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肾细胞癌诊治现状 被引量:3
1
作者 李仲荣 《浙江医学》 CAS 2021年第22期2389-2392,共4页
儿童肾细胞癌(RCC)较少见,其中5岁以上儿童相对多见,早期多无症状,病理组织学类型与成人有所不同,MiT家族易位型RCC是儿童RCC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儿童RCC尚无公认的血清学标志物,超声检查是筛查及术后随访的主要检查手段,CT检查具有较高... 儿童肾细胞癌(RCC)较少见,其中5岁以上儿童相对多见,早期多无症状,病理组织学类型与成人有所不同,MiT家族易位型RCC是儿童RCC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儿童RCC尚无公认的血清学标志物,超声检查是筛查及术后随访的主要检查手段,CT检查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一般无需术前穿刺活检。不管儿童RCC为何种病理类型,根治性肾切除术是标准的手术方式,局限性RCC通过手术切除即可获得良好的预后,不需要其他辅助治疗。保留肾单位手术/肾部分切除术在儿童RCC中已得到开展,但是否需要进行根治性淋巴结清扫尚有争议。本文对儿童RCC诊治现状作一述评,内容包括儿童RCC的病理分型与临床分期、临床表现与诊断、治疗原则以及MiT家族易位型RCC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癌 MiT家族易位型肾癌 诊断 治疗 儿童
下载PDF
先天性食管闭锁术后患儿短期预后的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梁忠杰 陈北涛 +1 位作者 胡型锑 陈尚勤 《医学研究杂志》 2016年第6期127-129,共3页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先天性食管闭锁接受手术治疗的患儿临床资料,了解影响其短期预后的因素,以改善食管闭锁手术患儿的预后.方法 收集并分析笔者医院2008年1月~ 2014年12月接受过手术治疗的46例先天性食管闭锁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46...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先天性食管闭锁接受手术治疗的患儿临床资料,了解影响其短期预后的因素,以改善食管闭锁手术患儿的预后.方法 收集并分析笔者医院2008年1月~ 2014年12月接受过手术治疗的46例先天性食管闭锁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46例患儿中3例术中因食管闭锁两盲端距离过大放弃.43例患儿完成手术治疗,其中转院2例.26例治愈出院的患儿,出生体重2976.0±554.6g;15例死亡患儿,出生体重2337.3±498.1g;这41例患儿,足月儿有31例,死亡7例,早产儿10例,死亡8例.较大的出生体重(P=0.008)和较长的胎龄(P =0.002)有助于患儿术后生存;发生术后吻合口瘘14例,发生率为34.15%,其中死亡10例,治愈4例,吻合口瘘患儿病死率高于无该并发症患儿(P=0.001);Ⅲa型20例,发生吻合口瘘6例,Ⅲb型21例,吻合口瘘8例,吻合口瘘发生与疾病分型无关(P>0.05).结论 小胎龄、低体重以及术后吻合口瘘是先天性食管闭锁术后患儿短期预后不良的主要因素,加强护理,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将可能助于改善患儿预后.近端食管肌层环形切开延伸术,可以减少吻合口张力,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闭锁 手术 预后
下载PDF
冬凌草甲素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8
3
作者 许尚虞 蔡铭 +2 位作者 李威 张弩 盛汉松 《中国现代医生》 2020年第24期183-186,共4页
冬凌草甲素(Oridonin)是冬凌草主要的有效活性成分,是一种介壳杉烯四环二萜类化合物,其化学结构为C20H26O7。大量实验资料证明,冬凌草甲素能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周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诱导自噬性细胞死亡、降低端粒酶活性、增强其... 冬凌草甲素(Oridonin)是冬凌草主要的有效活性成分,是一种介壳杉烯四环二萜类化合物,其化学结构为C20H26O7。大量实验资料证明,冬凌草甲素能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周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诱导自噬性细胞死亡、降低端粒酶活性、增强其他化疗药的疗效等途径抑制多种肿瘤的生长,本文将介绍冬凌草甲素抗肿瘤研究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凌草甲素 抗肿瘤 凋亡 细胞周期 自噬
下载PDF
导管接触性溶栓在股腘动脉长段闭塞腔内介入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郑继行 潘浩 +3 位作者 艾鹏 陈聪 邓超频 陈魁 《浙江医学》 CAS 2018年第24期2690-2692,共3页
目的观察导管接触性溶栓(CDT)在股腘动脉长段闭塞腔内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拟行CDT联合血管腔内成形(球囊扩张或球囊扩张加支架置入术)治疗股腘动脉长段闭塞患者42例,观察并比较CDT前后闭塞段血管长度、踝肱指数(ABI)、并发... 目的观察导管接触性溶栓(CDT)在股腘动脉长段闭塞腔内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拟行CDT联合血管腔内成形(球囊扩张或球囊扩张加支架置入术)治疗股腘动脉长段闭塞患者42例,观察并比较CDT前后闭塞段血管长度、踝肱指数(ABI)、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靶血管通畅率。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成功率92.9%(39/42);溶栓时间(15.93±5.56)h,溶栓尿激酶用量(72.57±21.15)万U,CDT后闭塞段血管长度较CDT前明显缩短[(15.90±3.53)cm vs(12.26±3.86)cm,P<0.05],ABI较CDT前明显改善[(0.31±0.20)vs(0.76±0.15),P<0.05];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7.7%(3/39);术后1年靶血管通畅率为76.92%(30/39)。结论低剂量尿激酶短时间CDT联合血管腔内成形治疗股腘动脉长段闭塞临床症状改善明显,短期术后血管通畅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动脉血栓形成 导管接触性溶栓 血管腔内治疗
