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纯化31/32kDa抗原和成虫粗抗原诊断日本血吸虫病的比较 被引量:14
1
作者 沈定文 罗金萍 +2 位作者 练炳生 覃金红 彭胜国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1998年第4期311-313,共3页
用纯化的日本血吸虫成虫31/32kDa抗原(Sj31/32)与成虫粗抗原(AWA)对不同类型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抗体进行检测,结果3种不同类型(急性、慢性和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血清抗Sj31/32抗体水平(OD值)分别... 用纯化的日本血吸虫成虫31/32kDa抗原(Sj31/32)与成虫粗抗原(AWA)对不同类型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抗体进行检测,结果3种不同类型(急性、慢性和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血清抗Sj31/32抗体水平(OD值)分别为2.77±0.25、2.67±0.30和2.46±0.19(P<0.01),抗AWA抗体水平分别为3.27±0.16、3.28±0.16和3.20±0.17(P>0.05)。慢性血吸虫病患者血清抗Sj31/32抗体与每克粪便虫卵数(EPG)之间有高度的相关性(r=0.93),明显高于抗AWA抗体与EPG的相关性(r=0.45)。结果表明,利用纯化Sj31/32诊断血吸虫病能较好地区别不同的感染类型和感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病 31/32kDa抗原 成虫粗抗原 诊断
下载PDF
Sj26基因转染树突状细胞抗血吸虫感染作用 被引量:7
2
作者 沈定文 罗金萍 李雍龙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393-1394,共2页
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Sj 26基因转染树突状细胞(DC)抗血吸虫感染保护性免疫作用。方法利用Sj26基因转染、空质粒pcDNA 3转染和未处理DC分别免疫BALB/c小鼠3次,攻击感染后计数成虫和虫卵。结果Sj26基因转染DC免疫小鼠诱导34.5%的减虫率和48... 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Sj 26基因转染树突状细胞(DC)抗血吸虫感染保护性免疫作用。方法利用Sj26基因转染、空质粒pcDNA 3转染和未处理DC分别免疫BALB/c小鼠3次,攻击感染后计数成虫和虫卵。结果Sj26基因转染DC免疫小鼠诱导34.5%的减虫率和48.5%的减卵率,明显高于空质粒pcDNA 3转染DC组(16.8%和15.8%)和未处理DC组(14.6%和14.4%),空质粒pcDNA 3转染DC和未处理D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j 26基因转染DC可诱导抗血吸虫感染的保护性免疫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树突状细胞 SJ26 基因转染 保护性免疫
下载PDF
重组日本血吸虫31/32kDa抗原保护性免疫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沈定文 罗金萍 +2 位作者 陈喜珪 覃金红 彭胜国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55-556,共2页
目的 探讨抗体在重组日本血吸虫 31/ 32kDa抗原 (rSj31/ 32 )保护性免疫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用rSj31/ 32多次免疫兔血清 (rSj31/ 32 -VRS)在不同时间被动转移至小鼠体内 ,并动态观察兔血清中IgG抗体水平。 结果 rSj31/ 32 -VRS攻击... 目的 探讨抗体在重组日本血吸虫 31/ 32kDa抗原 (rSj31/ 32 )保护性免疫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用rSj31/ 32多次免疫兔血清 (rSj31/ 32 -VRS)在不同时间被动转移至小鼠体内 ,并动态观察兔血清中IgG抗体水平。 结果 rSj31/ 32 -VRS攻击感染前被动转移可诱导小鼠 32 6 %的减虫率 ,6 5 0 %的减卵率 ,明显高于攻击感染后被动转移诱导的保护力 (18 5 % )。rSj31/ 32 -VRS血清IgG抗体于第 3周开始升高 ,第 4周达高峰 ,并维持较高水平。 结论 抗体在rSj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rSj31/32 保护性免疫 血清被动转移 抗原 血吸虫病
下载PDF
基因转染树突状细胞联合免疫抗血吸虫感染作用 被引量:5
4
作者 沈定文 罗金萍 李雍龙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216-1217,共2页
