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8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农技术在农业研发中的作用及发展展望 被引量:7
1
作者 程薇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60-663,共4页
核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以及核技术与其他农业科学技术间的相互渗透,形成了独特的核农技术的重要地位。通过阐述核农技术在农业及相关学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引导民众认识核农技术,以促进和发展核农技术为农业科技和农业生产做出贡献。
关键词 核农技术 现代农业 农业科学与相关学科
下载PDF
水产品异味物质形成机理、检测及去除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2
作者 杨玉平 熊光权 +5 位作者 程薇 乔宇 廖涛 林若泰 李小定 吴文锦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533-538,共6页
本文对水产品中异味的形成机理及其特征成分、异味成分分析的前处理方法和检测技术、水产品中异味的去除方法进行综述,为深入研究水产品中异味的产生机理和成分分析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指出水产品中异味去除技术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异味 形成机理 特征成分 脱除技术
下载PDF
食用菌菌糠加工利用技术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陈明利 王晨 +5 位作者 程薇 周明 高虹 史德芳 陈金国 郭鹏 《中国食用菌》 2015年第2期1-4,共4页
2012年全国食用菌菌糠产量1.8×107 t,湖北省菌糠产量超过8×105 t,大部分被露天堆弃,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经统计分析,菌糠的养分含量较之初始栽培料高,其中玉米芯为主料栽培的金针菇菌糠中有机质含量最高,达65.23%,木屑为... 2012年全国食用菌菌糠产量1.8×107 t,湖北省菌糠产量超过8×105 t,大部分被露天堆弃,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经统计分析,菌糠的养分含量较之初始栽培料高,其中玉米芯为主料栽培的金针菇菌糠中有机质含量最高,达65.23%,木屑为主料栽培的香菇菌糠有机质含量最低,为40.55%。菌糠加工利用价值很高,目前国内及湖北地区菌糠利用途径主要包括加工肥料、饲料、栽培基质、燃料和生物制剂等。利用精深加工技术手段,开发菌糠高科技产品,对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糠 菌糠饲料 菌糠肥料 菌糠加工
下载PDF
黑木耳农药残留降解技术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轶 王晨 郭鹏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23期5984-5986,5991,共4页
对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r)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的降解技术进行了研究,分析对比了表面活性剂洗涤、臭氧氧化及辐照处理3种方法对联苯菊酯和溴氰菊酯的降解效果。得到黑木耳中农药残留降解的最佳工艺:0.2%洗洁精洗涤60 min,饱... 对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r)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的降解技术进行了研究,分析对比了表面活性剂洗涤、臭氧氧化及辐照处理3种方法对联苯菊酯和溴氰菊酯的降解效果。得到黑木耳中农药残留降解的最佳工艺:0.2%洗洁精洗涤60 min,饱和臭氧水溶液氧化30 min,12 k Gy ^(60)Co-γ辐照处理,此工艺条件下黑木耳中联苯菊酯和溴氰菊酯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6.5%和8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r) 农残降解 拟除虫菊酯 表面活性剂 臭氧 辐照
下载PDF
水产品保鲜技术研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20
5
作者 王红 王少华 +2 位作者 熊光权 白婵 廖涛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12期15-18,共4页
水产品脂肪含量低、肉质鲜嫩、风味特殊,是一种深受消费者欢迎的食物。但由于其高水分和高蛋白的特点使其宰杀后鲜度下降快,易腐败变质,因此在水产品加工过程中亟需高效安全的保鲜技术。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水产品保鲜研究的现状,主要分... 水产品脂肪含量低、肉质鲜嫩、风味特殊,是一种深受消费者欢迎的食物。但由于其高水分和高蛋白的特点使其宰杀后鲜度下降快,易腐败变质,因此在水产品加工过程中亟需高效安全的保鲜技术。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水产品保鲜研究的现状,主要分析了物理、生物和化学保鲜等技术对水产品保鲜的影响,并对未来水产品保鲜加工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品 加工 保鲜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多组学技术在食用菌保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6
