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孕晚期生育舞蹈结合产时导乐在行双侧会阴神经阻滞麻醉分娩镇痛产妇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1
作者 温天渺 朱约丹 尧佳 《广东医学》 CAS 2019年第22期3202-3206,共5页
目的探讨孕晚期生育舞蹈结合产时导乐对行双侧会阴神经阻滞麻醉产妇分娩镇痛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在医院分娩的产妇288例,按照产妇的出生日期单双日分为对照组(n=144)和观察组(n=144),对照组产妇给予双侧会阴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在对照... 目的探讨孕晚期生育舞蹈结合产时导乐对行双侧会阴神经阻滞麻醉产妇分娩镇痛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在医院分娩的产妇288例,按照产妇的出生日期单双日分为对照组(n=144)和观察组(n=144),对照组产妇给予双侧会阴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孕晚期生育舞蹈干预,对比两组产妇的各产程时间长度和会阴撕裂程度。对比两组产妇在缝合时与产后6 h的疼痛程度和产后恢复情况。对比两组产妇的并发症情况及干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第一、第二产程和总产程均短于对照组(t=65.904、2.194、38.327,P<0.05),两组第三产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02,P>0.05),对照组有40例(27.78%)产妇发生会阴撕裂,观察组有12例(8.33%)产妇发生会阴撕裂,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8.399,P<0.05),对照组发生会阴撕裂的严重程度高于观察组(Z=13.225,P<0.05),观察组在缝合时与产后6 h的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t=4.476、4.722,P<0.05),观察组的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会阴切口甲级愈合的比例高于对照组(t=8.946、17.278,2=6.088,P<0.05),两组产妇的各类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1.658、0.725、1.340、2.315,P>0.05),对照组的干预满意率为63.89%,观察组的干预满意率为75.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189,P<0.05),观察组的干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Z=2.249,P<0.05)。结论联合使用孕晚期生育舞蹈和双侧会阴神经阻滞麻醉,可以提升产妇的镇痛效果,缩短产程,促进恢复,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 会阴神经 麻醉 分娩
下载PDF
合谷穴注射缩宫素与利多卡因在产科分娩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周海仙 梁辉标 《中国乡村医药》 2018年第9期20-21,共2页
目的探讨合谷穴注射缩宫素与利多卡因在产科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8月在该院产科自然分娩的年龄20~35岁、足月单胎、头位的存在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18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4例。观察组在胎儿前肩娩出后于... 目的探讨合谷穴注射缩宫素与利多卡因在产科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8月在该院产科自然分娩的年龄20~35岁、足月单胎、头位的存在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18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4例。观察组在胎儿前肩娩出后于一侧合谷穴注射缩宫素5U,对侧合谷穴注射1%利多卡因2ml,会阴局麻3ml;对照组在胎儿前肩娩出后臀部注射缩宫素10U,1%利多卡因会阴局麻5ml。比较产妇胎盘娩出时出血量、产后2小时出血量、胎盘娩出时间、用药不良反应及会阴创口缝合时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胎盘娩出时出血量、产后2小时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胎盘娩出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麻醉有效率(89.4%)明显高于对照组(4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用药过程中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产科分娩中合谷穴注射缩宫素与利多卡因,可缩短第三产程,减少产后出血量,镇痛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谷穴 注射 缩宫素 利多卡因 产科分娩
下载PDF
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临床分析
3
作者 蔡平生 毛淑华 叶秀霞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2期126-126,共1页
关键词 子宫切除术 子宫出血 外科手术 产科
下载PDF
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三维超声指标的变化 被引量:2
4
作者 吴丽群 赵慧燕 +2 位作者 高洁 姚锐 许群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465-470,共6页
目的:分析单胎初产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产后6~8周盆底三维超声相关指标的变化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4年1月于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产后6~8周的初产妇96例,其中SUI 52例为观察组,非SUI 44例为对照组。对2组盆底三... 目的:分析单胎初产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产后6~8周盆底三维超声相关指标的变化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4年1月于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产后6~8周的初产妇96例,其中SUI 52例为观察组,非SUI 44例为对照组。对2组盆底三维超声指标进行比较,筛选有意义指标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观察组膀胱颈漏斗形成率、膀胱颈移动度(BND)、静息状态盆膈裂孔面积(LHA)和Valsalva状态LHA、LHA变化量(△LHA)、两种状态前后径(LH-L)和LH-L变化量(△LH-L)均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膀胱颈漏斗发生率(OR=10.714,95%CI=2.269~50.603,P=0.003)和△LH-L(OR=1.013,95%CI=0.897~1.145,P=0.031)是产后SUI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在单胎初产SUI患者中,膀胱颈漏斗形成、增大的△LH-L是产后SUI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性尿失禁 盆底三维超声 盆膈裂孔 膀胱颈漏斗
