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间接免疫酶染法检测日本血吸虫与湖北钉螺相同抗原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肖玮 陈静卿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36-138,共3页
用日本血吸虫成虫及湖北钉螺冰冻切片作抗原,采用间接免疫酶染法分别检测兔抗钉螺免疫血清和感染血清。结果表明日本血吸虫雌雄成虫、钉螺头足部、肝脏分别出现阳性反应。提示:日本血吸虫与其中间宿主湖北钉螺之间确实存在相同的抗原成分,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钉螺 间接免疫酶染
下载PDF
免疫血清及补体对体外培养日本血吸虫童虫的杀伤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陈静卿 王薇 +1 位作者 李瑛 周述龙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73-78,共6页
本文报道抗体、补体、补体加抗体对机械转变日本血吸虫童虫的杀伤作用,并比较其杀伤效率。用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形态变化。结果显示杀伤率为补体加抗体>单纯补体>单纯抗体。除去补体血清中的B因子,杀伤率明显下降,说明补体... 本文报道抗体、补体、补体加抗体对机械转变日本血吸虫童虫的杀伤作用,并比较其杀伤效率。用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形态变化。结果显示杀伤率为补体加抗体>单纯补体>单纯抗体。除去补体血清中的B因子,杀伤率明显下降,说明补体C_3旁路途径参与杀伤童虫的作用。童虫孵育于含有补体及抗体的培养基中72h后,虫体头背部体棘零乱或消失,有些体被破损及脱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童虫 抗体 补体
下载PDF
斯氏狸殖吸虫成虫体壁超微结构 被引量:3
3
作者 彭德华 沈浩 倪永晖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13-214,共2页
在透射电镜下,正常斯氏狸殖吸虫成虫体壁包括:体被、体被细胞、肌肉层、肌细胞以及胞质通道等。
关键词 狸殖吸虫 成虫 体壁 超微结构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精子发育与支持细胞超微结构的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周述龙 杨孟祥 +4 位作者 孔楚豪 李瑛 梁浩麟 方萍 雷森林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50-52,共3页
本文观察日本血吸虫雄虫睾丸精子发育及支持细胞的超微结构。首次报道血吸虫精子发育及日本血吸虫生殖细胞的结构;精原细胞、精母细胞的特点。根据精细胞的形状、核质浓缩程度、线粒体的分布、顶体样结构的形成、残余体的结集与消失及... 本文观察日本血吸虫雄虫睾丸精子发育及支持细胞的超微结构。首次报道血吸虫精子发育及日本血吸虫生殖细胞的结构;精原细胞、精母细胞的特点。根据精细胞的形状、核质浓缩程度、线粒体的分布、顶体样结构的形成、残余体的结集与消失及周身微管的存在等特征,将精细胞分为Sda、Sdb、Sdc、Sdd 4型。它们镶嵌于支持细胞胞质之间,构成十分复杂的画面。文中介绍了顶体样结构及残余体的内容物,并对其由来与性质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 精子发育 超微结构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尾蚴发育的超微结构观察:Ⅰ.体被局部剖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周述龙 李瑛 杨孟祥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1994年第1期1-6,共6页
本文根据日本血吸虫尾蚴发育分期,除胚细胞(SI)已有报道(胡敏等,1991)外,对胚球期(S2)、尾蚴雏体期(S3)、成熟前期(S4)及成熟期(S5)在透射电镜对体被及其要素(tegumental elements)... 本文根据日本血吸虫尾蚴发育分期,除胚细胞(SI)已有报道(胡敏等,1991)外,对胚球期(S2)、尾蚴雏体期(S3)、成熟前期(S4)及成熟期(S5)在透射电镜对体被及其要素(tegumental elements)进行剖析。结果原(始)体被最早出现于S2,表性分布。随后(S3—S5)消失而为真正体被所取代。体被皱褶亦随高隆。基膜及体棘为各期基本结构。感觉乳突于S3、S4出现。到了S5渐趋复杂而完善并对其结构作了较精细的描述。糖膜直至成熟期(S5)才出现,为尾期成熟的标志。近期对糖膜组份有较深入的研究并对其生理功能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尾蚴 发育 超微结构
下载PDF
斯氏狸殖吸虫卵黄细胞发育的透射电镜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彭德华 沈浩 倪永晖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281-283,T015,共4页
