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州某医院2010-2016年儿童感染病门诊疾病谱 被引量:4
1
作者 钟佩佩 张津 +2 位作者 狄军波 石海矾 陈益平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187-191,共5页
目的了解近年来温州地区儿童传染病疾病谱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10-2016年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感染科的门诊病例资料,对患儿的年龄、性别、病种以及就诊时间进行回顾性横断面分析。结果2010-2016年我院儿童感染年门诊量... 目的了解近年来温州地区儿童传染病疾病谱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10-2016年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感染科的门诊病例资料,对患儿的年龄、性别、病种以及就诊时间进行回顾性横断面分析。结果2010-2016年我院儿童感染年门诊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前5位病种分别为手足口病、肠炎、水痘、流行性腮腺炎、HBV血症。前两者多发于〈3岁的婴幼儿,后三者好发于5-18岁的学龄期儿童。手足口病2014年4-6及9-10月双峰流行,余每年夏季单峰流行。肠炎全年散发,部分年份夏秋季流行。流行性腮腺炎2012年起逐年递减。水痘夏、冬季高发,就诊人数变化不大。HBV血症除2015年外呈下降趋势,就诊高峰在寒暑假,乙型肝炎没有明显流行特征。麻疹病例除2011年外总体呈下降趋势。每年均有猩红热病例散发。细菌性痢疾、风疹、流行性脑膜脑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例均少见。结论近年来温州地区儿童传染病以手足口病和肠炎为主,传统的传染病减少,各疾病具有明显好发年龄及时间。应加强对手足口病和肠炎的防控。麻疹仍未消除,应加强麻疹疫苗的接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传染病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中国儿童细菌耐药监测组2021年儿童细菌耐药监测 被引量:15
2
作者 付盼 王传清 +24 位作者 俞蕙 吴霞 许红梅 景春梅 邓继岿 王红梅 华春珍 陈英虎 陈学军 张婷 张泓 陈益平 杨锦红 林爱伟 王世富 曹清 王星 邓慧玲 曹三成 郝建华 高巍 黄园园 项红霞 卓志强 黄美恋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55-362,共8页
背景中国儿童细菌耐药监测组(ISPED)每年对成员单位的耐药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以监测中国儿童感染性病原学变迁和耐药情况。目的对我国儿童细菌感染和耐药现状进行监测汇总,以期指导儿童抗生素合理应用。设计横断面调查。方法菌株... 背景中国儿童细菌耐药监测组(ISPED)每年对成员单位的耐药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以监测中国儿童感染性病原学变迁和耐药情况。目的对我国儿童细菌感染和耐药现状进行监测汇总,以期指导儿童抗生素合理应用。设计横断面调查。方法菌株资料来源于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国内13所三级甲等儿童教学医院,细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自动化仪器法及KB纸片法,肺炎链球菌青霉素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E-test法,结果判断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2021年标准。各成员单位统一细菌培养、鉴定方法、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条件和方法,每年以统一格式上报分离到的有效菌株和细菌耐药资料,进行数据汇总和统计分析。主要结局指标儿科菌群分布特征及主要病原菌耐药性变化。结果2021年ISPED单位共分离到63508株临床有效菌株,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的比例分别为39.9%和60.1%。前10位分离株分别是:大肠埃希菌12.7%、肺炎链球菌12.3%、金黄色葡萄球菌11.6%、流感嗜血杆菌11.4%、卡他莫拉菌6.5%、肺炎克雷伯菌5.2%、铜绿假单胞菌4.0%、表皮葡萄球菌3.7%、鲍曼不动杆菌2.4%和化脓性链球菌2.1%。不同年龄组的主要分离菌分布不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在新生儿中分离率最高(18.7%),肺炎链球菌是>28 d至5岁儿童主要分离菌(13.6%~20.8%),大肠埃希菌是>5岁儿童最主要分离菌(22.4%)。青霉素不敏感的肺炎链球菌为9.6%。多重耐药菌(MDROs)对临床多种抗生素呈现高水平耐药,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肠杆菌目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CR-PA)和鲍曼不动杆菌(CR-AB)检出率分别为4.6%、14.8%、6.7%和30.7%,CR-PA在新生儿组检出率较高,CR-AB在非新生儿组检出率较高,CR-PA和CR-AB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率在非新生儿组中均明显高于新生儿组。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33.2%。结论2021年MDROs在ISPED中总体检出率较往年降低,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率也有所降低,应警惕新生儿群体中CR-PA的感染与定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耐药 儿童 中国儿童细菌耐药监测组 2021
