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北十堰市郧西县文管所收藏的两尊六臂鎏金药师佛像
1
作者 杨海莉 屈胜明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0-131,I0008,共3页
1989年6月,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河夹镇(原童元管理区)小秋木沟村8组村民在房后桔园挖沟时,发现了两件窖藏文物,当即上报,县文化局派文管所的文物干部前往现场调查。据当事人介绍,动土时于地下0.6米深处,发现石板一块,起取石板... 1989年6月,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河夹镇(原童元管理区)小秋木沟村8组村民在房后桔园挖沟时,发现了两件窖藏文物,当即上报,县文化局派文管所的文物干部前往现场调查。据当事人介绍,动土时于地下0.6米深处,发现石板一块,起取石板后露出铜质莲花座,继续下挖,清出两尊青铜造像。文物干部将两尊造像征集回文管所保存,经专家鉴定,为六臂鎏金药师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郧西县 十堰市 湖北省 药师佛 佛像 收藏 青铜造像 现场调查
下载PDF
湖北十堰地区的山寨初探
2
作者 刘志军 贾科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年第2期16-21,共6页
文献与实地考察表明,十堰地区的山寨当与流民抚治与农民起义有很大的联系,具体出现的年代是明代崇祯年间征剿李自成农民军时,由郧阳巡抚卢象升提出具体的立寨之法。清嘉庆、咸丰、同治年间,又因白莲教、太平天国起义,该地区再次出现修... 文献与实地考察表明,十堰地区的山寨当与流民抚治与农民起义有很大的联系,具体出现的年代是明代崇祯年间征剿李自成农民军时,由郧阳巡抚卢象升提出具体的立寨之法。清嘉庆、咸丰、同治年间,又因白莲教、太平天国起义,该地区再次出现修建或维修山寨的热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堰 山寨 明清时期 初探
下载PDF
湖北郧西白龙洞古人类遗址初步研究 被引量:30
3
作者 武仙竹 裴树文 +4 位作者 吴秀杰 屈胜明 陈明惠 胡勤 刘武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5,共15页
湖北省郧西县白龙洞遗址经过两次正式发掘,出土了古人类牙齿化石、石制品、骨制品等文化遗物和大量动物化石,是一处重要的古人类遗址。2007年4—5月,作者在该遗址周围进行了地质、地貌调查,并对以往发掘出土的部分动物化石和文化遗物进... 湖北省郧西县白龙洞遗址经过两次正式发掘,出土了古人类牙齿化石、石制品、骨制品等文化遗物和大量动物化石,是一处重要的古人类遗址。2007年4—5月,作者在该遗址周围进行了地质、地貌调查,并对以往发掘出土的部分动物化石和文化遗物进行了整理。同年9月,作者在白龙洞进行探察和小规模试掘,出土大量动物化石和少量石制品、骨制品等文化遗物。同时还发现可疑燃烧痕迹、动物骨骼表面痕迹以及特殊的动物化石埋藏现象等古人类活动证据。白龙洞发育于上新世沙坪组砾岩、泥晶灰岩和泥灰岩地层中,近水平状节理和裂隙为洞穴发育提供前提条件,垂直渗流为溶蚀的主要方式。白龙洞遗址属原地埋藏,动物群的组合显示中更新世早期的面貌,石英岩岩脉原料可能是导致石器工业组合显示北方石器工业面貌的原因。对遗址分布及埋藏现象的初步分析显示,白龙洞为一处多功能的古人类活动遗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更新世 古人类 石制品 白龙洞 郧西
下载PDF
湖北郧县乔家院墓地出土战国及东汉铜器的成分与金相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金锐 罗武干 +2 位作者 王昌燧 黄凤春 黄旭初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14,共8页