作者 王飞宇 刘娅妮 +6 位作者 李然 史德芳 高虹 范秀芝 殷朝敏 于巍 张玉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3期159-168,共10页
食用菌采后保鲜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对提升食用菌全产业链的竞争力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生鲜菌菇消费量大幅增长,消费者对菌菇品质也愈发关注。因此,提高对生鲜菌菇品质劣变机制的科学认知和开发精准高效的智能保鲜技术将对促... 食用菌采后保鲜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对提升食用菌全产业链的竞争力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生鲜菌菇消费量大幅增长,消费者对菌菇品质也愈发关注。因此,提高对生鲜菌菇品质劣变机制的科学认知和开发精准高效的智能保鲜技术将对促进食用菌物流贮运和鲜食消费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多种组学技术可以从不同层面、多尺度、深维度解析子实体组织、细胞结构、细胞器、胞内胞外生物大分子及代谢物的时空变化特征,涉及食用菌采后劣变及衰老过程的基因表达、蛋白变化、代谢调控和微生物侵染等诸多方面,为深入探求食用菌采后劣变机制提供了新方法 、新途径和新视角。本文重点阐述了近年来多种组学技术(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和微生物组学)在食用菌采后保鲜方面的应用进展,对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总结,并对相关研究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食用菌采后保鲜研究提供参考,并为探索新型、绿色、高效的、低成本的食用菌保鲜方法 打开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保鲜 蛋白质组学 转录组学 代谢组学 微生物组学
下载PDF
预制黄鳝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杨丽凤 李旭海 +5 位作者 汪兰 周志 吴文锦 李平 熊光权 石柳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184-191,共8页
2022年全国黄鳝总产值超过200亿元,黄鳝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功效,但其加工保鲜方式和产品类型单一,主要以人工宰杀为主,以鲜活和冷冻保鲜方式销售,加工方式也仅局限于菜肴烹饪,市场上成熟的预制黄鳝加工品和半成品较少,精深加工产... 2022年全国黄鳝总产值超过200亿元,黄鳝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功效,但其加工保鲜方式和产品类型单一,主要以人工宰杀为主,以鲜活和冷冻保鲜方式销售,加工方式也仅局限于菜肴烹饪,市场上成熟的预制黄鳝加工品和半成品较少,精深加工产品比例低,贮藏期短、品质劣变等问题严重地制约了黄鳝产业链的延伸和发展。未来可从黄鳝预制产品的研发创新、加工装备研发与配套集成以及养殖及加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等方面来促进黄鳝产业化发展。因此,本文从黄鳝的产量价格、预制黄鳝产品类型、加工技术及食品安全方面进行综述,并对未来黄鳝产业的走向和发展做出展望,以期更好地利用和开发黄鳝产品,为促进黄鳝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鳝 营养功效 加工工艺 产品类型 产品安全
下载PDF
不同加工方式对体外模拟胃肠消化香菇活性物质含量及活性的影响
8
作者 姚芬 刘红霞 +5 位作者 范秀芝 史德芳 殷朝敏 高虹 张玉 姚望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3-192,共10页
为研究不同加工方式和处理时间对香菇体外模拟胃肠消化后活性物质含量及体外活性的影响,采用蒸制、煮制、空气炸和烤箱烤制4种方式处理香菇,通过模拟体外胃肠消化后测定消化液中总酚、总黄酮、粗多糖和香菇嘌呤含量及其体外抗氧化、降... 为研究不同加工方式和处理时间对香菇体外模拟胃肠消化后活性物质含量及体外活性的影响,采用蒸制、煮制、空气炸和烤箱烤制4种方式处理香菇,通过模拟体外胃肠消化后测定消化液中总酚、总黄酮、粗多糖和香菇嘌呤含量及其体外抗氧化、降血脂和降血糖活性,并对消化液的体外活性和活性物质含量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消化前,与蒸制、煮制和空气炸处理相比,烤箱烤制更利于香菇中4种活性物质的保留,其中烤制5 min时总酚、总黄酮和粗多糖的含量和烤制15 min时香菇嘌呤的含量相对较高,分别为(222.13±3.57)mg/g、(4.49±0.06)mg/g、(5.57±0.28)g/100 g和(551.31±3.76)mg/100 g。经体外胃肠消化后,烤箱烤制香菇活性物质释放量相对较高,其次为空气炸。除烤箱烤制香菇总黄酮的释放量随烤制时间延长而降低外,其余活性物质释放量与加工时长无明显相关性。