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州市区康乐坊出土的晚清民国钱币简介
1
作者 杨念中 梁岩华 《杭州文博》 2006年第2期67-68+128,共2页
康乐坊位于浙江省温州市区百里路与江滨中路的交接处。2002年9月下旬,工程部门在康乐坊北边拆迁过程中,挖掘出一只盛装有晚清、民国钱币的陶罐。温州市文物保护考古所闻讯赶往现场调查,发现陶罐已经破碎,钱币四处散落,当即追回部分钱币。
关键词 市区 江滨 考古所 温州 钱币 民国 陶罐
下载PDF
温州老鼠山遗址的植硅石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姚政权 吴妍 +2 位作者 王昌燧 蔡钢铁 王海明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4-58,共5页
关键词 植硅石 遗址 老鼠 温州 二氧化硅 高等植物 植物类群 亲缘关系 自然分类 形态特征 沉积环境 非晶态 对应性 母源 亚科
下载PDF
浙江温州南宋赵叔仪夫妇墓的发掘 被引量:7
3
作者 梁岩华 黄培量 《东南文化》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8-48,49-53,共6页
2005年3月于温州景山发现的南宋赵叔仪夫妇合葬墓的墓葬形制与结构和出土遗物作完整的介绍,并以此对宋史相关内容及宋代的丧葬文化作一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温州 砖椁石顶墓 宋史
下载PDF
东瓯名园——温州如园历史及布局浅析 被引量:4
4
作者 黄培量 《古建园林技术》 2011年第2期39-43,67,共5页
如园坐落于浙江省温州旧城的东南角,北靠府学巷,东临积谷山,南朝谢池巷,是著名的浙南古典私家园林,于2001年国庆前修复竣工对外开放。清时温州园林虽不及苏扬遍布城内,但有名于时者列为十大名园,从官衙园林到私家园林皆多有盛名... 如园坐落于浙江省温州旧城的东南角,北靠府学巷,东临积谷山,南朝谢池巷,是著名的浙南古典私家园林,于2001年国庆前修复竣工对外开放。清时温州园林虽不及苏扬遍布城内,但有名于时者列为十大名园,从官衙园林到私家园林皆多有盛名,而今几经兴废,玉介园、依绿园、曾园等园林大都消失殆尽或面目全非,惟如园尚能留有一丝踪迹。如园渊源已久,它的历史是和我国山水诗鼻祖谢灵运联系在一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州 历史 私家园林 对外开放 浙江省 旧城
下载PDF
温州民间的东瓯王信仰
5
作者 蔡钢铁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13-16,共4页
为了解温州民间东瓯王信仰情况,促进东瓯文化研究,对温州市鹿城区、龙湾区东瓯王信仰活动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东瓯王信仰历史悠久、地域分布广泛、活动内容丰富,成为温州民间一大宗教信仰。这也从一个侧面有力地说明了东瓯国国都就在温州... 为了解温州民间东瓯王信仰情况,促进东瓯文化研究,对温州市鹿城区、龙湾区东瓯王信仰活动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东瓯王信仰历史悠久、地域分布广泛、活动内容丰富,成为温州民间一大宗教信仰。这也从一个侧面有力地说明了东瓯国国都就在温州市,而不在其它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州 东瓯王 信仰 文化
下载PDF
温州缘、温州情与温州胃郑振铎与他的故乡
6
作者 陈蓬蓬 《紫禁城》 2018年第11期34-43,共10页
郑振铎是我国著名的学者、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作为生于温州、长在温州的温州人,他在青年时期积极投身爱国主义运动,将北京的“爱国火种”带回故乡温州,在温州办报创刊宣传爱国主义思想。在他前往上海工作后,虽不再常回温州,却... 郑振铎是我国著名的学者、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作为生于温州、长在温州的温州人,他在青年时期积极投身爱国主义运动,将北京的“爱国火种”带回故乡温州,在温州办报创刊宣传爱国主义思想。在他前往上海工作后,虽不再常回温州,却仍不忘乡音旧人,不仅与温籍好友交往密切,时常用温州话互相交流,对温州的饮食更是念念不忘。可以说,温州是郑振铎人生旅途中重要的一站,他一生都没有忘记温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州人 郑振铎 故乡 爱国主义思想 社会活动家 青年时期 人生旅途 翻译家
