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椎动脉近段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敏才 胡振武 胡圣望 《解剖学研究》 CAS 2003年第4期265-266,共2页
目的 为椎动脉近段的重建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 2 4具 4 8侧经防腐处理的新鲜尸体标本上观察椎动脉近段的起点、分支、走行情况 ,测量椎动脉近段两端管腔外径、长度。结果 椎动脉近段的起点外径左侧为 (4 5 2± 0 79)mm ... 目的 为椎动脉近段的重建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 2 4具 4 8侧经防腐处理的新鲜尸体标本上观察椎动脉近段的起点、分支、走行情况 ,测量椎动脉近段两端管腔外径、长度。结果 椎动脉近段的起点外径左侧为 (4 5 2± 0 79)mm ;末端外径左侧为 (4 1 2± 0 71 )mm ,右侧为 (3 90± 0 82 )mm ;全长左侧为 (33 7± 8 3)mm ,右侧为 (2 7 75± 5 1 )mm。结论 椎动脉近段的观察与测量结果对椎动脉近段重建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 应用解剖学 椎-基底动脉 颈椎病
下载PDF
喉切除术相关血管神经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敏才 胡振武 胡圣望 《解剖与临床》 2006年第5期356-357,共2页
目的:为喉切除手术提供相关血管神经的形态学依据。方法:在20具(40侧)成人头颈部标本上解剖观测喉的血管和神经的走行及分布。结果:喉上动脉的入喉处在甲状软骨上角前下方左侧(14.91±3.83)mm、右侧(15.96±3.56)mm;喉上神经喉... 目的:为喉切除手术提供相关血管神经的形态学依据。方法:在20具(40侧)成人头颈部标本上解剖观测喉的血管和神经的走行及分布。结果:喉上动脉的入喉处在甲状软骨上角前下方左侧(14.91±3.83)mm、右侧(15.96±3.56)mm;喉上神经喉内支的入喉处在甲状软骨上角前下方左侧(12.80±4.42)mm、右侧(13.24±3.68)mm;喉下神经入喉处距离甲状软骨下角左侧(5.38±1.57)mm、右侧(5.69±1.78)mm。进行左右比较时,表现为右侧优势。结论:本研究对喉切除手术以及其他颈前区手术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切除 血管 神经 解剖
下载PDF
经第1肋间隙胸腔穿刺引流的解剖学基础及应用
3
作者 李应续 陈浩 +1 位作者 余海元 陈克能 《中国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2年第2期130-131,共2页
目的 总结经第1肋间隙胸腔穿刺引流的解剖学基础及临床应用。方法 26具成年人尸体标本,测量锁骨中线与第1肋上缘交点(引流点)至胸顶诸条血管的最近距离,对10例经第1肋间隙胸腔穿刺引流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引流点至锁骨下静脉的距... 目的 总结经第1肋间隙胸腔穿刺引流的解剖学基础及临床应用。方法 26具成年人尸体标本,测量锁骨中线与第1肋上缘交点(引流点)至胸顶诸条血管的最近距离,对10例经第1肋间隙胸腔穿刺引流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引流点至锁骨下静脉的距离左侧为(29.6±1.9)mm,右侧(28.0±1.5)mm;至锁骨下动脉左侧(32.2±1.6)mm,右侧(31.6±1.8)mm;至无名静脉左侧(34.0±1.6)mm,右侧(33.8±1.5)mm;至胸廓内动脉左侧(30.0±2.1)mm,右侧(29.8±2.0)mm。临床观察表明,此引流点对胸膜腔顶部的包裹性残腔疗效满意。结论 临床上采用第1肋间隙胸腔穿刺引流是可行的,当病变高于第2肋间时,可采用经第1肋间隙穿刺引流胸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穿刺引流 解剖学 应用