下载PDF
水胶体敷料对颜面部压力性损伤的预防效果 被引量:2
5
作者 林小芳 张大贵 +2 位作者 王雅蘋 林持守 李育梅 《中国乡村医药》 2022年第6期74-75,共2页
目的观察水胶体敷料对颜面部压力性损伤的预防效果。方法2020年2—10月该院隔离病房、发热门诊、隔离重症监护病房工作的医护人员3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86例。两组穿戴及脱摘防护用具时均采用常规面部皮肤护理,观察组予水胶... 目的观察水胶体敷料对颜面部压力性损伤的预防效果。方法2020年2—10月该院隔离病房、发热门诊、隔离重症监护病房工作的医护人员3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86例。两组穿戴及脱摘防护用具时均采用常规面部皮肤护理,观察组予水胶体敷料面部皮肤护理,比较两组护具致颜面部压力性损伤的发生情况、佩戴舒适度等。结果两组护具密闭性评分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面部压力性损伤发生率16.7%,低于对照组的52.2%;护具佩戴非常舒适率42.5%,高于对照组的14.0%;面部压力性损伤的严重程度轻于对照组,Ⅰ期所占百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面部压力性损伤的患者中两组发生部位分布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胶体敷料可用于防疫医护人员颜面部压力性损伤的预防,降低颜面部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提高医护人员佩戴防护用具的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胶体敷料 压力性损伤 医护人员 预防 舒适度
下载PDF
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戴慧芳 朱烈烈 +1 位作者 李海 苏小游 《中国乡村医药》 2020年第20期20-21,共2页
目的观察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2018年1—12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0例,按照血糖监测方法不同分为扫描组与常规组各40例。扫描组采用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监测血糖,常规组采用常规指尖... 目的观察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2018年1—12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0例,按照血糖监测方法不同分为扫描组与常规组各40例。扫描组采用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监测血糖,常规组采用常规指尖血监测血糖方法,连续监测14天后观察两组血糖控制情况与治疗依从性。结果扫描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7.5%低于常规组的17.5%,治疗依从性优良率92.5%高于常规组的70.0%,平均血糖漂移幅度、最大血糖波动幅度均低于常规组。结论采用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监测血糖,可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降低血糖漂移幅度;与常规指尖监测血糖方法相比,在糖尿病管理中具有较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 2型糖尿病 血糖控制 治疗依从性
下载PDF
利多卡因凝胶外涂对小儿包茎徒手治疗中的镇痛效果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郑双利 叶晓洁 +2 位作者 胡小叶 黄慧双 徐智胜 《中国乡村医药》 2018年第19期6-7,共2页
目的观察盐酸利多卡因凝胶预防徒手治疗小儿包茎所致疼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6月该院徒手治疗包茎患儿150例设为对照组,2017年7—12月该院徒手治疗包茎患儿150例设为观察组,分别应用液状石蜡润滑、盐酸利多卡因凝胶,观察两组并发... 目的观察盐酸利多卡因凝胶预防徒手治疗小儿包茎所致疼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6月该院徒手治疗包茎患儿150例设为对照组,2017年7—12月该院徒手治疗包茎患儿150例设为观察组,分别应用液状石蜡润滑、盐酸利多卡因凝胶,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疼痛0级率(89.3%)明显高于对照组(30.0%),并发症发生率(1.3%)明显低于对照组(2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盐酸利多卡因凝胶可有效预防徒手治疗小儿包茎所致的疼痛,也可提高护理效果,减轻患儿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利多卡因凝胶 徒手治疗 包茎 疼痛
下载PDF
差异化培训在提高跨科护理能力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付涛 胡欣 石小姑 《中国乡村医药》 2020年第3期67-67,共1页
为提高医院床位的有效使用率并使患者能及时得到治疗,患者合并有非专科的病症时,均需要开展跨科护理。近年来,本院大力推行跨科收治,使全院床位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大大缩短患者等待时间,通过差异化培训可提高跨科护理人员的跨科护理能力。
关键词 医院床位 护理能力 护理人员 等待时间 跨科收治 床位资源 科护理 最大化利用
下载PDF
小儿术后碘伏残留液致浸渍性皮炎13例的观察与护理
9
作者 蔡丹凤 林持守 叶晓洁 《中国乡村医药》 2018年第15期69-69,共1页
