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4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分类管理的思考与探索——基于湖北师范大学的实践 被引量:1
1
作者 车录彬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122-126,共5页
湖北师范大学在近三年的学位点自我评估实践中,采取分类管理的方法,灵活选择评估方式与组织形式,顺利完成了8个学位点的自评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学位点自我评估工作应坚持分类管理,分批推进,不断探索,与时俱进;积极引入多元主体,鼓励... 湖北师范大学在近三年的学位点自我评估实践中,采取分类管理的方法,灵活选择评估方式与组织形式,顺利完成了8个学位点的自评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学位点自我评估工作应坚持分类管理,分批推进,不断探索,与时俱进;积极引入多元主体,鼓励社会参与,突出学术评价;合理运用自评结果,优化学科布局,提高学位点建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位授权点 自我评估 分类管理 分批推进 合格评估
下载PDF
转型下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广告专业订单制培养建构的研究——以湖北师范大学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吴剑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146-148,共3页
面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加大,同时暴露出我校广告专业毕业生在用人单位的认可度上整体较低。因此应该在对学生的培养模式上有所改变,来适应广告公司对广告人才的需要。订单制作为企业与学校的无缝对接的桥梁。它在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工... 面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加大,同时暴露出我校广告专业毕业生在用人单位的认可度上整体较低。因此应该在对学生的培养模式上有所改变,来适应广告公司对广告人才的需要。订单制作为企业与学校的无缝对接的桥梁。它在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工科专业被广泛认可,湖北师范大学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广告专业作为文科里实践较强的专业,应该在改革中一马当先。但是运用订单制不能只是简单地照搬,而应该在订单制培养模式构建上设计出自己特点,形成独特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订单制 培养建构 广告专业 培养模式
下载PDF
《散花集——湖北师大中文学科论文选粹》序
3
作者 景遐东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155-156,共2页
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创建于1973年,是湖北师范大学前身华中师范学院黄石分院最早建立的两个学科之一。得益于华中师院的深厚学术传统以及雄厚师资力量,本学科建设之初即有较好的起点。而当时的院长邵达成先生极具远见卓识,本学科在... 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创建于1973年,是湖北师范大学前身华中师范学院黄石分院最早建立的两个学科之一。得益于华中师院的深厚学术传统以及雄厚师资力量,本学科建设之初即有较好的起点。而当时的院长邵达成先生极具远见卓识,本学科在创建之后的十余年间,面向全国延揽贤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语言文学 中文学科 优秀成果奖 汉语言文字学 硕士学位授予权 学科实力 论文选 邵达 省级教学 高校排名
下载PDF
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对专业教学的启示及互融——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 被引量:5
4
作者 罗添灿 李国英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96-99,共4页
教学技能大赛作为对师范院校培养目标质量和专业教学质量评比的重要手段之一,其结果很受到重视,但赛程中显示出来的有关专业教学的问题以及如何与专业教学融合的问题却往往被忽视。本文从课程设置、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实习模式等方面... 教学技能大赛作为对师范院校培养目标质量和专业教学质量评比的重要手段之一,其结果很受到重视,但赛程中显示出来的有关专业教学的问题以及如何与专业教学融合的问题却往往被忽视。本文从课程设置、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实习模式等方面探讨师范生技能大赛对专业教学的启示,以及两者密切配合融合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能大赛 专业教学 融合
下载PDF
向心与离心的二重奏:文学地理视阈中晚清新小说的发展面向
5
作者 王成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7-164,共8页
