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孔导管在经皮颈椎前路枢椎齿状突螺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王向阳 徐华梓 +6 位作者 池永龙 林焱 黄其杉 毛方敏 倪文飞 徐晖 王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38-442,共5页
目的 :探讨双孔导管在经皮颈椎前路枢椎齿状突螺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2例新鲜齿状突骨折患者,男性18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40.5±14.7岁,按照Anderson-D′Alonzo分型,17例为Ⅱ型,5例为浅Ⅲ型。骨折端无移位6例,移位小于5mm... 目的 :探讨双孔导管在经皮颈椎前路枢椎齿状突螺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2例新鲜齿状突骨折患者,男性18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40.5±14.7岁,按照Anderson-D′Alonzo分型,17例为Ⅱ型,5例为浅Ⅲ型。骨折端无移位6例,移位小于5mm 10例,移位大于5mm 6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经皮颈椎前路枢椎齿状突螺钉内固定,且因术中初始置入的导针位置不满意而采用双孔导管调整。分析该技术的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复位、骨折愈合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的枢椎齿状突导针经过采用双孔导管后均调整成功并置入螺钉,手术时间35±12min,出血<20ml。20例骨折获得基本解剖复位,2例仍有小于3mm移位。术中和术后无明显技术有关的并发症发生,螺钉位置正确。平均随访16.7个月,无寰枢关节不稳或脱位,21例获得骨融合,1例纤维连接,无需佩戴颈围和二次手术,随访中无螺钉松动、脱出或断裂发生。结论:采用双孔导管调整并置入导针,具有操作容易、快速和准确的优点,减少了术者和患者的放射线暴露,保证了齿状突螺钉处于正确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状突骨折 经皮 内固定 微创
下载PDF
对微创脊柱外科技术的再认识 被引量:6
2
作者 池永龙 王向阳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87-388,共2页
以最小的手术创伤达到好的治疗效果,一直是脊柱外科医师追求的目标。随着临床医学技术水平的进步和医疗设备的改善,微创脊柱外科技术在我国得到广泛开展。但在脊柱微创外科技术迅速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争议,如对微创脊柱外科涵义... 以最小的手术创伤达到好的治疗效果,一直是脊柱外科医师追求的目标。随着临床医学技术水平的进步和医疗设备的改善,微创脊柱外科技术在我国得到广泛开展。但在脊柱微创外科技术迅速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争议,如对微创脊柱外科涵义的理解;微创外科技术个体化问题;对某一种脊柱疾患,何种微创技术最优;微创技术是否代替传统开放手术等问题。因此非常有必要冷静地、认真地对微创脊柱外科进行再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脊柱外科技术 微创外科技术 医学技术水平 传统开放手术 微创技术 个体化问题 治疗效果 手术创伤
下载PDF
早期手术治疗颈椎外伤伴完全性瘫痪 被引量:2
3
作者 徐华梓 王向阳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95-296,共2页
近年来,随着现代建筑业及交通运输业等迅猛发展,颈椎损伤的发生率也随之上升,如累及颈髓,常出现四肢瘫痪和/或呼吸功能障碍,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的影响。颈髓损伤(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CSCI)可出现不完全性瘫痪或完全... 近年来,随着现代建筑业及交通运输业等迅猛发展,颈椎损伤的发生率也随之上升,如累及颈髓,常出现四肢瘫痪和/或呼吸功能障碍,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的影响。颈髓损伤(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CSCI)可出现不完全性瘫痪或完全性瘫痪。对于不完全性瘫痪,目前较多学者主张早期手术减压和重建稳定性;而对于完全性瘫痪,大部分学者也主张手术治疗[1~4],但手术时机则存在很大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性瘫痪 手术减压 颈椎外伤 CSCI 颈髓损伤 四肢瘫痪 呼吸功能障碍 现代建筑业 交通运输业 脊髓功能
下载PDF
足外侧血管链在防治跟骨外侧“L”型切口皮肤坏死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高许斌 池征璘 +1 位作者 官建中 吴敏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2期158-159,163,共3页