下载PDF
盆底三维超声对顺产初产妇膀胱颈漏斗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
5
作者 吴丽群 赵慧燕 +3 位作者 王美霞 高洁 姚锐 许群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27期26-30,共5页
目的对单胎顺产初产妇产后6~8周盆底三维超声指标进行分析,探索膀胱颈漏斗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各因素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4年4月于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产后就诊的单胎顺产初产妇108例,根据有无膀胱颈漏斗形成分为观察组... 目的对单胎顺产初产妇产后6~8周盆底三维超声指标进行分析,探索膀胱颈漏斗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各因素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4年4月于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产后就诊的单胎顺产初产妇108例,根据有无膀胱颈漏斗形成分为观察组(膀胱颈漏斗形成,n=40)和对照组(无膀胱颈漏斗形成,n=68),比较两组单胎顺产初产妇的临床数据和盆底超声指标。结果观察组单胎顺产初产妇的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和阴道前壁脱垂发生率、膀胱颈移动度(bladder neck distance,BND)、Valsalva状态膀胱尿道后角(posterior urethrovesical angle,PUA)、静息状态和Valsalva状态盆膈裂孔面积(levator hiatus area,LHA)、盆膈裂孔前后径(levator hiatus length,LHL)及LHL变化量(ΔLHL)均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SUI和阴道前壁脱垂是膀胱颈漏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校正后OR分别为11.255和3.643;静息状态和Valsalva状态LHA、LHL及ΔLHL也是膀胱颈漏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发现,SUI和阴道前壁脱垂诊断膀胱颈漏斗形成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744和0.615;超声指标中,当Valsalva状态LHL>63.5mm时,AUC为0.706;联合指标1(静息状态LHA+Valsalva状态LHA)诊断敏感度为95.0%;联合指标2(Valsalva状态LHL+ΔLHL)诊断特异性为80.9%。结论在单胎顺产初产妇中,SUI、阴道前壁脱垂的发生和增大的LHA、LHL和ΔLHL是形成膀胱颈漏斗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指标1预测价值敏感度高,联合指标2预测特异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颈漏斗 压力性尿失禁 盆底三维超声 盆膈裂孔
下载PDF
妇科腹腔镜术中CO_2气腹对患者呼吸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8
6
作者 蔡平生 余微萍 +1 位作者 张文新 徐旭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2期2641-2642,共2页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检查手术期间CO2气腹对呼吸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15例行妇科腹腔镜检查术患者,采用气管内插管,静脉输注异丙酚复合吸入笑气全麻,术中控制呼吸,心率、平均动脉压(MAP)、心输出量(CO)、每搏输出量(SV)、全身血管...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检查手术期间CO2气腹对呼吸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15例行妇科腹腔镜检查术患者,采用气管内插管,静脉输注异丙酚复合吸入笑气全麻,术中控制呼吸,心率、平均动脉压(MAP)、心输出量(CO)、每搏输出量(SV)、全身血管阻力(TSVR)、左室射血时间(LVET)、血流加速度(Acc)、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等参数采集分别在CO2充气前即刻(T0),充气后5min(T1)、10min(T2)、30min(T3),停气腹后5min(T4)等时间点进行测定。结果:与T0比较,T1、T2MAP升高(P<0.05),T3、T4心率升高(P<0.05),T1、T2、T3的PETCO2升高(P<0.05或0.01),T1、T2、T3的呼气末气道峰压(Peak)升高(P<0.01),T3、T4CO升高(P<0.05或0.01)。与T1比较,T3的PETCO2升高(P<0.01),T1、T2、T3的Peak升高(P<0.01)。结论:ASAⅠ~Ⅱ级,年龄21~37岁患者行妇科腹腔镜检查术时CO2气腹可使Peak和PETCO2增加,气腹早期血压升高,气腹30min后随着PETCO2进一步升高心率、CO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检查 二氧化碳 人工气腹 呼吸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基因功能区单核苷酸多态性及甲基化水平与卵巢早衰的相关性 被引量:5
7
作者 陈丽平 刘丹 +4 位作者 梁辉标 林乐静 蔡平生 许群 蓝晓林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32-436,共5页