晚清文学场域出现了空间位移的新向度,这不仅是社会文化场域变化的必然反映,也是晚清文学基于传统文学的持守与偏移所体现出来的独特意蕴。晚清新小说作为晚清文学场域中的“弄潮儿”,一方面,以自己独有的空间分布在价值引领与小说变革... 晚清文学场域出现了空间位移的新向度,这不仅是社会文化场域变化的必然反映,也是晚清文学基于传统文学的持守与偏移所体现出来的独特意蕴。晚清新小说作为晚清文学场域中的“弄潮儿”,一方面,以自己独有的空间分布在价值引领与小说变革的历史洪流中,印证着“小说时代的到来”,并且以向心聚合的总体路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学区”。另一方面,在传统帝国的文化文学中心北京遭遇了文学资本的流转以及价值衍化后,晚清新小说形成了以帝都北京为发散中心的“文学区”,表现出创作地理空间的外溢,以及价值上的回溯复古、政治改良和现代批判,在形下和形上层面凸显出与传统小说文类异质的发展模式。双向矛盾运动的“文学区”二元生成在彰显特殊历史文化视阈中文学抉择的同时,仍然具有深层的意义表征和价值指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心聚合 离心发散 文学地理 晚清新小说
下载PDF
生态观视域下的大学语文课堂创新研究——评《大学语文教育与教学研究》
6
作者 曾爱华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I0005-I0005,共1页
生态观倡导的是一种以生命为中心,关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之间的和谐关系的思维方式,它强调整体性、动态性、平衡性和可持续性。生态观视域下的大学语文课堂创新,旨在通过构建开放、多元、协作的教学生态系统,培养学生的语文... 生态观倡导的是一种以生命为中心,关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之间的和谐关系的思维方式,它强调整体性、动态性、平衡性和可持续性。生态观视域下的大学语文课堂创新,旨在通过构建开放、多元、协作的教学生态系统,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由文智辉著、湖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教育与教学研究》一书,结合当今互联网的普及、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深度学习理念的提出与运用等热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大学出版社 学习理念 生态观 语文素养 大学语文教育 教学研究 平衡性 互联网
下载PDF
繁钦之个性与其文学创作之关系
7
作者 李洪亮 张宸睿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29-34,共6页
繁钦是建安时期的著名文士,其个性“无俭格”,即行为洒脱,不受传统观念桎梏。秉持此一个性,繁钦在进行文学创作时,能够摆脱传统束缚,在文学题材上不拘格套,大胆创新。同时,繁钦这种“无俭格”的个性也渗入到具体作品中,其诗、文、赋都... 繁钦是建安时期的著名文士,其个性“无俭格”,即行为洒脱,不受传统观念桎梏。秉持此一个性,繁钦在进行文学创作时,能够摆脱传统束缚,在文学题材上不拘格套,大胆创新。同时,繁钦这种“无俭格”的个性也渗入到具体作品中,其诗、文、赋都有明显的通脱特征,而“通脱”也正是建安文学的基本特征之一。繁钦以自己的创作实绩,对建安文学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繁钦 无俭格 创新 通脱
下载PDF
反本质主义语境下的文学本质论探索 被引量:1
8
作者 赖大仁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59-166,共8页
反本质主义是我国当代文论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事件",对传统文学观念和理论模式形成了一定的冲击与挑战,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当代文论的格局。在反本质主义论争的语境下,当代文论界对文学本质论的探讨,发生了不同以往的巨大变化... 反本质主义是我国当代文论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事件",对传统文学观念和理论模式形成了一定的冲击与挑战,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当代文论的格局。在反本质主义论争的语境下,当代文论界对文学本质论的探讨,发生了不同以往的巨大变化:有的明显回避文学本质论问题,只对其做某种知识化处理;有的则改变策略,转换为对文学本体论问题进行探讨寻求新的突破;有的虽不避嫌疑仍直接讨论文学本质问题,但其理论观念和模式都已大不相同;也有的小心谨慎地避开某些是非之争而不正面讨论文学本质论问题,但实质上是在另辟蹊径进行某种新的探索。这反映了在反本质主义"事件"之后,当代文论多元探索的发展趋向。一次反本质主义论争不可能终结对于文学本质论的研究,因为文学发展不会终结,人们的认识也需要与时俱进,因此文学本质论的创新探索也必然还在路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本质主义 文学本质论 文学本体论 多元开放
下载PDF
探析省属地方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被引量:1
9
作者 常璐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135-138,共4页
省属地方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在应用性上越来越难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面对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省属地方院校要生存和发展,必须亮剑,锐意改革。本文结合省属地方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对应用性人才的培养模式创新... 省属地方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在应用性上越来越难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面对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省属地方院校要生存和发展,必须亮剑,锐意改革。本文结合省属地方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对应用性人才的培养模式创新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属地方院校 汉语言文学专业 应用型人才 培养模式
