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北省黄棕壤若干微量元素环境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26
1
作者 洪松 郑泽厚 陈俊生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9-95,共7页
在湖北省黄棕壤上采集32个土样,研究了微量元素B、Mn、Fe、Cu、Zn和Mo的总含量、有效态含量、它们在土壤剖面中的迁移分布等环境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所得结果如下:(1)湖北黄棕壤B、Mn、Fe、Cu的总含量较丰富,Zn的总含量中等... 在湖北省黄棕壤上采集32个土样,研究了微量元素B、Mn、Fe、Cu、Zn和Mo的总含量、有效态含量、它们在土壤剖面中的迁移分布等环境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所得结果如下:(1)湖北黄棕壤B、Mn、Fe、Cu的总含量较丰富,Zn的总含量中等,Mo的总含量缺乏;B、Cu、Zn、Mo的有效态含量较缺乏;(2)各微量元素总含量在黄棕壤剖面中的分布均以心土层中最高,而有效态含量均以表土层中最高;(3) Zn、Mo的有效态含量与总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B、Mo的有效态含量与黄棕壤pH值呈极显著正相关,Fe、Zn有效态含量则与pH值呈显著负相关;除Fe外其他微量元素的有效态含量均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省 黄棕壤 微量元素 环境地球化学特征
下载PDF
湖北省巴东县城信陵镇泥石流的形成条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1
2
作者 徐瑞瑚 杨礼茂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1993年第3期74-79,共6页
本文论述湖北省巴东县城信陵镇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和成因类型,采用危险度判别泥石流发育因素的强弱,并用权系数分析再次爆发泥石流的因素.
关键词 泥石流 形成条件 湖北 信陵镇
下载PDF
湖北长江经济带洪灾机制与对策探讨 被引量:2
3
作者 谭术魁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CD 1994年第4期353-357,共5页
根据湖北长江经济带的洪灾历史,分析了致灾原因,并提出了抗灾、减灾对策。
关键词 湖北 长江经济带 机制 对策 洪水 灾害防治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黄棕壤中若干元素的环境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5
4
作者 洪松 陈静生 +3 位作者 周智强 王少平 龙泉 郑泽厚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20-325,共6页
在长江中下游黄棕壤上采集 12 9个土样 ,测定了其中 14种元素 ( 13种微量元素和Fe)的全量含量 ,比较了不同岩石上发育的黄棕壤元素含量的差异 ,分析了其剖面分布特征。讨论了目前农业生产中广泛关注的 5种微量元素和Fe的有效态含量在黄... 在长江中下游黄棕壤上采集 12 9个土样 ,测定了其中 14种元素 ( 13种微量元素和Fe)的全量含量 ,比较了不同岩石上发育的黄棕壤元素含量的差异 ,分析了其剖面分布特征。讨论了目前农业生产中广泛关注的 5种微量元素和Fe的有效态含量在黄棕壤剖面中的迁移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 黄棕壤 元素 环境地球化学
下载PDF
江汉平原渍害田机理与地下排水治渍 被引量:10
5
作者 徐瑞瑚 杨礼茂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62-66,共5页
本文提出江汉平原渍害田的类型、数量、危害及渍害田等级。形成江汉平原渍害田的因子除地表水汇合、土壤粘重透水性差和人类的不适当垦殖、灌水和耕作方法等外,特定水文地质条件使地下水浸渍土壤也是形成渍害的直接主导因子,由此认为... 本文提出江汉平原渍害田的类型、数量、危害及渍害田等级。形成江汉平原渍害田的因子除地表水汇合、土壤粘重透水性差和人类的不适当垦殖、灌水和耕作方法等外,特定水文地质条件使地下水浸渍土壤也是形成渍害的直接主导因子,由此认为地下排水技术降低地下水位是改造渍害田的治本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汉平原 渍害田机理 地下排水 治渍
下载PDF
巴东信陵镇泥石流的危险度判别 被引量:6
6
作者 徐瑞瑚 杨礼茂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1993年第1期71-75,57,共6页
本文在详细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对信陵镇泥石流形成五因素:地形、降雨、岩性、构造和人为因素等进行了危险分类,并给予不同权系数,最后进行了危险度判别,得出了该区泥石流仍有复活可能性的结论。
关键词 泥石流 危险度 权系数
下载PDF
江汉平原全新世环境演变与湖群兴衰 被引量:12
7
作者 徐瑞瑚 谢双玉 赵艳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52-56,共5页
论述全新世以来江汉平原环境的自然演变与人类活动的制约作用,及其湖群的兴衰过程。可分为早全新世低水面的湖群形成时期,中全新世高水面的湖群全盛时期和晚全新世人类制约下的湖群衰亡时期,由此引起环境恶化,污染加剧和土特产资源... 论述全新世以来江汉平原环境的自然演变与人类活动的制约作用,及其湖群的兴衰过程。可分为早全新世低水面的湖群形成时期,中全新世高水面的湖群全盛时期和晚全新世人类制约下的湖群衰亡时期,由此引起环境恶化,污染加剧和土特产资源枯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汉平原 环境演变 湖群 全新世
下载PDF
江汉盆地东缘晚第三纪——早更新世的古环境 被引量:3
8
作者 徐瑞瑚 《地域研究与开发》 1988年第3期52-54,64,共4页
1984年以来,笔者等在湖北省新洲县阳逻镇一带多处发现硅化木化石二十余件,经签定系我国首次发现的晚第三纪被子植物大戟科秋枫属(Bischofia jaranica BL)、豆科(Leguminos ae)和樟科(Lauraceae)等,并对产出化石的第四纪早更新世阳逻组... 1984年以来,笔者等在湖北省新洲县阳逻镇一带多处发现硅化木化石二十余件,经签定系我国首次发现的晚第三纪被子植物大戟科秋枫属(Bischofia jaranica BL)、豆科(Leguminos ae)和樟科(Lauraceae)等,并对产出化石的第四纪早更新世阳逻组地层进行孢粉、古地磁等分析测定。这些硅化木的发现和孢粉组合特征,为恢复该区当时的古环境提供了可靠依据。一、产硅化木的沉积物及地貌特征硅化木产地处在大别山南麓与江汉盆地东部边缘的接壤地带,位于长江武汉段北岸的滠水河和倒水河下游地区。化石多数产于半边山、施岗山等长江Ⅱ级阶地上部,个别产于香炉山的长江Ⅲ级阶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化木 古环境 晚第三纪 早更新世 被子植物 地貌特征 分析测定 化石 盆地 第四纪
下载PDF
鄂西南切蚀型滑坡的形成机制与分布规律 被引量:2
9
作者 徐瑞瑚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1994年第2期71-76,84,共7页
本文结合实地调查,认为鄂西南切蚀型滑坡,以人工切蚀为主要触发因素,自身重力和降雨引起滑面土体软化、孔隙水压力的联合作用为致滑机理,并集中发育在暴雨中心的水电工程、公路和城乡基本建设等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区。
关键词 鄂西南 切蚀型滑坡 致滑机理 表象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