蒸制处理后香菇肠消化液的体外活性相对较高,其中,蒸制20 min的香菇肠消化液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率和蒸制10 min的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率最高(P<0.05),分别为(88.74±0.34)%和(50.39±0.07)%;而不同加工方式的香菇肠消化液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无显著差异(P>0.05);蒸制10 min时肠消化液的胰脂肪酶抑制活性相对较强(P>0.05),为(49.42±2.32)%。相关性分析发现,胃消化液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与其总酚(P<0.01)和香菇嘌呤(P<0.05)含量呈显著正相关,ABTS阳离子自由基抑制率与其总酚(P<0.05)和粗多糖(P<0.01)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肠消化液的胰脂肪酶抑制活性与4种活性物质含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综上可以看出烤制更有利于活性物质的保留和消化释放,而蒸制更利于改善香菇肠消化液的体外活性。本研究为香菇科学合理的加工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加工方式 总酚 总黄酮 粗多糖 香菇嘌呤 体外活性
下载PDF
柑橘加工制品中香气物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9
作者 范刚 乔宇 +4 位作者 姚晓琳 徐晓云 王可兴 潘思轶 段雅庆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4324-4332,共9页
香气成分是构成柑橘加工制品特有风味,影响其整体品质的重要因子,研究其香气化合物对于保持橙汁的特征香气,防止其在加工贮藏过程中的损失,提高橙汁的整体香气品质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概述了国内外柑橘加工制品中香气化合物的研究现状,... 香气成分是构成柑橘加工制品特有风味,影响其整体品质的重要因子,研究其香气化合物对于保持橙汁的特征香气,防止其在加工贮藏过程中的损失,提高橙汁的整体香气品质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概述了国内外柑橘加工制品中香气化合物的研究现状,对香气化合物的提取方法,香气活性物质的鉴定,香气活性物质阈值的研究及其在加工贮藏过程中的变化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了柑橘加工制品香气物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 加工制品 香气化合物
下载PDF
冷鲜肉辐照异味和脂肪氧化控制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新 林若泰 +4 位作者 熊光权 程薇 乔宇 廖涛 耿胜荣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01-1005,共5页
以猪肉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感官及电子鼻试验研究辐照剂量、TBHQ浓度和包装中氧气含量对冷鲜肉辐照异味和脂肪氧化作用的影响,确定最佳辐照工艺。结果表明,在处理条件为辐照剂量2.4kGy,TBHQ油溶液浓度1g/L,真空包装时,辐... 以猪肉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感官及电子鼻试验研究辐照剂量、TBHQ浓度和包装中氧气含量对冷鲜肉辐照异味和脂肪氧化作用的影响,确定最佳辐照工艺。结果表明,在处理条件为辐照剂量2.4kGy,TBHQ油溶液浓度1g/L,真空包装时,辐照冷鲜肉产生的异味达到不可察觉程度,并能较好地抑制脂肪氧化。电子鼻试验表明,通过最优控制方法,辐照后的冷鲜肉与未处理的冷鲜肉气味相似度达到91.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照 TBHQ 异味 脂肪氧化 猪肉
下载PDF
淡水鱼微冻保鲜技术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熊光权 程薇 +3 位作者 叶丽秀 周明 杜欣 关键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92-995,共4页
测定了草鱼、鲫鱼微冻的最适温度,研究了微冻速度对产品质量的影响以及微冻保鲜期内挥发性盐基氮和菌落总数、感官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采用温度法和电阻测定法测得淡水鱼微冻的最适温度为-3℃;快速微冻处理的淡水鱼品质明显优于... 测定了草鱼、鲫鱼微冻的最适温度,研究了微冻速度对产品质量的影响以及微冻保鲜期内挥发性盐基氮和菌落总数、感官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采用温度法和电阻测定法测得淡水鱼微冻的最适温度为-3℃;快速微冻处理的淡水鱼品质明显优于慢速微冻;微冻鱼的挥发性盐基氮含量随保鲜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但温度的波动越小对淡水鱼挥发性盐基氮的控制越有利;淡水鱼微冻保鲜期内,菌落总数在贮藏前期变化不大,在贮藏后期随微冻保鲜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温度的波动越小对菌落总数的控制越有利;感官指标分析表明,在-3±0.1℃下贮藏的鱼体感官变化很慢,即使贮藏了30 d,淡水鱼仍属感官1级。通过测定草鱼、鲫鱼挥发性盐基氮、菌落总数结合感官评定,草鱼、鲫鱼微冻保鲜30 d,仍然达到GB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鱼 微冻保鲜 产品质量
下载PDF