目的探讨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基因(COMT)4个功能区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甲基化水平及COMT基因mRNA表达与卵巢早衰(POF)的相关性。方法严格按照诊断标准选取304例POF患者为POF组,另317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采取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及RNA... 目的探讨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基因(COMT)4个功能区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甲基化水平及COMT基因mRNA表达与卵巢早衰(POF)的相关性。方法严格按照诊断标准选取304例POF患者为POF组,另317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采取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及RNA,采用SNaPshot技术检测4个SNPs的基因型,MethylTarget目标区域甲基化测序方法检测甲基化水平,RT-PCR检测COMT mRNA表达水平。结果 POF组rs4680位点AA基因型(OR=1.605, 95%CI=1.111~2.319,P=0.011)及A等位基因(OR=1.277,95%CI=1.022~1.596,P=0.032)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OF组CpG_8(t=-2.234,P=0.027)和CpG_10(t=-2.033,P=0.043)甲基化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OF组COMT基因mRNA表达低于对照组(t=2.071,P=0.041)。结论 COMT基因rs4680位点A等位基因及CpG_8和CpG_10甲基化水平的升高可能下调了COMT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POF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早衰 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 单核苷酸多态性 甲基化
下载PDF
巴豆生物碱诱导Hela细胞凋亡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7
8
作者 许群 方轶萍 赵小迎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92-395,共4页
目的研究巴豆生物碱(CA)在体外诱导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CA对Hela细胞增殖的抑制率;AnnexinV-PI染色检测细胞凋亡;Caspase-8试剂盒检测Caspase-8在Hela细胞中的活性;RT-PCR检测Caspase-8 mRNA的表达。结果巴... 目的研究巴豆生物碱(CA)在体外诱导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CA对Hela细胞增殖的抑制率;AnnexinV-PI染色检测细胞凋亡;Caspase-8试剂盒检测Caspase-8在Hela细胞中的活性;RT-PCR检测Caspase-8 mRNA的表达。结果巴豆生物碱对Hela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关系。流式细胞术结果提示CA可诱导Hela细胞凋亡。CA处理Hela细胞后发现Caspase-8活性明显增加,Caspase-8的mRNA高表达。结论 CA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有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其诱导Hela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可能与上调Caspase-8基因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癌 HELA细胞 细胞凋亡 CASPASE-8
下载PDF
24h尿蛋白定量和血清白蛋白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预后评估的价值 被引量:13
9
作者 梁辉标 陈丽平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年第5期541-544,共4页
目的研究24h尿蛋白定量及血清白蛋白水平在评估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EOSP)母儿妊娠结局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68例EOSP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根据24h尿蛋白定量及是否合并低蛋白血症进... 目的研究24h尿蛋白定量及血清白蛋白水平在评估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EOSP)母儿妊娠结局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68例EOSP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根据24h尿蛋白定量及是否合并低蛋白血症进行分组,比较两组患者期待治疗时间、并发症情况和围产儿结局。结果 (1)在期待治疗时间上,根据是否合并低蛋白血症分组,低蛋白血症组与非低蛋白血症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29,P<0.05);根据24h尿蛋白定量分组,<5g/24h组与≥5g/24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60,P>0.05);(2)在患者并发症及围产儿结局的比较上,根据24h尿蛋白定量分组,<5g/24h组与≥5g/24h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根据是否合并低蛋白血症分组,非低蛋白血症组与低蛋白血症组肝功能损害、胎盘早剥、HELLP综合征、DIC、总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胎儿宫内窘迫、胎儿宫内生长受限(FGR)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1.588、4.566、5.479、6.774、11.619、3.951、4.573、4.830,均P<0.05);(3)分析EOSP患者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发现,发病孕周及血清白蛋白水平与母胎预后相关(OR值分别为1.043、0.1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与24h尿蛋白定量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24h尿蛋白定量只能作为EOSP综合性评估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合并低蛋白血症者,因病情急剧进展,并发症严重,应密切监测病情,积极处理,适时终止妊娠,以降低母胎不良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 尿蛋白 低蛋白血症 期待治疗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8与早产、胎膜早破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宁霏 黄引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2期3533-3535,共3页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在早产、胎膜早破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单胎初产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孕周、胎膜是否破裂和是否临产分为早产临产组(PL组)、未足月胎膜早破组(PPROM组)、足月胎膜早破组(TPROM组)、足月临产组...