下载PDF
儿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临床特征及药物敏感性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吴霞 俞蕙 +23 位作者 何磊燕 王传清 许红梅 赵瑞秋 景春梅 陈英虎 陈静 邓继岿 施君 林爱伟 李莉 邓慧玲 蔡慧君 陈益平 温正旺 杨锦红 张婷 肖芳菲 曹清 黄卫春 郝建华 张聪慧 黄园园 冀旭峰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28-634,共7页
目的了解儿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临床特征以及分离菌株的药物敏感情况。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2018年中国儿童细菌耐药监测协作组(ISPED)11家医院住院的452例MRSA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分离菌株药物敏感性。分析患... 目的了解儿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临床特征以及分离菌株的药物敏感情况。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2018年中国儿童细菌耐药监测协作组(ISPED)11家医院住院的452例MRSA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分离菌株药物敏感性。分析患儿一般情况、高危因素、抗菌药物治疗、预后,不同年龄组和不同感染型别的临床疾病、实验室检查结果差别,不同感染型别抗菌药物敏感性差异。采用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452例患儿中男264例、女188例,年龄为2日龄~17岁,其中≤1岁233例(51.5%)、>1~3岁79例(17.5%)、>3~5岁29例(6.4%)、>5~10岁65例(14.4%)、>10岁组46例(10.2%)。发病月份较多的为12月份(55例,12.2%)、2月份(47例,10.4%)、11月份(46例,10.2%)、1月份(45例,10.0%)、3月份(40例,8.8%)。社区获得性MRSA 335例(74.1%),医院获得性MRSA 117例(25.9%)。174例(38.5%)患儿存在基础疾病或长期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使用史。209例(46.2%)患儿本次住院接受医疗侵入置管。182例(40.3%)患儿入院前3个月有β内酰胺类、糖肽类、大环内酯类、碳青霉烯类、噁唑酮类、磺胺类等抗菌药物使用史。临床疾病以肺炎最常见(203例),然后依次为皮肤软组织感染(133例)、脓毒血症(92例)、深部组织脓肿(42例)、骨髓炎(40例)、化脓性关节炎(26例)、化脓性脑膜炎(10例)等。≤1岁组患儿肺炎的比例高于>1~3岁组、>3~5岁组、>5~10岁组、>10岁组[57.5%(134/233)比30.4%(24/79)、31.0%(9/29)、38.5%(25/65)、23.9%(11/46),χ2=17.374、7.293、7.410、17.373,P均<0.01]。社区获得性MRSA感染所致皮肤软组织感染比例高于医院获得性MRSA[33.4%(112/335)比17.9%(21/117),χ2=10.010,P=0.002],而所致肺炎比例则低[42.1%(141/335)比53.0%(62/117),χ2=4.166,P=0.041]。≤1岁组入院后首次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高于>1岁患儿[(15±8)×109/L比(13±7)×109/L,t=2.697,P=0.007],而≤1岁组C反应蛋白低于>1~3岁组、>5~10岁组和>10岁组[8.00(0.04~194.00)比17.00(0.50~316.00)、15.20(0.23~312.00)、21.79(0.13~219.00)mg/L,Z=3.207、2.044、2.513,P均<0.05],降钙素原在各年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治疗,治愈131例,好转278例,未愈21例,死亡12例,放弃10例。452株MRSA菌株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均100.0%敏感,对青霉素100.0%耐药,红霉素耐药率为85.0%(375/441)、克林霉素为67.7%(294/434)、复方磺胺类为5.9%(23/391)、左氧氟沙星为4.5%(19/423)、庆大霉素为3.2%(14/438)、利福平为1.8%(8/440)、米诺环素为1.1%(1/91)。社区获得性MRSA及医院获得性MRSA两组间抗菌药物耐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儿童MRSA感染主要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好发季节为冬春季节,并以社区获得为主。临床疾病以肺炎、皮肤软组织感染、脓毒血症较多见。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的MRSA菌株。MRSA对复方磺胺类、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利福平、米诺环素普遍敏感,对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率高。临床医生需根据患儿临床特征及药敏情况,积极有效抗感染治疗,改善MRSA感染患儿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疾病特征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儿童