微波膨化山药脆片的加工工艺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刘璐 廖李 +9 位作者 程薇 汪兰 吴文锦 陈学玲 丁安子 何建军 史德芳 高虹 梅新 乔宇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4126-4129,4135,共5页
以新鲜蕲春山药(Dioscorea opposita)为材料,采用微波膨化工艺,开发一种新型的山药脆片。通过分析比较,考察了山药片厚度、氯化钠溶液浓度、干燥时间、微波功率及膨化时间对山药脆片脆度和色度(b*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山药片厚度为1.5... 以新鲜蕲春山药(Dioscorea opposita)为材料,采用微波膨化工艺,开发一种新型的山药脆片。通过分析比较,考察了山药片厚度、氯化钠溶液浓度、干燥时间、微波功率及膨化时间对山药脆片脆度和色度(b*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山药片厚度为1.5 mm、氯化钠溶液的浓度为3%、70℃条件下干燥80 min、微波功率420 W、微波膨化时间60 s时,山药片的脆度值为6.917,色度(b*值)为13.62,介于最佳范围内。在此工艺条件下制得的山药脆片含水量为0.44%,总糖含量为14.11%,氨基酸含量为9.89%。所得到的山药脆片产品组织饱满、口感松脆、咸淡适中、颜色金黄、无焦化现象,具有山药的清香气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药(Dioscorea opposita) 微波 膨化
下载PDF
甘薯茎尖脱毒培养技术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陈玉霞 邱建辉 +1 位作者 张朝臣 刘作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3期135-137,219,共4页
[目的]探讨利用甘薯茎尖分生组织获得脱毒苗以及脱毒苗鉴定的方法。[方法]以甘薯茎尖分生组织为培养对象,通过蔗糖及外源激素单因素试验研究甘薯茎尖脱毒培养技术。[结果]甘薯茎尖分生组织生长培养基为MS+6-BA 0.50 mg/L+NAA 0.10 mg/... [目的]探讨利用甘薯茎尖分生组织获得脱毒苗以及脱毒苗鉴定的方法。[方法]以甘薯茎尖分生组织为培养对象,通过蔗糖及外源激素单因素试验研究甘薯茎尖脱毒培养技术。[结果]甘薯茎尖分生组织生长培养基为MS+6-BA 0.50 mg/L+NAA 0.10 mg/L+蔗糖40 g/L+琼脂6.5 g/L,试管苗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0.20 mg/L+蔗糖20 g/L+琼脂6.5 g/L。在茎尖生长培养基上对25个甘薯品种的茎尖分生组织进行培养,结果表明,8个品种的出苗率为50.0%~79.3%,16个品种的出苗率达80.0%以上,其中,5个品种的出苗率为100.0%。在生根培养基上,试管苗生根率达100%,根多而粗壮,茎叶生长旺盛。试管苗不用炼苗,可直接从培养瓶中移栽至细河沙中,成活率达100%。以巴西牵牛作为指示植物,采用靠接法对试管苗进行脱毒鉴定,脱毒率为79.1%。[结论]该研究为甘薯茎尖脱毒苗生产提供适宜的培养基配方和简便易行的脱毒苗鉴定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茎尖 离体培养 脱毒 巴西牵牛
下载PDF
湖北省蔬菜产业现状与加工业发展建议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学玲 何建军 +4 位作者 关健 梅新 邱正明 聂启军 程薇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90-192,共3页
文章从区位优势、产业特色和生产水平等特点出发,阐述湖北蔬菜产业的发展现状,剖析其蔬菜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客观分析其蔬菜加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全面实施质量标准体系、完善质量卫生安全检测体系、发展蔬菜贮藏保鲜技术和加工工... 文章从区位优势、产业特色和生产水平等特点出发,阐述湖北蔬菜产业的发展现状,剖析其蔬菜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客观分析其蔬菜加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全面实施质量标准体系、完善质量卫生安全检测体系、发展蔬菜贮藏保鲜技术和加工工艺等,以促进湖北蔬菜加工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 蔬菜 现状 加工
下载PDF
膜集成技术在浓缩果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5
作者 薛淑静 程薇 +1 位作者 关健 熊光权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0期13384-13387,共4页
集成膜技术是一个膜分离系统,它可以克服单一膜的缺点,节约成本,提高产品质量。面向膜的集成化应用,着重概述了超滤、反渗透、渗透蒸馏、渗透蒸发的特征以及膜集成技术在浓缩苹果汁、柑桔汁及猕猴桃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关键词 集成膜 浓缩苹果汁 浓缩柑桔汁 浓缩猕猴桃汁
下载PDF
利用白灵菇副产物加工沙拉酱工艺配方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薛淑静 李露 +5 位作者 关健 史德芳 杨德 郭鹏 高虹 周明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6期35-39,共5页
