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路工程不同软基处治技术碳排放分析及降碳对策研究
1
作者 陈飞 田苗苗 +2 位作者 王新军 刘德取 骆钦东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4年第5期20-24,共5页
为研究不同软基处治技术的碳排放水平,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开展就地固化、预应力管桩、泡沫混凝土技术建设期碳排放核算研究,对碳排放贡献突出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就地固化技术碳排放强度最小,为0.05 t·m^(-3),泡沫混凝土次之... 为研究不同软基处治技术的碳排放水平,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开展就地固化、预应力管桩、泡沫混凝土技术建设期碳排放核算研究,对碳排放贡献突出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就地固化技术碳排放强度最小,为0.05 t·m^(-3),泡沫混凝土次之,为0.30 t·m^(-3),预应力管桩最大,为1.61 t·m^(-3)。对三种软基处治技术碳排放影响最大的因素均是材料生产碳排,占93%以上。同时,从固废利用、智能管理、能源升级、生命周期降碳角度提出软基施工降碳建议。研究结果可为中国软土地区公路建设低碳技术选用及低碳建设管理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软基就地固化 预应力管桩 泡沫混凝土 碳排放核算 降碳对策
下载PDF
项目业主如何对高速公路项目试验检测管理
2
作者 奚进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22年第3期167-168,172,共3页
高速公路项目试验检测工作的规范性,对保证试验检测结果的准确及工程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参与的浙江省高速公路试验检测管理工作进行总结,以期为类似项目管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 项目试验检测 工地试验室 高速公路 中心试验室
下载PDF
隧道工程建设碳排放特征与减碳潜力分析
3
作者 陈飞 翁辉 +4 位作者 高硕晗 何巍康 付金生 奚进 孔亚平 《公路工程》 2024年第3期186-194,共9页
为明晰隧道建设碳排放强度及贡献,指导隧道建设低碳转型,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理论和排放因子法对公路隧道碳排放特征及不同情景下减碳潜力进行量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公路隧道建设碳排放强度平均值为3.437万t CO_(2)eq/km,材料生产、现场... 为明晰隧道建设碳排放强度及贡献,指导隧道建设低碳转型,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理论和排放因子法对公路隧道碳排放特征及不同情景下减碳潜力进行量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公路隧道建设碳排放强度平均值为3.437万t CO_(2)eq/km,材料生产、现场施工机械及场内材料转运碳排放贡献率分别为88.6%、9.2%和2.2%。碳排放来源主要集中于少数材料和机械,其中水泥、钢筋、冷轧带肋钢筋网、空气压缩机、自卸汽车、轴流式通风机、装载机需要进行重点管控。洞身开挖、洞身衬砌、仰拱、洞内路面碳排放强度较高需重点开展设计施工低碳优化,仰拱、洞身开挖碳排放强度与IV、V级围岩长度呈显著正相关。情景分析得到水泥低碳替代可减少1.83%~10.92%的材料生产碳排放,钢铁低碳替代可减少0.75%~5.99%的材料生产碳排放,电动化工程机械替代可减少3.48%~17.40%的场内运输碳排放和0.5%~2.53%的现场施工机械碳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生命周期评价 碳排放 特征分析 情景分析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的公路工程低碳施工管理对策研究
4
作者 金建敏 翁辉 +3 位作者 张燎原 田苗苗 王新军 高硕晗 《交通节能与环保》 2024年第4期35-39,共5页
为降低公路工程施工碳排放,提高低碳施工的精细化管理水平,本文通过文献调研、工地走访的方式,在分析目前我国公路工程低碳施工的研究现状及低碳施工管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建立工程项目碳预算、实施低碳招标及控碳奖惩机制、推行低碳... 为降低公路工程施工碳排放,提高低碳施工的精细化管理水平,本文通过文献调研、工地走访的方式,在分析目前我国公路工程低碳施工的研究现状及低碳施工管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建立工程项目碳预算、实施低碳招标及控碳奖惩机制、推行低碳施工技术、实行施工碳排放跟踪监管制度、提高施工人员低碳意识等方面提出了公路工程低碳施工的管理对策,以促进我国低碳建设的有序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工程 低碳施工 研究现状 存在问题 管理对策
下载PDF
国产岩沥青改性沥青性能研究
5
作者 奚进 《湖南交通科技》 2021年第4期70-72,共3页
为研究国产岩沥青对A级70#沥青性能的影响,分别对掺加0%、5%、10%、15%和20%国产岩沥青的混合沥青进行针入度、软化点、延度、动态剪切流变、弯曲梁流变试验,以评价其高温、低温和温度敏感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国产岩沥青掺量增加,... 为研究国产岩沥青对A级70#沥青性能的影响,分别对掺加0%、5%、10%、15%和20%国产岩沥青的混合沥青进行针入度、软化点、延度、动态剪切流变、弯曲梁流变试验,以评价其高温、低温和温度敏感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国产岩沥青掺量增加,混合沥青温度敏感性逐渐下降、高温性能提高,低温性能在10%掺量之前变化不大,10%掺量后降低。从性能角度考虑,建议国产岩沥青掺量不大于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产岩沥青 性能研究 掺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