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在早产、胎膜早破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单胎初产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孕周、胎膜是否破裂和是否临产分为早产临产组(PL组)、未足月胎膜早破组(PPROM组)、足月胎膜早破组(TPROM组)、足月临产组(TL组)、足月未临产产妇组(对照组)等5组,每组各20例。用ELISA法检测孕妇血清及羊水中MMP-8的水平,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所有产妇子宫下段近宫颈处胎膜组织MMP-8的表达情况。结果:(1)羊水MMP-8的水平在PL、PPROM、TPROM、TL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PL、PPROM组又高于TPROM、TL组(P<0.05);血清中MMP-8的水平在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2)子宫下段近宫颈处胎膜组织MMP-8在PL、PPROM、TPROM、TL组表达的免疫组化积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3)羊水中MMP-8水平在PL、PPROM、TPROM组合并绒毛膜羊膜炎患者中明显高于非绒毛膜羊膜炎患者(P<0.05)。(4)羊水MMP-8水平与MMP-8在胎膜上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1)MMP-8与早产、胎膜早破密切相关。(2)羊水MMP-8的升高对诊断绒毛膜羊膜炎有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早产、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羊膜炎的诊断指标。(3)水中MMP-8水平升高及胎膜MMP-8表达增加,导致早产、胎膜早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膜早破 中性白细胞胶原酶 早产
下载PDF
MMP-8、IL-6、IL-8水平与早产、胎膜早破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宁霏 黄引平 《浙江医学》 CAS 2008年第10期1051-1055,共5页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细胞因子IL-6、IL-8与早产、胎膜早破的关系。方法选择单胎初产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孕周、胎膜是否破裂和产妇是否临产分为早产临产(PL)、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足月胎膜早破(TPROM)、足月临产(...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细胞因子IL-6、IL-8与早产、胎膜早破的关系。方法选择单胎初产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孕周、胎膜是否破裂和产妇是否临产分为早产临产(PL)、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足月胎膜早破(TPROM)、足月临产(TL)、足月未临产产妇组(对照组),共5组,每组各20例。用ELISA法检测孕妇羊水及血清中MMP-8及IL-6、IL-8的水平,用免疫组化法(SP)检测所有产妇子宫下段近宫颈处胎膜组织MMP-8的表达情况。结果(1)PL、PPROM、TPROM、TL组羊水MMP-8水平分别为(465.71±78.02)ng/ml、(474.12±65.08)ng/ml、(262.81±43.56)ng/ml、(203.46±46.94)ng/ml,均高于对照组(121.57±37.38)ng/m(l均P<0.05),PL、PPROM组高于TPROM、TL组(均P<0.05),各组血清MMP-8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PL、PPROM、TPROM组血清和羊水中IL-6、IL-8水平均高于TL组和对照组(均P<0.05),PPROM组高于TPROM、PL组(均P<0.05);(3)PL、PPROM、TPROM、TL组子宫下段近宫颈处胎膜组织MMP-8表达的免疫组化积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4)PL、PPROM、TPROM组合并绒毛膜羊膜炎患者羊水中MMP-8和IL-6、IL-8水平明显高于非绒毛膜羊膜炎患者(均P<0.05);(5)羊水中MMP-8水平与血清、羊水中IL-6、IL-8水平呈正相关(r=0.798、0.793,均P<0.05);羊水MMP-8水平与MMP-8在胎膜上的表达呈正相关(r=0.662P<0.05)。结论(1)MMP-8、IL-6、IL-8与早产、胎膜早破密切相关;(2)羊水MMP-8和血清、羊水IL-6、IL-8的升高对诊断绒毛膜羊膜炎有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早产、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羊膜炎的诊断指标;(3)羊水中MMP-8、IL-6、IL-8的升高在早产、胎膜早破中起协同作用,细胞因子IL-6、IL-8通过诱导MMP的合成和活化,使羊水中MMP-8水平升高及胎膜MMP-8表达增加,导致早产、胎膜早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8 IL-6 IL-8 早产 胎膜早破
下载PDF
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80例临床分析及护理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跃和 胡晓秋 金玉微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年第8期186-187,共2页
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ICP)是妊娠期特有的并发症,通过对2009年1月~6月80例ICP病例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经验,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2009年1月~2009年6月收治分娩产妇3128例,ICP80例,发生率2.56%。
关键词 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 护理经验 临床分析 2009年 病例回顾 分娩产妇 并发症 ICP
下载PDF