利用白灵菇副产物加工沙拉酱,既可以提高白灵菇的利用价值,又可以减少废弃物,利于环境保护.通过正交试验对影响沙拉酱风味的砂糖、食盐、白醋以及白灵菇副产物4个因素进行了优化.通过感官评价、显微图像、色度分析、质构测定分析了不同... 利用白灵菇副产物加工沙拉酱,既可以提高白灵菇的利用价值,又可以减少废弃物,利于环境保护.通过正交试验对影响沙拉酱风味的砂糖、食盐、白醋以及白灵菇副产物4个因素进行了优化.通过感官评价、显微图像、色度分析、质构测定分析了不同黄原胶浓度的影响,最终确定配方为:355 g色拉油、355 g可溶性固形物为3%的副产物配置的25 g/kg黄原胶溶液、140 g蛋黄、38 g白砂糖、10 g盐、90 g 9°的食用白醋、9 g芥末、1.0 g谷氨酸钠、1.2 g白胡椒粉、0.05 g特丁基对苯二酚、0.75 g山梨酸钾.此配方加工的沙拉酱味道鲜美、酸甜适宜、乳白色、流散缓慢、组织细腻、无纹裂及油水现象,整体接受度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灵菇 预煮液 综合利用 沙拉酱
下载PDF
三峡地区(巴东山区)绿芦笋引种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周明 熊光权 +2 位作者 程微 叶丽秀 杜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0期9524-9524,9590,共2页
通过引进绿芦笋品种在三峡地区(鄂西山区)巴东进行了不同海拔高度的试种试验,结果表明:芦笋在海拔〉1 200 m的山区不宜种植;在800~1 200 m处,当年种植,次年收获;海拔≤800 m处种植,春季移栽,当年秋季小有收获。
关键词 芦笋 引种 山区 栽培
下载PDF
黄精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及产品开发 被引量:32
18
作者 杨德 薛淑静 +2 位作者 卢琪 陈晓春 李露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21期5-9,共5页
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是药食同源植物,富含功能性多糖、黄酮类化合物、甾体皂苷等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提高免疫力、保护肾脏、调节血糖血脂等药理作用,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重要的研究意义,在临床及食疗中应用广泛。对黄精的药理作... 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是药食同源植物,富含功能性多糖、黄酮类化合物、甾体皂苷等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提高免疫力、保护肾脏、调节血糖血脂等药理作用,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重要的研究意义,在临床及食疗中应用广泛。对黄精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黄精产品的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 药理作用 产品开发
下载PDF
油用牡丹综合利用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9
作者 杨德 李露 +1 位作者 薛淑静 方祥亮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21期4097-4100,共4页
探讨了油用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产业发展路径与发展方向,综述了牡丹花、牡丹子油和牡丹子饼粕等的品质特性与综合开发利用现状,为油用牡丹的综合利用与产品开发提供依据。
关键词 油用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 综合利用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低场核磁共振及成像技术分析天花粉干燥过程中水分变化规律 被引量:9
20
作者 任永申 郑尧 +4 位作者 雷蕾 艾娇 梁帅 邓鑫 汪兰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3期415-419,共5页
目的:研究天花粉样品干燥过程中水分含量状态、状态与分布变化规律,为天花粉合理加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低场核磁共振与成像技术(LF-NMR、MRI)研究天花粉样品在干制过程中氢质子(H)的横向弛豫时间(T2)、MRI图像的变化.结果:鲜天花粉中... 目的:研究天花粉样品干燥过程中水分含量状态、状态与分布变化规律,为天花粉合理加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低场核磁共振与成像技术(LF-NMR、MRI)研究天花粉样品在干制过程中氢质子(H)的横向弛豫时间(T2)、MRI图像的变化.结果:鲜天花粉中水分含量为64.96%,主要为自由水(峰面积占比77.79%),其余为束缚水.在干燥过程中,T2向左移动,水流动性降低,自由水含量不断降低,束缚水含量先减少后增加,随后再减少;干燥终点时,自由水含量先于束缚水趋近于零值,饮片外层水分先于内层干燥完毕,且干燥过程随干燥温度升高而加快. MRI图像可直观显示样品水分含量和分布区域由外向内的变化.结论:建立了中药水分低场核磁分析技术,为中药干燥终点判定与工艺条件优化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与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干燥过程 水分含量/水分状态 低场核磁共振技术 天花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