目的:探讨跟骨外侧"L"型切口皮瓣血供与血管链的关系,探寻安全的手术切口。方法:解剖5具尸体标本,了解足外侧"L"型切口皮瓣的血管链供应情况。选取跟骨骨折10例,根据尸体解剖的结果,均采用外侧扩大"L"型... 目的:探讨跟骨外侧"L"型切口皮瓣血供与血管链的关系,探寻安全的手术切口。方法:解剖5具尸体标本,了解足外侧"L"型切口皮瓣的血管链供应情况。选取跟骨骨折10例,根据尸体解剖的结果,均采用外侧扩大"L"型切口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病例,观察病人的切口皮肤愈合状况。结果:腓动脉和胫前动脉在足外侧形成的血管链是"L"型切口皮瓣的主要血供来源。10例扩大"L"型切口皮瓣均成活良好,无伤口坏死、感染。结论:保护足外侧血管链可以避免对"L"型切口皮瓣血供的破坏,可以减少跟骨骨折外侧"L"型切口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足外侧血管链 外侧“L”型切口
下载PDF
系列可视化操作器械在内窥镜下齿状突切除术中的初步应用
5
作者 林仲可 金海明 +2 位作者 王向阳 吴爱悯 池永龙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11期787-792,共6页
目的:克服目前颈椎前路内镜手术器械存在的缺点,设计带有内窥镜的系列可视化操作器械,并在尸体标本上应用此系列可视化操作器械行寰椎前弓及齿状突的切除,评价其可行性。方法:在1具新鲜成年尸体标本上应用系列可视化操作器械检验其实际... 目的:克服目前颈椎前路内镜手术器械存在的缺点,设计带有内窥镜的系列可视化操作器械,并在尸体标本上应用此系列可视化操作器械行寰椎前弓及齿状突的切除,评价其可行性。方法:在1具新鲜成年尸体标本上应用系列可视化操作器械检验其实际应用情况。另选16具福尔马林保存的尸体标本,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具标本,在双通道操作配合下,实验组应用系列可视化操作器械,而对照组则应用常规手术器械,行寰椎前弓和齿状突等组织切除术,并记录手术时间及C型臂X光机的透视次数。结果:在所有尸体标本上均完成寰椎前弓和齿状突等组织的切除,基本实现预想的功能。实验组在手术时间及C型臂X光机透视的次数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双通道操作配合下,系列可视化操作器械能改进目前手术器械的缺点,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者及患者的X射线暴露剂量,提高颈椎前路经颈内窥镜下手术的安全性和精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化操作器械 内窥镜 颈椎 手术技术
下载PDF
长节段固定治疗成人退变性腰椎侧凸不同近端固定椎患者手术并发症和翻修情况的Meta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吴爱悯 陈栋 +5 位作者 张凯 米杰 李训林 田海军 王向阳 赵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95-1003,共9页
目的 :分析长节段固定治疗成人退变性腰椎侧凸不同近端固定椎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和翻修情况。方法:于2018年3月15日通过计算机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维普、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截止时间为2018年3月15日。根据上端内... 目的 :分析长节段固定治疗成人退变性腰椎侧凸不同近端固定椎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和翻修情况。方法:于2018年3月15日通过计算机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维普、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截止时间为2018年3月15日。根据上端内固定椎的不同分为两组:近端固定到T10及以上节段为高位椎(upper vertebra,UV)组,近端固定到T10以下节段为低位椎(lower vertebra,LV)组。纳入标准:(1)国内外公开发表比较后路长节段不同上端内固定椎治疗成人退变性腰椎侧凸文献;(2)随机或者非随机对照研究;(3)患者年龄≥18岁;(4)随访时间≥1年。提取文献基本信息,并发症[围手术期及非围手术期术后并发症:硬脊膜破裂,深静脉血栓形成,创口深部感染,创口浅表感染,神经系统并发症,近端邻近节段退变性疾病,近端交界处后凸畸形(proximal junctional kyphosis,PJK),内固定失败,假关节形成,总并发症等],术中出血量和翻修情况(如PJK、假关节形成、内固定失败、感染等不同原因导致的翻修情况)。并通过非随机实验方法学指数法(methodological index for non-randomised studies,MINORS)评价方法对最终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分,Begg法评估发表偏倚。