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心病PCI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风险评估模型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刘莹 张山 刘娟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20-922,共3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风险因素。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5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住院并进行PCI术,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326例患者为血栓组。同期进行PCI术,术后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1524例患者... 目的探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风险因素。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5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住院并进行PCI术,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326例患者为血栓组。同期进行PCI术,术后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1524例患者为对照组。将临床资料中的有关项目设为观察变量,进行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变量纳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中,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深静脉血栓病史、Caprini评分高为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术后使用抗血栓泵、术后进行下肢主动或被动运动、口服三联抗凝药物为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保护性因素。结论PCI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可应用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对血栓形成的风险等级进行预测,术后合理应用抗血栓泵及抗凝药物,配合适当运动,可降低血栓形成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深静脉血栓 风险评估模型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下载PDF
慢性肾脏病患者心包积液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姚维 钱进 +1 位作者 王能 刘玉文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39-642,共4页
目的:分析慢性肾脏病伴心包积液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影响因素,并研究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在我院治疗的慢性肾脏病患者,分为心包积液组(139例)和无心包积液组(142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分析心包积液的危险因素;随访12个月因心血管... 目的:分析慢性肾脏病伴心包积液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影响因素,并研究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在我院治疗的慢性肾脏病患者,分为心包积液组(139例)和无心包积液组(142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分析心包积液的危险因素;随访12个月因心血管疾病再次入院和心源性死亡事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与无心包积液组比较,心包积液组钾离子(K+)、血尿素氮(BUN)、肌酐(Cr)浓度较高,而钙离子(Ca2+)、血红蛋白(Hb)、肾小球滤过率(GFR)、白蛋白水平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快心率(OR:1.43;95%CI:1.04~1.98)、高K+(OR:2.14;95%CI:1.32~3.17)、高Ca2+(OR:1.37;95%CI:1.09~1.76)、低白蛋白(OR:1.86;95%CI:1.22~2.93)是心包积液的危险因素(均P<0.05)。随访结果显示,心包积液显著增加因心血管疾病再次入院率(58/139∶41/142,P=0.02),而不增加心源性死亡率(9/139∶10/142,P=0.52)。Cox回归分析显示,中重度心包积液(HR:2.15;95%CI:1.29~3.48)、终末期肾衰竭(HR:1.76;95%CI:1.16~2.51)、高K+(HR:1.54;95%CI:1.07~2.29)、低白蛋白(HR:1.62;95%CI:1.14~2.37)是12个月联合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慢性肾脏病患者心包积液与快心率、高K+、高Ca2+、低白蛋白相关,心包积液增加慢性肾脏病患者12个月的因心血管疾病再次入院率,其与中重度心包积液、高K+、低白蛋白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包积液 慢性肾脏病 危险因素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