本文描述了斯氏狸殖吸虫卵黄细胞四期发育的超微结构形态特征。卵黄细胞由第一期发育至第四期的过程中,外形由不规则而变为圆形。卵黄滴在第三期卵黄细胞的发育中形成,并沿细胞的边缘分布。高尔基氏复合体存在。粗面内质网逐惭丰富至是... 本文描述了斯氏狸殖吸虫卵黄细胞四期发育的超微结构形态特征。卵黄细胞由第一期发育至第四期的过程中,外形由不规则而变为圆形。卵黄滴在第三期卵黄细胞的发育中形成,并沿细胞的边缘分布。高尔基氏复合体存在。粗面内质网逐惭丰富至是网络状并与核外膜相联,而至细胞成熟时又明显减少。核糖体复合物在卵黄细胞第四期的早期极为丰富,糖原颗粒在成熟的卵黄细胞中也大量增加。而当卵黄细胞退化时,这些细胞器也随之逐渐消失。并揭示成熟的卵黄细胞不仅释放卵黄滴中的颗粒球以供制造卵壳物质,而且还提供营养以助胚胎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虫 卵黄细胞 电子显微镜 发育
下载PDF
小鼠中性粒细胞在抗体及补体参与下对日本血吸虫童虫杀伤作用的体外实验 被引量:3
7
作者 陈静卿 华先欣 蒋明森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1994年第3期226-230,共5页
用光镜及电镜观察小鼠中性粒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依赖抗体及补体对体外培养的日本血吸虫童虫 的作用。结果表明:单纯中性粒细胞很少粘附到童虫表面,仅个别十分疏松地粘附在童虫表面,被粘附 的童虫结构正常。提示:单纯中性粒细胞对童虫... 用光镜及电镜观察小鼠中性粒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依赖抗体及补体对体外培养的日本血吸虫童虫 的作用。结果表明:单纯中性粒细胞很少粘附到童虫表面,仅个别十分疏松地粘附在童虫表面,被粘附 的童虫结构正常。提示:单纯中性粒细胞对童虫无明显作用,在抗体及补体协同下,中性粒细胞成群且 紧密地粘附在童虫体表,在细胞集聚的周围,虫体体被出现隧道样及火山口样变化,紧贴童虫的中性 粒细胞伸出伪足,虫体体棘紊乱,皮层变平,体被剥脱,虫体变形,说明中性粒细胞在抗体及补体协同 下,对童虫有杀伤作用、文中对杀伤机制进行了扼要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童虫 中性粒细胞 抗体
下载PDF
组织内虫卵石蜡切片免疫酶染法对血吸虫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陈静卿 蒋明森 周述龙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1984年第2期127-130,共4页
本文报告组织内虫卵石蜡切片免疫酶染法(Kamiya法)对血吸虫病特异抗体的实验结果,证明其方法简便、快速、敏感、特异,并具抗原性稳定、易标准化、可做滴度的检测等优点。
关键词 血吸虫病 特异抗体 裂体吸虫病 地方病 染法 绘画技法 石蜡切片 免疫酶 虫卵
下载PDF
斯氏狸殖吸虫精子形成的透射电镜观察 被引量:3
9
作者 彭德华 倪永晖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55-57,共3页
用透射电镜观察了斯氏狸殖吸虫精细胞的变化和精子的主要形态结构特征。从而揭示了该虫精子形成的过程。证实了斯氏狸殖吸虫的精细胞和精子有顶体结构。成熟的精子可分为头部和尾部。头部由核质充满,核质可延伸至精子尾部中段的前端。... 用透射电镜观察了斯氏狸殖吸虫精细胞的变化和精子的主要形态结构特征。从而揭示了该虫精子形成的过程。证实了斯氏狸殖吸虫的精细胞和精子有顶体结构。成熟的精子可分为头部和尾部。头部由核质充满,核质可延伸至精子尾部中段的前端。头尾之间为连接段。尾部又由中段和末段组成。尾部的中段起始部的两侧各有一条轴丝。每条轴丝各由9对外周微管和2个中央微管组成,在每2条中央微管的外围,均由一个纤维鞘包绕,其间形成一个车轮样的9+2微管系统结构,其腹侧排列着线粒体。尾部的末段,主要为2条紧靠的轴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氏狸殖吸虫 超微结构 精子形成
下载PDF
旋毛虫体外培养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曾凡龙 郭鄂平 +1 位作者 王燕 宋明华 《医学动物防制》 2003年第3期151-152,共2页
目的 :研究旋毛虫囊蚴在宿主体外培养的情况。方法 :加 2 0 %小牛血清的 RPMI- 16 4 0作为培养基 ,在 37℃、 5 % CO2 的二氧化碳培养箱中培养。结果 :旋毛虫脱囊蚴能在体外合适培养基中存活较长时间。但虫体无明显增大。结论 :旋毛虫... 目的 :研究旋毛虫囊蚴在宿主体外培养的情况。方法 :加 2 0 %小牛血清的 RPMI- 16 4 0作为培养基 ,在 37℃、 5 % CO2 的二氧化碳培养箱中培养。结果 :旋毛虫脱囊蚴能在体外合适培养基中存活较长时间。但虫体无明显增大。结论 :旋毛虫脱囊蚴能在体外生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体外培养 旋毛虫囊蚴 宿主 培养基 刺激因子 生长 发育
下载PDF
