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TNF-αIL-1IL-6IL-8在急性颅脑损伤后含量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24
1
作者 赵卫海 海陈炼 余国栋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第16期22-23,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TNF-α、IL-1、IL-6、IL-8含量变化及其与颅脑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急性颅脑损伤患者53例(颅脑损伤组),并选取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伤后l、3、7d的血清TNF-α、IL-...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TNF-α、IL-1、IL-6、IL-8含量变化及其与颅脑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急性颅脑损伤患者53例(颅脑损伤组),并选取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伤后l、3、7d的血清TNF-α、IL-1、IL-6、IL-8含量,对不同程度的颅脑损伤与血清TNF-α、IL-1、IL-6、IL-8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TNF-α、IL-1、IL-6、IL-8早期即有升高,伤后第3天达到高峰,第7天开始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TNF-α、IL-1、IL-6、IL-8含量在各个时间点重度组高于中度组,中度组高于轻度组及对照组(P<0.01)。重型颅脑损伤组在病程第1、3、7天3个时间点血清TNF-α、IL-1、IL-6、IL-8水平较轻、中型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血清TNF-α、IL-1、IL-6、IL-8水平与急性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TNF-α IL-1 IL-6 IL-8
下载PDF
儿童颅内蛛网膜囊肿的诊断和治疗体会 被引量:9
2
作者 秦龙 熊鹰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8年第3期178-179,共2页
目的总结儿童颅内蛛网膜囊肿的显微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至2007年经手术治疗的36例颅内蛛网膜囊肿患儿的病理病因及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手术结果。结果囊肿壁全切除27例,大部切除9例;无出血、神经功能缺损加重等并发... 目的总结儿童颅内蛛网膜囊肿的显微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至2007年经手术治疗的36例颅内蛛网膜囊肿患儿的病理病因及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手术结果。结果囊肿壁全切除27例,大部切除9例;无出血、神经功能缺损加重等并发症发生,随访10月~5年无复发病例。结论显微手术切除蛛网膜囊肿,充分建立囊肿与蛛网膜下腔的交通是有效、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囊肿 诊断 显微手术 儿童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急性脑水肿患者早期终板造瘘治疗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3
作者 赵卫海 余国栋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4期685-687,共3页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并发急性脑水肿患者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同时行终板造瘘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北省咸宁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2例aSAH患者,其中30例患者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同时行终板造...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并发急性脑水肿患者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同时行终板造瘘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北省咸宁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2例aSAH患者,其中30例患者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同时行终板造瘘治疗(造瘘组),22例患者仅采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单纯夹闭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造瘘组患者头痛、发热、脑膜刺激征的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单纯夹闭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瘘组患者病情好转22例(73.33%),需要进一步行脑室—腹腔分流术8例(26.67%),与单纯夹闭组患者的10例(45.45%)、12例(54.5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瘘组患者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均显著高于单纯夹闭组患者(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瘘组患者术后6个月达到预后良好的有25例(83.33%),与单纯夹闭组的16例(72.7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AH并发急性脑水肿患者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同时行终板造瘘治疗较单纯夹闭术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有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破裂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急性脑水肿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 终板造瘘
下载PDF
钻孔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失败原因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陈炼 胡世宝 +2 位作者 柴平峰 何青兰 秦龙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368-369,共2页
关键词 钻孔引流 手术治疗 慢性硬膜下血肿 手术失败 原因 手术方法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临时阻断夹的使用与术后脑缺血发生的关系及脑保护措施 被引量:5