下载PDF
正中神经返支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钱月楼 李应续 胡松林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1995年第A01期50-51,共2页
观察了200侧人上肢标本的正中神经返支.返支的起始分三型,其中起自第1指掌侧总神经为69.0%;从腕管外发出的占69.6%;从腕管内发出的占30.4%.返支中14.1%穿过腕横韧带;与桡动脉掌浅支有伴随关系的仅25.... 观察了200侧人上肢标本的正中神经返支.返支的起始分三型,其中起自第1指掌侧总神经为69.0%;从腕管外发出的占69.6%;从腕管内发出的占30.4%.返支中14.1%穿过腕横韧带;与桡动脉掌浅支有伴随关系的仅25.0%.从肌肉近侧1/3进入鱼际肌的占返支的90%,由1支返支神经进入鱼际肌各块肌肉的占53.0%。提出正中神经返支的体表投影是从鱼际纹近。中1/3交点向舟骨结节尖与拇指近节指骨底桡侧点连线所作的垂线.为临床开展正中神经返支修复提供解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中神经 正中神经返支 解剖学
原文传递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微量注射N-硝基左旋精氨酸和硝普钠对大鼠血压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胡圣望 胡旺平 胡松林 《解剖学研究》 CAS 2002年第1期43-45,共3页
目的 研究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PAG)内NO对血压的作用。方法 采用PAG微量注射N 硝基左旋精氨酸和硝普钠 ,观察大鼠血压的变化。结果 PAG微量注射N 硝荃左旋精氨酸 (L NNA)后 ,平均动脉压 (MAP)显著升高 ,此效应可被预先注射L Arg逆转... 目的 研究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PAG)内NO对血压的作用。方法 采用PAG微量注射N 硝基左旋精氨酸和硝普钠 ,观察大鼠血压的变化。结果 PAG微量注射N 硝荃左旋精氨酸 (L NNA)后 ,平均动脉压 (MAP)显著升高 ,此效应可被预先注射L Arg逆转。PAG微量注射硝普钠 (SNP)后 ,MAP显著降低 ,此效应可被预先注射荷包丹碱 (Bic)递转。结论 PAG内L Arg NO通路对动物血压有紧张性抑制作用 ,可能是通过GABA受体介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N-硝基旋精氨酸 硝普纳
下载PDF
自体变性骨骼肌修复面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钱月楼 胡延林 吴红年 《解剖学研究》 CAS 2003年第1期45-46,T005,共3页
目的 探讨修复面神经缺损的新方法。方法  2 2只成年大耳白兔随机分为自体变性骨骼肌组 ,采用自体变性骨骼肌修复兔面神经上颊支 8mm缺损 ,自体神经移植修复组和对照组。并进行电生理、形态学观察和图像分析。结果 术后 2 0周自体变... 目的 探讨修复面神经缺损的新方法。方法  2 2只成年大耳白兔随机分为自体变性骨骼肌组 ,采用自体变性骨骼肌修复兔面神经上颊支 8mm缺损 ,自体神经移植修复组和对照组。并进行电生理、形态学观察和图像分析。结果 术后 2 0周自体变性骨骼肌组面神经缺损获修复 ,其再生神经的形态和电传导功能与自体神经移植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变性骨骼肌 修复 面神经缺损 实验 自体神经移植 电生理 形态学
下载PDF
大鼠正中神经感觉纤维在脊髓胶状质定位投射的定量分析
7
作者 胡圣望 胡勇 胡松林 《解剖学研究》 CAS 2002年第2期131-132,144,I007,共4页