血管生成样蛋白2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及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金纬纬 蔡平生 +1 位作者 林一禾 郑飞云 《浙江医学》 CAS 2020年第19期2062-2066,共5页
目的探究血管生成样蛋白2(ANGPTL2)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及对子宫内膜腺癌细胞增殖与成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子宫内膜腺癌、行子宫全切除术的子宫内膜腺癌... 目的探究血管生成样蛋白2(ANGPTL2)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及对子宫内膜腺癌细胞增殖与成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子宫内膜腺癌、行子宫全切除术的子宫内膜腺癌组织标本60例,另择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全切除术的子宫内膜正常组织标本60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Western blot法检测组织中ANGPTL2 mRNA、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ANGPTL2 mRNA、蛋白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ANGPTL2敲除慢病毒感染子宫内膜腺癌细胞,分为ANGPTL2敲除组和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细胞ANGPTL2 mRNA、蛋白表达水平及增殖能力。将ANGPTL2敲除组和对照组细胞分别植入Nude小鼠皮下,观察并比较两组细胞成瘤情况。结果子宫内膜腺癌组织ANGPTL2 mRNA、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子宫内膜正常组织(均P<0.05)。ANGPTL2 mRNA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腺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均有关(均P<0.05),与患者绝经情况、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BMI均无关(均P>0.05)。ANGPTL2蛋白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腺癌病理分级有关(P<0.05),与绝经情况、临床分期、ER、PR、BMI均无关(均P<0.05)。与对照组细胞相比,敲除组子宫内膜腺癌细胞ANGPTL2 mRNA、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均P<0.05)。敲除组子宫内膜腺癌细胞增殖能力受抑制。敲除组细胞成瘤体积、重量均小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ANGPTL2在子宫内膜腺癌细胞中呈高表达,敲除ANGPTL2可抑制癌细胞增殖及体内成瘤能力,或可作为临床治疗子宫内膜腺癌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腺癌 血管生成样蛋白2 增殖 病理分期
下载PDF
补肾调经膏方治疗肾虚型卵巢早衰的疗效及对性激素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6
14
作者 赵小迎 谢一红 +1 位作者 郑胡忠 陈浩波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92-196,共5页
目的:分析补肾调经膏方治疗肾虚型卵巢早衰的疗效及对患者性激素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78例18~35岁肾虚型卵巢早衰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人工周期疗法,戊酸雌二醇片1 ... 目的:分析补肾调经膏方治疗肾虚型卵巢早衰的疗效及对患者性激素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78例18~35岁肾虚型卵巢早衰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人工周期疗法,戊酸雌二醇片1 mg,每天1次,连服21 d;于服雌激素后第12天加服黄体酮胶囊200 mg,每日2次,连续10 d。观察组患者采用补肾调经膏方治疗,每次20 mL口服,每天2次。1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疗程结束后随访10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月经改善、妊娠情况、中医症状积分、性激素(LH, E2,FSH及P)、免疫功能指标(lgA、lgG、CD4及CD8)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月经改善率为94.87%(37/39),对照组患者为79.49%(31/39),两组患者月经改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9 4,P=0.042 1)。观察组患者的月经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2.329 4,P=0.022 9)。观察组患者的停经复发率为2.56%(1/39),对照组患者为15.38%(6/39),两组患者停经复发率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3.923 5,P=0.047 6)。两组患者治疗前月经异常,腰膝酸软,潮热汗出,畏寒肢冷,性欲减退,阴道干涩积分比较,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上述积分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月经异常,腰膝酸软,潮热汗出,畏寒肢冷,性欲减退,阴道干涩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LH, E_2,FSH及P水平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E_2及P明显升高,LH和FSH回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各项激素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lgA、lgG、CD4及CD8免疫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lgA、lgG、CD4及CD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0个月内妊娠率为82.05%(32/39),对照组患者的妊娠率为58.97%(23/39),两组患者的妊娠率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4.994 5,P=0.025 4)。结论:补肾调经膏方治疗肾虚型卵巢早衰的临床效果显著,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还可以有效调节性激素水平和免疫功能,提高妊娠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调经膏方 肾虚型 卵巢早衰 性激素 免疫功能
