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镜像理论指导下康复锻炼联合中药包外洗在断指再植术后中的应用
1
作者 林小勇 李建瑞 +4 位作者 林加豪 廖海 吕建敏 陈林海 崔永雷 《现代实用医学》 2023年第12期1665-1667,共3页
锐器或者暴力碾压下造成断指损伤较为常见,断指再植术后成活率在95%以上,但患指在恢复功能以及外观上仍存在明显的限制[1]。断指再植术后常规康复锻炼手指仍会有可能出现组织水肿、肌肉萎缩、患肢周围神经障碍、关节强直、肌腱粘连、骨... 锐器或者暴力碾压下造成断指损伤较为常见,断指再植术后成活率在95%以上,但患指在恢复功能以及外观上仍存在明显的限制[1]。断指再植术后常规康复锻炼手指仍会有可能出现组织水肿、肌肉萎缩、患肢周围神经障碍、关节强直、肌腱粘连、骨折愈合或不愈合,甚至出现心理障碍[2]。患者在再植手术后早期需要进行生理与心理的双重康复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指再植 功能康复 镜像理论
下载PDF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诊断:阴道彩超与MRI比较 被引量:56
2
作者 李阳 岑秀雅 +2 位作者 高源统 王晓阳 贾庆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3-56,共4页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诊断中阴道彩超及MRI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本院2010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23例纳入研究,平均年龄(30.1±5.1)岁,全部完成阴道彩超及MRI检查,其中行MRI增强检查17例。结...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诊断中阴道彩超及MRI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本院2010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23例纳入研究,平均年龄(30.1±5.1)岁,全部完成阴道彩超及MRI检查,其中行MRI增强检查17例。结果:阴道彩超正确诊断瘢痕妊娠18例,准确率78.3%,MRI检查全部正确诊断,准确率100%。结论:阴道彩超可以较好诊断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但MRI更加准确,可以作为阴超诊断疑难时的有效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子宫瘢痕妊娠 阴道彩超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碎石成功率密度分布的能量效应 被引量:9
3
作者 林友岳 包家立 +2 位作者 陈俊飞 岳强 林黎知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470-2476,共7页
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是一种无创治疗泌尿系结石的医疗技术,临床上有95%以上的成功率,冲击波能量是这种医疗技术成功的关键因素。为此,阐述了冲击波的形成、传播、聚焦,冲击波发生器的电场能量和碎石原理等,然后从ESWL成功率密度分布中... 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是一种无创治疗泌尿系结石的医疗技术,临床上有95%以上的成功率,冲击波能量是这种医疗技术成功的关键因素。为此,阐述了冲击波的形成、传播、聚焦,冲击波发生器的电场能量和碎石原理等,然后从ESWL成功率密度分布中分析冲击波最佳能量。ESWL病例入选条件是门诊输尿管结石患者,年龄在18~83岁之间,左、右单侧或双侧输尿管具有放射影像学结石特征,ESWL数据完整,并且输尿管结石ESWL成功者。通过建立能量的ESWL成功率密度分布函数,得到其数学期望和均方差,从而获得ESWL成功的最佳能量。研究结果表明:从入选的5 747例ESWL病例中,获得ESWL成功率密度分布函数的数学期望为535 m J/mm^2,均方差为157 m J/mm^2,最佳能量在418~732 m J/mm^2范围内;该最佳能量可以通过能级来确定,能级一般分为Ⅰ级(约10 m J/mm^2)、Ⅱ级(20~40 m J/mm^2)、Ⅲ级(30~300 m J/mm^2)、Ⅳ级(400~1 200 m J/mm^2);可以根据结石的大小和密度来选择能级。该结果有助于临床医师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能量,以提高ESWL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冲击波碎石 ESWL 能量 输尿管结石 成功率 密度分布 能级
下载PDF
血清高迁移率组蛋白B1、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脱氧核糖核酸酶与TACE早期疗效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施昌盛 杨庆 +3 位作者 肖池金 虞希祥 郑冰汝 李成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77-681,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高迁移率组蛋白B1(HMGB1)、人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sRAGE)、脱氧核糖核酸酶(DNase)对TACE近期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对收住的42例患者(共计56次TACE治疗)分别在TACE术前、术后24 h采集外周静脉血标本,用E...