下载PDF
温州杨宅迁移工程技术浅析
7
作者 金豪杰 《古建园林技术》 2014年第3期78-80,共3页
温州杨宅文保单位迁移异地保护工程在全国文物保护工程技术中还是新技术项目,本文针对已实施完成的温州杨宅顶升、平移和旋转工程案例,浅析顶升和平移工程技术,分析工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不足,尝试说明目前文物平移项目中需要注意和... 温州杨宅文保单位迁移异地保护工程在全国文物保护工程技术中还是新技术项目,本文针对已实施完成的温州杨宅顶升、平移和旋转工程案例,浅析顶升和平移工程技术,分析工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不足,尝试说明目前文物平移项目中需要注意和加强的事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保单位 顶升 平移和旋转技术 浅析
下载PDF
铜陵、南陵地区古铜矿冶遗址炉渣的科技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魏国锋 郑晓平 +4 位作者 秦颍 张爱冰 方青 王东明 崔彪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629-3636,共8页
安徽铜陵、南陵地区铜矿资源丰富,古代矿冶遗址数量众多,最早可追溯至二里头文化时期。各遗址遍地分布的炉渣、炉壁等矿冶遗物,为研究中国早期的铜矿冶炼技术提供了大量的实物资料。本工作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X射线荧光分析(XRF)... 安徽铜陵、南陵地区铜矿资源丰富,古代矿冶遗址数量众多,最早可追溯至二里头文化时期。各遗址遍地分布的炉渣、炉壁等矿冶遗物,为研究中国早期的铜矿冶炼技术提供了大量的实物资料。本工作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X射线荧光分析(XRF)和扫描电镜能谱分析(SEM-EDS)等多种技术手段,对安徽铜陵、南陵地区古铜矿冶遗址的炉渣样品进行检测分析,以了解该地区早期的铜矿冶炼技术。XRD分析结果显示,所检测炉渣样品的物相以铁橄榄石、辉石、钙铁辉石为主,伴有石英、方石英、磁铁矿等矿物,符合炼铜渣的物相特征。根据炉渣的SiO2,CaO和Fe2O3的含量,可将51个炉渣样品分为三大类:Ⅰ类炉渣、Ⅱ类炉渣和Ⅲ类炉渣。其中,Ⅰ类炉渣钙、硅、铁含量较高,其CaO含量远高于Ⅱ类和Ⅲ类炉渣,为铁硅钙系。相较而言,Ⅱ类炉渣为高铁系,其Fe2O3含量明显高于Ⅰ类和Ⅲ类炉渣;Ⅲ类炉渣为高硅系,其SiO2含量较高,钙、铁含量较低。所有炉渣样品的铁含量均高于普通熔炼渣,结合其物相分析结果,可推测全部炉渣为冶炼渣。Ⅰ类、Ⅱ类炉渣的Ca和Fe含量呈现很强的负相关性,且波动范围很大,显示二者的含量并非人工调控,更可能是来自矿石中的天然成分。据此可以推测,本地区的早期工匠可能尚未认识到含钙和含铁助熔剂的作用,没有掌握不同类型铜矿石的配矿技术。SEM-EDS的分析结果表明,炉渣中的金属颗粒夹杂以冰铜、红铜和砷铜为主,表明该地区同时存在红铜和砷铜的冶炼活动。不同品位的冰铜颗粒大多来自不同遗址,尚没有在同一遗址发现较多品位依次升高的冰铜颗粒,因而难以确认冰铜熔炼环节的存在,不能证明上述遗址是否已采用了“硫化铜矿-冰铜-铜”的冶炼技术。所发现的冰铜颗粒,可能是采用硫化铜矿死焙烧工艺或混合矿原料冶炼的结果。铜陵夏家墩遗址炉渣中砷铜颗粒的存在,表明该地区早至西周时期,很可能已掌握了采用共熔还原法冶炼砷铜的技术。相关研究结果,对探讨砷铜技术的起源和传播,以及中国早期冶金技术的发展和生产组织状况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冶遗址 炉渣 冶炼技术 铜陵
下载PDF
汉中山河堰二堰和羊头堰灰浆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宝霞 魏国锋 +3 位作者 胡松梅 耿庆刚 杨武站 郑晓平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37-642,共6页