下载PDF
略论罗贯中对史实与虚构的艺术处理
10
作者 石麟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1-18,共8页
《三国演义》中,哪些人物形象和情节单元是真实的,哪些是虚构的,还有哪些是半真半假的?这是一个饶有意味而又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其中,最难办的是作品中那些对照历史事实或通俗文学作品而言真真假假、半真半假的人物和故事,这方面的情... 《三国演义》中,哪些人物形象和情节单元是真实的,哪些是虚构的,还有哪些是半真半假的?这是一个饶有意味而又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其中,最难办的是作品中那些对照历史事实或通俗文学作品而言真真假假、半真半假的人物和故事,这方面的情况异常复杂。然而,《三国演义》的作者在取材、剪裁甚至叙事描写、塑造人物方面的出类拔萃的艺术水平恰恰就体现在这些地方。而且,其艺术水平又是通过多种艺术手段和方法得以实现的。这就需要我们去挖掘、排比、分析、总结这些艺术手段和方法。大体而言,这些艺术手法最常见的至少有八种,此处重点讨论其中的张冠李戴、夸张渲染、捕风捉影三种处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演义 史实与虚构 张冠李戴 夸张渲染 捕风捉影
下载PDF
全球经济单边治理模式反思与新路径探讨——以美元化为例
11
作者 张蕴含 王成 《时代经贸》 2024年第1期109-112,共4页
美国提供公共物品的意愿下降,美国主导的牙买加体系出现了不可避免的问题,以美元化为代表的全球经济单边治理效能也在随之消减。本文通过分析厄瓜多尔的美元化案例,发现以美元化为代表的全球经济单边治理生命力正在消退。在全球化向纵... 美国提供公共物品的意愿下降,美国主导的牙买加体系出现了不可避免的问题,以美元化为代表的全球经济单边治理效能也在随之消减。本文通过分析厄瓜多尔的美元化案例,发现以美元化为代表的全球经济单边治理生命力正在消退。在全球化向纵深方向发展的时代,中国可通过以平台建设推动国家间合作、积极参与培养和发挥国际组织功效、增强非官方的治理力量,坚持发展中国家与大国身份统一等方式,积极探索全球经济治理新路径,为其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经济治理 国际机制 单边治理 美元化 中国智慧
下载PDF
文言小说终结史观的一次有效滗清——评庄逸云《收官:中国文言小说的最后五十年》
12
作者 李春光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81-84,共4页
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的现代性转变问题向来为小说史学界所乐道,而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的终结问题很久以来却处于悬置的状态。庄逸云教授的《收官:中国文言小说的最后五十年》一书,以翔实的史料、科学的论断,从发展观、生态观、价值观三个维度... 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的现代性转变问题向来为小说史学界所乐道,而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的终结问题很久以来却处于悬置的状态。庄逸云教授的《收官:中国文言小说的最后五十年》一书,以翔实的史料、科学的论断,从发展观、生态观、价值观三个维度阐明了文言小说的终结原因与收官样相,不失为文言小说终结史观的一次有效滗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言小说 终结史观 庄逸云 《收官》
下载PDF
PAD(对分)课堂在“中国语文教育史”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
13
作者 常璐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21-126,146,共7页
PAD(对分)课堂作为国内原创的课堂形式,已经在国内大中小学课堂上推广及运用。在对分课堂三大模块的基础上,本文以“中国语文教育史”课程为例,分析该课程运用PAD(对分)课堂教学法的可行性,具体探讨了“中国语文教育史”PAD(对分)课堂... PAD(对分)课堂作为国内原创的课堂形式,已经在国内大中小学课堂上推广及运用。在对分课堂三大模块的基础上,本文以“中国语文教育史”课程为例,分析该课程运用PAD(对分)课堂教学法的可行性,具体探讨了“中国语文教育史”PAD(对分)课堂在讲授、内部吸收、讨论三个过程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中的具体操作流程,并对其实施效果进行了深入剖析,分析其优势及不足。以期通过本文的探究,能够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D(对分)课堂 中国语文教育史 实践与运用
下载PDF
基于社会网络效应的多产品扩散竞争策略研究
14
作者 彭静 蒋晔 《科技和产业》 2024年第1期34-41,共8页
产品扩散与竞争策略是营销管理研究的重要领域。产品扩散过程受社会网络结构、产品质量、初始种子用户、竞争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往往呈现出富者更富机制,形成流行产品。基于社会网络视角,采用多智能体仿真实验的方法,建立产品扩散模型... 产品扩散与竞争策略是营销管理研究的重要领域。产品扩散过程受社会网络结构、产品质量、初始种子用户、竞争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往往呈现出富者更富机制,形成流行产品。基于社会网络视角,采用多智能体仿真实验的方法,建立产品扩散模型,模拟分析产品扩散中富者更富机制的形成机理,以及产品质量策略与初始种子用户策略在市场竞争中的效果。通过仿真数据分析表明,产品质量策略在初始种子用户较低、采纳人数较少的情况下,具有较好的效果,而当产品采纳比例超过0.16,富者更富机制形成并表现出强大的正反馈效应,形成不可扭转的趋势。在多产品市场竞争中,则需要两种策略同时使用,从而能以较低的投入成本,达到良好的竞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网络效应 产品扩散 竞争策略
下载PDF