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高迁移率组蛋白B1(HMGB1)、人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sRAGE)、脱氧核糖核酸酶(DNase)对TACE近期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对收住的42例患者(共计56次TACE治疗)分别在TACE术前、术后24 h采集外周静脉血标本,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清中HMGB1、sRAGE、DNase的表达水平。根据mRECIST标准进行TACE术后疗效评估,将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疾病稳定的病例归为获益组,疾病进展者归为无效组。比较TACE术前、术后,获益组及无效组之间的血清HMGB1、sRAGE、Dnase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TACE术前与术后24 h血清HMGB1、sRAGE、DNase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3,P=000,P=0.001),且术后较术前呈升高趋势。56例次TACE中,24例次为稳定(SD),2例次部分缓解(PR),30例次为肿瘤进展(PD),将SD和PR患者归为获益组(n=26),PD患者为无效组(n=30)。在TACE术前,获益组与无效组血清HMGB1、DNase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395,P=0.091);在TACE术后24 h,血清HMGB1、DNase在获益组和无效组对比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354,P=0.182)。而sRAGE在获益组与无效组之间的表达水平在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3),而在术后24 h,两组间sRAGE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结论 1TACE术后血清HMGB1、sRAGE、DNase表达水平较术前升高;2中晚期肝癌患者外周血清中sRAGE与TACE疗效相关,可以作为TACE治疗肝癌疗效早期评估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 高迁移率组蛋白B1 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 脱氧核糖核酸酶 疗效
下载PDF
单源能谱CT在消除金属内固定伪影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5
作者 颜森森 罗敏 +1 位作者 汪奇慧 施德恩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1期94-95,98,共3页
目的探讨骨折金属内固定术后单源能谱CT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2例骨折金属内固定术后复查的患者,包括脊柱12例,骨盆7例,手足7例,关节长骨16例,使用单源CT采用双能量扫描程序,分两次扫描采集2个不同能量的数据,所得原始数据后... 目的探讨骨折金属内固定术后单源能谱CT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2例骨折金属内固定术后复查的患者,包括脊柱12例,骨盆7例,手足7例,关节长骨16例,使用单源CT采用双能量扫描程序,分两次扫描采集2个不同能量的数据,所得原始数据后处理采用80k V及140k V,两个不同能量的数据,用相关软件处理、重建,获得不同光子能级图像,并由两位有经验放射科主治以上医师对图像质量进行分组评价。评价标准:1分金属伪影明显,图像无法观察;2分金属伪影较多,图像细节显示欠清;3分无明显金属伪影,图像质量优秀。结果 42例骨折术后内固定病例,利用单源双能量扫描方式所获得的图像,130ke V消除金属内固定伪影图像质量最佳。结论单源双能量CT扫描技术能够有效去除金属伪影,清晰显示骨折金属内固定术后细微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固定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FRⅢ矫治功能性和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的软组织变化 被引量:8
6
作者 张楠 汪隼 +2 位作者 樊林峰 成晓敏 李小新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7年第6期658-661,共4页
目的 :比较FRⅢ型矫治器矫治功能性和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前、后软组织的变化。方法 :选择30例功能性和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患者,利用FRⅢ型矫治器矫治,采用SPSS22.0软件包对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项目进行t检验。结果:FRⅢ型矫治... 目的 :比较FRⅢ型矫治器矫治功能性和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前、后软组织的变化。方法 :选择30例功能性和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患者,利用FRⅢ型矫治器矫治,采用SPSS22.0软件包对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项目进行t检验。结果:FRⅢ型矫治器矫治前、后,面型角、鼻唇角、颏唇角、上唇-E线距离均显著增大(P<0.05),Z角显著减小(P<0.05),下唇-E线距离显著减少(P<0.01);H角、上唇沟深、颏唇沟深、上唇基厚度、上唇紧张度均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经FRⅢ型矫治器矫治后的安氏Ⅲ类错患者,侧貌突度增大,Ⅲ类凹面型趋于平直,面部侧貌趋于美观;上唇近中移动,下唇远中移动,上唇突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Ⅲ型矫治器 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 反[牙合] X线头影测量
