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州某医院2010-2016年儿童感染病门诊疾病谱 被引量:4
1
作者 钟佩佩 张津 +2 位作者 狄军波 石海矾 陈益平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187-191,共5页
目的了解近年来温州地区儿童传染病疾病谱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10-2016年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感染科的门诊病例资料,对患儿的年龄、性别、病种以及就诊时间进行回顾性横断面分析。结果2010-2016年我院儿童感染年门诊量... 目的了解近年来温州地区儿童传染病疾病谱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10-2016年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感染科的门诊病例资料,对患儿的年龄、性别、病种以及就诊时间进行回顾性横断面分析。结果2010-2016年我院儿童感染年门诊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前5位病种分别为手足口病、肠炎、水痘、流行性腮腺炎、HBV血症。前两者多发于〈3岁的婴幼儿,后三者好发于5-18岁的学龄期儿童。手足口病2014年4-6及9-10月双峰流行,余每年夏季单峰流行。肠炎全年散发,部分年份夏秋季流行。流行性腮腺炎2012年起逐年递减。水痘夏、冬季高发,就诊人数变化不大。HBV血症除2015年外呈下降趋势,就诊高峰在寒暑假,乙型肝炎没有明显流行特征。麻疹病例除2011年外总体呈下降趋势。每年均有猩红热病例散发。细菌性痢疾、风疹、流行性脑膜脑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例均少见。结论近年来温州地区儿童传染病以手足口病和肠炎为主,传统的传染病减少,各疾病具有明显好发年龄及时间。应加强对手足口病和肠炎的防控。麻疹仍未消除,应加强麻疹疫苗的接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传染病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轮状病毒感染乳鼠的肠道外损害及其CpG ODN干预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狄军波 徐志伟 +1 位作者 陈益平 李孟荣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492-494,501,共4页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对乳鼠肠道外损害及Cp G ODN的保护作用。方法 24只肠道外轮状病毒感染乳鼠随机平均分为3组:对照组(生理盐水处理)、感染组(腹腔注射轮状病毒)、Cp G ODN组(连续腹腔注射50μg Cp G ODN后腹腔注射轮状病毒悬液);处理前...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对乳鼠肠道外损害及Cp G ODN的保护作用。方法 24只肠道外轮状病毒感染乳鼠随机平均分为3组:对照组(生理盐水处理)、感染组(腹腔注射轮状病毒)、Cp G ODN组(连续腹腔注射50μg Cp G ODN后腹腔注射轮状病毒悬液);处理前后检查各组心、肝、肺组织改变,HRV VP7 mRNA水平以及心肝功能。结果感染组乳鼠心、肝、肺组织出现严重病理学改变,且心、肝组织HRV VP7 mRNA呈阳性,肺组织呈阴性。Cp G ODN组乳鼠心、肝、肺组织病理学改变较轻,心、肝组织HRV VP7 mRNA为弱阳性,肺组织为阴性。Cp G ODN组乳鼠FS、EF显著高于感染组但显著低于对照组,ALT、AST和LVESD显著低于感染组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注射轮状病毒损伤了乳鼠心、肝、肺组织及心肝功能;Cp G ODN预处理减轻了轮状病毒的损伤,对乳鼠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 乳鼠 肠道外损害 CpG ODN 机制研究
原文传递
穿心莲内酯对肠道病毒71感染小鼠免疫功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林克武 徐志伟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2602-2604,2608,共4页
目的探讨穿心莲内酯对肠道病毒71(EV71)感染小鼠免疫功能及肠道菌群的调控作用。方法将51只ICR乳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实验组及对照组,各17只,模型组,实验组小鼠予以腹腔注射EV71病毒液(1.25×10^7CCID50·mL^-1),每次0.2mL,每日1... 目的探讨穿心莲内酯对肠道病毒71(EV71)感染小鼠免疫功能及肠道菌群的调控作用。方法将51只ICR乳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实验组及对照组,各17只,模型组,实验组小鼠予以腹腔注射EV71病毒液(1.25×10^7CCID50·mL^-1),每次0.2mL,每日1次,连续7d,构建重症手足口模型;对照组予以腹腔注射等量0.9%氯化钠。实验组术后第3d腹腔注射10mg·kg^-1穿心莲内酯,每日1次,对照组及模型组则注射等量0.9%氯化钠,各组均连续干预7d。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小鼠脑组织中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学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细胞免疫功能,培养基检测小鼠肠道菌群含量。结果给药后,对照组,模型组和实验组IL-6含量分别为(3.59±1.05),(39.58±6.98),(23.69±2.58)pg·mL^-1;TNF-α含量分别为(3.26±1.02),(52.12±3.96),(25.12±3.33)pg·mL^-1;CD8^+/CD3^+分别为(20.15±1.25)%,(8.56±0.69)%,(16.98±1.56)%;CD4^+/CD3^+分别为(29.63±2.15)%,(9.35±1.69)%,(24.16±3.25)%;肠道中总细菌数量分别为(78.69±56.14),(76.28±3.26),(326.48±32.05)×10^6CFU·mL^-1;双歧杆菌数量分别为(7.26±3.20),(7.12±0.36),(109.56±3.26)×10^6CFU·mL^-1。模型组分别与对照组、实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穿心莲内酯可减轻重症EV71感染小鼠脑组织病理损伤,改善肠道菌群,可能与其所具有的抗炎及免疫调控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71型肠道病毒 穿心莲内酯 免疫功能 肠道菌群
原文传递
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治疗水痘的护理 被引量:6
4
作者 金洁 杨小丹 张红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6年第12期1909-1911,共3页
目的探讨外用干扰素喷雾剂在水痘患儿皮肤护理应用的效果。方法将符合研究标准的153例患儿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随机分为两组,Ⅰ组(治疗组)81例外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 喷雾剂喷涂于水痘皮疹及周边皮肤,每次每部位1~2喷,每天4次,疗... 目的探讨外用干扰素喷雾剂在水痘患儿皮肤护理应用的效果。方法将符合研究标准的153例患儿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随机分为两组,Ⅰ组(治疗组)81例外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 喷雾剂喷涂于水痘皮疹及周边皮肤,每次每部位1~2喷,每天4次,疗程5~7 d;Ⅱ组(对照组)72例,无外用干扰素喷雾剂,两组的基础治疗一致,均为更昔洛韦静脉注射抗病毒,观察2组患儿的热退时间、皮疹停止出现时间、疱疹结痂时间等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3.8%,对照组总有效率7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P <0.01)。治疗组退热时间、皮疹停止出现时间、疱疹结痂时间分别为(1.2±0.5)d、(2.8±0.5)d、(3.3±0.4)d,对照组退热时间、皮疹停止出现时间、疱疹结痂时间分别为(2.7±0.4)d、(3.6±0.7)d、(4.1±1.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外用干扰素科促进退热,缩短皮疹停止出现时间、疱疹结痂时间,未见不良反应,在小儿水痘皮肤护理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痘 干扰素 护理 儿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