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股骨后髁个体化截骨方法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晏涛 张云飞 +3 位作者 李鹏 余志勇 王慧声 郜玉忠 《实用骨科杂志》 2021年第1期14-20,共7页
目的介绍一种术前精确测量股骨后髁角(posterior condylar angle,PCA)的方法并行临床应用,比较使用传统参考股骨后髁线(posterior femoral condylar line,PCL)外旋3°截骨和个体化测量PCA截骨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 目的介绍一种术前精确测量股骨后髁角(posterior condylar angle,PCA)的方法并行临床应用,比较使用传统参考股骨后髁线(posterior femoral condylar line,PCL)外旋3°截骨和个体化测量PCA截骨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治疗晚期膝骨关节炎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取6具正常国人膝关节标本为研究对象,男2例,女4例;年龄55~76岁,平均(67.2±6.1)岁;左4例,右2例。分别行CT扫描分析和解剖标记,将股骨外上髁最凸点、内上髁最凹点、外后髁最低点与内后髁最低点所在的4副图像同轴心重叠为1副图像,测量PCA值,并行临床应用;对行初次TKA治疗的61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术后6个月的临床效果。3°PCL截骨组30例,其中男6例,女24例;年龄57~79岁,平均(68.2±5.2)岁;个体化测量PCA值组31例,其中男9例,女22例;年龄56~78岁,平均(67.9±5.5)岁。比较两组术后6个月时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ety score,KS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等。结果6例膝关节标本经CT超薄层扫描后,股骨远端后髁角的4个“真性”解剖标志点清晰可辨,图像重叠技术分别在影像学测量与解剖学测量中结果相同。术后6个月时KSS评分:个体化截骨组(81.9±8.8)分优于3°PCL截骨组的(77.5±6.9)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间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个体化截骨组(2.1±0.7)分低于3°PCL截骨组的(2.6±0.9)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M:个体化测量组术后屈曲活动度(106.8±15.6)°优于3°PCL截骨组的(102.1±16.2)°,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个体化测量组术后伸直滞缺角度(1.4±2.4)°明显小于3°PCL截骨组的(3.0±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图像重叠技术可精确测量PCA角度,可提高全膝关节置换术旋转截骨精度。术前规划的个体化股骨后髁旋转截骨组在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方面明显优于传统参考PCL外旋3°截骨组,图像重叠个体化测量PCA方法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旋转截骨 股骨外科上髁轴 后髁线 后髁角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