下载PDF
矫治装置在儿童牙间隙恢复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4
7
作者 汪隼 黄靖 +1 位作者 成晓敏 李小新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9-92,共4页
目的 :探讨采用活动和固定矫治装置治疗儿童牙间隙丧失的效果。方法 :随机使用活动或固定矫治装置对25例牙间隙丧失的患者进行恢复间隙的治疗,比较2种方法的优缺点。采用SPSS 22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25例患者中,乳牙列期为... 目的 :探讨采用活动和固定矫治装置治疗儿童牙间隙丧失的效果。方法 :随机使用活动或固定矫治装置对25例牙间隙丧失的患者进行恢复间隙的治疗,比较2种方法的优缺点。采用SPSS 22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25例患者中,乳牙列期为2例,替牙列期为23例。使用活动矫治装置有13例,使用局部固定式矫治装置有12例。18例成功,3例有效,4例失败。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对活动间隙扩大矫正器和局部固定式间隙扩大矫正器的成功率进行比较,活动组和固定组成功例数各为9例,成功率无显著差异(P=0.68)。间隙恢复最快3个月,最慢11个月。结论:采用活动和固定矫治装置恢复丧失的牙间隙,效果良好,是临床上一种比较简单、快捷、经济的儿童早期矫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隙丧失 间隙恢复 间隙保持 间隙管理 推磨牙向后
下载PDF
对儿童牙间隙丧失的认知调查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楠 汪隼 +2 位作者 郑为 成晓敏 李小新 《上海口腔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7-181,共5页
目的:了解患儿家长对儿童牙间隙丧失认知的差异性及其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开展儿童口腔保健宣教提供参考依据,以降低错(牙合)畸形发病率。方法: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36例接受牙间隙丧失治疗的患儿家长进行基本信息和间隙丧失相关问... 目的:了解患儿家长对儿童牙间隙丧失认知的差异性及其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开展儿童口腔保健宣教提供参考依据,以降低错(牙合)畸形发病率。方法: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36例接受牙间隙丧失治疗的患儿家长进行基本信息和间隙丧失相关问题调查,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家长比较关注孩子常见的口腔问题,口腔预防保健意识比较薄弱,对治疗的重视程度高于预防。家长对间隙丧失造成错(牙合)的认知度比较低(27.78%),与龋齿(75.00%)和乳牙早失(63.89%)造成错(牙合)的认知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间隙丧失总体认知度为61.11%。不同的家长对间隙丧失总体认知度不同,50岁以上的家长认知度较低(14.29%),高学历的家长认知度较高(82.35%);不同性别、职业和家庭月收入组相比,认知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家长比较重视孩子的基本口腔健康,本次就诊与上次就诊间隔3个月内者较多(63.89%);前来就诊的目的主要是因龋齿或龋齿引发的牙疼(63.89%)。家长不了解间隙丧失的危害性者较多(72.22%),不知道间隙丧失需要治疗者较多(58.33%)。家长主要通过就诊时医师宣教了解到间隙丧失需要治疗(72.22%);出现间隙丧失后主动就诊者较少(22.22%),大多数通过就诊时医师建议前来就诊(72.22%)。大多数家长能接受医师关于间隙丧失的治疗建议(77.78%)。结论:需要加强口腔保健宣教力度、覆盖度和深度,加强口腔预防保健意识,尤其要对特殊体征的家长进行牙间隙重要性的宣教,保护好乳牙,预防乳牙龋和乳牙早失,避免牙间隙丧失,使完整的乳牙列形成正常的恒牙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隙丧失 乳牙早失 间隙管理 认知调查
下载PDF
后备SMLC计划在鼻咽癌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黄良 商海焦 +1 位作者 傅益谋 金月妹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2期286-289,共4页
目的:放射治疗过程中出现因机器故障或其他因素而需要快速调度患者在不同加速器上完成治疗。本文研究一种简单快速的方法获得一个新的后备计划,并且评估鼻咽癌后备SMLC计划剂量学特性和执行效率。方法:从XIO计划系统中选取12例已治疗鼻... 目的:放射治疗过程中出现因机器故障或其他因素而需要快速调度患者在不同加速器上完成治疗。本文研究一种简单快速的方法获得一个新的后备计划,并且评估鼻咽癌后备SMLC计划剂量学特性和执行效率。方法:从XIO计划系统中选取12例已治疗鼻咽癌患者的动态调强计划(DMLC),通过Dicom RT协议传输到Raystation计划系统中,生成后备SMLC计划(Fallback Planning),评估后备SMLC计划与初始DMLC计划剂量学差异和执行效率。结果:后备SMLC计划能满足临床要求,与初始DMLC计划相比,PTV60靶区适形指数(CI)较优(P=0.010),双腮腺D50%和脊髓D1cc均较优(P=0.013,P=0.035),其它参数无显著性差异,满足临床剂量学要求;计划效率较优,有显著性差异(P=0.000)。结论:由DMLC计划生成的后备SMLC计划准确、快速、执行效率高,可以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同时,后备计划是有望实现自动计划的另外一种方法:建立完善的患者资料数据库,当有新治疗的患者时,从数据库选取与当前患者相似的患者P信息,利用形变技术建立起对应关系,然后把数据库中患者的剂量信息映射到当前患者,进行自动计划,还可结合自适应放疗。期望后备计划在自适应计划中有更多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备计划 动态调强 静态调强 多目标优化