陕西汉中三堰(山河堰、五门堰、杨填堰)在2017年10月被确认成功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并授牌,其中山河堰是汉中地区最早的灌溉工程。20世纪80年代,在水文考古普查时发现,山河堰砌体以木桩砌石为骨架,使用可能加入桐油、糯米浆的黄泥、沙... 陕西汉中三堰(山河堰、五门堰、杨填堰)在2017年10月被确认成功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并授牌,其中山河堰是汉中地区最早的灌溉工程。20世纪80年代,在水文考古普查时发现,山河堰砌体以木桩砌石为骨架,使用可能加入桐油、糯米浆的黄泥、沙、石灰搅拌而成的三合土作为填充物。为深入探究山河堰灰浆的成分和科学机理,对山河堰的灰浆样品进行了成分分析,并检测了样品的年代信息。该研究在山河堰二堰东堤和羊头堰取样,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差热分析、扫描电镜、岩相等科技手段,检测分析样品的组成成分。另外,利用碳-14检测对山河堰二堰灰浆进行断代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山河堰二堰东堤石条粘合物经年轮校正后的年代为公元1150年—1226年(南宋时期),山河堰二堰东堤粘合物和夯土以及羊头堰粘合物的无机成分主要为方解石、石英及少量长石。其中,粘合物中石灰的添加量较高,夯土中石灰的添加量较低。红外分析和热分析结果表明,粘合物和夯土中似乎添加了某种有机物,结合文献资料分析该有机物很有可能为糯米浆。热分析结果显示,800℃以上出现的放热峰为水化硅酸钙的特征峰,推测石灰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水化硅酸钙。水化硅酸钙能在水中或潮湿的环境中更好地硬化,它是水利工程可以保存数千年的主要原因。电镜检测结果显示,样品中尚未被碳化的消石灰(Ca(OH)2)脱水形成羟钙石晶体。另外,灰浆中加入的有机物和灰浆的缓慢碳化都有助于增强灰浆砌体的自我修复能力和抗风化能力,延长水利工程的使用期限。采用各种科学手段对山河堰灰浆进行科学研究,有助于探明水利工程灰浆材料的组成及其科学机理,为山河堰等水利工程遗产的保护修缮奠定科学基础,并可为现代水利工程材料的改良提升提供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河堰 羊头堰 灰浆 科学机理
下载PDF
浙江省洞头县九亩丘盐业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9
10
作者 梁岩华 刘团徽 +2 位作者 柯旭东 陈微微 刘福刚 《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1-122,共12页
九亩丘盐业遗址位于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县北岙街道风门村九亩丘自然村。该村九亩顶山西南山麓原有九亩丘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出土的石锛、石凿、石镞等石器与昙石山文化第三期(距今3500~4300年)相似。2013年1月,为配合洞头县中心街... 九亩丘盐业遗址位于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县北岙街道风门村九亩丘自然村。该村九亩顶山西南山麓原有九亩丘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出土的石锛、石凿、石镞等石器与昙石山文化第三期(距今3500~4300年)相似。2013年1月,为配合洞头县中心街延伸工程建设,温州市、洞头县文物部门联合组队在原遗址外围道路拟通过路段进行考古勘探,发现地下有疑似煮盐遗迹,随后进行考古发掘。发掘面积300余平方米,发现盐灶、盐卤坑、和泥坑、房址以及约100平方米的摊场、引潮、蓄水设施等遗迹现象,出土各类制盐陶用具千余件。新发现填补了东南沿海地区盐业遗址的空白,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址发掘简报 洞头县 浙江省 盐业 新石器时代 东南沿海地区 昙石山文化 文化遗址
下载PDF
温州市白象塔24号彩塑造像神祇考识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科科 黄文博 《四川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5-60,共6页
1965年,温州市白象塔清理出一尊编号为24号的宋代彩塑造像,原清理报告、《白象慧光》图录及馆藏陈列均将其定名为"天王像"。根据相关文献记载及考古图像资料,可基本认定,白象塔24号彩塑造像并非佛教中的天王像,而是具有道教... 1965年,温州市白象塔清理出一尊编号为24号的宋代彩塑造像,原清理报告、《白象慧光》图录及馆藏陈列均将其定名为"天王像"。根据相关文献记载及考古图像资料,可基本认定,白象塔24号彩塑造像并非佛教中的天王像,而是具有道教文化因素的真武神像。温州白象佛塔出土的这尊道教真武神像,不仅为探讨宋代"三教合流"社会背景影响下的民间宗教信仰状况提供了典型案例,也为研究真武神像的发展演变情况及其信仰传播问题增添了新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州白象塔 彩塑造像 天王像 真武神像 三教合流 宗教考古
