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左心室流出道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伴多个出口1例
1
作者 林加锋 林佳选 +3 位作者 李岳春 李进 殷日鹏 李嘉 《心电与循环》 2016年第4期293-299,共7页
心室流出道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是比较常见的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类型,其中右心室流出道(RVOT)起源最常见(约占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的60%-70%),其次是左心室流出道(LVOT,约占10%),射频导管消融(下称消融)治疗安全有效。近期我院收... 心室流出道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是比较常见的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类型,其中右心室流出道(RVOT)起源最常见(约占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的60%-70%),其次是左心室流出道(LVOT,约占10%),射频导管消融(下称消融)治疗安全有效。近期我院收治1例起源于LVOT的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伴多个出口现象,并经消融成功治疗,现报道如下。患者男性,59岁,有糖尿病病史3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左心室流出道 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 出口 右心室流出道 射频导管消融 糖尿病 治疗
下载PDF
SF-36量表第2版应用于住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信效度分析 被引量:53
2
作者 董爱淑 蔡月丽 +7 位作者 曾静妮 吴敏敏 连珍 周爱芽 许怿靓 赵炜 陈茜茜 郭文坚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6年第6期746-751,共6页
目的:探讨中文版SF-36量表第2版用于评价住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命质量的适用性。方法于2013年9月—2014年12月,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选取年龄在18周岁以上、精神正常、能够自我表达的某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住院并经临床医师诊断为慢性心... 目的:探讨中文版SF-36量表第2版用于评价住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命质量的适用性。方法于2013年9月—2014年12月,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选取年龄在18周岁以上、精神正常、能够自我表达的某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住院并经临床医师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 NYHA Ⅰ~Ⅳ级)作为调查对象,共159例。对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调查和SF-36量表第2版。通过内部一致性信度、折半信度、结构效度等指标来评定SF-36量表第2版的测量学性能。结果共发问卷159份,收回有效问卷159份。 SF-36量表第2版生理职能( PF)、生理职能( RP)、躯体疼痛( BP)、总体健康(GH)、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和精神健康(MH)8个维度,得分转换分分别为(41.57±24.86),(48.35±21.64),(69.18±25.68),(31.28±16.01),(48.90±19.53),(45.05±22.76),(59.43±24.31),(57.55±19.03)分;地板效应分别为2.5%,4.4%,3.1%,4.4%,3.1%,6.3%,0.6%,1.3%;天花板效应分别为0.0%,3.8%,21.4%,0.0%,0.0%,1.9%,3.1%,0.0%。所有条目集合效度均达到标准(r≥0.4),总成功率为100.00%;区分效度RP、BP、RE和SF维度成功率达到100.00%,其余PF、GH、VT、MH 4个维度分别为95.71%,85.71%,89.29%,94.29%,总区分效度成功率94.69%。内部一致性信度范围为0.738~0.919,折半信度范围在0.808~0.963。因子分析产生两个公因子,分别代表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累计方差贡献为61.66%。结论 SF-36量表第2版作为第1版修订版,问题和答案布局更友好,地板效应和天花板效应降低,评价住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命质量有较好的信效度,可用于住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命质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质量 慢性心力衰竭 SF-36 信效度 量表评价
原文传递
起源于左心室流出道的早搏经右心室流出道优先传导 被引量:14
3
作者 李进 郑程 +3 位作者 李岳春 李嘉 林佳选 林加锋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5年第5期388-392,共5页