摘要:2006年3-12月,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郧县五峰乡乔家院墓群进行了考古勘探和发掘工作。限于考古发掘材料和学者关注度等因素,利用科技手段对该墓地出土战国及东汉时期青铜器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同... 摘要:2006年3-12月,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郧县五峰乡乔家院墓群进行了考古勘探和发掘工作。限于考古发掘材料和学者关注度等因素,利用科技手段对该墓地出土战国及东汉时期青铜器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同时,关于鄂西北地区出土古代青铜器的科学分析研究目前并不多见。鉴于此,本研究利用金相显微镜、XRF等方法分析了湖北省郧县乔家院墓地出土的14件战国及东汉时期铜器样品。分析表明除铜壶镶嵌丝为低锡二元(Cu—Sn)合金外,其他13件均为Cu—Sn—Pb三元合金;其制作工艺以铸造为主,另外还采用了热锻、热锻后冷加工、铜质芯撑、错红铜等工艺。以上分析数据为湖北地区战国及东汉时期青铜合金构成及成型工艺积累了相关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家院墓地 青铜器 合金工艺
下载PDF
湖北房县出土摇钱树考 被引量:3
5
作者 李菲 刘斌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9-61,96,F0003,共5页
摇钱树是我国汉代、三国时期墓葬中常见的随葬明器,大多出土于四川盆地。位于鄂西北的房县为首次发现摇钱树,对于研究摇钱树的分布范围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房县 摇钱树 功能用途 分布范围
下载PDF
湖北宜都杨守敬书何远庆墓志铭考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志军 张首才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6-10,共5页
1986年发现的湖北省汉川县人何远庆墓志铭,内容丰富,叙述详明,详细地记载了其生平事迹,是一部体例规范的墓志铭,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该墓志铭的撰写者黄福与书写者杨守敬,均是晚清至民国时期的知名人士,黄福是国学造诣很深的学者,此墓... 1986年发现的湖北省汉川县人何远庆墓志铭,内容丰富,叙述详明,详细地记载了其生平事迹,是一部体例规范的墓志铭,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该墓志铭的撰写者黄福与书写者杨守敬,均是晚清至民国时期的知名人士,黄福是国学造诣很深的学者,此墓志铭通篇结构严谨,涉及诸多古文、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尤其是杨守敬,更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学者,学识渊博,著述宏富,成就显赫。此墓志铭为其亲笔所书,作为一代书法家,这是杨守敬书法作品中的珍品,有着很高的书法艺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汉川 宜都 何远庆 杨守敬 黄福 墓志铭
下载PDF
湖北郧县两处旧石器地点调查 被引量:2
7
作者 祝恒富 《南方文物》 2000年第3期1-5,17,共6页
关键词 旧石器 砍砸器 郧县人遗址 地点 尖状器 大树垭 石英岩 变质岩 石制品 加工痕迹 湖北郧县
下载PDF
十堰市博物馆藏几尊石刻造像
8
作者 杨海莉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8-129,共2页
十堰市地处鄂西北边陲,受道教胜地武当山的影响,明、清时期建起了许多寺庙,这些寺庙基本已坍塌,大部分石刻造像存在荒郊野外,受自然损坏和人为破坏严重。自1995年以来,十堰市博物馆认真贯彻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文物工作方针,对... 十堰市地处鄂西北边陲,受道教胜地武当山的影响,明、清时期建起了许多寺庙,这些寺庙基本已坍塌,大部分石刻造像存在荒郊野外,受自然损坏和人为破坏严重。自1995年以来,十堰市博物馆认真贯彻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文物工作方针,对散存在外的石刻文物进行了征集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刻造像 十堰市 馆藏 人为破坏 文物工作 石刻文物 鄂西北 武当山
原文传递
湖北丹江口市习家店摩崖石刻与明代武当山采石场
9