原文传递
温州市江心屿出土清代窖藏银锭
12
作者 蔡钢铁 《东方博物》 2018年第1期32-37,共6页
1996年12月17日,原温州博物馆第三进馆舍建筑工地工人在挖地基施工中,在西墙地基槽侧发现一个铜手炉,内藏银锭38个、已切银锭1个。这批清代银锭属于小锞,也叫小锭,每个重量在五六两左右。这批银锭的出土,为研究我国银币发展史提供了重... 1996年12月17日,原温州博物馆第三进馆舍建筑工地工人在挖地基施工中,在西墙地基槽侧发现一个铜手炉,内藏银锭38个、已切银锭1个。这批清代银锭属于小锞,也叫小锭,每个重量在五六两左右。这批银锭的出土,为研究我国银币发展史提供了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锭 窖藏 清代 温州
原文传递
温州府学孔庙遗址出土石质文物浅析
13
作者 董姝 《东方博物》 2018年第1期70-78,共9页
2014年3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温州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联合对温州府学孔庙遗址进行了考古勘探,揭露出明清时期早晚相继的两组先师殿建筑基址,并清理出土了碑刻、柱、础等部分石质文物。其中的碑刻类石质文物,是对温州府学孔庙及谯楼... 2014年3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温州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联合对温州府学孔庙遗址进行了考古勘探,揭露出明清时期早晚相继的两组先师殿建筑基址,并清理出土了碑刻、柱、础等部分石质文物。其中的碑刻类石质文物,是对温州府学孔庙及谯楼所存文献资料的有力补充,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州府学 孔庙 石质文物
原文传递
浙江温州丽塘东汉纪年墓发掘简报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建安(文/摄影) 陈微微(摄影) +3 位作者 施成哲(摄影) 赵繁(摄影) 刘福刚(绘图) 薛亚强(绘图)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1-17,共7页
2013年3~4月,为配合基本建设,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温州市文物保护考古所、温州市瓯海区博物馆组建联合考古队,在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丽岙街道丽塘村北约200米的小山南麓缓坡带发掘了一批历史时期墓葬,发掘地点西邻温州肯恩大学,南邻... 2013年3~4月,为配合基本建设,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温州市文物保护考古所、温州市瓯海区博物馆组建联合考古队,在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丽岙街道丽塘村北约200米的小山南麓缓坡带发掘了一批历史时期墓葬,发掘地点西邻温州肯恩大学,南邻大学路(图一)。其中一座东汉墓(编号M1)未经盗扰,发现有纪年材料,随葬器物丰富,对汉代墓葬研究具有一定价值。现将此墓发掘情况简报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葬器物 情况简报 汉代墓葬 发掘 东汉墓 考古所 温州市瓯海区 纪年墓
原文传递
浙江温州鹿城曹湾山唐墓
15
作者 孙国平(图) 渠开营(图) +4 位作者 蔡钢铁(文/图/摄) 黄培量(图) 周圣玉(图) 邱丽萍(图) 陈真健(摄) 《东方博物》 2020年第4期17-25,共9页