子胞蚴连同钉螺组织切片间接免疫酶染法诊断日本血吸虫病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向选东 周述龙 陈静卿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245-248,共4页
将子胞蚴连同钉螺组织行石蜡切片,初步探讨了幼虫抗原片间接免疫酶染法(IIPA-DS)在诊断日本血吸虫病中的价值.结果表明,此法对112例确诊血吸虫病患者的敏感性为94.6%,血清滴度范围自原液至1:160,几何平均滴度1:20。101例正常人血清及2... 将子胞蚴连同钉螺组织行石蜡切片,初步探讨了幼虫抗原片间接免疫酶染法(IIPA-DS)在诊断日本血吸虫病中的价值.结果表明,此法对112例确诊血吸虫病患者的敏感性为94.6%,血清滴度范围自原液至1:160,几何平均滴度1:20。101例正常人血清及24例正常家兔血清均未出现假阳性反应,与24例并殖吸虫病患者血清无交叉反应。IIPA-DS与IHA、COP及ELISA在检出率上符合程度高,在反应强度上一致性好。认为IIPA-DS适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免疫酶染法 诊断
下载PDF
卡氏肺孢子虫的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6
12
作者 苏天成 杨林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1993年第1期30-32,T003,共4页
采用皮下注射醋酸可的松和低蛋白饲养方法诱发SD大鼠自然感染卡氏肺孢子虫后,取其肺组织,按常规方法进行透射电镜的系统观察。结果除为Yoshida提出的卡氏肺孢子虫生活史的有性增殖和无性增殖循环的最新设想提供了某些形态学依据外,还继V... 采用皮下注射醋酸可的松和低蛋白饲养方法诱发SD大鼠自然感染卡氏肺孢子虫后,取其肺组织,按常规方法进行透射电镜的系统观察。结果除为Yoshida提出的卡氏肺孢子虫生活史的有性增殖和无性增殖循环的最新设想提供了某些形态学依据外,还继Vossen等之后再次发现该病原在1型肺泡上皮细胞内寄生的情况。本文最后就卡氏肺孢子虫对宿主的致病机理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氏肺孢子虫 超微结构 病理
下载PDF
长期体外培养日本血吸虫的体被及消化道的透射电镜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述龙 华先欣 +1 位作者 李瑛 杨孟祥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5-7,共3页
用透射电镜观察日本血吸虫人工转变童虫经841培养液培养130d及从动物感染获得成虫经851培养液培养23d后的虫体体被与消化道超微结构。雌雄虫体被结构较完整,基质中似无空泡化现象:感觉孔突与焰细胞结构正常。食道腔面高度皱褶;肠腔中的... 用透射电镜观察日本血吸虫人工转变童虫经841培养液培养130d及从动物感染获得成虫经851培养液培养23d后的虫体体被与消化道超微结构。雌雄虫体被结构较完整,基质中似无空泡化现象:感觉孔突与焰细胞结构正常。食道腔面高度皱褶;肠腔中的板层、脂滴及肠上皮基膜内陷小管等结构与前人报道正常虫体比较基本相似。说明这两种培养液对日本血吸虫所以具有生长发育或促进产卵的功效与血吸虫体被与消化道尚能维持其代谢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体被 消化道 超微结构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体外培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周述龙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61-63,共3页
血吸虫体外培养研究工作在曼氏血吸虫方面发展迅速,其中较突出的有Clegg(1965)从童虫培养至成虫;Basch(1981)使尾蚴人工转变童虫后继续体外培养达到童虫发育,雌雄虫合抱,雌虫产卵,但卵为异常卵。血吸虫体外培养研究除了曼氏血吸虫和本... 血吸虫体外培养研究工作在曼氏血吸虫方面发展迅速,其中较突出的有Clegg(1965)从童虫培养至成虫;Basch(1981)使尾蚴人工转变童虫后继续体外培养达到童虫发育,雌雄虫合抱,雌虫产卵,但卵为异常卵。血吸虫体外培养研究除了曼氏血吸虫和本文着重介绍的日本血吸虫外,其他,如埃及血吸虫和杜氏小裂体吸虫,也曾有人作过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 体外 培养
下载PDF
酶标记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诊断肺吸虫病的初步探索
15
作者 陈静卿 倪永晖 +2 位作者 杨孟祥 单亚丽 熊嗣钰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1981年第1期44-48,共5页