通过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0篇文献,中文2篇,英文8篇,共883例患者,其中UV组353例,LV组530例。所有文献MINORS评分为16~20分,Begg法分析无明显发表偏倚。并发症包括围手术期并发症和非围手术期并发症两大类。其中围手术期并发症中,UV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显著多于LV组,权重均数差(weight mean difference,WMD)(95%CI)为409.33ml(288.74,529.92),而硬脊膜破裂、深静脉血栓形成、创口深部感染、创口浅表感染、神经系统并发症和围手术期总并发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非围手术期术后并发症中,UV组近端邻近节段退变性疾病发生率低于LV组,风险比(relative risk,RR)(95%CI)为0.26(0.11,0.63),P<0.05;PJK、内固定失败、假关节形成和非围手术期术后总并发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PJK、假关节形成、内固定失败、感染等原因引起翻修及总翻修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长节段固定治疗成人退变性腰椎侧凸近端固定椎向中上胸椎延长可能有利于降低近端邻近节段退变性疾病的发生,但患者术中出血量更多,在其他并发症和翻修率方面尚未发现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侧凸 长节段固定 近端固定椎 并发症 META分析
下载PDF
改良植骨方法在后路寰枢关节和枕颈融合内固定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闫应朝 王雍立 +4 位作者 王向阳 池永龙 徐华梓 林焱 倪文飞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3-47,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植骨方法在寰枢关节和枕颈融合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1年1月~2013年1月,对32例因齿状突不连(21例)、寰椎横韧带断裂或松弛导致寰枢关节不稳(6例)以及颅底凹陷(5例)的病例,施行了后路经C1侧块或椎弓根螺钉和C2椎... 目的:探讨改良植骨方法在寰枢关节和枕颈融合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1年1月~2013年1月,对32例因齿状突不连(21例)、寰椎横韧带断裂或松弛导致寰枢关节不稳(6例)以及颅底凹陷(5例)的病例,施行了后路经C1侧块或椎弓根螺钉和C2椎弓根或Magerl螺钉固定术(27例)或枕颈固定术(5例)。术中植骨时在C1和C2后弓或C2和枕骨间植入颗粒状松质骨,压实后将少许稍长的皮质骨条铺在表面,再放置明胶海绵2条,用可吸收线缠绕在两侧内置物上或缝合于两侧软组织上,形成网状结构,术后颈托固定,随访观察患者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1例经口咽前路松解复位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患者,出现术后咽后间隙感染,经积极抗感染治疗,于术后2周恢复。术中无内固定或植骨困难,术后随访未见复位丟失或假关节形成。32例均获得随访,时间5个月~3年2个月,平均19.1±7.2个月,全部患者手术后3~6个月获得骨性融合。结论:在寰枢关节和枕颈融合内固定术中应用改良植骨方法,可获得满意的融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颈椎不稳 寰枢关节 枕颈融合术 植骨 内固定
下载PDF
C型臂辅助下微创手术治疗儿童肱骨小头冠状面骨折 被引量:1
8
作者 李玉安 张敬东 +1 位作者 易先宏 毛诚晃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12期916-918,共3页
目的:探讨在C型臂辅助下对儿童肱骨小头冠状面骨折进行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1月至2013年6月共收治28例有移位的肱骨小头冠状面骨折患儿,男15例,女13例,年龄8~14岁,平均10.3岁。所有患儿在C型臂X线机监控下使用经肘外... 目的:探讨在C型臂辅助下对儿童肱骨小头冠状面骨折进行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1月至2013年6月共收治28例有移位的肱骨小头冠状面骨折患儿,男15例,女13例,年龄8~14岁,平均10.3岁。所有患儿在C型臂X线机监控下使用经肘外侧入路小切口(〈2 cm)骨折复位空心螺钉后前位内固定的微创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术后采用Mayo肘关节评分标准对患者肘关节的疼痛、活动范围以及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儿术后随访7~36个月(平均24.2个月)。根据Mayo肘关节评分标准,最低分为80分,最高分为100分,平均得分92.5分,其中优20例,良8例,优良率100%。所有患儿均达到骨折临床愈合标准,未发现肱骨小头缺血性坏死及异位骨化等并发症。