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地名所见的孝文化
1
作者 吴成国 程程 《文化发展论丛》 2014年第2期20-29,共10页
地名,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文化发展史的活化石,积淀了人类的思维方式和心理特征,具有强烈的稳定性与延续性、特定的区域性与时代性.而孝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受到历代统治者推崇.两汉“以孝治天下”是以孝命地... 地名,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文化发展史的活化石,积淀了人类的思维方式和心理特征,具有强烈的稳定性与延续性、特定的区域性与时代性.而孝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受到历代统治者推崇.两汉“以孝治天下”是以孝命地名的渊源;魏晋南北朝孝子辈出,故而“孝昌”地名应运而生,后因避讳之故,改名“孝感”;隋唐以下以“孝”命地名的现象不断涌现.作为集孝文化之大成的孝感,应当为中华孝文化再书新篇.地名演绎的中华孝文化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名 孝感 孝文化
下载PDF
论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形成过程中的“荆楚贡献”
2
作者 吴成国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5-60,148-149,共6页
炎帝神农文化是荆楚文明滥觞期的代表,而凤文化则是楚文化的一大特质,炎帝神农文化和凤文化是后世核心价值观的活水源头。楚人老子的"道论",重视自然、宇宙及人类社会秩序的建构,老子是先秦诸子中最早关注道德重建问题的思想... 炎帝神农文化是荆楚文明滥觞期的代表,而凤文化则是楚文化的一大特质,炎帝神农文化和凤文化是后世核心价值观的活水源头。楚人老子的"道论",重视自然、宇宙及人类社会秩序的建构,老子是先秦诸子中最早关注道德重建问题的思想家,孔子是在老子的影响下致力于道德重建的。从屈原到闻一多的爱国诗篇,涵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与民族气节,为忠诚爱国提供了古今典范。从楚人季布的"一诺千金"到今天黄陂孙水林"信义兄弟",重诺贵和的诚信和谐精神代代高扬。在"中国梦,价值魂"的探索中,荆楚儿女谱写了一曲曲奋发图强的壮丽乐章,堪称是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形成过程中的"荆楚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价值观 中华民族 荆楚贡献
下载PDF
中国台湾高校通识教育对我们的启示
3
作者 吴成国 吴攸 《通识教育研究》 2016年第1期146-154,共9页
在中国的通识教育改革中,中国台湾的改革较为深入,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颇丰的成果。中国台湾高校在通识教育实践中逐步树立起成熟的教育理念,并在先进理念的指导下建立起完善的课程体系,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采取课堂教学与课余实践... 在中国的通识教育改革中,中国台湾的改革较为深入,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颇丰的成果。中国台湾高校在通识教育实践中逐步树立起成熟的教育理念,并在先进理念的指导下建立起完善的课程体系,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采取课堂教学与课余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重视学生的参与度和信息反馈,通识教育质量稳步提高。中国台湾高校对人才进行全方位的培养,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优秀人才,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台湾通识教育的成功改革可以给我们许多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识教育 中国台湾高校 启示
原文传递
通识教育与知识学习
4
作者 吴成国 曹林 《通识教育研究》 2015年第1期67-75,共9页
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而得到广泛关注的通识教育,其功能之一是为高等教育提供一种思路和模式,而这种思路和模式的一大创新之处就在于它对传统知识与学习观念发起了挑战。在通识教育的观照中,知识和学习不仅仅是教学相长的渐进方式... 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而得到广泛关注的通识教育,其功能之一是为高等教育提供一种思路和模式,而这种思路和模式的一大创新之处就在于它对传统知识与学习观念发起了挑战。在通识教育的观照中,知识和学习不仅仅是教学相长的渐进方式,更是一个重组、升华和改写的过程。通识教育与知识学习之间的关系是建构主义的:一方面,知识和学习随着人们认识的程度而不断深化,在这个意义上,通识教育的兼蓄、博通观念才能自然而然地深入到教育实践的环节当中;另一方面,要贯彻通识教育的教学理念与人才培养方式,则须通过建立新的知识体系来达到目的。基于通识教育思想理念的知识框架可以影响乃至构建整个高等教育的生态,从而真正使通识教育理念深入人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识教育 知识观 知识传递 教育实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