下载PDF
改良B-Lynch缝合术联合阴道填纱治疗剖宫产后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26
10
作者 王茜 王晓秋 《中国性科学》 2016年第4期115-117,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B-Lynch缝合术联合阴道填纱治疗剖宫产后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剖宫产后出血产妇共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产妇采用改良BLynch缝合术联合阴道填纱,对照组采用球囊压迫联合阴道填纱... 目的:探讨改良B-Lynch缝合术联合阴道填纱治疗剖宫产后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剖宫产后出血产妇共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产妇采用改良BLynch缝合术联合阴道填纱,对照组采用球囊压迫联合阴道填纱。观察两组产妇的手术时间、术后24h出血量、输血量、产褥病率、切口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疗效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24h出血量、输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切口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褥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治疗后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改良B-Lynch缝合术联合阴道填纱治疗剖宫产后出血能快速的达到止血效果,疗效显著,有利于患者恢复,并发症发生率与传统方法相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后出血 改良B-LYNCH缝合术 宫内球囊压迫术 阴道填纱
下载PDF
阿魏酸钠对大鼠脊髓损伤中NLRP3炎性小体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臣健 陈春晓 +1 位作者 徐涛 汤呈宣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39-748,共10页
目的:探究阿魏酸钠(SF)对大鼠脊髓损伤(SCI)模型中NLRP3炎性小体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体内研究采用压迫法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n=12),Sham组不损伤脊髓,SCI+SF组按100mg/kg/d的剂量连续腹腔注射SF给药7d,SCI组给... 目的:探究阿魏酸钠(SF)对大鼠脊髓损伤(SCI)模型中NLRP3炎性小体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体内研究采用压迫法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n=12),Sham组不损伤脊髓,SCI+SF组按100mg/kg/d的剂量连续腹腔注射SF给药7d,SCI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溶液,术后第3天提取脊髓组织蛋白进行Western blot检测NLRP3和激活效应蛋白pro-caspase-1、P20、IL-1β以及自噬蛋白P62、LC3Ⅱ的表达,并对脊髓样本进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NLRP3变化,术后第7天对脊髓样本进行Nissl染色检测神经元存活情况。体外实验中对大鼠小胶质细胞(正常培养为对照组)采用LPS诱导NLRP3表达(LPS组),加入自噬阻断剂氯喹(CQ)(CQ组及LPS+CQ组)检测NLRP3激活效应以及溶酶体组织蛋白酶B(Cathepsin B,CTSB)活性,验证自噬与溶酶体功能对NLRP3激活的影响,再通过SF干预(LPS+CQ+SF组)带来的分子水平变化探讨其中的机制。结果:与Sham组相比,SCI组NLRP3表达升高并被激活,pro-caspase-1降解减少,活性产物P20、IL-1β增多,且自噬蛋白p62、LC3Ⅱ均在较高水平(P<0.05);与SCI组比较,SCI+SF组NLRP3数量减少,激活减弱,P62、LC3Ⅱ水平下降(P<0.05),Nissl染色显示前角神经元存活情况改善(P<0.05)。与之相似,体外实验中,相比对照组,LPS组细胞NLRP3的表达上升(P<0.05),但激活不显著,而LPS+CQ组NLRP3的水平更高,激活明显,pro-caspase-1降解,活性产物P20、IL-1β增多,此外,P62、LC3Ⅱ的水平异常升高,CTSB活性下降(P<0.05),而相比LPS+CQ组,LPS+CQ+SF组中P62、LC3Ⅱ的水平出现同步下降,CTSB活性增强(P<0.05),自噬流恢复。结论:阿魏酸钠通过保护自噬和溶酶体的功能,能够抑制NLRP3炎性小体的产生和激活,从而减轻SCI大鼠神经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阿魏酸钠 NLRP3炎性小体 自噬 溶酶体