碘伏消毒液是一种棕色有轻微刺激性的液体,由碘和载体络合而成,有效碘含量为5000mg/L,性能稳定。碘伏消毒液接触到皮肤或黏膜时,碘逐渐被释放出来,起到杀菌作用[1],常用于小儿外科术野皮肤的消毒。一般认为,碘伏消毒液对皮肤、黏膜、尿... 碘伏消毒液是一种棕色有轻微刺激性的液体,由碘和载体络合而成,有效碘含量为5000mg/L,性能稳定。碘伏消毒液接触到皮肤或黏膜时,碘逐渐被释放出来,起到杀菌作用[1],常用于小儿外科术野皮肤的消毒。一般认为,碘伏消毒液对皮肤、黏膜、尿道等无刺激性。但儿童皮肤角质层较薄,易吸收外物,碘伏残留液长时间浸蚀皮肤,加上碘伏使用后在皮肤局部形成一杀菌保护膜[2],以及一次性手术垫单的吸水性较差,使局部透气性下降,在潮湿环境及碘伏的双重刺激下易引起浸渍性皮炎,值得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伏消毒液 浸渍性皮炎 残留液 小儿术后 皮肤角质层 护理 杀菌作用 一次性手术
下载PDF
皮肤撕脱伤术后并发感染性休克予大腿截肢1例的病情演变及反思
10
作者 叶杨 曹瑾茹 蔡程芳 《中国乡村医药》 2020年第13期46-47,共2页
感染性休克是指微生物及其产生的毒素引起脓毒症并进入休克状态,又称为脓毒症休克,病情发展迅速,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高.现将我院1例皮肤撕脱伤患者行负压封闭引流(VSD)术后并发感染性休克,最终予大腿截肢的病历报道如下: 1 病... 感染性休克是指微生物及其产生的毒素引起脓毒症并进入休克状态,又称为脓毒症休克,病情发展迅速,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高.现将我院1例皮肤撕脱伤患者行负压封闭引流(VSD)术后并发感染性休克,最终予大腿截肢的病历报道如下: 1 病历经过 患者男,45岁,2018年5月21日因车祸致左下肢疼痛出血3小时,摄片示左腓骨中上段骨折,拟"左下肢皮肤撕脱伤"收住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器官功能衰竭 皮肤撕脱伤 休克状态 大腿截肢 中上段骨折 术后并发感染 脓毒症休克 病情演变
下载PDF
慢病毒介导的稳定表达let-7a的睾丸卵黄囊瘤细胞株的建立
11
作者 吴大洲 周欢栋 +4 位作者 沈德雷 郑娜 李仲荣 陈肖鸣 张浩川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67-871,共5页
目的构建microRNAlet-7a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建立稳定表达let-7a的睾丸卵黄囊瘤细胞株(TYST-1),并探索let-7a过表达后对睾丸卵黄囊瘤(TYST)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根据miRBase数据库let-7a的序列,设计合适的引物序列,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 目的构建microRNAlet-7a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建立稳定表达let-7a的睾丸卵黄囊瘤细胞株(TYST-1),并探索let-7a过表达后对睾丸卵黄囊瘤(TYST)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根据miRBase数据库let-7a的序列,设计合适的引物序列,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钓取目的基因片段,经过扩增、酶切后,与慢病毒载体GV309连接。转化DH5α感受态细胞,阳性克隆进行PCR及测序鉴定。293T细胞中包装慢病毒,利用荧光法测定病毒滴度。将构建好的let-7a慢病毒载体感染睾丸卵黄囊瘤(TYST)细胞,经嘌呤霉素筛选并扩大培养后得到稳定克隆株,建立稳定表达let-7a的TYST-1。用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检测let-7a表达水平,用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let-7a过表达后对TYST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构建的let-7a慢病毒载体经质粒酶切和测序鉴定正确;let-7a慢病毒感染组细胞内let-7a水平比阴性病毒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提高3.O倍和3.8倍(P<O.05)。CCK-8法细胞增殖试验结果显示,较空白组和阴性病毒组,let-7a慢病毒感染组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受到抑制(P<O.05)。结论成功构建let-7a慢病毒载体并感染TYST细胞,获得稳定过表达let-7a的TYST-1;并证实let-7a过表达后抑制了TYST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RNAS 内胚层窦瘤 慢病毒载体 细胞增殖
原文传递
elavl1a调控斑马鱼肠神经系统发育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聪德 洪子璞 +6 位作者 关开宇 徐胜男 王韶 厉陈力 郭安琪 郑苗苗 李西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55-759,共5页
目的研究elavl1/HuR对斑马鱼肠神经系统早期发育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lavl1、HuC/HuD在野生型斑马鱼肠道的表达。挑选25个斑马鱼胚胎,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elavl1在受精后24~96 h野生型斑马鱼中的蛋白表达水平。在野生... 目的研究elavl1/HuR对斑马鱼肠神经系统早期发育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lavl1、HuC/HuD在野生型斑马鱼肠道的表达。挑选25个斑马鱼胚胎,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elavl1在受精后24~96 h野生型斑马鱼中的蛋白表达水平。在野生型斑马鱼胚胎处于1细胞期时分别显微注射4 ng、8 ng elavl1a morpholino和8 ng control morpholino,挑选25个受精后24 h的胚胎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elavl1的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检测受精后72 h、96 h的胚胎斑马鱼肠道神经元的分布情况。