原文传递
2011至2015年181例儿童无乳链球菌血流感染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华春珍 俞蕙 +15 位作者 庄捷秋 李小露 许红梅 罗巧二 卢洪萍 俞惠民 曹云 陈益平 张婷 景春梅 杜立中 王传清 林振浪 张泓 陈学军 华子瑜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577-581,共5页
目的 了解儿童无乳链球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细菌耐药模式,为临床经验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查询7家三甲医院(浙江4家、上海2家、重庆1家)2011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血液和脑脊液培养为无乳链球菌的患... 目的 了解儿童无乳链球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细菌耐药模式,为临床经验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查询7家三甲医院(浙江4家、上海2家、重庆1家)2011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血液和脑脊液培养为无乳链球菌的患儿,回顾分析临床特点、耐药模式、治疗及转归。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结果 确诊无乳链球菌血流感染181例,男86例,女95例。患儿年龄1 d-9岁,中位数13 d,早产儿30例。自然分娩127例(70.2%)。早发型(〈7 d)患儿自然分娩[81.7%(58/71)比62.3%(66/106)]、胎膜早破[25.4%(18/71)比3.8%(4/106)]、气促呻吟[43.7%(31/71)比15.1%(16/106)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晚发型(7-89 d),而发热[25.4%(18/71)比85.8%(91/106)]、合并化脓性脑膜炎[29.6%(21/71)比53.8%(57/106)]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晚发型(P均〈0.05)。78例(43.1%)患儿合并化脓性脑膜炎。159例(87.8%)患儿血培养前未使用过抗生素。菌株对青霉素、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的敏感率分别为98.9%、99.0%、99.0%,所有菌株对万古霉素敏感,对克林霉素和红霉素的耐药率分别高达68.0%和34.0%。研究中仅39例(22.0%)采用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单药治疗,80例(45.2%)用含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61例(34.5%)病原明确后仍应用美罗培南或头孢哌酮-舒巴坦。154例治愈或好转,19例死亡,其中13例合并化脓性脑膜炎,8例自动出院后失访。结论 儿童无乳链球菌血流感染合并化脓性脑膜炎发生率高,病死率较高,青霉素是治疗该菌感染的有效抗生素,临床应根据该菌的耐药特点合理选择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球菌 无乳 多中心研究 儿童
原文传递
儿童戊二酸血症I型2例报告 被引量:4
5
作者 刘琦 陈益平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7-90,共4页
戊二酸血症I型(glutaricaciduriatypel,GA-1)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戊二酰辅酶A脱氢酶(glutaryl-CoAdehydrogenase,GCDH)缺陷,导致赖氨酸、羟基赖氨酸、色氨酸代谢紊乱,从而引起3-羟基戊二酸(3hydroxyglutaric,3HG)和戊... 戊二酸血症I型(glutaricaciduriatypel,GA-1)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戊二酰辅酶A脱氢酶(glutaryl-CoAdehydrogenase,GCDH)缺陷,导致赖氨酸、羟基赖氨酸、色氨酸代谢紊乱,从而引起3-羟基戊二酸(3hydroxyglutaric,3HG)和戊二酸堆积而引发疾病。大多数患儿在6~18月龄之间可因发热、呕吐、腹泻、预防接种等应激情况而诱发此病,主表现为脑萎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血症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儿童 代谢紊乱 引发疾病 预防接种 赖氨酸 脱氢酶
原文传递
