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王刚 张德清 +3 位作者 何建永 徐玉华 刘智权 李东冬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70-473,共4页
目的观察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IMT)对亚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进行6周的康复治疗。2组患者均先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每日1次,每次45~60min,每周训... 目的观察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IMT)对亚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进行6周的康复治疗。2组患者均先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每日1次,每次45~60min,每周训练6次。4周后治疗组改用CIMT治疗2周,对照组治疗保持不变。采用Fugl-Meyer运动量表(FMA)、上肢功能测验(UEFT)、简易上肢机能检查(STEF)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于治疗前、治疗4周和6周后,以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和3个月评定2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进行比较。结果2组治疗后不同时间段的上肢、腕和手FMA、UEFT、STEF和M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6周后及随访期间的UEFT、STEF和MB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其功能改善更显著,且疗效持续至随访期。结论CIMT可促进亚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其疗效优于常规康复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 脑卒中 上肢
原文传递
“运动想像”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刚 张德清 何建永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759-761,共3页
目的观察"运动想像"疗法对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运动想像"疗法干预。采用F... 目的观察"运动想像"疗法对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运动想像"疗法干预。采用Fugl-Meyer运动量表(FMA)、上肢功能测验(UEFT)和简易上肢机能检查(STEF)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对2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并同时对2组患者评分情况进行比较。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其上肢、腕和手UEFT及STEF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其中治疗组患者UEFT和STEF评分的改善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想像"疗法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可进一步促进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上肢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想像”疗法 脑卒中 上肢
原文传递
旋磁场加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陈慧敏 张德清 +1 位作者 刘经星 孙峰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59-359,共1页
小儿肌性斜颈又名“胸锁乳突肌挛缩性斜颈”,俗称“歪脖”。其临床表现以患儿头向患侧倾斜、前倾,颜面旋向健侧为特征。患儿在出生后发现颈部一侧有梭形肿块,以后患侧胸锁乳突肌逐渐挛缩紧张,突出如条索状,继而头部倾斜。病程较久... 小儿肌性斜颈又名“胸锁乳突肌挛缩性斜颈”,俗称“歪脖”。其临床表现以患儿头向患侧倾斜、前倾,颜面旋向健侧为特征。患儿在出生后发现颈部一侧有梭形肿块,以后患侧胸锁乳突肌逐渐挛缩紧张,突出如条索状,继而头部倾斜。病程较久者,患儿颜面的发育受到影响,健侧颜面部也发生适应性改变,致使颜面部大小不对称。晚期还会继发代偿性胸椎侧凸畸形。我科采用旋磁场加推拿治疗小儿先天性斜颈,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肌性斜颈 疗效观察 推拿治疗 临床表现 旋磁场 小儿先天性斜颈 挛缩性斜颈 胸锁乳突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