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Sj26和Sj23基因转染树突状细胞(DC)联合免疫抗血吸虫感染保护性免疫作用。方法利用Sj26-Sj23基因转染、Sj26基因转染、Sj23基因转染、空质粒pcDNA3转染和未处理DC分别免疫BALB/c小鼠3次,攻击感染后计数成虫和虫卵。结... 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Sj26和Sj23基因转染树突状细胞(DC)联合免疫抗血吸虫感染保护性免疫作用。方法利用Sj26-Sj23基因转染、Sj26基因转染、Sj23基因转染、空质粒pcDNA3转染和未处理DC分别免疫BALB/c小鼠3次,攻击感染后计数成虫和虫卵。结果Sj26-Sj23基因转染DC联合免疫小鼠诱导40.5%的减虫率和58.9%和减卵率,高于单独Sj26基因转染DC免疫组(34.5%和48.5%)和Sj23基因转染DC免疫组(32.6%和40.6%),亦明显高于空质粒pcDNA3转染DC组(16.8%和15.8%)和未处理DC组(14.6%和14.4%),Sj26基因转染DC免疫组和Sj23基因转染DC免染组的减卵率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j26-Sj23基因转染DC联合免疫可增强抗血吸虫感染的保护性免疫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树突状细胞 SJ26 SJ23 基因转染 保护性免疫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31/32kDa重组抗原细胞免疫机制 被引量:2
5
作者 陈喜珪 沈定文 +2 位作者 罗金萍 覃金红 彭胜国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197-1198,共2页
目的探讨细胞免疫在重组日本血吸虫31/32kDa抗原(rSj31/32)保护性免疫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Sj31/32抗原免疫BALB/c小鼠,ELISA分别检测免疫前后小鼠血清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IL-4)的含量,攻击感染后以脾细胞培养法检测经刀豆蛋... 目的探讨细胞免疫在重组日本血吸虫31/32kDa抗原(rSj31/32)保护性免疫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Sj31/32抗原免疫BALB/c小鼠,ELISA分别检测免疫前后小鼠血清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IL-4)的含量,攻击感染后以脾细胞培养法检测经刀豆蛋白(ConA)和可溶性虫卵抗原(SEA)刺激后,小鼠脾细胞分泌IFN-γ和IL-4的水平。结果rSj31/32抗原免疫后血清IFN-γ的水平明显增加(P<0.001),而IL-4的含量无明显变化;经SEA刺激,免疫组脾细胞产生较高水平的IFN-γ,而产生的IL-4水平较其他组低(P<0.01)。结论细胞免疫在rSj31/32诱导的保护性免疫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rSj31/32 保护性免疫 细胞免疫
下载PDF
3种抗原Dot-ELISA诊断日本血吸虫病的比较 被引量:2
6
作者 沈定文 罗金萍 陈喜圭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46-447,共2页
目的 探讨Dot-ELISA快速诊断血吸虫病的实用价值。方法 利用Dot ELISA分别检测 10 8例日本血吸虫病人、2 5例肝吸虫病人、2 0例肺吸虫病和 5 0例正常人血清日本血吸虫 31/ 32kDa抗原 (Sj31/ 32 )、可溶性虫卵抗原 (SEA)和血吸虫成虫... 目的 探讨Dot-ELISA快速诊断血吸虫病的实用价值。方法 利用Dot ELISA分别检测 10 8例日本血吸虫病人、2 5例肝吸虫病人、2 0例肺吸虫病和 5 0例正常人血清日本血吸虫 31/ 32kDa抗原 (Sj31/ 32 )、可溶性虫卵抗原 (SEA)和血吸虫成虫粗抗原 (AWA)特异性IgG抗体 ,以寻找用于Dot ELISA快速有效诊断日本血吸虫病的抗原。结果  10 8例日本血吸虫病人血清Sj31/ 32 IgG、SEA IgG和AWA IgG的检出率分别为 92 6 %、94 4%和 95 4% ,平均抗体滴度分别为 1∶333、1∶982和 1∶85 0 ,5 0例正常人和 2 5例肝吸虫病人Sj31/ 32 IgG均为阴性 ,2 0例肺吸虫病人中Sj31/ 32 IgG仅 1例阳性 ,而正常人、肝吸虫和肺吸虫病人SEA IgG、AWA IgG均有不同程度的交叉反应。Sj31/ 32 IgG与SEA、AWA敏感性相似 ,但特异性明显高于SEA和AWA。结论 提示Sj31/ 32 IgGDot ELISA诊断日本血吸虫病价值优于SEA和AW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病 DOT-ELISA Sj31/32 AWA SEA
下载PDF
血吸虫Sj23基因转染对树突状细胞功能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沈定文 罗金萍 +2 位作者 李雍龙 陈喜 覃金红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098-1099,共2页