结论:C型臂X线机辅助下经肘外侧入路小切口(〈2 cm)骨折复位空心螺钉后前位内固定的微创手术治疗儿童肱骨小头冠状面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固定牢靠,操作简便及并发症少的特点,是一种治疗儿童肱骨小头冠状面骨折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肱骨小头 冠状面骨折 骨折内固定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脊柱外科中应用现状和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郑烜琦 王向阳 吴爱悯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2018年第11期74-79,共6页
3D打印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工业制造技术,在医药卫生、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3D打印技术在脊柱外科的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主要在解剖研究和教学、术前规划模型、术中导航模板、定制化内植物和生物打印等方面,但是时... 3D打印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工业制造技术,在医药卫生、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3D打印技术在脊柱外科的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主要在解剖研究和教学、术前规划模型、术中导航模板、定制化内植物和生物打印等方面,但是时间成本和经济负担一直以来都是限制其应用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将综合阐述3D打印技术在脊柱外科的应用现状和研究进展,以期为3D打印技术的成熟和进一步的应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脊柱外科 定制植入物 术中导航 生物打印 增材制造技术
下载PDF
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吴爱悯 胡志超 +8 位作者 冯振华 李肖斌 徐晖 王胜 黄其杉 毛方敏 林焱 王向阳 倪文飞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1230-1239,共10页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并发症分析。方法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142例单节段腰椎滑脱接受TLIF手术治疗的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微创TLIF组...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并发症分析。方法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142例单节段腰椎滑脱接受TLIF手术治疗的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微创TLIF组(68例)和开放TLIF组(74例)。分别记录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年龄、性别、类型、滑移程度及滑脱节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腰部及下肢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并测量椎间隙后缘高度、节段前凸角、滑移复位程度,硬膜囊面积恢复情况等参数。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统计分析显示年龄、性别比、滑移程度及手术节段分布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明两组患者具有基线可比性。微创组和开放组分别有66例和71例随访至术后2年,25例和31例随访至术后5年。微创TLIF组术中出血量为(164.7±51.7)ml,明显低于开放TLIF组(239±69.3)ml(t=-7.237,P〈0.001);术后住院时间为(5.9±1.5)d,也明显少于开放TLIF组(7.3±3.1)d(t=-3.607,P〈0.001)。