目的 对大鼠正中神经感觉秒纤维在脊髓胶状质 (SG)的定量投射进行定量分析。方法 按照跨神经节溃变的原理 ,用抗氟化物酸性磷酸酶 (FRAP)法和显微测量。结果 大鼠正中神经向SG的纵向投射主要为C5~T1。C5~T1各节段SG水平向眉毛状反... 目的 对大鼠正中神经感觉秒纤维在脊髓胶状质 (SG)的定量投射进行定量分析。方法 按照跨神经节溃变的原理 ,用抗氟化物酸性磷酸酶 (FRAP)法和显微测量。结果 大鼠正中神经向SG的纵向投射主要为C5~T1。C5~T1各节段SG水平向眉毛状反应带所测均值 (mm)分别为 0 888、0 935、0 95 7、0 90 5和 0 776 ,而正中神经向C5~T1各节段SG水平向投射所测均值 (mm)分别在 0~ 0 2 0 4、0~ 0 30 3、0~ 0 4 0 9、0~ 0 4 32和 0~ 0 336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中神经 抗氟化物酸性磷酸酶 脊髓定量分析 定量投射
下载PDF
桡掌肌一例
8
作者 钱月楼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M0004-M0004,共1页
解剖男性成人尸体标本,见其右前臂有桡掌肌,起于桡骨远侧段的掌面,前臂中点下0.2 cm,穿腕管止于第2掌骨底、桡侧腕屈肌腱止点的内侧;肌腹呈梭形,中部最宽13 mm,长6.2 cm;肌健长7.0 cm,宽1.6 mm,肌总长13.2 cm.在前臂掌面远侧部,肌的浅... 解剖男性成人尸体标本,见其右前臂有桡掌肌,起于桡骨远侧段的掌面,前臂中点下0.2 cm,穿腕管止于第2掌骨底、桡侧腕屈肌腱止点的内侧;肌腹呈梭形,中部最宽13 mm,长6.2 cm;肌健长7.0 cm,宽1.6 mm,肌总长13.2 cm.在前臂掌面远侧部,肌的浅层有桡动脉,深层为旋前方肌.在腕管内,肌的浅层有桡侧腕屈肌腱和拇长屈肌腱越过,深层为桡腕韧带.骨间前神经分支和桡动脉分支从肌腹的近端内侧入肌,与之毗邻的肌肉或肌腱未见有肌束或与之相连系,该肌实属变异的独立肌块.从肌的起、止和位置看,其功能应是屈腕,此肌曾汉宗报道过2例并称之为桡腕肌[1],因其特殊的位置和毗邻关系,腕部手术时应注意此种变异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掌肌 尸体标本 解剖学 腕屈肌腱 桡腕韧带
下载PDF
浅谈局解课堂教学中板图的描绘及作用
9
作者 钱月楼 《局解手术学杂志》 1995年第4期31-32,共2页
在局部解剖学课堂教学中,抓住本学科是一门形态学、是研究人体各器官的位置,毗邻、层次及联属关系等的学科特点、突出局部解剖板图的教学作用,运用边描绘教学板图边讲解的方式,收到了使教学形象化、生动化的效果。 一、板图能给学生以... 在局部解剖学课堂教学中,抓住本学科是一门形态学、是研究人体各器官的位置,毗邻、层次及联属关系等的学科特点、突出局部解剖板图的教学作用,运用边描绘教学板图边讲解的方式,收到了使教学形象化、生动化的效果。 一、板图能给学生以“动”感 局解课堂教学中描绘板图优于教学挂图,挂图是“静”图,描绘板图则尤如在黑板上“解剖尸体”是“动”的过程,动的事物容易抓住学生的视线,使学生集中注意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教学 板图 描绘 作用 局部解剖学 医学教育
下载PDF
颅后窝小脑动脉与脑神经根的位置关系及其意义
10
作者 钱月楼 吴立连 《世界今日医学杂志》 2002年第10期867-868,共2页
目的 为临床耳鼻咽喉和颅底外科诊疗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 观察103个游离人脑标本的小脑动脉与脑神经根的位置关系,测量两者间的距离并进行分型和统计。结果 (1)小脑下后动脉与IX,X,XI对脑神经的位置关系分3型,其中穿神经根型占... 目的 为临床耳鼻咽喉和颅底外科诊疗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 观察103个游离人脑标本的小脑动脉与脑神经根的位置关系,测量两者间的距离并进行分型和统计。结果 (1)小脑下后动脉与IX,X,XI对脑神经的位置关系分3型,其中穿神经根型占多数(67.0%±4.6%),(2)小脑下前动脉与ⅤⅡ,ⅤⅢ对脑神经根的位置关系分4型,其中简单型占多数(34.0%±3.9%)。(3)小脑上动脉与V对脑神经根的位置关系分3型,其中紧邻型最少(7.3%±2.3%)。结论 小脑动脉与脑神经根关系密切而多样,动脉可压迫脑神经根引起脑神经刺激症,在行颅后窝手术时应注意小脑动脉与脑神经根的多种位置关系,保护好动脉和神经根,以免误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后窝 小脑动脉 脑神经根 解剖
