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术后丙帕他莫联合芬太尼镇痛的疗效观察
1
作者 吕红明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12年第5期445-446,共2页
择期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按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Ⅰ~Ⅱ级,每组40例,术毕20 min时两组均给予芬太尼1μg.kg-1。术后试验组给予丙帕他莫2 mg+芬太尼8μg.kg-1+托烷司琼10 mg+0.9%氯化钠注... 择期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按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Ⅰ~Ⅱ级,每组40例,术毕20 min时两组均给予芬太尼1μg.kg-1。术后试验组给予丙帕他莫2 mg+芬太尼8μg.kg-1+托烷司琼10 mg+0.9%氯化钠注射液至100 mL;对照组给予芬太尼16μg.kg-1+托烷司琼10 mg+0.9%氯化钠注射液至100 mL。两组在术后各观察时点镇痛效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术后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帕他莫 芬太尼 腹腔镜 子宫肌瘤剔除术 镇痛
下载PDF
硬膜外麻醉期间寒战诱因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刘环秀 王焱林 万德宁 《湖北医学院学报》 1990年第4期366-368,共3页
本文共观察117例年龄在10~60岁拟在硬膜外麻醉下作中、下腹及下肢手术患者,随机给予低温(57例,4℃)和室温(60例,26.6±0.3℃)局麻药硬膜外腔注射,发现低温组的寒战发生率(21.1%)显著高于室温组(3.3%,P<0.01),说明局麻药温度与... 本文共观察117例年龄在10~60岁拟在硬膜外麻醉下作中、下腹及下肢手术患者,随机给予低温(57例,4℃)和室温(60例,26.6±0.3℃)局麻药硬膜外腔注射,发现低温组的寒战发生率(21.1%)显著高于室温组(3.3%,P<0.01),说明局麻药温度与寒战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麻醉 温度试验 寒战
原文传递
硬膜外麻醉辅助用药对呼吸及血气的影响
3
作者 谢志丹 曾庆大 万德宁 《湖北医学院学报》 1991年第4期376-378,共3页
35例硬膜外麻醉(T_~S_)辅助用药(哌替啶+异丙嗪半量、氟哌啶+芬太尼半量)对患者呼吸及血气的影响结果表明:病人用药后 VT、MV、PaO_2与未用药组同时期相比,均有显著影响,其降低程度达到20%~42%(P<0.05,<0.01)。采取了给氧措施后... 35例硬膜外麻醉(T_~S_)辅助用药(哌替啶+异丙嗪半量、氟哌啶+芬太尼半量)对患者呼吸及血气的影响结果表明:病人用药后 VT、MV、PaO_2与未用药组同时期相比,均有显著影响,其降低程度达到20%~42%(P<0.05,<0.01)。采取了给氧措施后,VT、MV 有明显改善,以 PaO_2、O_2sat 改善更显著(P<0.01).因此,硬膜外麻醉辅助用药对呼吸及血气的影响非常显著,持续吸氧是消除上述影响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麻醉 哌替啶 药效学 异丙嗪 氢哌利多 芬太尼 呼吸功能不全 血气分析
原文传递
硬膜外注入浓当归液术后镇痛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1
4
作者 杜培良 曾庆大 +6 位作者 张宗泽 刘茂春 黄望莲 杨钢 吴荣才 朱瑞琼 王兰英 《湖北医学院学报》 1992年第2期172-174,共3页
将35例病人随机分为3组,当归组(14例),吗啡组(10例),生理盐水对照组(11例)。术后留置硬膜外导管,待病人伤口疼痛较剧时,从三种溶液中随机取一种经硬膜外导管注入,并记录镇痛起效时间、持续时间和副作用。结果证明,当归组与吗啡组之间镇... 将35例病人随机分为3组,当归组(14例),吗啡组(10例),生理盐水对照组(11例)。术后留置硬膜外导管,待病人伤口疼痛较剧时,从三种溶液中随机取一种经硬膜外导管注入,并记录镇痛起效时间、持续时间和副作用。结果证明,当归组与吗啡组之间镇痛效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说明浓当归液硬膜外注射术后镇痛效果确切可靠、无毒副作用,利于伤口生长及恢复,易于推广,初步动物实验无神经损伤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硬膜外 镇痛药 术后
原文传递
高渗碳酸氢钠静脉注射对出血性休克狗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5
作者 肖家彬 王焱林 +2 位作者 万德宁 李翠荣 唐宏刚 《湖北医学院学报》 1992年第2期169-171,共3页
本实验对6只出血性休克复苏后狗快速静注高渗碳酸氢钠后血流动力学反应进行了研究。5%NaHCO_3(1mmol/kg)静注后立即出现平均主动脉压下降,心率增快,注射后50s MAP、HR 恢复到注射前水平,然后血压逐渐升高,心输出量、平均肺动脉压和肺小... 本实验对6只出血性休克复苏后狗快速静注高渗碳酸氢钠后血流动力学反应进行了研究。5%NaHCO_3(1mmol/kg)静注后立即出现平均主动脉压下降,心率增快,注射后50s MAP、HR 恢复到注射前水平,然后血压逐渐升高,心输出量、平均肺动脉压和肺小动脉楔压,不同程度增高,外周血管阻力则比注射前降低,而且休克后仍存在的代谢性酸中毒得到显著改善。作者建议高渗碳酸氢钠静注速度宜慢,以防一过性低血压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氢盐类 生理学 血流动力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