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立有效工作机制在温州率先开展劳动教育实验区
1
作者 沈佩琼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78-79,共2页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教育目的和目标的根本途径。劳动教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积极地作用。然而纵观劳动教育的现状却长期处于“边缘化”的不堪...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教育目的和目标的根本途径。劳动教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积极地作用。然而纵观劳动教育的现状却长期处于“边缘化”的不堪状态:家庭教育中,家长存在把“劳动与学习对立”的思想,对体力劳动存在错误的认识,使得许多孩子成人之后连基本的劳动生活技能都不具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劳动 教育思想 实验区 温州 机制 马克思主义 教育方针 教育目的
下载PDF
高职导师制的创新与实践——“导师+项目+团队”模式案例分析 被引量:46
2
作者 谢志远 朱赛萍 +1 位作者 刘巍伟 张呈念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2-55,共4页
针对现有高职导师制的不足而提出的"导师+项目+团队"模式,强化了项目的开放性、学习的主动性、方式的真实性,使得导师导向性更加明确,教学目的性更强,更加强调团队学习。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的探索与实践显示,该模式使学生的专... 针对现有高职导师制的不足而提出的"导师+项目+团队"模式,强化了项目的开放性、学习的主动性、方式的真实性,使得导师导向性更加明确,教学目的性更强,更加强调团队学习。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的探索与实践显示,该模式使学生的专业能力、创业能力、创新能力、服务能力都得到了发展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人才培养 导师制 项目 团队
原文传递
试论“V在了N”格式的形成与发展 被引量:2
3
作者 朱赛萍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5-80,80,共6页
本文从历时角度考察"V了在N"到"V在了N"这一变化过程,探讨促发这一历时演变的动因与机制。初步结论是:明代始现的"V了在N"中"在"为动词,清代开始成规模出现的"V在了N",是动词"... 本文从历时角度考察"V了在N"到"V在了N"这一变化过程,探讨促发这一历时演变的动因与机制。初步结论是:明代始现的"V了在N"中"在"为动词,清代开始成规模出现的"V在了N",是动词"在"虚化的结果。"了"位置的变化,不仅与"在"的虚化密切相关,更是核心重音原则的直接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了在N” “V在了N” 动宾 介宾 核心重音原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