下载PDF
γ-谷胺酰转肽酶/血小板计数模型评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伟伟 虞欢欢 +7 位作者 胡益冰 丁继光 周青青 周克 吴杨荷 谢尧 李明慧 孙庆丰 《现代医药卫生》 2017年第8期1139-1142,共4页
目的评估γ-谷胺酰转肽酶/血小板计数无创模型(GPR)对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患者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共纳入2009年1月至2013年2月在北京地坛医院住院的慢性乙肝患者217例,根据肝组织病理学结果分为非显著性肝纤维化组178例(S0~S1... 目的评估γ-谷胺酰转肽酶/血小板计数无创模型(GPR)对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患者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共纳入2009年1月至2013年2月在北京地坛医院住院的慢性乙肝患者217例,根据肝组织病理学结果分为非显著性肝纤维化组178例(S0~S1)和显著性肝纤维化组39例(S2~S4)。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血常规、血清生物化学指标、乙肝病毒学标志物及HBV-DNA等检测。参考原始文献构建GPR、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计数模型(APRI)、基于4项因素的肝纤维化指数模型(FIB-4)3种预测肝纤维化的无创模型。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方法评价比较不同无创模型预测慢性乙肝显著肝纤维化的诊断能力。结果两组患者APRI、FIB-4、GPR、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血小板计数(Plt)、乙肝e抗原(HBe Ag)及HBV-DNA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PRI、GPR、FIB-4,AST、碱性磷酸酶(ALP)和GGT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317、0.285、0.290、0.259、0.188、0.238),而Plt、HBe Ag、HBV-DNA与肝纤维化程度呈负相关(r=-0.220、-0.292、-0.255)。GPR、APRI、FIB-4模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4(95%CI 0.619~0.809)、0.739(95%CI 0.647~0.830)、0.718(95%CI 0.624~0.813),其临界值、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21、61.50%、74.70%,0.31、71.80%、69.10%,1.07、59.00%、82.00%。结论GPR模型对慢性乙肝患者肝纤维化程度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纤维化 丙氨酸转氨酶 血小板计数 GPR模型 APRI模型 FIB-4模型
下载PDF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经静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丁张纳 厉向 +3 位作者 徐安聪 翁海旭 何国鑫 李绵绵 《心电与循环》 2019年第4期297-300,共4页
目的探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经静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效果的影响。方法 130例4.5h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40例rt-PA静脉溶栓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90例仅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 目的探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经静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效果的影响。方法 130例4.5h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40例rt-PA静脉溶栓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90例仅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静脉溶栓的安全性及90d预后,分析影响急性脑梗死溶栓预后的因素。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饮酒、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脑卒中史以及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房颤动的比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第90天溶栓预后良好率(70.0%)明显高于对照组(4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溶栓前NIHSS评分(OR=0.68,95%CI:0.581~0.796)是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预后的危险因素,溶栓时联合使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OR=2.848,95%CI:1.072~7.564)是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预后的保护因素。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时应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可以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静脉溶栓 阿托伐他汀 预后