目的探讨起源于左心室流出道(LVOT)的特发性室性早搏(PVCs)经右心室流出道(RVOT)优先传导的电生理现象及其射频消融治疗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对2010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接受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PVC... 目的探讨起源于左心室流出道(LVOT)的特发性室性早搏(PVCs)经右心室流出道(RVOT)优先传导的电生理现象及其射频消融治疗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对2010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接受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PVCs和/或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731例进行观察,最终入选14例特发性心室流出道起源的PVCs(男8例),年龄31~58(48.0±11.3)岁,病程8~36(23.4±12.6)个月。所有患者完成标测与消融,分析其消融过程中体表心电图特征及腔内电图的变化规律。结果14例均消融成功(成功率100%),无并发症发生。根据X线影像及三维标测定位,本组患者有以下共同特征:①入院时心电图多数符合RVOT起源PVCs的特征;②经RVOT标测与消融后,多数患者V1~V2导联R波振幅指数由〈30%变为〉30%,或时限指数由〈50%变为〉50%,符合LVOT起源PVCs的心电图特征;③激动标测的最早心室激动时间(EVA)RVOT迟于LVOT;④起搏标测的s-R间期(起搏标测时刺激信号与起搏产生的QRS波起始之间的时限),RVOT起搏时明显短于LVOT起搏;⑤RVOT起搏表现为经RVOT突破的PVCs心电图特征,而LVOT起搏表现为经LVOT突破的PVCs心电图特征;⑥最后消融成功的靶点均在LVOT。结论LVOT起源PVCs存在经RV0T优先传导现象,术中心电图演变有一定规律,掌握这些规律有助于初步判定其起源部位,缩短消融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早搏 优先传导 心电图 射频消融
原文传递
左心室流出道不同部位室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征及射频消融治疗 被引量:11
4
作者 陈光毅 林佳选 +5 位作者 季亢挺 李嘉 殷日鹏 李岳春 李进 林加锋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6年第2期140-144,共5页
目的探讨左心室流出道(LVOT)不同部位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VA)的心电图特征及射频消融方法。方法研究纳入2006年7月至2015年8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行射频消融治疗的163例LVOT室性早搏(PVC)/室性心动过速(VT)患者... 目的探讨左心室流出道(LVOT)不同部位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VA)的心电图特征及射频消融方法。方法研究纳入2006年7月至2015年8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行射频消融治疗的163例LVOT室性早搏(PVC)/室性心动过速(VT)患者。根据标测及消融结果分为4个亚组:左冠窦(LCC)组、右冠窦(RCC)组、左冠窦下的左纤维三角(ILCC)组和左右冠窦交界(L-RCC)组。选取同时期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163例右心室流出道(RVOT)PVC/VT患者对比分析,比较RVOT与LVOT及其不同部位PVC/VT的心电图特征并进一步提出鉴别流程。结果LVOT组射频消融成功156例(95.71%),失败7例。4个亚组在激动顺序标测有效靶点心室电位领先程度、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放电时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VOT组亚组分析显示:①起源于RCC及L-RCC的VA,79.49%患者Ⅰ导联以正向波为主,呈现R、r或m型;LCC组13.04%呈现正向波;ILCC组均不呈现正向波(P〈0.01)。②各亚组在下壁导联及V4~V6导联均呈R型,在aVR、aVL导联均呈Qs型。但R波高度及Qs波深度的分布特征不同:RCC组和L-RCC组92.31%表现为RⅡ〉RⅢ、QSaVR〉QSavL,LCC组和ILCC组79.03%表现为RⅡ〈RⅢ和QSaVR〈QSaVL。③ILCC组71.88%患者V1导联以正相波为主,呈R型;LCC组(57.61%)及RCC组(76.67%)则以负相波为主,呈rs型;L-RCC组在V1导联呈qrS或Qs型伴下降支切迹为其特征性心电图表现。④ILCC组胸前导联移行多数在V1之前,而LCC、RCC及L-RCC组大部分在V2~V3。⑤ILCC组下壁导联R波降支常有切迹(87.50%),而另3组仅2例有R波降支切迹(1.53%)。结论LVOT起源PVC/VT并非罕见,多数经主动脉逆行途径采用常规标测技术普通温控消融导管进行标测与消融安全有效。其不同起源的体表12导联心电图亦有些不同,认识这些特点,对术前初步判断可能的有效靶点,缩短手术时间及X线曝光时间均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生理 室性心律失常 左心室流出道 导管消融射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