作者 杨立志 刘志军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年第4期11-15,共5页
湖北丹江口市习家店发现一处摩崖石刻,从铭文内容考察,此地可能为一处明代兴建武当山建筑群所需石料的采石场。这一发现,为研究武当山建筑群的石料来源提供了实物资料。
关键词 湖北丹江口 摩崖石刻 武当山 石料采石场
下载PDF
广州老城区历史文物资源调查及开发策略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郭立新 朱明敏 +2 位作者 闫晓青 李珩 程小锋 《文化遗产》 CSSCI 2011年第4期143-151,159-161,共9页
通过调查和分析,本文认为广州老城区历史文物资源具有量多、体小、分散、难寻的特点,大多是二级或三级旅游吸引物。相应地,在广州老城区历史文物资源开发过程中,应坚持以内向型为主、外向型为辅,以公益性开发为主,以商业开发为辅的模式... 通过调查和分析,本文认为广州老城区历史文物资源具有量多、体小、分散、难寻的特点,大多是二级或三级旅游吸引物。相应地,在广州老城区历史文物资源开发过程中,应坚持以内向型为主、外向型为辅,以公益性开发为主,以商业开发为辅的模式;在加强公益宣传的同时,建议采取组团模式和文化步道模式,以增强文物景点的可达性与吸引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老城区 历史文物资源 开发
下载PDF
唐濮恭王李泰墓志铭考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志军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3-99,共7页
李泰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四子,也是长孙皇后嫡出次子,主要生活在武德与贞观二朝,地位显赫,才能卓著,深受太宗和朝中大臣的喜爱与拥戴。唐史中关于李泰的记载较多。李泰墓志铭的出土,可补史料之不足,使学界关于李泰研究的一些问题迎刃而解。
关键词 湖北十堰 郧县 唐代 李泰 墓志铭
下载PDF
旧石器时代中国南方砾石工业初探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礼堂 祝恒富 解宇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31-635,共5页
考古学发现表明,在旧石器时代,长江流域的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汉水流域的鄂西北、陕南、豫西南的部分地区,珠江流域的广西左江沿岸的百色地区,存在一种以河床砾石为原料、制作粗犷、器类单一、器形偏大的原始砾石工业,这种原始砾工... 考古学发现表明,在旧石器时代,长江流域的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汉水流域的鄂西北、陕南、豫西南的部分地区,珠江流域的广西左江沿岸的百色地区,存在一种以河床砾石为原料、制作粗犷、器类单一、器形偏大的原始砾石工业,这种原始砾工业与北方原始大石片工业形成鲜明的比照,它代表在我国旧石器时代的长江以南地区,客观存在着一种砾石工业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石器时代 中国南方 砾石工业
下载PDF
武当七星剑之渊源散论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昌来 杨华山 +3 位作者 李俊 王正华 刘志军 黄旭初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6期5-8,共4页
武当七星剑为中国武术兵器的19种文化现象之一,考其渊源多与古人类对自然崇拜、道教法器及其与武当习武尚剑有关系.特殊的历史地理与文化构成了武当剑术同中国剑术来源的四个要素基本保持一致,也就是说道教剑文化是中国剑术的主要来源.... 武当七星剑为中国武术兵器的19种文化现象之一,考其渊源多与古人类对自然崇拜、道教法器及其与武当习武尚剑有关系.特殊的历史地理与文化构成了武当剑术同中国剑术来源的四个要素基本保持一致,也就是说道教剑文化是中国剑术的主要来源.因此,武当剑术同武术的产生与发展的历史一样,其功能演变也同样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斗七星 崇拜 法器 武当剑 渊源
下载PDF
太山庙新石器时代遗址第一次发掘简报
14
