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刘珍 林弼靖 郑翠苹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5103-5105,共3页
目的探讨医院血液系统疾病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抗菌药物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3年医院收住的血液系统疾病3 652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药敏试验结果,所有数据应用SPSS16.0软件进... 目的探讨医院血液系统疾病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抗菌药物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3年医院收住的血液系统疾病3 652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药敏试验结果,所有数据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医院血液系统疾病医院感染率为19.25%,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58.32%;临床分离的病原菌70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16株占73.40%,革兰阳性菌151株占21.48%,真菌36株占5.12%;常见革兰阴性菌对β-内酰胺酶抑制剂、氨基糖苷类、碳青酶烯类耐药率低,革兰阳性菌对利福平、呋喃妥因、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夫西地酸耐药率低。结论针对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特殊人群,医院感染的控制应尽早明确疾病类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改善住院条件、骨髓抑制期及时转入层流病房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系统疾病 医院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原文传递
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性输血治疗效果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2
作者 刘珍 郑翠苹 +1 位作者 吴圣豪 林弼靖 《中国医刊》 CAS 2015年第9期82-84,共3页
目的评估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输血疗效和血型血清学特征。方法选取80例于本院就诊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经不规则抗体筛查评估其血型血清学特征,并按照红细胞成分、自身抗体类型进行输血效果的分层分析。结果对80例患者共... 目的评估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输血疗效和血型血清学特征。方法选取80例于本院就诊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经不规则抗体筛查评估其血型血清学特征,并按照红细胞成分、自身抗体类型进行输血效果的分层分析。结果对80例患者共进行不相合红细胞输注138次,ABO同型非洗涤红细胞组102次,有效率61.76%,部分有效率15.69%,无效率22.55%;O型洗涤红细胞组36次,有效率50.00%,部分有效率22.22%,无效率27.78%,两组输注疗效差异无显著性(Z=-1.121,P=0.262)。根据自身抗体的类型可分为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 M)组和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 G)组,Ig M组共输注26次,有效率53.85%,部分有效率26.92%,无效率19.23%;Ig G组共输注112次,有效率59.82%,部分有效率15.18%,无效率25.00%,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Z=-0.683,P=0.494)。结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采用ABO同型非洗涤红细胞输注具有快捷、安全的特点,与O型洗涤红细胞输注具有相同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血型 血清学 输血疗效
下载PDF
伏立康唑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刘珍 郑翠苹 +1 位作者 周文锦 俞康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3198-3200,共3页
目的探讨伏立康唑序贯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可借鉴的资料。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4月收治的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186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91例、观察组95例,对照组患者... 目的探讨伏立康唑序贯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可借鉴的资料。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4月收治的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186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91例、观察组9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伏立康唑静脉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伏立康唑静脉序贯口服治疗,对两组患者症状改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进行评价;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25.26%、58.95%,对照组分别为25.27%、58.24%,两组患者临床治愈率和总有效率以及症状改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静脉给药序贯口服给药的方法使用伏立康唑,对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可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给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立康唑 序贯治疗 恶性血液病 真菌 感染
原文传递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IL-16水平的检测和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刘珍 吴圣豪 郑翠苹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594-596,共3页
目的:检测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6(IL-16)的表达水平,探讨IL-16在MM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MM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16和IL-6的水平。结果:MM初诊未治疗组血清IL-16、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 目的:检测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6(IL-16)的表达水平,探讨IL-16在MM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MM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16和IL-6的水平。结果:MM初诊未治疗组血清IL-16、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临床分期增加而依次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16水平与IL-6水平呈正相关(r=0.784,P<0.01)。与治疗前相比,治疗有效组(CR+PR)血清IL-16、IL-6水平明显下降(P<0.01,t=21.036,19.367),而治疗无效组(无效或死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M患者血清IL-16高表达,与MM的发生、发展有关,有可能成为潜在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白细胞介素-16 白细胞介素-6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