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髓芯减压联合骨形成蛋白活性诱导棒植入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效果
1
作者 郑力铭 文峰 +1 位作者 王威 张志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80-1285,共6页
目的探讨髓芯减压联合骨形成蛋白(BMP)活性诱导棒植入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16例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按照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髓芯减压联合BMP活性诱导棒组(BMP组)和同种异体骨组。BMP... 目的探讨髓芯减压联合骨形成蛋白(BMP)活性诱导棒植入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16例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按照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髓芯减压联合BMP活性诱导棒组(BMP组)和同种异体骨组。BMP组60例,采用髓芯减压联合BMP活性诱导棒植入术治疗。同种异体骨组56例,采用髓芯减压联合同种异体骨打压植骨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和术后1年的髋关节Harri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差异,并对患者术后1年疗效和股骨头存活率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两组患者术前VAS评分、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1年时两组患者VAS评分、Harris评分均显著改善,且BMP组优于同种异体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时,BMP组Harris髋关节评分优良率高于同种异体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P组股骨头存活率高于同种异体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髓芯减压联合BMP活性诱导棒植入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早期具有疗效,能够加速诱导新骨生成,提高新骨质量,为股骨头提供生物力学支撑,有效避免股骨头塌陷,且生物相容性好、能够在体内降解吸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股骨头坏死 髓芯减压 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 BMP活性诱导棒
下载PDF
不同剂型中药制剂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概况
2
作者 袁赟 高雅洁 胡有志 《中医学》 2023年第10期2989-2994,共6页
总结近些年来对气虚血瘀型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药治疗进展。从不同的剂型的角度出发总结中药制剂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为今后开阔临床治疗思路,丰富治疗方法提供帮助。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气虚血瘀型 中药剂型
下载PDF
急诊闭合复位联合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大龄儿童桡骨远端骨折 被引量:3
3
作者 何承建 杨傲飞 +1 位作者 曾俊华 陈大伟 《骨科》 CAS 2013年第4期197-199,共3页
目的总结在急诊下采用闭合复位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23-A2型大龄儿童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4月至2012年2月采用闭合复位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大龄儿童23-A2型桡骨远端骨折共48例,术后根据评分标准进行疗效的评分。结果48例... 目的总结在急诊下采用闭合复位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23-A2型大龄儿童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4月至2012年2月采用闭合复位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大龄儿童23-A2型桡骨远端骨折共48例,术后根据评分标准进行疗效的评分。结果48例桡骨远端骨折均愈合,所有病例随访6.0~34.0个月,平均16.8个月。在最终的随访中,评分优40例,良8例,优良率为100%。结论对于大龄儿童23-A2型桡骨远端骨折病例,急诊行手法复位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具有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不需要二次手术等优点,可推荐为临床治疗此类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骨折 外固定器 儿童 手法 骨科
下载PDF
小檗碱对糖尿病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2
4
作者 郑力铭 刘钟元 +2 位作者 颜鸿宇 李恒飞 张志文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72-1082,共11页