结果elavl1在斑马鱼全身都有表达,而HuC/HuD在第四天斑马鱼肠道部位出现表达;在受精后24~96 h时期,elavl1在斑马鱼中的蛋白表达量随斑马鱼生长而增加,且受精后96 h时elavl1蛋白量明显高于受精后24 h、48 h、72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注射4 ng、8 ng elavl1a Mo和8 ng Con Mo后,发现注射8 ng Con Mo组elavl1蛋白含量高于其他两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敲降elavl1a后免疫组化显示在受精后72 h时三组都不能在肠道末端明显观察到神经元,受精后96 h时可以观察到elavl1a Mo 8 ng组和elavl1a Mo 4 ng组较Con Mo 8 ng组斑马鱼肠神经元数量有所减少,每组随机抽取5条斑马鱼统计肠道末端到前面四个体节长度的肠道神经元数量,发现elavl1a Mo 8 ng组和elavl1a Mo 4 ng组较Con Mo 8 ng组斑马鱼肠神经元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lavl1a是斑马鱼肠神经发育过程中重要基因,敲降elavl1a会减少肠神经元细胞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结合蛋白 肠神经系统 斑马鱼
原文传递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病耻感与应对方式、自尊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5
13
作者 施剑青 马锦莲 +1 位作者 胡飞虹 叶和珍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8年第3期332-335,共4页
目的调查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病耻感情况,并分析其与应对方式及自尊的相关性。方法于2015年1月-2017年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186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社会影响量表、医学应对问卷、自尊量表... 目的调查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病耻感情况,并分析其与应对方式及自尊的相关性。方法于2015年1月-2017年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186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社会影响量表、医学应对问卷、自尊量表进行调查。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探讨乳腺癌患者病耻感与应对方式及自尊的相关性,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病耻感的影响因素。结果乳腺癌患者术后病耻感得分为(61.04±11.99)分,处于巾等水平;病耻感与面对型应对、自尊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21、-0.574;P〈0.05),与屈服和回避型应对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64、0.414;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屈服型应对方式是病耻感的影响因素(β值为0.291、0.263;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术后病耻感处于中等水平,需引起重视,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积极地面对困难与挑战,更多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同时应更加关注青壮年患者的心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病耻感 应对方式 自尊
原文传递
HMGB1/TLR4信号通路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夏杰 薛继阳 +3 位作者 葛捍伟 林炜 王涵磊 赵琦峰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141-1145,共5页
目的评价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Toll样受体4(TLR4)信号通路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54只,7~8周龄,体重200~25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18):假手术组(Sham组)、心肌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HM... 目的评价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Toll样受体4(TLR4)信号通路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54只,7~8周龄,体重200~25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18):假手术组(Sham组)、心肌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HMGBl特异性抗体组(H组)。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min,再灌注180rain的方法制备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H组于再灌注30 min时股静脉注射HMGBl特异性抗体2mg/kg。于再灌注180min时每组随机取12只大鼠采集股静脉血,测定血浆IL-6、IL-8、IL-12(TNF—α和cTnI浓度。处死大鼠取心肌组织,观察心肌病理学结果;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E-选择素的表达;采用RT-qPCR法、Western blot法检测TLR4、NF—κB mRNA和蛋白的表达;测定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SOD、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和MDA含量。