微创组和开放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46.3±21.9)min和(152.0±20.4)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年微创组腰部和下肢疼痛VAS评分、ODI分别为(1.76±1.16)分、(1.91±1.36)分和23.5%±7.3%,开放组分别为(1.73±1.10)分、(1.83±1.36)分和23.8%±6.7%;微创组椎间隙后缘高度、节段前凸角分别为(9.52±1.67)mm和12.11°±3.44°,开放组分别为(9.88±1.54)mm和12.98°±3.83°,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5年微创组腰部和下肢疼痛VAS评分、ODI分别为(1.73±1.21)分、(1.93±1.21)分和25.4%±6.8%,开放组分别为(1.85±1.02)分、(1.85±1.33)分和26.1%±6.5%;微创组椎间隙后缘高度、节段前凸角分别为(9.37±1.46)mm和11.55°±2.77°,开放组分别为(9.66±1.68)mm和12.59°±4.23°;微创组和开放组滑移复位分别至5.2%±4.6%和5.6%±4.3%,硬膜囊面积分别扩大至(139.7±19.5)mm^2和(141.7±20.7)mm^2,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创TLIF手术较开放TLIF手术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住院时间更短,临床疗效相当,是治疗Ⅱ度及以下腰椎滑脱症安全、有效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脊椎滑脱 外科手术 微创性 脊柱融合术
原文传递
上颈椎3D打印模型的精确性验证及在前路枕-寰-枢螺钉内固定术中的可行性 被引量:10
11
作者 吴爱悯 金海明 +6 位作者 车灿文 吴立军 林仲可 倪文飞 徐华梓 池永龙 王向阳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1-46,共6页
目的验证上颈椎3D打印模型的精确性,同时在3D打印模型上研究前路枕-寰-枢螺钉内固定的可行性,为手术医师提供一种术前规划方案。方法从医院影像系统导出45例正常成人寰枢椎CT扫描数据,导入Mimics软件中进行三维重建,再导入3D打印机... 目的验证上颈椎3D打印模型的精确性,同时在3D打印模型上研究前路枕-寰-枢螺钉内固定的可行性,为手术医师提供一种术前规划方案。方法从医院影像系统导出45例正常成人寰枢椎CT扫描数据,导入Mimics软件中进行三维重建,再导入3D打印机打印出三维实体模型,分别在影像系统内和3D打印模型上测量14个参数,对比验证3D打印上颈椎模型的精确度。取30例上颈椎CT数据,导入Mimics软件中进行三维重建,在三维重建模型中,以半径1.75mm的圆柱体模拟前路枕-寰-枢螺钉内固定轨迹。在前后视图上分别测量螺钉轨迹最小外偏角,记为仅1,最大外偏角,记为α2;在侧位视图上,测量螺钉轨迹最小后倾角,记为B1,最大后倾角记为β2。计算α1和α2、β1和β2的平均值,分别记为α3和β3。同时打印相应上颈椎三维模型,以α3和β3为参考,在角度导向器的辅助下,指导前路枕-寰-枢螺钉在3D打印模型上的实验置钉,并测量相应的螺钉外偏角(α4)和后倾角(β4),对比验证三维数字重建螺钉轨迹角度参数和3D打印模型螺钉角度的异同。结果寰枢椎14项影像参数测量数据和3D打印模型测量数据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相关系数(ICC)统计发现,13项参数〉0.800。30例上颈椎模拟螺钉轨迹测量计算结果:左右α3分别为(12.6±3.7)°和(12.0±4.2)°,左右β3分别为(23.9±4.8)°和(23.4±4.9)°。相应的3D打印模型的螺钉角度左右讲分别为(12.0±4.1)°和(12.3±4.1)°,左右B4分别为(23.4±4.2)°和(22.8±4.4)°。对比三维数字重建螺钉轨迹角度参数和3D打印模型螺钉角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技术可以提供精确的上颈椎模型,同时在三维重建模拟置钉技术和角度导向器的辅助下,可以成功实现准确的前路枕-寰-枢螺钉内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像 三维 脊柱 计算机辅助设计
原文传递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手术通道的CT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徐海超 冯振华 +2 位作者 李肖斌 吴爱悯 倪文飞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1021-1028,共8页
目的通过CT影像研究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手术通道的安全值,以及膈肌脚、腹主动脉分叉等解剖结构对手术通道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06月至2016年09月因腰椎退行性疾病住院行腰椎CT检查110例... 目的通过CT影像研究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手术通道的安全值,以及膈肌脚、腹主动脉分叉等解剖结构对手术通道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06月至2016年09月因腰椎退行性疾病住院行腰椎CT检查110例患者的影像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男69例,女41例;年龄16-83岁,平均(47.95+13.48)岁。在PACS影像系统中调取该110例患者的CT图像,定义斜向通道为腹主动脉(左髂总动脉)左侧缘与左侧腰大肌右侧缘之间的区域。