下载PDF
WT1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金纬纬 蔡平生 +1 位作者 赵小迎 郑飞云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10期743-747,共5页
目的:探讨Wilms肿瘤基因(WT1)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以及正常内膜组织中的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2-ΔΔCt法定量分析WT1 m RNA的相对表达量,应用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法... 目的:探讨Wilms肿瘤基因(WT1)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以及正常内膜组织中的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2-ΔΔCt法定量分析WT1 m RNA的相对表达量,应用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子宫内膜组织中WT1蛋白的表达。结果:WT1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基因和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子宫内膜不典型组织和正常内膜组织(均P<0.01);WT1 m RNA与子宫内膜腺癌患者年龄、绝经情况、临床分期、淋巴结浸润情况、雌激素受体(ER)和体质量指数(BMI)无显著相关性,与病理分级、肌层浸润情况和孕激素受体(PR)相关(P<0.05);WT1蛋白的表达与患者年龄、绝经情况、临床分期、肌层浸润、ER、PR和BMI无显著相关性,与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情况相关(P<0.05)。结论:子宫内膜腺癌中存在WT1 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上调,可能与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和进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lms肿瘤基因 子宫内膜腺癌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蛋白印迹
下载PDF
大黄粉穴位贴敷预防产后便秘的效果 被引量:23
16
作者 戴淑艳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4年第21期75-76,共2页
目的观察大黄粉穴位贴敷预防产后便秘的效果。方法 2013年1-9月,便利抽样法选择在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产科单胎顺产分娩的初产妇350例为研究对象,按分娩日期单双号分为观察组(n=192)和对照组(n=158)。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便秘预防护理,... 目的观察大黄粉穴位贴敷预防产后便秘的效果。方法 2013年1-9月,便利抽样法选择在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产科单胎顺产分娩的初产妇350例为研究对象,按分娩日期单双号分为观察组(n=192)和对照组(n=158)。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便秘预防护理,观察组产妇在采用常规便秘预防护理的基础上应用大黄粉穴位贴敷。观察两组产妇产后首次排便时间及产后便秘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首次排便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便秘发生率为7.8%,对照组产妇便秘发生率为26.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大黄粉穴位贴敷可有效预防产后便秘的发生,且操作简便,无不良反应,建议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 便秘 预防 穴位贴敷
下载PDF
脂联素及AMPKα 2基因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史思 吕杰强 郑胡忠 《浙江医学》 CAS 2016年第13期1081-1085,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水平及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α2基因多态性(rs2796516)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以住院确诊为PCOS的80例患者为PCOS组,选择同期与其种族、年龄、BMI、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等因素相匹配...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水平及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α2基因多态性(rs2796516)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以住院确诊为PCOS的80例患者为PCOS组,选择同期与其种族、年龄、BMI、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等因素相匹配的健康体检妇女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临床及生化指标,同时分析AMPKα2基因多态性与PCOS易感性的关系。结果 PCOS组血清脂联素水平为(25.99±9.59)mg/L,明显低于对照组(14.99±7.23)mg/L(P〈0.01)。PCOS组AMPKα2基因多态性G等位基因频率为67.5%,低于对照组的86.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促黄体素(OR=2.390,95%CI:1.536~3.719)、GA/AA基因型(OR=3.613,95%CI:1.283~10.174)为正相关因素,脂联素(OR=0.778,95%CI:0.697~0.869)、促卵泡激素(OR=0.186,95%CI:0.087~0.397)为负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判断PCOS易感性的能力一致率为82.78%,ACU为0.875(95%CI:0.824~0.926),拟和能力中等;最大Youden指数为0.645,对应的预测概率为0.489,确定该点为最佳诊断点,其灵敏度为0.775,特异度为0.870。结论血清脂联素水平、AMPKα2基因多态性(rs 2796516)与PCOS易感性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本研究建立的遗传-激素模型对PCOS易感性的评估能力中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α2基因多态性 脂联素 风险模型