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23kDa膜蛋白(Sj23)基因转染对树突状细胞(DC)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技术将Si23基因转染DC,流式细胞术(FCM)检测Sj23基因转染的DC摄取抗原的能力,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Sj23基因转染的DC对同... 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23kDa膜蛋白(Sj23)基因转染对树突状细胞(DC)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技术将Si23基因转染DC,流式细胞术(FCM)检测Sj23基因转染的DC摄取抗原的能力,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Sj23基因转染的DC对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的刺激作用。结果Sj23基因转染后Sj23蛋白在DC中高表达,与pcDNA3转染的DC和未转染的DC相比,Sj23基因转染的DC摄取抗原的能力降低,能明显刺激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结论Sj23基因转染DC后能促进DC的活化,增强DC的生物学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基因转染 日本血吸虫 SJ23
下载PDF
SEA致敏树突状细胞免疫小鼠Th1/Th2细胞因子 被引量:1
8
作者 沈定文 罗金萍 李雍龙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066-1067,共2页
目的探讨Th1/Th2细胞因子在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EA)致敏树突状细胞(DC)免疫小鼠抗感染中的作用。方法采用SEA致敏DC免疫BALB/c小鼠,ELISA分别检测免疫前、后小鼠血清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的含量,脾细胞培养法检测... 目的探讨Th1/Th2细胞因子在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EA)致敏树突状细胞(DC)免疫小鼠抗感染中的作用。方法采用SEA致敏DC免疫BALB/c小鼠,ELISA分别检测免疫前、后小鼠血清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的含量,脾细胞培养法检测经刀豆蛋白A(ConA)和SEA刺激后,小鼠脾细胞分泌IFN-γ和IL-4的水平。结果SEA致敏DC免疫后血清IFN-γ的水平无明显变化,而IL-4的含量明显增加(P<0.01);经ConA、SEA刺激,SEA致敏DC免疫组脾细胞产生较高水平的IL-4(P<0.01),而IFN-γ水平与其他组无明显变化。结论SEA致敏DC免疫主要诱导Th2免疫反应,在抗血吸虫感染保护性免疫中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抗原致敏 日本血吸虫 细胞因子
下载PDF
水蛭致鼻腔大出血误诊1例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喜珪 彭胜国 +2 位作者 覃金红 罗金萍 陶维泉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5年第7期1390-1391,共2页
关键词 鼻腔大出血 误诊 水蛭 注意力不集中 病例报告 鼻腔出血 对症处理 医院就诊 卫生纸 60岁 卫生院 后出血 饮生水 右侧 填塞
下载PDF
重组日本血吸虫抗原诱导小鼠抗卵免疫的研究
10
作者 沈定文 罗金萍 +4 位作者 陈喜珪 覃金红 彭胜国 李雍龙 詹希美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921-922,共2页
目的 探讨重组日本血吸虫 31/ 32kDa抗原 (rSj31/ 32 )诱导小鼠产生抗卵免疫的效果。方法 采用rSj31/32抗原免疫小鼠 ,攻击感染后 4 2d ,定量检测粪卵、肝肠组织内虫卵及雌虫子宫内虫卵数。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rSj31/ 32抗原免疫小... 目的 探讨重组日本血吸虫 31/ 32kDa抗原 (rSj31/ 32 )诱导小鼠产生抗卵免疫的效果。方法 采用rSj31/32抗原免疫小鼠 ,攻击感染后 4 2d ,定量检测粪卵、肝肠组织内虫卵及雌虫子宫内虫卵数。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rSj31/ 32抗原免疫小鼠肝、肠组织内总卵数和粪卵数分别减少 4 6 0 % ,76 0 %和 83 0 % ,其中肝、肠组织内成熟虫卵数明显减少 (6 9 0 %和 91 0 % ) ,而肝组织内死亡虫卵数显著增加 (2 4 2 5 % )。此外 ,雌虫子宫内虫卵数亦明显下降(4 9 8% )。结论 rSj31/ 32抗原能诱导小鼠产生抗雌虫生殖和抗卵胚发育的免疫 ,可望作为抗卵疫苗的候选抗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31/32kDa抗原 抗卵免疫
下载PDF
蛞蝓致阴道出血误诊1例
11
作者 陈喜珪 覃金红 +1 位作者 罗金萍 彭胜国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836-836,共1页
关键词 软体动物门 子宫出血 寄生虫学 诊断 误诊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