轮状病毒感染乳鼠的肠道外损害及其CpG ODN干预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狄军波 徐志伟 +1 位作者 陈益平 李孟荣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492-494,501,共4页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对乳鼠肠道外损害及Cp G ODN的保护作用。方法 24只肠道外轮状病毒感染乳鼠随机平均分为3组:对照组(生理盐水处理)、感染组(腹腔注射轮状病毒)、Cp G ODN组(连续腹腔注射50μg Cp G ODN后腹腔注射轮状病毒悬液);处理前...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对乳鼠肠道外损害及Cp G ODN的保护作用。方法 24只肠道外轮状病毒感染乳鼠随机平均分为3组:对照组(生理盐水处理)、感染组(腹腔注射轮状病毒)、Cp G ODN组(连续腹腔注射50μg Cp G ODN后腹腔注射轮状病毒悬液);处理前后检查各组心、肝、肺组织改变,HRV VP7 mRNA水平以及心肝功能。结果感染组乳鼠心、肝、肺组织出现严重病理学改变,且心、肝组织HRV VP7 mRNA呈阳性,肺组织呈阴性。Cp G ODN组乳鼠心、肝、肺组织病理学改变较轻,心、肝组织HRV VP7 mRNA为弱阳性,肺组织为阴性。Cp G ODN组乳鼠FS、EF显著高于感染组但显著低于对照组,ALT、AST和LVESD显著低于感染组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注射轮状病毒损伤了乳鼠心、肝、肺组织及心肝功能;Cp G ODN预处理减轻了轮状病毒的损伤,对乳鼠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 乳鼠 肠道外损害 CPG ODN 机制研究
原文传递
穿心莲内酯对肠道病毒71感染小鼠免疫功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林克武 徐志伟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2602-2604,2608,共4页
目的探讨穿心莲内酯对肠道病毒71(EV71)感染小鼠免疫功能及肠道菌群的调控作用。方法将51只ICR乳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实验组及对照组,各17只,模型组,实验组小鼠予以腹腔注射EV71病毒液(1.25×10^7CCID50·mL^-1),每次0.2mL,每日1... 目的探讨穿心莲内酯对肠道病毒71(EV71)感染小鼠免疫功能及肠道菌群的调控作用。方法将51只ICR乳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实验组及对照组,各17只,模型组,实验组小鼠予以腹腔注射EV71病毒液(1.25×10^7CCID50·mL^-1),每次0.2mL,每日1次,连续7d,构建重症手足口模型;对照组予以腹腔注射等量0.9%氯化钠。实验组术后第3d腹腔注射10mg·kg^-1穿心莲内酯,每日1次,对照组及模型组则注射等量0.9%氯化钠,各组均连续干预7d。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小鼠脑组织中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学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细胞免疫功能,培养基检测小鼠肠道菌群含量。结果给药后,对照组,模型组和实验组IL-6含量分别为(3.59±1.05),(39.58±6.98),(23.69±2.58)pg·mL^-1;TNF-α含量分别为(3.26±1.02),(52.12±3.96),(25.12±3.33)pg·mL^-1;CD8^+/CD3^+分别为(20.15±1.25)%,(8.56±0.69)%,(16.98±1.56)%;CD4^+/CD3^+分别为(29.63±2.15)%,(9.35±1.69)%,(24.16±3.25)%;肠道中总细菌数量分别为(78.69±56.14),(76.28±3.26),(326.48±32.05)×10^6CFU·mL^-1;双歧杆菌数量分别为(7.26±3.20),(7.12±0.36),(109.56±3.26)×10^6CFU·mL^-1。模型组分别与对照组、实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穿心莲内酯可减轻重症EV71感染小鼠脑组织病理损伤,改善肠道菌群,可能与其所具有的抗炎及免疫调控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71型肠道病毒 穿心莲内酯 免疫功能 肠道菌群
原文传递
先天性梅毒致多器官功能损害 被引量:4
8
作者 刘琦 陈益平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29-230,共2页
患儿,女,生后1个月开始出现皮疹,皮疹呈全身散在分布,以颈部、膝盖为著,逐渐增多,并有皮损及脱屑,生后61 d于当地医院查快速血浆反应素(rapid plasma regain,RPR)及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le assay,T... 患儿,女,生后1个月开始出现皮疹,皮疹呈全身散在分布,以颈部、膝盖为著,逐渐增多,并有皮损及脱屑,生后61 d于当地医院查快速血浆反应素(rapid plasma regain,RPR)及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le assay,TPPA)均阳性,诊断“先天性梅毒(congenital syphilis,CS)”矛青霉素治疗3d,即生后64d转入我科.出生史:G3P1(孕母流产2次),足月顺产,否认产伤、窒息史,出生体重约3.35 kg,父母均有梅毒病史.