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双相呼吸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1
作者 金伟敏 杨秀录 +2 位作者 郑戈 黄雨茅 陈翔 《浙江医学》 CAS 2017年第7期559-561,共3页
目的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双相呼吸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行BIPAP的NRDS患儿根据是否使用PS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51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24、48h后的PaO_2、氧和指数[PaO... 目的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双相呼吸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行BIPAP的NRDS患儿根据是否使用PS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51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24、48h后的PaO_2、氧和指数[PaO_2/吸入氧浓度(FiO_2)]、pH值、PaCO_2、PaCO_2与肺泡氧分压比值(PaO_2/PAO_2)、机械通气参数及存活率、机械通气时间、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各时间点的PaO_2、pH、PaO_2/FiO_2、PaO_2/PAO_2均较对照组升高,PaCO_2降低(均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各时间点的FiO_2、MAP、PEEP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对照组FiO_2、MAP在24、48h时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对照组PEEP治疗后较治疗前呈升高趋势(均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存活率为94.1%,高于对照组的85.7%,观察组用氧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PS联合BIPAP治疗NRDS,可有效改善患儿的肺通气功能,降低患儿病死率,减少住院时间,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表面活性物质 双相呼吸道正压通气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下载PDF
选择性头部亚低温疗法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HIE的疗效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金伟敏 黄雨茅 +1 位作者 郑戈 陈翔 《浙江医学》 CAS 2017年第16期1337-1340,1344,共5页
目的观察选择性头部亚低温疗法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及其对氧化应激水平和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HIE患儿15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9例。对照组患儿给予降颅内压、抗惊厥等... 目的观察选择性头部亚低温疗法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及其对氧化应激水平和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HIE患儿15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9例。对照组患儿给予降颅内压、抗惊厥等常规治疗,同时给予选择性头部亚低温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30μg,肌肉注射,1次/d,连续应用2周为1个疗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行为神经评分(NBNA)、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智力发育指数(MDI)、氧化应激指标、炎性细胞因子、神经相关因子水平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意识、反射、肌张力、惊厥等临床症状的改善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2周观察组患儿NBNA、PDI、MDI、SOD和GSH-Px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MDA、NO、IL-4、IL-6、hs-CRP、TNF-α和NSE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周两组患儿NBNA、PDI、MDI、SOD和GSH-Px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增高,MDA、NO、IL-4、IL-6、hs-CRP、TNF-α和NSE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周观察组NTF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治疗前后NT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选择性头部亚低温疗法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HIE的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儿临床症状,降低脑组织氧化应激水平,减轻神经炎性损伤,优于单纯选择性头部亚低温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低温 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 鼠神经生长因子
下载PDF
川崎病患儿血清腱糖蛋白C水平对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杨秀录 金伟敏 +3 位作者 黄雨茅 郑戈 吴美珠 王秋秋 《心电与循环》 2019年第1期19-23,共5页
目的探讨川崎病患儿血清腱糖蛋白C(TN-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就诊的川崎病患儿行血清TN-C水平测定及冠状动脉超声心动图检测,并与健康婴幼儿比较。结果川崎病患儿252例,男160例,女92例,年龄3~80(24&#... 目的探讨川崎病患儿血清腱糖蛋白C(TN-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就诊的川崎病患儿行血清TN-C水平测定及冠状动脉超声心动图检测,并与健康婴幼儿比较。结果川崎病患儿252例,男160例,女92例,年龄3~80(24±8)个月,健康婴幼儿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4~80(26±7)个月。川崎病患儿血清TN-C水平[76.8(34.3,660.7)ng/ml]显著高于健康婴幼儿[22.9(14.6,77.8)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6.358,P<0.01)。川崎病患儿中,有冠状动脉病变者血清TN-C水平显著高于无冠状动脉病变者[142.5(59.7,660.7)ng/mlvs.70.3(34.3,271.1)ng/ml]。logistic多元回归显示男性、C-反应蛋白升高、应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时发病时间 >10d、IVIG抵抗和TN-C升高为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川崎病患儿TN-C血清水平升高是发生冠状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腱糖蛋白C 冠状动脉病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