2002年冬至2003年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温州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对位于鹿城区上戍乡的曹湾山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在对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清理时,发掘唐代土坑墓6座,出土瓷器壶、钵、缸和铜镜等文物近百件。这批墓葬的发掘为... 2002年冬至2003年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温州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对位于鹿城区上戍乡的曹湾山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在对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清理时,发掘唐代土坑墓6座,出土瓷器壶、钵、缸和铜镜等文物近百件。这批墓葬的发掘为温州唐代墓葬考古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州 曹湾山 唐墓 发掘
原文传递
从谯楼遗址发掘谈温州子城兴废时间 被引量:2
16
作者 郑梯燕 《东方博物》 2016年第2期27-31,共5页
温州子城为五代后梁开平元年(907)钱氏所筑,于元代拆除,仅存谯楼门址。但具体拆除时间,地方文献上记载有元初与元末两种。2013年至2014年间,温州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对谯楼西侧地块进行了考古勘探与发掘。本文从发掘成果谈起,结合地方文献... 温州子城为五代后梁开平元年(907)钱氏所筑,于元代拆除,仅存谯楼门址。但具体拆除时间,地方文献上记载有元初与元末两种。2013年至2014年间,温州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对谯楼西侧地块进行了考古勘探与发掘。本文从发掘成果谈起,结合地方文献记载与历史时代背景等方面,论证温州钱氏子城拆除的准确时间与晚期城墙的兴建及废弃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谯楼遗址 子城 晚期城墙 兴废时间 温州
原文传递
温州江心屿东、西塔始建年代辨 被引量:2
17
作者 郑梯燕 《文物建筑》 2016年第1期41-48,共8页
本文通过文献相互印证的方法,论证部分历史文献编辑的误笔所在。同时从文献记载、历史事件、建筑结构及字误可能性等方面分析考证南宋刘愈的《东西塔记》,提出温州江心屿东、西塔始建年代新的观点:即西塔应始建于五代后唐末年,东塔应始... 本文通过文献相互印证的方法,论证部分历史文献编辑的误笔所在。同时从文献记载、历史事件、建筑结构及字误可能性等方面分析考证南宋刘愈的《东西塔记》,提出温州江心屿东、西塔始建年代新的观点:即西塔应始建于五代后唐末年,东塔应始建于北宋天圣年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州江心屿东、西塔 始建年代 文献 建筑
原文传递
温州古桥初探 被引量:1
18
作者 蔡钢铁 《东方博物》 2004年第4期83-90,共8页
温州地区多山多水、地势复杂,为适应交通与生活,历代劳动人民根据不同的地貌,修建了各种类型的桥梁。随着岁月流逝,不少古桥已毁圮消失,但尚存的为数不少的古桥梁,为我们研究桥梁发展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关键词 温州古桥 堤梁桥 梁桥 拱桥 陡门桥
原文传递
温州如园的历史及园林布局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培量 《东方博物》 2011年第4期92-97,共6页
如园是温州现存最具传统特征、艺术成就最高的古典园林。在园林选址、空间布局、造园要素、艺术文化特征等方面体现了一定的特色。本文通过对如园历史和园林布局的介绍,就如园造园艺术特征作一初步探析。
关键词 如园 历史 布局 温州
原文传递
温州民居历史发展及特征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培量 《东方博物》 2012年第3期99-108,共10页
温州古为东瓯之地,其在东南建筑系中属浙海建筑文化区东瓯文化亚区,历史上主要受晋室南渡和南宋偏安影响,北方移民多于宋前迁入,建筑风格形成于宋,又接纳了福建迁入之民带来的技术,形成了同浙北相异的建筑特色。本文就温州民居发展演变... 温州古为东瓯之地,其在东南建筑系中属浙海建筑文化区东瓯文化亚区,历史上主要受晋室南渡和南宋偏安影响,北方移民多于宋前迁入,建筑风格形成于宋,又接纳了福建迁入之民带来的技术,形成了同浙北相异的建筑特色。本文就温州民居发展演变的历史和表现出的地域特征作一初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州 民居 历史 特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