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事诉讼电子送达制度之现实阻碍及完善路径 被引量:5
1
作者 庄志坚 石溅泉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8年第4期36-40,共5页
传统送达方式效率与案件数量增速的不适应,是推动电子送达制度发展的重要因素。但现阶段在立法方面,对于电子送达存在受送达人同意方式未规定、应用标准不明确、送达程序不具体等问题;在实践方面,又存在信息保护不完善、全方位普及受限... 传统送达方式效率与案件数量增速的不适应,是推动电子送达制度发展的重要因素。但现阶段在立法方面,对于电子送达存在受送达人同意方式未规定、应用标准不明确、送达程序不具体等问题;在实践方面,又存在信息保护不完善、全方位普及受限、信息核对机制不健全、文书保存不规范等问题。应建立完善的电子送达软件平台,出台相应规范性文件,对电子送达的实行给予政策支持及实际鼓励等方面来确保电子送达制度的良好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诉讼 电子送达 法律文书 信息安全 电子化发展
下载PDF
虚假诉讼法律规制模式之现实境遇及制度改善
2
作者 庄志坚 《新余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89-93,共5页
对虚假诉讼概念、虚假诉讼产生原因的梳理是破解虚假诉讼的基础。现有的规制虚假诉讼的模式、驳回诉讼请求方法与诉讼要件理论冲突,应并轨实行驳回起诉手段。积极引导第三人参诉,阐明执行案外人异议之诉和案外人申请再审诉讼标的区别;... 对虚假诉讼概念、虚假诉讼产生原因的梳理是破解虚假诉讼的基础。现有的规制虚假诉讼的模式、驳回诉讼请求方法与诉讼要件理论冲突,应并轨实行驳回起诉手段。积极引导第三人参诉,阐明执行案外人异议之诉和案外人申请再审诉讼标的区别;归纳第三人撤销之诉的不足及与执行中案外人申请再审和诉后案外人申请再审的适用顺序;同时,可设立案外第三人另诉制度,主张该制度与第三人撤销之诉整合,使权益受侵害的案外人完整及时地维护自身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虚假诉讼 案外第三人另诉制度 驳回诉讼请求 第三人撤销之诉 审判监督
下载PDF
我国商业秘密禁令制度的审查标准及程序设计
3
作者 庄志坚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28-35,61,共9页
新民事诉讼法首次规定的禁令制度为商业秘密的保护提供了坚实的法理依据和强有力的工具。但立法对时效性的过分追求,未能很好的实现对当事人间利益的平衡,同时,立法规定的简括使得制度的可操作性面临窘境。为实现制度功效的最大发挥、... 新民事诉讼法首次规定的禁令制度为商业秘密的保护提供了坚实的法理依据和强有力的工具。但立法对时效性的过分追求,未能很好的实现对当事人间利益的平衡,同时,立法规定的简括使得制度的可操作性面临窘境。为实现制度功效的最大发挥、促进市场良性发展和社会纠纷解决,应再次全面审视商业秘密领域内的禁令制度,在注重实体效益的同时,应充分顾及程序公正;具体方法为改善担保机制、复议程序,建立永久禁令解除机制、禁令申请错误的救济机制、听证程序等诉讼程序,以达致完整的商业秘密禁令制度体系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秘密 禁令 审查标准 救济程序
下载PDF
善意取得中善意要件的证明责任研究
4
作者 庄志坚 《新余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67-72,共6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106条规定了善意取得制度,但是条文较为简略,对于善意要件的证明责任问题没有作出明文规定,由此引发了实务中的乱象以及学界的争议。证明责任的确定,实际上是实体法规范的解释问题,需要回到法学方法论的立场...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106条规定了善意取得制度,但是条文较为简略,对于善意要件的证明责任问题没有作出明文规定,由此引发了实务中的乱象以及学界的争议。证明责任的确定,实际上是实体法规范的解释问题,需要回到法学方法论的立场进行思辨。法律解释有文义、体系、历史、目的解释四种方法,对于善意取得制度,应当按照现代法解释学以规范目的为核心,其他三种为辅助的方法论进行法律解释。善意取得制度之规范目的更侧重于保护交易安全,再结合证明责任分配领域权威的罗森贝克的规范说,让善意取得中的原权利人承担受让人善意的证明责任,是最为契合规范目的之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善意取得 证明责任 规范目的 解释基准
下载PDF
程序法视角下对诈害案外人恶意诉讼之规制
5
作者 庄志坚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9期107-112,共6页
诈害案外人恶意诉讼因其隐蔽性,极大地损害程序公正和案外人的权益。实践中主要表现为"逃避债务型""转移财产型""推卸责任型""规避法律型"等几种类型。诈害案外人恶意诉讼在程序法规制方面存... 诈害案外人恶意诉讼因其隐蔽性,极大地损害程序公正和案外人的权益。实践中主要表现为"逃避债务型""转移财产型""推卸责任型""规避法律型"等几种类型。诈害案外人恶意诉讼在程序法规制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案外人再被诈害诉讼侵害时没有程序法上的救济途径""检察院民事抗诉权适用范围较窄""现行民事诉讼法对诈害案外人恶意诉讼者的惩治力度较弱""缺乏针对诈害案外人恶意诉讼的刑事责任法律规范""民事赔偿责任制度不健全"等。可从"完善诈害诉讼的识别与预防制度""增设上诉许可制度""完善第三人诉讼参加制度""建立诈害诉讼惩罚机制"等方面突破,达致制度之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案外人 诈害诉讼 程序法规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