每组随机取6只测定心肌梗死体积,计算百分比。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血浆IL-6、IL-8、IL-12、TNF—α和cTnI浓度、MPO活性、MDA含量升高,ICAM-1、E-选择素和TLR4、NF—κB 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GSH—PX、SOD活性降低,心肌梗死体积百分比增加(P<0.01);与I/R组比较,H组血浆IL-6、IL-8、IL-12、TNF-α、cTnI浓度、MPO活、性、MDA含量降低,ICAM-1、E-选择素、TLR4、NF—κB 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GSH-PX、SOD活性升高,心肌梗死体积百分比减少(P<0.01)。结论HMGB1/TLR4信号通路参与了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迁移率族蛋白质类 TOLL样受体4 心肌再灌注损伤
原文传递
消退素D1在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
15
作者 夏杰 薛继阳 +3 位作者 杜杰 吴国伟 胡型锑 赵琦峰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1111-1115,共5页
目的探讨消退素D1(RvD1)在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LIRI)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清洁级7~8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体质量220~28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4组:假手术组、LIRI对照组、生理盐水组、RvD1组。所有动物采用夹闭左肺门45 min... 目的探讨消退素D1(RvD1)在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LIRI)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清洁级7~8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体质量220~28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4组:假手术组、LIRI对照组、生理盐水组、RvD1组。所有动物采用夹闭左肺门45 min,再灌注150 min的方法制备大鼠LIRI模型。假手术组打开胸腔后动脉夹仅穿过左肺门不进行阻断;LIRI对照组不注射药物;生理盐水组和RvD1组于再灌注10 min时分别注入生理盐水2 ml/kg和RvD1 100 μg/kg。于再灌注150 min时取各组大鼠股静脉检测血浆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浓度。取血后处死大鼠取肺组织,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测定肺湿干重比(W/D);测定丙二醛(MDA)、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MIP-2)含量及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肺组织核因子(NF)-κB蛋白相对表达量;同时采用TUNEL法检测肺组织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LIRI对照组、生理盐水组血浆IL-6、TNF-α、sICAM-1浓度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110±7)、(100±4)比(72±3)ng/L,(151±8)、(153±6)比(104±5)ng/L,(2 690±133)、(2 760±167)比(1 953±125)ng/L],肺组织NF-κB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0.681±0.033)、(0.664±0.024)比(0.292±0.011)](均P<0.05);LIRI对照组、生理盐水组、RvD1组肺组织W/D、AI、MDA、MCP-1、MIP-2含量和MPO活性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5.92±0.31)、(5.85±0.24)、(5.06±0.08)比(4.14±0.10),(32.9±1.5)%、(31.9±1.3)%、(17.7±1.8)%比(8.1±0.6)%,(72.1±2.3)、(66.7±3.7)、(34.0±1.4)比(22.0±0.8)nmol/mg,(3.99±0.28)、(3.86±0.25)、(2.66±0.16)比(1.47±0.17)pg/mg,(9.45±0.53)、(9.68±0.62)、(7.62±0.22)比(4.70±0.41)pg/mg,(3.01±0.18)、(2.92±0.19)、(1.58±0.11)比(0.98±0.07)U/g](均P<0.05)。RvD1组血浆IL-6、TNF-α、sICAM-1浓度,肺组织W/D、AI、MDA、MCP-1、MIP-2含量和MPO活性显著低于LIRI对照组[(63±4)比(110±7)ng/L,(90±8)比(151±8)ng/L,(1 835±182)比(2 690±133)ng/L,(5.06±0.08)比(5.92±0.31),(17.7±1.8)%比(32.9±1.5)%,(34.0±1.4)比(72.1±2.3)nmol/mg,(2.66±0.16)比(3.99±0.28)pg/mg,(7.62±0.22)比(9.45±0.53)pg/mg,(1.58±0.11)比(3.01±0.18)U/g],NF-κB相对表达量显著下调[(0.313±0.012)比(0.681±0.033)](均P<0.05)。LIRI各组肺组织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增多,而RvD1组肺组织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轻。结论RvD1可下调NF-κB蛋白表达,缓解炎症反应和抑制氧化应激,减少细胞凋亡,有效减轻大鼠LIR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损伤 消退素D1 大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