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减重支持步行训练联合本体感觉训练改善CIS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的效果 被引量:35
1
作者 许林海 韩丽雅 蒋松鹤 《浙江医学》 CAS 2017年第13期1097-1101,共5页
目的观察减重支持步行训练(BWSTT)联合本体感觉训练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CIS)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的效果。方法选择分别行BWSTT治疗(对照组)、BWSTT+本体感觉训练(观察组)的CIS偏瘫患者各32例。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采用简化Fugl-Meyer下... 目的观察减重支持步行训练(BWSTT)联合本体感觉训练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CIS)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的效果。方法选择分别行BWSTT治疗(对照组)、BWSTT+本体感觉训练(观察组)的CIS偏瘫患者各32例。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采用简化Fugl-Meyer下肢功能评定(FMA)、Berg平衡量表(BBS)、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AC)、6分钟步行试验(6MWT)分别评估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平衡能力及步行能力;采用Prokin 254P型本体感觉评估训练系统中的平均轨迹误差(ATE)、评估完成时间(Time)评估患者的下肢本体感觉功能;比较两组患者以上各项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FMA、BBS、FAC、6MWT、ATE、Time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FMA、BBS、FAC、6MWT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均P<0.05),ATE、Time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均P<0.05)。治疗前后比较,对照组FMA、FAC、6MWT均明显增加(均P<0.05),而BBS、ATE、Time均未见改善(均P>0.05);观察组FMA、BBS、FAC、6MWT、ATE、Time均明显改善(均P<0.05)。结论 BWSTT联合本体感觉训练能有效改善CIS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及本体感觉,提高患者的平衡及步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重支持步行训练 本体感觉训练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平衡能力 步行能力
下载PDF
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关节置换术后肺部感染影响因素及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2
作者 王怡君 刘天翔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4年第19期3797-3800,共4页
目的 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关节置换术后肺部感染影响因素及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2年5月在温州市中心医院进行关节置换术的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0例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列为感染组,另选200例... 目的 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关节置换术后肺部感染影响因素及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2年5月在温州市中心医院进行关节置换术的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0例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列为感染组,另选200例未发生感染的患者作为非感染组。收集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及临床特征,随访2年内总体生存期。将影响因素生成列线图,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AUC值。结果 术后2年内非感染组患者生存率为81.50%,感染组患者的生存率为58.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25,P=0.012)。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分析结果发现,白细胞计数、血糖、肺部啰音、体温、合并基础疾病、卧位等均是导致术后肺部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P<0.05)。列线图预测模型得分显示,白细胞计数、血糖、肺部啰音、体温、合并基础疾病及卧位均为导致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经Hosmer-Lemeshow检验,χ^(2)=6.759,P=0.538,提示模型拟合优度良好。根据预测模型公式计算得出,ROC曲线的灵敏度为78.56%,特异度为93.49%,约登指数为0.493,说明模型预测的真实度较好。结论 白细胞计数、血糖、肺部啰音、体温、合并基础疾病及卧位等均是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关节置换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临床上需注意鉴别并进行针对性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 关节置换术 肺部感染 影响因素 风险预测
原文传递
186例青年脑卒中患者临床病因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3
作者 虞美慧 韩丽雅 +3 位作者 朱丽娟 黄展妙 黄冬和 许林海 《中华全科医学》 2015年第6期1007-1009,共3页
目的总结温州市中心医院186例青年脑卒中患者病例资料,分析青年脑卒中的临床特点及病因,并探讨青年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6月间该院收治的186例青年脑卒中患者病例,对青年脑卒中的临床特点和病因进行总结... 目的总结温州市中心医院186例青年脑卒中患者病例资料,分析青年脑卒中的临床特点及病因,并探讨青年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6月间该院收治的186例青年脑卒中患者病例,对青年脑卒中的临床特点和病因进行总结分析。并选取同期186名在该院门诊进行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通过单因素和Logistic分析对青年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86例青年脑卒中患者包括89例出血性脑卒中和97例缺血性脑卒中,临床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主要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19.4%)、基底节区出血(17.7%)、脑血栓形成(25.3%)、脑栓塞(14.5%)。青年脑卒中的发病原因主要为高血压(42.5%)、动脉粥样硬化(17.7%)、脑动脉瘤(9.7%)。单因素和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高血脂、脑卒中家族史、偏头痛、吸烟、饮酒是青年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结论青年脑卒中临床蛛网膜下腔出血、基底节区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的发病率最高。青年脑卒中的主要病因包括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脑动脉瘤。青年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脑卒中家族史、偏头痛、吸烟、饮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青年 病因 危险因素 LOGISTIC分析
原文传递
集束化护理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介入术后的应用 被引量:29
4
作者 简静雯 杨晶晶 朱丽娟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8年第14期1649-1652,共4页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术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神经功能缺损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浙江省温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术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神经功能缺损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浙江省温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集束化护理措施.采用Barthel指数量表、SF-36量表、脑卒中量表(NIHSS)比较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神经功能缺损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14 d后,观察组患者Barthel评分(87.37±6.11)分,对照组(68.83±6.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487, P〈0.01);观察组患者SF-36量表总体健康评分(69.43±6.37)分,对照组(55.89±5.3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33,P〈0.01);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12.83±2.02)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92,P〈0.01).观察周期内,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3.33%,观察组为1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93,P〈0.01).结论 实施集束化护理可以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质量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集束化护理 介入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