下载PDF
核-壳结构复相生物活性陶瓷微球优化制备及其抗菌性能评价
14
作者 叶硕 吴方汇 +6 位作者 柯秀荣 王晓清 刘梦涛 杨贤燕 张雷 苟中入 杨国敬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59-567,共9页
通过自主设计的同轴核-壳结构双层喷头及微流控系统,成功制备出一系列核-壳结构型多孔性生物活性硅酸钙基陶瓷微球,并通过对其核心层铜掺杂量的调控和外壳层微孔结构的剪裁,实现了该类微球核心层抗菌活性离子的可控缓释。采用X射线衍射... 通过自主设计的同轴核-壳结构双层喷头及微流控系统,成功制备出一系列核-壳结构型多孔性生物活性硅酸钙基陶瓷微球,并通过对其核心层铜掺杂量的调控和外壳层微孔结构的剪裁,实现了该类微球核心层抗菌活性离子的可控缓释。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明确了烧结后的陶瓷微球样品的物相组成和晶相结构。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使用该系统制备出的微球烧结后仍具有良好的球形形态及明确的核-壳结构,并且特定组分内部微孔结构符合设计要求。一系列模拟体内环境的微球浸泡实验系统研究了该类材料的体外离子释放行为和生物降解速率,研究结果显示该类陶瓷微球经特定层造孔后有快速的抗菌离子释放,并且释放速率可调可控。最后通过与金葡菌的体外共培养抑菌实验及细菌黏附实验等对微球的抗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Cu10@Mg6-15μm组具有最佳的抑菌效果;优化壳层的多孔结构比单纯提高核层铜离子掺杂率更有利于活性离子释放。此次构建的壳层微孔优化型核-壳结构陶瓷微球,能够帮助解决抗感染离子可控缓释问题并带来长期抑菌的效果,为慢性骨髓炎等临床问题提供了潜在的治疗新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选择性掺杂 多孔性陶瓷微球 核-壳结构 长效抗菌性 感染性骨缺损
下载PDF
血清胃蛋白酶原在胃溃疡高危人群中的筛查价值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蕾 顾云峰 +3 位作者 詹爱霞 钱定良 郑景伟 郑美琴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7期524-528,共5页
目的:评估血清胃蛋白酶原(PG)在胃溃疡诊断和筛查中的作用,确定PG在筛查胃溃疡危险因素中的最佳临界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及住院的患者388例,采用ELISA法检测空腹血清PG水平,并行... 目的:评估血清胃蛋白酶原(PG)在胃溃疡诊断和筛查中的作用,确定PG在筛查胃溃疡危险因素中的最佳临界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及住院的患者388例,采用ELISA法检测空腹血清PG水平,并行胃镜检查,根据内镜和病理诊断结果,评估PG检测对胃溃疡诊断的效果。结果:根据纳入标准纳入的388例患者中,浅表性胃炎(对照组)132例,萎缩性胃炎组168例,胃溃疡组48例,胃癌组40例。与对照组比,胃溃疡组血清PGI、PGII水平明显升高,PGR(PGI/PGI)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萎缩性胃炎组比较,胃溃疡组PGI、PGII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溃疡组和胃癌组间血清PGI、PGII水平及PG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胃癌组血清PGII水平升高,PGR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GI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ROC曲线分析,血清PGI、PGI、PGR及联合检测诊断胃溃疡的AUC分别为0.688、0.704、0.627、0.709,最佳临界值分别为164.1μg/L、15.05μg/L、11.76。联合检测标准为:PGI>165.7μg/L、PGII>19.1μg/L且PGR<8.68,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8.8%和65.9%。结论:血清PGI、PGII水平显著升高、PGR水平明显降低,可提示胃溃疡风险,PGI、PGII及PGR三项联合诊断准确度较高,PGI>165.7μg/L、PGI>19.1μg/L且PGR<8.68可作为筛查胃溃疡的高危因素。将血清PG检测运用于胃溃疡大规模筛查的指标,在胃镜检查前可有效缩小高危人群的范围,降低胃镜检查率,并早期发现胃溃疡及早期癌变,提高患者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蛋白酶原类 胃溃疡 胃肿瘤 ROC曲线
下载PDF
维格列汀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及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徐天臻 王臣健 汤呈宣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7期523-528,共6页
