例)。对照组患者确诊后给予对症治疗与传统健康教育干预,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分阶段健康教育干预。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康复时间及护理满意度,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 VAS 评分(7.23±1.26)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1±2.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87,P =0.01)。经健康教育前后,两组之间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11、5.081、4.052、4.843、4.204、4.591、5.265、6.823、5.317、5.434、4.693、4.328、5.265、4.669、4.471、4.293、4.275、5.001、5.524、4.527,均 P <0.05)。经健康教育后,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7.86±1.68)d、住院费用(5387.6±762.8)元、康复时间(13.68±1.97)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相应指标(t=17.297、8.118、10.788,均 P <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8.0%,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547,P <0.05)。结论分阶段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肛肠科患者的治疗质量,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肠科 护理 分阶段健康教育 临床 效果
原文传递
脑5-羟色胺及其旁路关键酶在术后疲劳综合征大鼠模型中的变化 被引量:7
15
作者 裘益辉 虞冠锋 +4 位作者 叶星照 董千铜 吴天添 邵时杰 余震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85-88,94,共5页
目的:探讨脑5-羟色胺(5-HT)及其旁路关键酶在术后疲劳综合征(POFS)大鼠模型中的变化。方法:将64只SD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各分为术后1、3、7、10 d组),模型组行70%中段小肠切除端端吻合术,对照组仅行开关腹手术。分别于术后1... 目的:探讨脑5-羟色胺(5-HT)及其旁路关键酶在术后疲劳综合征(POFS)大鼠模型中的变化。方法:将64只SD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各分为术后1、3、7、10 d组),模型组行70%中段小肠切除端端吻合术,对照组仅行开关腹手术。分别于术后1、3、7、10 d取脑组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海马组织中5-HT的含量,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海马组织中色氨酸羟化酶1、2(TPH1、TPH2)和吲哚胺-2,3-二加氧酶(IDO)的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5-HT的含量分别于术后1、3 d明显升高(P<0.05);在模型组大鼠中,术后1、3 d 5-HT的含量均较术后7、10 d明显升高(P<0.05),术后3 d升至最高(P<0.05),术后7、10 d逐渐恢复正常。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TPH1的表达量于术后3 d明显升高(P<0.05);在模型组大鼠中,术后3 d TPH1的表达量较术后1、7、10 d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TPH2的表达量分别于术后1、3 d明显升高(P<0.05);在模型组大鼠中,术后1、3 d TPH2的表达量均较术后7、10 d明显升高(P<0.05),术后3 d升至最高,术后7、10 d逐渐恢复正常。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IDO的表达量于术后1 d明显升高(P<0.05);在模型组大鼠中,术后1 d IDO的表达量较术后3、7、10 d明显升高(P<0.05)。结论:在POFS大鼠模型中,5-HT的含量术后早期明显升高,其升高与5-HT限速酶TPH1、TPH2的表达量上调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疲劳综合征 5-羟色胺 色氨酸羟化酶 吲哚胺-2 3-二加氧酶 大鼠
下载PDF
直肠间质瘤经后方肛门括约肌入路局部切除术八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振华 宋华羽 +2 位作者 倪士昌 徐昶 李激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24-825,共2页
直肠间质瘤是一种少见的胃肠道间质瘤,治疗以外科手术为主。对于药物治疗后肿瘤未见缩小或肿瘤巨大,位于距肛门5cm以下者,多采用腹会阴联合根治术,但术后永久性肠造口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我们采用经后方肛门括约肌入路局部切除手术... 直肠间质瘤是一种少见的胃肠道间质瘤,治疗以外科手术为主。对于药物治疗后肿瘤未见缩小或肿瘤巨大,位于距肛门5cm以下者,多采用腹会阴联合根治术,但术后永久性肠造口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我们采用经后方肛门括约肌入路局部切除手术,使上述直肠间质瘤的治疗达到RO切除和保留肛门功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门括约肌 直肠间质瘤 局部切除术 入路 后方 腹会阴联合根治术 药物治疗 永久性肠造口
原文传递
糖皮质激素治疗脓毒症休克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7
作者 夏誉 叶素贞 左志贵 《医学研究杂志》 2014年第5期171-173,共3页
脓毒症休克是严重脓毒症基础上的一系列炎症级联反应,脓毒症病情凶险,发展迅速,病死率高,近年来随着脓毒症发病人数逐年递增,脓毒症休克导致的死亡人数也在不断增加。虽然糖皮质激素很早就被用于治疗脓毒症休克,但也一直存在争议。本文... 脓毒症休克是严重脓毒症基础上的一系列炎症级联反应,脓毒症病情凶险,发展迅速,病死率高,近年来随着脓毒症发病人数逐年递增,脓毒症休克导致的死亡人数也在不断增加。虽然糖皮质激素很早就被用于治疗脓毒症休克,但也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就脓毒症休克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以及糖皮质激素在脓毒症休克中的治疗作用展开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休克 糖皮质激素
下载PDF
中下段直肠癌远侧端肠壁非平行浸润特点的病理学研究
18
作者 左志贵 宋华羽 +3 位作者 倪士昌 陈绍棋 李激 李鹏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297-2297,共1页
肿瘤远侧端肠壁根治性切除同时保留更多肛门直肠功能所需的最短切除长度是保肛问题核心[1].我们对36例中下段直肠癌手术切除标本进行病理学研究并探讨肿瘤肠壁内浸润特点对确定肿瘤远侧端肠壁手术切除距离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中下段直肠癌 壁内浸润 病理学 肠壁 手术切除标本 肛门直肠功能 根治性切除 临床意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