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明确施用氮、磷、钾肥对水稻养分积累与利用的影响,科学合理地提高氮、磷、钾肥的利用率,减少农业化肥污染,增加水稻产量提供一定的理论、实践基础,本研究于2019年在广西象州县、龙州县、岑溪市、港北区和福绵区进行田间试验。设置空...为明确施用氮、磷、钾肥对水稻养分积累与利用的影响,科学合理地提高氮、磷、钾肥的利用率,减少农业化肥污染,增加水稻产量提供一定的理论、实践基础,本研究于2019年在广西象州县、龙州县、岑溪市、港北区和福绵区进行田间试验。设置空白区(0 kg N+0 kg P_(2)O_(5)+0 kg K_(2)O/hm^(2))、全肥区(180 kg N+45 kg P_(2)O_(5)+135 kg K_(2)O/hm^(2))、缺氮区(0 kg N+45 kg P_(2)O_(5)+135 kg K_(2)O/hm^(2))、缺磷区(180 kg N+0 kg P_(2)O_(5)+135 kg K_(2)O/hm^(2))、缺钾区(180 kg N+45 kg P_(2)O_(5)+0 kg K_(2)O/hm^(2))共5个处理,于水稻成熟期测定干物质积累量和植株氮、磷、钾含量。结果显示,与空白区相比全肥区水稻干物质和氮、磷、钾积累量分别增加2658.60、33.67、11.34、61.98 kg/hm^(2),说明施用氮、磷、钾肥显著增加水稻干物质及氮、磷、钾素积累量。氮、磷、钾肥促进水稻干物质积累效应从大到小依次为氮肥、磷肥、钾肥。平均氮、磷、钾养分积累均以全肥区为最高、空白区最低。全肥区处理氮、磷、钾肥偏生产力均高于缺肥区,表明平衡施肥有利于提高肥料的偏生产力。联合方差分析表明,氮、磷、钾素积累量的地点与处理间的互作效应极显著,干物质积累量、养分干物质生产效率和稻谷生产效率的地点与处理间的互作效应不显著。结果表明,氮、磷、钾肥显著促进水稻干物质及氮、磷、钾养分积累,氮、磷、钾养分积累量受环境与处理的互作效应影响大,而干物质积累量及养分生产效率受互作效应影响小。展开更多
文摘为明确施用氮、磷、钾肥对水稻养分积累与利用的影响,科学合理地提高氮、磷、钾肥的利用率,减少农业化肥污染,增加水稻产量提供一定的理论、实践基础,本研究于2019年在广西象州县、龙州县、岑溪市、港北区和福绵区进行田间试验。设置空白区(0 kg N+0 kg P_(2)O_(5)+0 kg K_(2)O/hm^(2))、全肥区(180 kg N+45 kg P_(2)O_(5)+135 kg K_(2)O/hm^(2))、缺氮区(0 kg N+45 kg P_(2)O_(5)+135 kg K_(2)O/hm^(2))、缺磷区(180 kg N+0 kg P_(2)O_(5)+135 kg K_(2)O/hm^(2))、缺钾区(180 kg N+45 kg P_(2)O_(5)+0 kg K_(2)O/hm^(2))共5个处理,于水稻成熟期测定干物质积累量和植株氮、磷、钾含量。结果显示,与空白区相比全肥区水稻干物质和氮、磷、钾积累量分别增加2658.60、33.67、11.34、61.98 kg/hm^(2),说明施用氮、磷、钾肥显著增加水稻干物质及氮、磷、钾素积累量。氮、磷、钾肥促进水稻干物质积累效应从大到小依次为氮肥、磷肥、钾肥。平均氮、磷、钾养分积累均以全肥区为最高、空白区最低。全肥区处理氮、磷、钾肥偏生产力均高于缺肥区,表明平衡施肥有利于提高肥料的偏生产力。联合方差分析表明,氮、磷、钾素积累量的地点与处理间的互作效应极显著,干物质积累量、养分干物质生产效率和稻谷生产效率的地点与处理间的互作效应不显著。结果表明,氮、磷、钾肥显著促进水稻干物质及氮、磷、钾养分积累,氮、磷、钾养分积累量受环境与处理的互作效应影响大,而干物质积累量及养分生产效率受互作效应影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