目的:探究维格列汀(Vilda)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神经细胞凋亡及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n=16):Sham组、SCI组、SCI+Vilda组;采用血管夹压迫法建立大鼠SCI模型,成模后SCI+Vilda组按10mg·kg^-1·d^-1... 目的:探究维格列汀(Vilda)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神经细胞凋亡及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n=16):Sham组、SCI组、SCI+Vilda组;采用血管夹压迫法建立大鼠SCI模型,成模后SCI+Vilda组按10mg·kg^-1·d^-1的剂量灌胃给药,SCI组大鼠给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在术后第1、第3、第7、第14、第21、第28天进行后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评估(BBB评分);术后第3天提取脊髓组织进行组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Cleaved Caspase 3,提取组织蛋白进行Western blot检测Bcl-2、Bax、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情况;术后第7天提取脊髓组织进行尼氏染色检测存活神经元;术后第28天,对各组大鼠进行足印迹步态分析。结果:与Sham组比较,SCI组BBB评分显著降低,步态不一致,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数量减少,免疫荧光显示Cleaved Caspase3表达增强,Western blot显示Bax、Cleaved Caspase 3表达上升,Bcl-2表达下降(P<0.05);与SCI组比较,SCI+Vilda组BBB评分明显提升,步态一致性更好,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数量增加,Cleaved Caspase 3荧光表达减弱,Bax、Cleaved Caspase 3表达下降,Bcl-2表达上升(P<0.05)。结论:Vilda可抑制SCI大鼠脊髓神经细胞的凋亡,从而促进大鼠SCI后运动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维格列汀 凋亡 运动功能恢复 大鼠
下载PDF
MSCT、MRI在诊断侵袭性血管粘液瘤中价值和术后病理对照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善锡 颜森森 +4 位作者 林一锱 严志汉 候波 高源统 张雷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8期1310-1313,共4页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MRI在诊断侵袭性血管粘液瘤(AAM)中价值和临床术后病理对照。方法搜集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12例AAM,回顾性分析AAM的CT、MRI影像学表现及其特点,包括肿瘤大小、形态、好发部位、影像特点、生物学行为(生长方...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MRI在诊断侵袭性血管粘液瘤(AAM)中价值和临床术后病理对照。方法搜集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12例AAM,回顾性分析AAM的CT、MRI影像学表现及其特点,包括肿瘤大小、形态、好发部位、影像特点、生物学行为(生长方式、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果 12例AAM患者中,女性11例,男性1例,年龄26~68岁,平均年龄46.3岁;盆腔5例,外阴3例,会阴2例,臀部1例,病灶广泛无法确定具体部位1例,4例跨区生长;球形、椭圆形、哑铃状8例,不规则形状4例;CT平扫9例呈较大或巨大囊实性肿块,8例呈较均质略低密度灶,密度与肌肉相近或略低,12例动脉期较明显强化,边缘强化为著,7例其内“散在细条状强化”,9例静脉期、实质期继续强化呈“环状、弧样”,12例瘤体边缘呈血管样强化。MRI:8例T1WI一般呈略低于同层肌肉信号影,10例T2WI呈略高于同层肌肉信号影,10例肿瘤快速强化、且较均匀,出现特征性“漩涡状”征象,与周围结构关系分界不清;12例患者均行外科手术治疗,其中4例术前行DSA检查及栓塞治疗,占比33.4%,起到缩小肿瘤,减少出血,降低手术切除难度的作用;有5例术后定期随访,提示术后复发征象,复发率为41.7%。结论 MSCT应用方便快捷,虽MRI检查时间长,但MRI可以冠、矢状多方位扫描,还能分析肿瘤成分,二者结合,能更清晰显示肿瘤部位、大小、形态、内部结构、范围及与邻近结构的解剖关系,尤其MRI特征性“漩涡状”表现,对诊断AAM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为临床提供术前诊断/术式的选择及术后随访的评估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血管粘液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自体髂骨嵴移位重建掌骨头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缪道一 张凌洲 +1 位作者 李慧辉 杨国敬 《中国骨伤》 CAS 2017年第11期1018-1022,共5页