近年来,湖北省一些地区相继发现肺吸虫病例肝并检查出不同类型的病原体。从临床角度来说,除部分肺型可从痰及粪便中查获虫卵证实诊断外,其它如中枢神经型、皮下结节型等很难找到虫卵。因此,造成了诊断上的困难。为了查清肺吸虫病流行区... 近年来,湖北省一些地区相继发现肺吸虫病例肝并检查出不同类型的病原体。从临床角度来说,除部分肺型可从痰及粪便中查获虫卵证实诊断外,其它如中枢神经型、皮下结节型等很难找到虫卵。因此,造成了诊断上的困难。为了查清肺吸虫病流行区人群感染的情况,更好地开展肺吸虫病的防治工作,寻找一种敏感而特异、简便而快速的免疫诊断方法,是当前肺吸虫病诊断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吸虫病 人血清 IHA 教研室 并殖吸虫病 蠕虫病 急性血吸虫病 ELISA 并殖吸虫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肺期童虫灌注收集技术
16
作者 李瑛 周述龙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1991年第3期183-183,共1页
血吸虫的生殖生理、免疫学及药物杀伤机制等研究需要童虫作为研究材料。日本血吸虫童虫根据其侵入宿主部位,可分为皮肤、肺和肝门3个期。由于研究目的不同,收集不同期的童虫在方法上亦不同。在此,我们仅介绍收集肺期童虫所应用的灌注技... 血吸虫的生殖生理、免疫学及药物杀伤机制等研究需要童虫作为研究材料。日本血吸虫童虫根据其侵入宿主部位,可分为皮肤、肺和肝门3个期。由于研究目的不同,收集不同期的童虫在方法上亦不同。在此,我们仅介绍收集肺期童虫所应用的灌注技术,步骤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虫 日本血吸虫 肝门 杀伤机制 免疫学 生殖生理 灌注技术 心尖部 解剖板 孵育时间
下载PDF
伯氏疟原虫的体外培养和扫描电镜观察
17
作者 严继舟 苏天成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21-123,共3页
采用蜡烛缸法比较大鼠血清、人脐带血清、成人B型血清、兔血清、小牛血清和加有次黄嘌呤的小牛血清对伯氏疟原虫体外生长的影响.并对培养前和培养12、20、28h的小牛血清培养物作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所用血清均不能明显改善长期培养... 采用蜡烛缸法比较大鼠血清、人脐带血清、成人B型血清、兔血清、小牛血清和加有次黄嘌呤的小牛血清对伯氏疟原虫体外生长的影响.并对培养前和培养12、20、28h的小牛血清培养物作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所用血清均不能明显改善长期培养效果;对短期培养的效果,以大鼠血清和人脐带血清为优,次黄嘌呤对疟原虫体外生长有潜在的抑制作用。电镜观察表明,小牛血清能使大鼠红细胞发生凝集,红细胞和疟原虫表面所形成的表面粘附物能妨碍裂殖子入侵和疟原虫对代谢物的吸收和排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氏疟原虫 体外培养 扫描电镜
下载PDF
疟原虫体外培养的国外研究进展
18
作者 苏天成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1984年第1期94-98,共5页
研究历史回顾 1880年Laveran发现人类疟原虫后不久,便开始了对疟原虫体外培养的研究。早期有将疟原虫阳性血喂食水蛭使之发生感染的实验,能观察到疟原虫在其体内有轻微的发育,到第4天原虫还具有一定活力。不少人以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验。
关键词 疟原虫 红内期 连续培养 人类 体外培养 红细胞悬液
下载PDF
伯氏疟原虫的体外培养和透射电镜观察
19
作者 严继舟 苏天成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1991年第2期95-98,T001,共5页
用大鼠血清和盐酸苯肼诱导的大鼠网织红细胞,按常规的蜡烛缸法体外培养红内期的伯氏疟原虫,并在培养前和培养12、20和28h,对培养物作透射电镜观察。结果5d的培养除了第一个裂体周期疟原虫有明显增殖外,以后变性原虫渐进性增多。它表现... 用大鼠血清和盐酸苯肼诱导的大鼠网织红细胞,按常规的蜡烛缸法体外培养红内期的伯氏疟原虫,并在培养前和培养12、20和28h,对培养物作透射电镜观察。结果5d的培养除了第一个裂体周期疟原虫有明显增殖外,以后变性原虫渐进性增多。它表现为胞核凝固,核糖体和内质网减少,伪食物泡和食物泡缺损,自噬泡和残余泡形成,裂殖体不能正常成熟,游离裂殖子崩解,有嵴线粒体和微体样分泌泡的产生及多层膜结构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原虫 体外培养 透射电镜
下载PDF
黄石市大冶卫氏并殖吸虫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治的报告
20
作者 廖林贵 《中国公共卫生学报》 1986年第1期61-62,共2页
1978年5月。我市五医院首次诊断6例肺吸虫病人(原系知青下放到大冶县)。为了摸清我市大冶县肺吸虫病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我们从1980年~1984年,对这个病区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和防治研究工作,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流行病学调查 卫氏并殖吸虫 肺吸虫病 冶县 皮试阳性 第二中间宿主 保虫宿主 皮试结果 肺吸虫皮试 研究工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