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眼动追踪技术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筛查中的应用
1
作者 陈绍鹤 张宇 +5 位作者 丁玲 陈峰 金维挺 徐晓敏 李妍君 陈婕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775-782,共8页
目的:探讨眼动追踪技术辅助识别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与正常发育儿童在视觉空间注意、反应抑制能力及眼动控制方面的差异,为ADHD的筛查提供更实时、客观的评估方法。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温州市人民医院儿童保健科140名... 目的:探讨眼动追踪技术辅助识别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与正常发育儿童在视觉空间注意、反应抑制能力及眼动控制方面的差异,为ADHD的筛查提供更实时、客观的评估方法。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温州市人民医院儿童保健科140名儿童,其中ADHD组儿童40例,同期健康体检(对照组)儿童100例。使用眼动追踪设备检测参与者在执行注视任务、眼跳试验和反眼跳试验时的眼动数据,包括平均注视时长、注视次数、首次注视前时长等。比较2组儿童眼动数据差异,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眼动数据与ADHD诊断之间的关联性,并利用ROC曲线分析不同眼动参数的筛查效能。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注视任务中,ADHD组儿童的平均眼跳时长与ADHD诊断显著相关(OR=0.18,95%CI=0.05~0.68,P<0.05);正确反眼跳试验中,首次注视前时长与ADHD诊断存在显著相关(OR=0.96,95%CI=0.93~1.00,P<0.05);错误反眼跳试验中,ADHD组儿童的平均注视时长(OR=0.01,95%CI=0~0.31,P<0.05)、总注视时长(OR=0.56,95%CI=0.37~0.85,P<0.05)、最大注视时长(OR=0.06,95%CI=0.01~0.43,P<0.05)及注视次数(OR=0.83,95%CI=0.71~0.98,P<0.05)与ADHD诊断显著相关。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在筛查ADHD儿童方面,注视任务中的平均眼跳时长AUC为0.697,正确反眼跳试验中的首次注视前时长AUC为0.756,错误反眼跳试验中的平均注视时长、总注视时长、最大注视时长和注视次数的AUC分别为0.716、0.748、0.733和0.722,均显示出良好的筛查效能。结论:眼动追踪技术可以有效揭示ADHD儿童与正常发育儿童在视觉注意力和眼动控制方面的差异,为ADHD的筛查提供了一种新的实时、客观评估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视觉空间注意 反应抑制能力 眼动控制 眼动追踪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