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肝癌合并肝动静脉瘘患者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后早期联合射频消融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陈水兵 贺辉 +1 位作者 金诗湘 姚红响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1-55,共5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合并肝动静脉瘘(HCC-AVF)患者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后早期(1周内)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6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首次TACE造影发现HCC-AVF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TACE组和T...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合并肝动静脉瘘(HCC-AVF)患者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后早期(1周内)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6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首次TACE造影发现HCC-AVF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TACE组和TACE+eRFA组,每组30例。TACE组患者行≥2次TACE治疗,TACE+eRFA组患者在TACE治疗后1周内行RFA治疗,联合治疗直至肝动静脉瘘(AVF)消失。分析两组临床疗效、AVF闭合情况、血清AFP水平的变化及治疗后1年和2年的生存率。结果TACE+eRFA组治疗有效率为83.3%(25/30),高于TACE组的60.0%(18/30)(P<0.05)。ACE+eRFA组CR为60.0%(18/30),高于TACE组的33.3%(10/30)(P<0.05)。TACE+eRFA组治疗后AVF闭合、血清AFP水平降低情况优于TACE组(P<0.05)。TACE+eRFA组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76.7%(23/30)和46.7%(14/30),高于TACE组的50.0%(15/30)和20.0%(6/30)(P<0.05)。结论TACE治疗后1周内行eRFA治疗相比单纯TACE治疗能一定程度上提高临床疗效、肿瘤坏死率、AVF闭合率和AFP转阴率,延长HCC-AVF患者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细胞癌 肝动静脉瘘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 射频消融术
下载PDF
孤立性内脏动脉夹层的多排螺旋CT及后处理诊断价值
2
作者 蔡丽芳 吴爱琴 +1 位作者 周小青 郑文龙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2年第3期435-438,共4页
目的:探讨孤立性内脏动脉夹层多排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孤立性内脏动脉夹层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及后处理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等影像表现,对夹层动脉部位、撕裂口位置、夹层... 目的:探讨孤立性内脏动脉夹层多排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孤立性内脏动脉夹层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及后处理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等影像表现,对夹层动脉部位、撕裂口位置、夹层长度、真腔直径及真腔残留率、有否血栓等进行测量、统计分析。结果:16例孤立性内脏动脉夹层中,发生于肠系膜上动脉5例,右侧髂总动脉3例,左侧髂总动脉4例,腹腔动脉干2例,肠系膜下动脉和右肾动脉各1例。MPR表现:孤立性内脏动脉夹层呈真、假腔改变;横轴位假腔呈新月形,位于真腔一侧或呈环形环绕真腔,纵切面假腔呈梭形或长条状;真假腔之间见破裂口及条带状低密度内膜片,部分真假腔内可见充盈缺损之血栓。MIP、VR表现:孤立性内脏动脉夹层呈梭形或囊状扩张,可见真假腔改变。MPR比MIP、VR可更明确显示动脉夹层破裂口位置、内膜片、真假腔大小及血栓情况,另外MPR可更好地显示动脉管壁硬化斑块、软斑块及混合斑块。结论: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及后处理技术能够较好显示孤立性内脏动脉夹层部位、范围、内膜片、真假腔及血栓等病理改变,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影像学支持,其以MPR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动脉夹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后处理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