5
作者 余国栋 邢泽刚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第2期93-93,72,共2页
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应用临时阻断夹临时阻断血管已成为一种经常使用的方法,而在早期外科手术中,这种方法仅在一些大型动脉瘤的手术中使用.采取临时阻断供血动脉的方法,可以有效降低术中动脉瘤破裂导致大量出血的风险,从而降低致死率... 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应用临时阻断夹临时阻断血管已成为一种经常使用的方法,而在早期外科手术中,这种方法仅在一些大型动脉瘤的手术中使用.采取临时阻断供血动脉的方法,可以有效降低术中动脉瘤破裂导致大量出血的风险,从而降低致死率及致残率.近年研究认为[1-2],亚低温可以降低或阻止临时阻断术中相关区域脑梗死的产生,亚低温(33~35℃)可降低脑组织的能量代谢,因此,可降低脑缺血发生时脑组织损害的程度.另一种术中的保护途径是控制性升高血压,增加缺血脑组织的血液灌注;再者,通过在阻断前使用甘露醇,短时间内提高脑血管内的血液量,降低血液黏稠度,从而增加脑血流量.本文就我院神经外科2005-2011年使用临时阻断的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应用甘露醇、亚低温及控制性升高血压方法进行脑保护的疗效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 临时阻断夹 脑保护
下载PDF
替莫唑胺治疗恶性脑胶质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陈炼 戴国栋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第4期44-45,共2页
目的探讨替莫唑胺治疗恶性脑胶质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诊治的60例恶性脑胶质瘤患者随机分入单纯放疗组与综合治疗组,单纯放疗组患者接受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综合治疗组患者在三维适形放疗基础上同时接受替莫唑胺化疗。比较2组近期疗效... 目的探讨替莫唑胺治疗恶性脑胶质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诊治的60例恶性脑胶质瘤患者随机分入单纯放疗组与综合治疗组,单纯放疗组患者接受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综合治疗组患者在三维适形放疗基础上同时接受替莫唑胺化疗。比较2组近期疗效、3a生存率、平均生存时间、中位复发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综合治疗组治疗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分别为66.7%和90.0%,显著高于单纯放疗组36.7%和66.7%(P<0.05);综合治疗组与单纯放疗组3a生存率分别为46.7%和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治疗组平均生存时间及中位复发时间均显著优于单纯放疗组(P<0.05);骨髓抑制及消化道症状是2组主要的不良反应,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三维适形放疗基础上给予替莫唑胺治疗,可显著延长恶性脑胶质瘤患者生存期,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脑胶质瘤 替莫唑胺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下载PDF
鞍区手术后低钠血症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2
7
作者 陈炼 刘杨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95-96,共2页
关键词 低钠血症 诊断 治疗 蝶鞍 外科学
下载PDF
保守治疗外伤性颅内血肿160例 被引量:1
8
作者 柴平锋 胡世宝 +1 位作者 陈炼 夏辉 《临床外科杂志》 2005年第8期535-536,共2页
关键词 颅脑损伤 颅内血肿 非手术治疗 CT
下载PDF
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CT与临床诊断
9
作者 柴平锋 胡世宝 《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3年第3期94-95,共2页
本文收集16例因外伤所致的迟发性颅内血肿的CT及临床资料,现报道分析如下:
关键词 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 CT 诊断 复查 治疗
下载PDF
急性颅脑损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极高危因素分析及定时复查CT时间探讨 被引量:28
10
作者 沈合春 钱志远 +4 位作者 郑达理 洪亚军 黄胜明 兰青 刘士海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35-740,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PHI)极高危患者的影响网素及伤后首次定时复查CT的时间窗。方法对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自2009年6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329例闭合性创伤性颅脑损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 目的探讨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PHI)极高危患者的影响网素及伤后首次定时复查CT的时间窗。方法对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自2009年6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329例闭合性创伤性颅脑损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按是否于常规首次定时复查CT前出现临床症状恶化分为PHI极高危组、非PHI极高危组并进行对照研究。结果PHI极高危组41例患者出现临床症状恶化而提前复查头颅CT,时间为(3.67±0.96)h(Md=3.8h),与非PHI极高危组288例患者常规首次定时复查CT时间[(8.38±3.03)h(Md=7.6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I极高危组与非PHI极高危组在首次CT颅内血肿〉10mL、颅内血肿类型≥2、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人院时意识障碍、瞳孔扩大、GCS评分≤12分、平均动脉压增高、Pit减少、PT延长、APTT延长、FIB降低、首次CT为双侧伤、合并脑挫裂伤、骨折处硬膜外血肿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示PHI极高危患者与首次CT颅内血肿〉10mL、入院时意识障碍、瞳孔扩大密切相关(P〈0.05)。结论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伤后早期特别是2h内首次CT颅内血肿〉10mL或人院时存在意识障碍或瞳孔扩大,最好于颅脑损伤后3-4h甚至更早进行首次定时复查CT扫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进展性出血性损伤 高危因素 CT 时间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