目的探讨小檗碱对糖尿病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配制含小檗碱终质量浓度分别为0(不含小檗碱)、1.25、2.50、5.00、10.00、20.00、40.00、80.00、160.00μg/mL的小鼠真皮成纤维细胞(MDF)正常糖... 目的探讨小檗碱对糖尿病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配制含小檗碱终质量浓度分别为0(不含小檗碱)、1.25、2.50、5.00、10.00、20.00、40.00、80.00、160.00μg/mL的小鼠真皮成纤维细胞(MDF)正常糖完全培养基(以下简称常规培养基)。取原代MDF,分别用常规培养基和MDF高糖(30 mmol/L葡萄糖)完全培养基(以下简称高糖培养基)培养,收集第3~6代细胞进行以下实验。取采用常规培养基培养的细胞,饥饿处理12 h后更换为含不同浓度小檗碱的常规培养基培养48 h,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筛选小檗碱最适作用浓度(样本数为6),用于后续细胞实验。取2种培养基培养的细胞,将采用常规培养基培养的细胞纳入正常对照组,将采用高糖培养基培养的细胞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方法下同)分为单纯高糖组和高糖+小檗碱组。分别用相应的培养基培养48 h后,采用CCK-8检测细胞活力,采用划痕试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24 h迁移能力,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法和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细胞中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胱天蛋白酶3(caspase-3)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前述实验的样本数分别为6、3、9、3、6。取15只8周龄雄性BALB/c小鼠,构建糖尿病小鼠模型后在其背部制作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分为单纯糖尿病组、糖尿病+低浓度(25μg/mL)小檗碱组和糖尿病+高浓度(75μg/mL)小檗碱组,分别作相应处理,每组5只鼠。伤后0(即刻)、3、7、14、21 d,采用ImageJ软件测量创面面积。伤后21 d,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和Masson染色分别检测创面组织病理学变化及胶原生成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法分别检测创面组织中MMP-9、PDGF、TGF-β1、VEGF、CD31和caspase-3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动物实验的样本数均为5。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Tukey检验、析因设计方差分析。结果培养48 h,筛选出小檗碱质量浓度为20.00μg/mL时细胞的活力最大。培养48 h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单纯高糖组、高糖+小檗碱组细胞活力均明显减弱(P<0.05);与单纯高糖组相比,高糖+小檗碱组细胞活力明显增强(P<0.05)。培养48 h后,划痕试验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单纯高糖组、高糖+小檗碱组细胞24 h迁移率均明显下降(P<0.05);与单纯高糖组相比,高糖+小檗碱组细胞24 h迁移率明显升高(P<0.05)。培养48 h后,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细胞24 h迁移数(141±7)个相比,单纯高糖组、高糖+小檗碱组细胞24 h迁移数的(28±3)、(86±6)个均明显减少(t值分别为117.28、31.80,P<0.05);与单纯高糖组相比,高糖+小檗碱组细胞24 h迁移数明显增多(P<0.05)。培养48 h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单纯高糖组、高糖+小檗碱组细胞中PDGF、VEGF、TGF-β1、MMP-9 mRNA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caspase-3 mRNA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单纯高糖组相比,高糖+小檗碱组细胞中PDGF、VEGF、TGF-β1、MMP-9 mRNA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培养48 h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单纯高糖组、高糖+小檗碱组细胞中PDGF、VEGF、TGF-β1、MMP-9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单纯高糖组相比,高糖+小檗碱组细胞中PDGF、VEGF、TGF-β1、MMP-9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单纯糖尿病组相比,糖尿病+低浓度小檗碱组小鼠伤后14、21 d及糖尿病+高浓度小檗碱组小鼠伤后3、7、14、21 d创面面积均明显减小(P<0.05);与糖尿病+低浓度小檗碱组相比,糖尿病+高浓度小檗碱组小鼠伤后3、7、14、21 d创面面积均明显减小(P<0.05)。伤后21 d,单纯糖尿病组小鼠创面组织尚未形成上皮,真皮层有大量炎症细胞和肉芽组织;糖尿病+低浓度小檗碱组小鼠创面组织大部分完成上皮化,真皮层有大量炎症细胞;糖尿病+高浓度小檗碱组小鼠创面大部分完成上皮化,真皮层有少量毛囊和炎症细胞。伤后21 d,与单纯糖尿病组相比,糖尿病+低浓度小檗碱组、糖尿病+高浓度小檗碱组小鼠创面胶原面积均明显增加(P<0.05);与糖尿病+低浓度小檗碱组相比,糖尿病+高浓度小檗碱组小鼠创面胶原面积明显增加(P<0.05)。伤后21 d,与单纯糖尿病组相比,糖尿病+低浓度小檗碱组、糖尿病+高浓度小檗碱组小鼠创面组织中MMP-9、PDGF、TGF-β1、VEGF和CD3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与糖尿病+低浓度小檗碱组相比,糖尿病+高浓度小檗碱组小鼠创面组织中MMP-9、PDGF、TGF-β1、VEGF和CD3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伤后21 d,与单纯糖尿病组相比,糖尿病+低浓度小檗碱组、糖尿病+高浓度小檗碱组小鼠创面组织中MMP-9、PDGF、TGF-β1、VEGF和CD31 mRNA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caspase-3 mRNA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与糖尿病+低浓度小檗碱组相比,糖尿病+高浓度小檗碱组小鼠创面组织中MMP-9、PDGF、TGF-β1、VEGF和CD31 mRNA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caspase-3 mRNA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小檗碱可以通过上调MMP-9、PDGF、TGF-β1、VEGF等因子的表达,下调促凋亡因子caspase-3的表达,从而促进MDF的增殖和迁移以及糖尿病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碱 糖尿病 实验性 成纤维细胞 细胞因子类 创面修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