目的 :探讨髂骨嵴与掌骨头相似性,为髂骨嵴移位重建手部掌骨头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16侧上肢标本,10例骨盆标本,解剖观察第2、3、4、5掌骨头及髂骨嵴形态结构特点,测量掌骨头弧高、关节面弧长、掌背径、尺桡径和髂骨嵴弧高、弧长、内... 目的 :探讨髂骨嵴与掌骨头相似性,为髂骨嵴移位重建手部掌骨头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16侧上肢标本,10例骨盆标本,解剖观察第2、3、4、5掌骨头及髂骨嵴形态结构特点,测量掌骨头弧高、关节面弧长、掌背径、尺桡径和髂骨嵴弧高、弧长、内外径。将所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各掌骨头与髂骨嵴在形态、结构特点、弧长及各径线长度相似度。结果:第2掌骨头弧长22.040(21.425,23.085)mm,掌背径(14.034±0.465)mm,弧高4.185(4.113,4.598)mm,尺桡径(12.227±0.414)mm。第3掌骨头弧长23.430(22.743,24.153)mm,掌背径(14.316±0.430)mm,弧高4.235(4.170,4.670)mm,尺桡径(12.382±0.425)mm。第4掌骨头弧长21.960(21.245,22.285)mm,掌背径(12.382±0.288)mm,弧高4.125(4.030,4.305)mm,尺桡径(11.991±0.362)mm。第5掌骨头弧长20.030(19.668,20.148)mm,掌背径(11.807±0.358)mm,弧高4.015(3.880,4.205)mm,尺桡径(11.659±0.399)mm。髂骨嵴弧长(22.930±0.701)mm,内外径14.350(13.660,14.739)mm,弧高(4.520±0.184)mm。髂骨嵴内外径与第2掌骨头掌背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242,P>0.05),髂骨嵴内外径与第3掌骨头掌背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35,P<0.05),髂骨嵴内外径与第4、5掌骨头掌背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5.094、-5.095,P<0.05);髂骨嵴弧长与第2、4、5掌骨头弧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190、-4.909、-13.791,P<0.05),髂骨嵴弧长与第3掌骨头弧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704,P>0.05);髂骨嵴弧高与第2、3掌骨头弧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1.815、-1.386,P>0.05),髂骨嵴弧高与第4、5掌骨头弧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对应Z=-3.152,t=-5.639,P<0.05)。结论:自体髂骨嵴与掌骨头在解剖学上有一定相似性,能够成为掌骨头移植的合适供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骨嵴 掌指关节 移位 应用解剖
下载PDF
中药坐浴在痔疮切除术后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9
19
作者 刘晓棠 潘张益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19年第2期293-295,共3页
痔疮是肛肠科的一种常见疾病,包括内痔、外痔、混合痔,主要表现大便出血、直肠坠痛、肛门有分泌物流出等临床症状,给患者生活带来不便和痛苦[1]。由于当今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影响,痔疮患病人数日益增多[2]。
关键词 中药坐浴 切除术后
下载PDF
MRI与CT在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疗效评估中应用价值对比 被引量:2
20
作者 施德恩 虞希祥 《数理医药学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475-477,共3页
目的:对比磁共振成像(MRI)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原发性肝癌(PHC)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疗效评估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于某院治疗的124例PHC患者为研究对象。124例PHC患者均接受TACE治疗,均采用MR... 目的:对比磁共振成像(MRI)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原发性肝癌(PHC)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疗效评估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于某院治疗的124例PHC患者为研究对象。124例PHC患者均接受TACE治疗,均采用MRI、CT检查评估TACE术后疗效。统计DSA诊断结果,计算MRI与CT在PHC患者TACE术后病灶残留或复发中的诊断效果。结果:以DSA结果作为最终诊断结果进行评价,124例PHC患者中共有141个病灶,经TACE治疗后56个病灶完全灭活,85个病灶存在残留或复发;MRI诊断结果与DSA结果一致性极好(Kappa=0.913,P=0.000);CT诊断结果与DSA结果一致性较为理想(Kappa=0.682,P=0.000);MRI诊断敏感度(92.94%)、阴性预测值(90.32%)、准确率(95.74%)均高于CT诊断敏感度(72.94%)、阴性预测值(70.89%)、准确率(83.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利于发现TACE术后残存或复发病灶,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较高,可为PHC患者TACE术后疗效评估提供更为精准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磁共振成像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疗效评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