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射频热凝毁损术治疗三叉神经痛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从平 曾艳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155-156,共2页
关键词 射频热凝毁损术 三叉神经痛 治疗方法 临床观察 三叉神经周围支撕脱术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显微血管减压术 药物治疗 感觉根切断术 远期疗效
下载PDF
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被引量:3
2
作者 吴克梅 韩忠顺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8年第12期113-114,共2页
目的评价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192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射频热凝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或封闭治疗,分别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 目的评价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192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射频热凝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或封闭治疗,分别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间比效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好,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射频热凝术 穿刺
下载PDF
射频热凝术联合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观察 被引量:5
3
作者 吴克梅 韩忠顺 +2 位作者 王从平 杜恩 覃遵纯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66-567,共2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症状表现为腰骶部疼痛,双下肢麻木、疼痛,相应节段神经支配区的感觉障碍等,症状明显者常严重影响生存质量,而射频热凝术及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国内外已早有报道.笔者自200...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症状表现为腰骶部疼痛,双下肢麻木、疼痛,相应节段神经支配区的感觉障碍等,症状明显者常严重影响生存质量,而射频热凝术及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国内外已早有报道.笔者自2005年1月-2008年1月采用射频热凝术联合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了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射频热凝术 消融术 治疗 臭氧 腰骶部疼痛 症状表现 双下肢麻木
下载PDF
厚朴酚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黄信全 王从平 +2 位作者 陈开广 向桃英 韩忠顺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118-119,共2页
关键词 厚朴酚 局灶性脑缺血 自由基 一氧化氮
下载PDF
鄂西山区散发性病毒性脑炎脑电图头颅CT与临床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吴克梅 《中国康复》 2002年第2期96-97,共2页
目的 :对鄂西山区散发性病毒性脑炎的脑电图 (EEG)、头颅CT与临床进行分析 ,以提高诊断率。方法 :6 0例临床确诊为散发性病毒性脑炎患者同时采用EEG及头颅CT检查。结果 :首次EEG异常 5 1例(85 .0 % ) ,正常 9例 (15 .0 % ) ;首次头颅CT... 目的 :对鄂西山区散发性病毒性脑炎的脑电图 (EEG)、头颅CT与临床进行分析 ,以提高诊断率。方法 :6 0例临床确诊为散发性病毒性脑炎患者同时采用EEG及头颅CT检查。结果 :首次EEG异常 5 1例(85 .0 % ) ,正常 9例 (15 .0 % ) ;首次头颅CT异常 15例 (2 5 .0 % ) ,正常 4 5例 (75 .0 % )。经治疗 3~ 4周后EEG异常的患者中 33例再次复查 ,均有明显改善 ;CT异常的患者中 2例重症脑炎再次复查 ,无明显改善。结论 :头颅CT对散发性病毒性脑炎的诊断率不高 ,而EEG则与病情有较好的平行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西山区 临床分析 散发性病毒性脑炎 脑电图 头颅CT
下载PDF
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6
作者 陈开广 刘群会 韩忠顺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1年第1期46-46,50,共2页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自拟康复1号 骶管内注射
下载PDF
重症肌无力合并癫痫临床诊断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龙飞 《中外医疗》 2011年第24期83-84,共2页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合并癫痫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006年10月至2010年10月间,在我院进行重症肌无力合并癫痫治疗的20例患者临床转归以及实验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20例重症肌无力合并癫痫患者在癫痫发作后检查ECG,16例出现异常...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合并癫痫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006年10月至2010年10月间,在我院进行重症肌无力合并癫痫治疗的20例患者临床转归以及实验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20例重症肌无力合并癫痫患者在癫痫发作后检查ECG,16例出现异常现象,并有全身强直阵挛发作等外部反应。结论重症肌无力合并癫痫患者死亡率较高,在原来治疗的基础上,通过大剂量激素冲击,或者免疫球蛋白治疗或者吡啶斯的明加量、血浆置换以及胸腺切除等可以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合并癫痫 临床诊断