从女子身份转变看《诗经》中女子的情感特征
15
作者 张宸睿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第3期5-7,共3页
《诗经》中有很多女性题材的诗篇,但从女子身份转变角度出发的研究较少。本文拟从女子身份转变的角度,去探究《诗经》中女子的情感特征。我们认为可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女子的身份由妻子转变为弃妇;第二,女子的身份由妻子转变为寡... 《诗经》中有很多女性题材的诗篇,但从女子身份转变角度出发的研究较少。本文拟从女子身份转变的角度,去探究《诗经》中女子的情感特征。我们认为可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女子的身份由妻子转变为弃妇;第二,女子的身份由妻子转变为寡妇;第三,女子的身份由少女转变为妻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女子 身份转变 情感特征
下载PDF
梁山好汉绰号中的文化蕴含
16
作者 石麟 《菏泽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01-109,共9页
《水浒传》中梁山好汉的绰号,有些一看就能明白其含义,但有些绰号,却要经过艰苦的考证。有些绰号十分丰富而深刻的文化蕴含,被不少人所忽视。虽然有不少专家学者已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了阐释解读,但也有些解释值得商榷。进行更深入地甄别... 《水浒传》中梁山好汉的绰号,有些一看就能明白其含义,但有些绰号,却要经过艰苦的考证。有些绰号十分丰富而深刻的文化蕴含,被不少人所忽视。虽然有不少专家学者已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了阐释解读,但也有些解释值得商榷。进行更深入地甄别考证和理解阐发,有助于更好地阅读《水浒传》并明白其文化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浒传》 梁山好汉绰号 文化意蕴
下载PDF
郑振铎与战后“文学批评”——以《文艺复兴·中国文学研究号》为考察对象
17
作者 晏亮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3期510-515,共6页
战后,郑振铎延续了对于文学研究的一贯热情,适时推出《文艺复兴·中国文学研究号》。专号通过反思早期学者建构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过程中的得与失,搜集众多当时一流学者在各自研究领域的厚重之作和大量俗文学批评理论,以及将中西比... 战后,郑振铎延续了对于文学研究的一贯热情,适时推出《文艺复兴·中国文学研究号》。专号通过反思早期学者建构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过程中的得与失,搜集众多当时一流学者在各自研究领域的厚重之作和大量俗文学批评理论,以及将中西比较研究提升到中国文学批评领域中的方法论的高度,为战后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的发展与壮大作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振铎 《文艺复兴》 “中国文学研究号” 中国文学批评史
下载PDF
文学观、文学史观与学术史观之合一——兼论钱基博之文学史观
18
作者 胡鹏林 《天府新论》 CSSCI 2010年第2期143-147,共5页
钱基博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史家,他坚持学术化的文学观,并在学术史观的视野下以文学观为基础建构其文学史观,从而达到文学观、文学史观和学术史观的统一。与之相比,文学通史观、图志文学史观、文学发展史观、人性论文学史观、朝代文学史观... 钱基博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史家,他坚持学术化的文学观,并在学术史观的视野下以文学观为基础建构其文学史观,从而达到文学观、文学史观和学术史观的统一。与之相比,文学通史观、图志文学史观、文学发展史观、人性论文学史观、朝代文学史观和三古七段双视角文学史观虽然各有所长,但是仍然在三者的统一问题上存在缺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基博 文学史观 学术史观 文学史分期
下载PDF
部编版语文教材现代散文编排特点研究
19
作者 陈梦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4年第4期0104-0107,共4页
部编版教材在全国统一使用之后,许多学者围绕着它展开了研究,其中并不乏现代散文的研究。但关于初中学段的研究较多,高中和小学阶段的研究较少,几乎没有。本文在对部编版语文教材中的散文进行研究时,从三个学段出发,分析现代散文在语文... 部编版教材在全国统一使用之后,许多学者围绕着它展开了研究,其中并不乏现代散文的研究。但关于初中学段的研究较多,高中和小学阶段的研究较少,几乎没有。本文在对部编版语文教材中的散文进行研究时,从三个学段出发,分析现代散文在语文教材中的阶段性和整体性。同时与语文新课程标准联系起来,探究它所体现的价值。最后,根据文章的研究成果为教学一线的语文教师提出现代散文的可行性教学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编版 现代散文 编排特点
下载PDF
“哀志”“伤情”——论《楚辞》文学的“悲美”特色
20
作者 刘桂华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78-81,87,共5页
《楚辞》回荡着"哀志""伤情"的情感旋律。楚人艰难创业、气吞山河、命运忽浮忽沉的壮烈悲歌,给《楚辞》涂抹上了浓重的悲壮底色;楚人内心深处强烈的生存危机感、鲜明的集体忧患意识,同样给《楚辞》涂抹上了浓重的&q... 《楚辞》回荡着"哀志""伤情"的情感旋律。楚人艰难创业、气吞山河、命运忽浮忽沉的壮烈悲歌,给《楚辞》涂抹上了浓重的悲壮底色;楚人内心深处强烈的生存危机感、鲜明的集体忧患意识,同样给《楚辞》涂抹上了浓重的"悲美"文学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辞》悲美 历史文化 渊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