下载PDF
正中神经掌皮支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26
11
作者 钱月楼 王秋桂 +2 位作者 万敬枝 陈浩 余海元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2002年第1期63-64,共2页
目的 为腕掌部手术避免损伤掌皮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对 5 0侧成人上肢标本的掌皮支来源、走行、分支、分布及其营养动脉等进行解剖学观测。结果 掌皮支在腕远横纹的“0”点近端(4 4 .9± 2 1.6)mm处发自正中神经桡侧 ,在该... 目的 为腕掌部手术避免损伤掌皮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对 5 0侧成人上肢标本的掌皮支来源、走行、分支、分布及其营养动脉等进行解剖学观测。结果 掌皮支在腕远横纹的“0”点近端(4 4 .9± 2 1.6)mm处发自正中神经桡侧 ,在该点近端 (18.6± 11.5 )mm处穿出前臂深筋膜后 ,紧贴深筋膜和屈肌支持韧带浅面 ,越豆、舟顶间线的中、外 1/3交点至手掌。在“0”点远端 (8.2± 3 .4)mm处穿出掌腱膜。掌皮支干长 (4 9.7± 2 5 .2 )mm ,起点处宽 (1.2± 0 .9)mm。掌皮支主要分支有 3支者占 5 2 %(2 6侧 ) ,2支者 3 4% (17侧 ) ,1支者 14 % (7侧 ) ,它主要分布于手掌的大鱼际区和掌中区。桡、尺动脉发出营养支 (84.69% )与掌皮支干伴行后进入神经 ,掌浅弓发出营养支 (89.62 % )直接进入掌皮支的手掌部分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中神经 营养动脉 正中神经掌皮支 解剖学 手外科
原文传递
胆总管、胰管汇合部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3
12
作者 钱月楼 王秋桂 +3 位作者 陈小武 陈拥彬 何小飞 乐庸生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1998年第6期342-344,共3页
为给经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等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应用解剖学资料,对70例人尸体的胆总管与胰管汇合部进行了解剖、测量并统计。结果胆总管入十二指肠角:成人41.1±1.75o、儿童40.1±1... 为给经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等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应用解剖学资料,对70例人尸体的胆总管与胰管汇合部进行了解剖、测量并统计。结果胆总管入十二指肠角:成人41.1±1.75o、儿童40.1±1.72o,胆总管肠壁内段长度:成人1.04±0.42cm、儿童0.89±0.63cm;十二指肠大乳头位于十二指肠降部中1/3者44例,占总例数的67%,其余开口于降部的上1/3或下1/3;十二指肠大乳头至胃幽门间距:成人9.84±1.58cm、儿童8.26±1.64cm;至上颌中切牙间距:成人74.58±1.77cm,儿童69.63±2.08cm,胆总管、胰管汇合共同开口41例,占分型数50例的82%,其余为分别开口。结果提示胆总管入角越小其肠壁内段长度越长,十二指肠大乳头位于降部中1/3后内侧壁者及胆总管与胰管共同开口者占多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 胰管 汇合部 应用解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