下载PDF
中医的“七情”和心理治疗
8
作者 华侨 姜保平 《中华今日医学杂志》 2004年第4期66-66,共1页
要理解中医的“七情”和心理治疗的关系这一问题,首先需要了解中医的“七情”在中医理论中的地位。
关键词 中医 七情 心理治疗 五脏
下载PDF
120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TCD的临床分析
9
作者 吴克梅 吴丽霜 吴超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2年第4期58-59,共2页
糖尿病可以合并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其中脑卒中是最常见的合并症之一.为了探讨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 TCD表现与临床的关系及 TCD检查对患者病情和预后的估计作用,将我科近 3年来共收治经头颅 CT或头颅磁共振( MRI)确诊的糖尿病合并脑卒中... 糖尿病可以合并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其中脑卒中是最常见的合并症之一.为了探讨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 TCD表现与临床的关系及 TCD检查对患者病情和预后的估计作用,将我科近 3年来共收治经头颅 CT或头颅磁共振( MRI)确诊的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 120例的临床特点及 TCD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脑卒中 TCD表现 临床分析 合并症
下载PDF
低温冰床辅助治疗脑血管疾病的观察护理
10
作者 吴丽霜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1年第3期60-60,共1页
关键词 低温冰床 辅助治疗 脑血管疾病 护理
下载PDF
低温冰床对急性脑血管病的治疗作用
11
作者 刘群会 陈开广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1年第2期28-30,共3页
目的 探讨低温冰床对急性脑血管病 (ACVD)的治疗作用。方法 自 1999~ 2 0 0 0年采用我国上海生产的低温冰床对 2 72例ACVD患者实行亚低温治疗 (33℃~ 34℃ ) ,并与 1997~ 1998年的ACVD病人作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低温冰床治疗组... 目的 探讨低温冰床对急性脑血管病 (ACVD)的治疗作用。方法 自 1999~ 2 0 0 0年采用我国上海生产的低温冰床对 2 72例ACVD患者实行亚低温治疗 (33℃~ 34℃ ) ,并与 1997~ 1998年的ACVD病人作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低温冰床治疗组脑梗死的显著进步率 (48.87% )明显较对照组高 (2 9.90 % )P <0 .0 0 5 ,且治疗组总有效率 80 .33 %高于对照组 6 9.0 7% (P <0 .0 5 )。采用低温冰床治疗组脑出血总有效率 75 .5 3 %明显高于对照组 5 5 .17% (P <0 .0 0 5 ) ,且显著进步率治疗组 38.30 %高于对照组 2 4.14% (P <0 .0 5 )。但无论是脑梗死或脑出血对照组与治疗组治愈率均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结论 采用低温冰床亚低温治疗能改善脑损伤的神经功能 ,降低ACVD病人的致残程度 ,且安全可靠 ,提高存活者的生存质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冰床 急性脑血管病 亚低温 ACVD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35
12
作者 吴克梅 张晓琴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538-540,共3页
脑出血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而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是脑出血的主要原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节奏的加快,高血压性脑出血发病率亦有明显增加及发病年龄低龄化的趋势,脑出血的病死率和致残... 脑出血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而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是脑出血的主要原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节奏的加快,高血压性脑出血发病率亦有明显增加及发病年龄低龄化的趋势,脑出血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居所有卒中类型的首位,发病后首月的病死率高达35%~52%。但其治疗措施还未规范化,最佳处理方法仍然未定。其中一些至关重要的治疗问题的妥善解决,显然能改善预后。作者就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原文传递
脑安胶囊治疗急性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吴克梅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2年第6期372-373,共2页
急性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是急性脑血管病的常见类型,约占全部急性脑血管病的60%~80%,好发于中老年患者,其急性期的病死率为5%~15%,存活的患者中致残率约为50%。患者的致残程度决定着患者的生存质量,尽可能地减轻患者的神经功... 急性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是急性脑血管病的常见类型,约占全部急性脑血管病的60%~80%,好发于中老年患者,其急性期的病死率为5%~15%,存活的患者中致残率约为50%。患者的致残程度决定着患者的生存质量,尽可能地减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动脉硬化性脑梗死 临床研究 脑安胶囊 中老年患者 急性脑血管病 治疗 神经功能缺损 生存质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