下载PDF
欣母沛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及心理干预 被引量:13
18
作者 郑迪迪 王春飞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7年第9期120-121,共2页
目的探讨欣母沛、心理干预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给予欣母沛治疗,研究组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在欣母沛治疗基础上加用心理干预,记录2组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将所得数据输入S... 目的探讨欣母沛、心理干预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给予欣母沛治疗,研究组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在欣母沛治疗基础上加用心理干预,记录2组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将所得数据输入SPSS软件后给予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高达93.62%,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6.60%(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9.15%)显著低于对照组(38.30%)(P<0.05)。结论在给予欣母沛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过程中,针对患者实际情况加用相应心理干预有利于获得更为理想的治疗有效性、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 欣母沛 心理干预 应用效果
下载PDF
宫内感染与胎母输血综合征的细胞因子变化及围产儿预后 被引量:13
19
作者 吴丽群 王美霞 +2 位作者 姚锐 许群 蔡平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3085-3088,共4页
目的探讨宫内感染与胎母输血综合征(feto-maternal hemorrhage,FMH)的相关性及围产儿预后。方法所有研究对象产前检测母血胎儿红细胞酸脱(Kleihaue-Betke,KB)实验和产后脐动脉血常规;根据产后胎盘病理学检查,将研究对象分为宫内感染组(... 目的探讨宫内感染与胎母输血综合征(feto-maternal hemorrhage,FMH)的相关性及围产儿预后。方法所有研究对象产前检测母血胎儿红细胞酸脱(Kleihaue-Betke,KB)实验和产后脐动脉血常规;根据产后胎盘病理学检查,将研究对象分为宫内感染组(观察组)45例和无宫内感染组(对照组)53例;分析宫内感染患者中FMH的发生率、细胞因子变化及围产儿预后。结果 (1)观察组FMH发生率为6.7%,占同期分娩总数的0.29‰,对照组FMH发生率为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妊娠妇女血清中IL-6、TNF-α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IL-4的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4例FMH患者上述细胞因子变化与宫内感染相似。(3)4例FMH患者脐动脉血常规提示:FMH组血红蛋白(Hb)115~126 g/L;平均红细胞体积(MCV)86.7~92.3 fL,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12.7%~14.9%。(4)宫内感染合并FMH患者3例新生儿均出现新生儿窒息,其中1例新生儿发热,2例新生儿肺炎,1例新生儿败血症,1例新生儿脑损伤。结论在宫内感染患者中,FMH的发生率可能升高,可引起新生儿贫血,早诊断,早治疗,可改善围产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内感染 胎母输血综合征 Kleihaue-Betke实验
下载PDF
维生素D对肥胖症孕妇妊娠期糖尿病的防治作用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8
20
作者 周海仙 梁辉标 许群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第6期45-48,52,共5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D(vitamin D,Vit D)对肥胖症孕妇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的防治作用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肥胖症孕妇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实验组于孕16~20周开始每日口服1粒Vit D... 目的探讨维生素D(vitamin D,Vit D)对肥胖症孕妇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的防治作用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肥胖症孕妇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实验组于孕16~20周开始每日口服1粒Vit D滴剂胶囊400 IU,比较两组孕妇干预前后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血钙(serum calcium,Ca)、血磷(Serium inorganic phosphorus,P)、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 A1c)、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等临床相关指标及妊娠期糖尿病发生情况、妊娠结局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25(OH)D、血清Ca较前有显著升高,PTH显著下降(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率、难产率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发现新生儿脐血中25(OH)D水平与母体25(OH)D水平存在正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改善肥胖症孕妇的低Vit D状态,可降低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并改善妊娠结局;新生儿25(OH)D水平与孕妇呈显著正相关,孕期积极补充维生素D,是新生儿健康支持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妊娠期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妊娠结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