作者 朱俊英 刘文春 胡平乐 《江汉考古》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0,共10页
关键词 新石器时代遗址 太山 灰胎 红衣 夹砂陶 红陶 陶质 遗物 泥质陶 细泥陶 乾隆通宝 石锛 TN 第一次
下载PDF
一件金代“吴牛喘月”镜考
15
作者 李菲 《文博》 2009年第5期70-71,共2页
金代铜镜的铸造工艺独树一帜,既吸取了中原地区汉族铸镜的优良传统,又体现了游牧民族特有的豪放粗犷的气质。金代铜镜所用题材大多采用中原地区广为流传的传说与典故,吴牛喘月镜便是此类典型镜种之一。本文主要考证了此件吴牛喘月镜的... 金代铜镜的铸造工艺独树一帜,既吸取了中原地区汉族铸镜的优良传统,又体现了游牧民族特有的豪放粗犷的气质。金代铜镜所用题材大多采用中原地区广为流传的传说与典故,吴牛喘月镜便是此类典型镜种之一。本文主要考证了此件吴牛喘月镜的来源、制作工艺,并对其时代特点及社会背景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牛喘月 制作工艺 社会背景
下载PDF
甘肃秦安大地湾地画是一幅野合图 被引量:3
16
作者 祝恒富 《四川文物》 1999年第1期54-55,共2页
关键词 大地湾遗址 地画 野合 人物形象 生殖崇拜 黑色颜料 棒状物 原始社会 秦安 甘肃
下载PDF
杨守敬之母黎氏墓志铭考释及相关问题刍议
17
作者 张首才 刘志军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7-10,共4页
杨守敬是清末民国初年湖北宜都的知名学者与大书法家,学识渊博,著述甚丰,成就斐然。以杨守敬为核心的"杨学"研究正方兴未艾,其母亲黎氏墓志铭的发现,为研究杨守敬提供了极为难得的真实史料,本文即对杨母墓志铭及其所涉及到的... 杨守敬是清末民国初年湖北宜都的知名学者与大书法家,学识渊博,著述甚丰,成就斐然。以杨守敬为核心的"杨学"研究正方兴未艾,其母亲黎氏墓志铭的发现,为研究杨守敬提供了极为难得的真实史料,本文即对杨母墓志铭及其所涉及到的相关问题作浅略的考释与讨论,以期扩展和丰富"杨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宜都 杨守敬 杨母黎氏 墓志铭
下载PDF
湖北郧县刘湾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11
18
作者 陈曦 冯小波 +5 位作者 郝勤建 王昊 王正华 黄旭初 周兴明 张俊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11,I0001,I0002,共11页
刘湾旧石器时代遗址位于湖北省十堰市郧县杨溪铺镇刘湾村4组,埋藏于汉水左岸第Ⅲ级阶地上。其文化面貌有以下一些特点:石制品的岩性大类中以火成岩为多,种类以沉积岩为多;岩性多样,以脉石英为主;素材以河床中磨圆度较高的河卵石为主,石... 刘湾旧石器时代遗址位于湖北省十堰市郧县杨溪铺镇刘湾村4组,埋藏于汉水左岸第Ⅲ级阶地上。其文化面貌有以下一些特点:石制品的岩性大类中以火成岩为多,种类以沉积岩为多;岩性多样,以脉石英为主;素材以河床中磨圆度较高的河卵石为主,石器的素材以砾石(石核)为主,以石片为素材的石器处于可忽略的地位;石制品的剥片和加工方式均为硬锤锤击法,没有发现砸击法等其它方法的产品;剥片时对石核的台面不进行预先修理;石器类型以砍砸器为主,其次为手斧、手镐,刮削器最少;石器的加工方式以单向加工的为多,但双向加工的石器也有相当的比例。刘湾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证明在汉水流域不仅有距今100万年的旧石器时代早期的"郧县人"文化,也有距今10~5万年的文化,汉水流域的远古文化是土生土长的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湾 石制品 旧石器时代晚期
原文传递
新见的一件曾伯宫父鬲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旭初 李刚 +1 位作者 柳毅 龚俊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6-128,共3页
笔者近期在十堰某私人藏家手中见到一件曾伯宫父鬲,据藏家介绍该器可能为湖北随枣或京山地区出土,于2006年入藏。笔者见该器器形、纹饰、铭文书体均与现藏上海博物馆的曾伯宫父鬲一致。特撰文加以介绍供学界研究。
关键词 上海博物馆 出土 器形 纹饰 铭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