分别测量L1-2、L2-3,L3-4、L4-5,各椎间盘水平上斜向手术通道的距离及角度;通过CT图像的连续扫描,观察膈肌脚的形态变化以及腹主动脉的走形和分叉水平是否影响手术通道的建立。结果OLIF手术通道在CT图像上的平均距离(d)分别为L1-215.90mm,L2-3,14.82mm,L3-417.57mm,L4-5,11.16mm。L1-2、L3-4水平110例患者均显示可通过该路径置入手术通道,而在L2-3,和L4-5,水平均只有107例(97.27%)可以允许置入手术通道,余3例显示腹主动脉与腰大肌紧邻,即距离为0mm;最大距离出现在L3-4水平,最大值为36.79mm。各个节段平均角度为L1-236.98°,L2-3 37.76°,L3-4 40.96°,L1-2 37.85°;其中L3-4水平角度变化范围最大(13.09°-61.93°)。腹主动脉分叉水平自L3椎体下1/3至L,椎体中1/3均有分布。依据左侧膈肌脚在腰椎侧方止点水平分为:①L1椎体水平止点组:止点水平位于L1椎体及以上,共5例(4.55%);②L1-2椎间盘至L2椎体水平止点组:止点水平位于L1-2椎间盘及L2椎体之间,共67例(60.91%);③L2-3椎间盘至L3椎体水平止点组:止点水平位于L2-3,椎间盘及L3椎体之间,共36例(32.72%);④L3-4椎间盘到L4椎体水平止点组:止点水平位于L3-4椎间盘及L4椎体之间,共有2例(1.81%)。结论OLIF手术通道在L1-2、L3-4水平均显示可置入手术通道,而在L2-3和L4-5水平存在腹主动脉与腰大肌紧邻的情况;各节段手术通道置入角度相似;膈肌脚主要影响L1-2和L2-3,水平手术通道的置入,对L4-5,水平无影响;绝大多数(87%)的血管分叉水平在L4椎体上终板至L4-5椎间盘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脊柱融合术 主动脉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原文传递
人工真皮复合全厚皮修复儿童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李士 宋永焕 +4 位作者 周飞亚 陈一衡 陈星隆 李志杰 高伟阳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研究并评价儿童足踝部皮肤软组组缺损伴软骨或骨外露使用人工真皮(Pelnac)联合自体全厚皮移植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2月间收治的13例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伴骨或软骨外露患儿,男9例,女4例,年龄3~9岁,平... 目的研究并评价儿童足踝部皮肤软组组缺损伴软骨或骨外露使用人工真皮(Pelnac)联合自体全厚皮移植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2月间收治的13例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伴骨或软骨外露患儿,男9例,女4例,年龄3~9岁,平均5.2岁。软组织缺损面积12~62cm2,平均35.5cm2,骨或软骨外露面积0.7~6.0cm2,平均3.0cm2。一期清创行VSD覆盖,二期采用Pelnac覆盖创面,2~3周后在Pelnac表面移植自体全厚皮肤修复创面。结果所有患儿所植皮肤全部存活,创面得到了有效的修复。移植皮肤未见瘢痕增生挛缩,无明显色素沉着,足踝部外观恢复满意,下肢负重、行走功能正常。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部位隐蔽不易察觉。结论对于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伴骨或软骨外露的儿童患者,采用Pelnac结合自体腹部全厚皮复合移植可取的满意效果。避免了传统皮瓣移植手术所致的供区损伤大、皮瓣外观欠佳等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损伤 皮肤移植术 全厚皮片
原文传递
经皮C1~C2前路和后路关节突螺钉生物力学特点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徐晖 吴爱悯 +3 位作者 陈鸥 徐华梓 王向阳 池永龙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4-169,共6页
目的 通过建立寰枢椎不稳的病理三维有限元模型并模拟经皮前路关节突螺钉(anterior transarticular screw,ATS)和后路关节突螺钉(posterior transarticular screw,PTS)内固定术式,比较2种内固定的生物力学性能. 方法 利用志愿者的... 目的 通过建立寰枢椎不稳的病理三维有限元模型并模拟经皮前路关节突螺钉(anterior transarticular screw,ATS)和后路关节突螺钉(posterior transarticular screw,PTS)内固定术式,比较2种内固定的生物力学性能. 方法 利用志愿者的上颈椎螺旋CT扫描资料,通过Mimics、Free form和Ansys等软件的协同作用,建立寰枢关节不稳的病理三维有限元模型,并模拟经皮ATS和PTS内固定术式,将双侧螺钉分别加载到模型中,比较在40N的预载荷和1.5N·m力矩下,前屈、后伸、侧屈和旋转4种工况下两种内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性能. 结果 在前屈、后伸、侧屈和旋转4种工况下,2种内固定方式都能最大限度抑制C1~C2的运动,达到固定目的.经皮ATS在全部4种工况下,ATS所承受的最大应力均大于PTS,最大位移均小于PTS. 结论 经皮C1~C2 ATS和PTS内固定能稳定寰枢关节,经皮C1~C2 ATS的生物力学效能优于经皮C1~ C2P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有限元分析 内固定器 手术 微创性