入院查体:体温37.4℃,心率152次/min,呼吸42次/min,体重5.7 kg,血压:72/42mmHg(1 mmHg =0.133 kPa),神志清,精神一般,发育营养一般,头发稀疏,眼睑水肿,皮肤、巩膜无黄染,未见出血点,面色苍白,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臀部、颈部部分皮肤脱皮,前囟平,咽无充血,心律齐,心音中等,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哕音,腹平软,肝肋下3.5 cm,质软边锐,脾肋下未及,肠鸣音正常,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双下肢无水肿,胫前指压痕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梅毒 多器官功能损害 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 神经系统检查 出生体重 眼睑水肿 肺呼吸音 血浆反应素
原文传递
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治疗水痘的护理 被引量:6
9
作者 金洁 杨小丹 张红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6年第12期1909-1911,共3页
目的探讨外用干扰素喷雾剂在水痘患儿皮肤护理应用的效果。方法将符合研究标准的153例患儿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随机分为两组,Ⅰ组(治疗组)81例外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 喷雾剂喷涂于水痘皮疹及周边皮肤,每次每部位1~2喷,每天4次,疗... 目的探讨外用干扰素喷雾剂在水痘患儿皮肤护理应用的效果。方法将符合研究标准的153例患儿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随机分为两组,Ⅰ组(治疗组)81例外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 喷雾剂喷涂于水痘皮疹及周边皮肤,每次每部位1~2喷,每天4次,疗程5~7 d;Ⅱ组(对照组)72例,无外用干扰素喷雾剂,两组的基础治疗一致,均为更昔洛韦静脉注射抗病毒,观察2组患儿的热退时间、皮疹停止出现时间、疱疹结痂时间等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3.8%,对照组总有效率7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P <0.01)。治疗组退热时间、皮疹停止出现时间、疱疹结痂时间分别为(1.2±0.5)d、(2.8±0.5)d、(3.3±0.4)d,对照组退热时间、皮疹停止出现时间、疱疹结痂时间分别为(2.7±0.4)d、(3.6±0.7)d、(4.1±1.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外用干扰素科促进退热,缩短皮疹停止出现时间、疱疹结痂时间,未见不良反应,在小儿水痘皮肤护理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痘 干扰素 护理 儿童
原文传递
气管切开术治疗危重症手足口病的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琦 陈益平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14年第7期419-422,共4页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治疗危重症手足口病的作用。方法对2009年7月至2011年8月我院PICU住院治疗的8例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出现脑干脑炎、神经源性肺水肿的治疗、转归进行临床分析及随访。结果8例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均检出肠道病毒71型感染...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治疗危重症手足口病的作用。方法对2009年7月至2011年8月我院PICU住院治疗的8例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出现脑干脑炎、神经源性肺水肿的治疗、转归进行临床分析及随访。结果8例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均检出肠道病毒71型感染,给予激素、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冲击,机械通气、循环支持及脱水降颅压等治疗度过急性期,8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中枢及呼吸肌功能受到抑制,导致上机时间长、撤机困难。7例头MRI示脑干、桥脑、延髓异常信号,1例脑组织肿胀。8例均行气管切开术治疗,其中最小1例为8月龄,最大者22月龄,平均年龄(13.13±4.22)月龄。平均于第(25.63±8.86)天气管切开,最长上机时间863d,最短上机时间27d,平均上机时间150d。经随访至2013年6月死亡4例,存活4例,存活者成功拔管2例,分别在病程的第9个月及第1个月,另2例随访至今仍气管切开中。结论气管切开在危重症手足口病恢复期治疗中起到积极作用,降低气道阻力,减少通气死腔,清除气道分泌物,为后续的康复治疗提供了时机。危重症手足口病虽经积极抢救病死率下降,但3年随访患儿脑损害为不可逆改变,其中4例反复患有肺炎、肺不张,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手足口病 气管切开 肺水肿 脑干脑炎 儿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