原文传递
三维重建虚拟置钉指导前路寰枢椎侧方关节螺钉内固定和齿状突螺钉内固定:3D打印模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翁万青 田乃锋 +5 位作者 王鉴顺 王胜 王向阳 徐华梓 吴爱悯 池永龙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4-28,共5页
目的探讨术前运用3D打印模型进行三维重建虚拟置钉指导前路寰枢椎侧方关节螺钉和齿状突螺钉内固定的可行性。方法对30例正常成人的寰枢椎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并打印骨骼模型。首先模拟前路寰枢椎侧方关节螺钉内固定术,测量最内侧方角度... 目的探讨术前运用3D打印模型进行三维重建虚拟置钉指导前路寰枢椎侧方关节螺钉和齿状突螺钉内固定的可行性。方法对30例正常成人的寰枢椎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并打印骨骼模型。首先模拟前路寰枢椎侧方关节螺钉内固定术,测量最内侧方角度、最外侧方角度,取平均值为侧偏角;最小向后角度、最大向后角度,取平均值为后偏角。再次模拟齿状突螺钉内固定术,测量侧偏角、后偏角。以三维虚拟置钉结果为参考,指导三维打印模型实验置钉,分别测量前路寰枢椎侧方关节螺钉、齿状突螺钉的侧偏角和后偏角,侧偏角和后偏角,与对应的影像学数据进行对比。结果前路寰枢椎侧方关节螺钉内固定术三维重建虚拟置钉测得左、右侧侧偏角平均分别为21.80°±3.97°、21.54°±4.04°,后偏角平均分别为29.34°±4.48°、28.90°±4.490°在3D打印模型中实验置钉测得左、右侧侧偏角分别为21.18°±4.95°、20.69°±4.40°,后偏角平均分别为28.88°±4.84°、28.22°±4.48°。齿状突螺钉内固定术三维虚拟置钉测得侧偏角和后偏角平均分别为0.40°±0.86°、27.16°±3.38°。在3D打印模型中实验置钉测得侧偏角和后偏角平均分别为0.24°±0.85°、27.52°±3.64°。对比分析发现三维重建模型置钉数据与相应的3D打印模型实验置钉数据基本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运用3D打印模型可以进行CT三维重建模拟精确置钉指导前路寰枢椎相应的螺钉和齿状突螺钉内固定。这种术前模拟实验手术可以作为教学和临床应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钉 成像 三维 治疗 计算机辅助 3D打印模型
原文传递
中国成人腰痛流行病学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56
16
作者 陈栋 陈春慧 +3 位作者 胡志超 邵振轩 林甲亮 吴爱悯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51-655,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中国成人群体腰痛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针对成人腰痛的卫生健康研究与医疗决策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系统检索PubMed、EMbase、VIP、WanFang Data和CNKI数据库,搜集有关中国成人腰痛流行病学特征的研究,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7... 目的系统评价中国成人群体腰痛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针对成人腰痛的卫生健康研究与医疗决策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系统检索PubMed、EMbase、VIP、WanFang Data和CNKI数据库,搜集有关中国成人腰痛流行病学特征的研究,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7年10月28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对纳入研究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16个研究。系统评价结果显示,我国成人腰痛患病率报道的异质性较大,不同省份或地区的曾患病率为7.21%~39.0%,年患病率为20.88%~29.88%,实时患病率为6.11%~28.5%。6个研究报道了不同性别患病率,1个研究显示男性患病率稍高,5个研究显示女性患病率更高。结论当前证据显示,我国成人腰痛患病率的异质性较大,且均为单一省份或地区数据,建议开展全国范围的前瞻性调查,以提供更加准确的流行病学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痛 中国 流行病学 系统评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