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免疫球蛋白G对2型糖尿病合并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分泌TNF-α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帅红霞 丁娟 章激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93-296,共4页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G对2型糖尿病合并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 2型糖尿病合并AD患者和2型糖尿病患者各20例,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PBMCs,加入植物血凝素(PHA)和2型糖尿病患者血...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G对2型糖尿病合并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 2型糖尿病合并AD患者和2型糖尿病患者各20例,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PBMCs,加入植物血凝素(PHA)和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G(Ig G)提取物,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培养物的上清液中TNF-α浓度。结果与2型糖尿病组相比,2型糖尿病合并AD组PBMCs培养物的上清液TNF-α浓度明显升高(P<0.01);加入血清免疫球蛋白G提取物后,两组PBMCs培养物上清液TNF-α浓度明显升高(P<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G提取物可促进2型糖尿病合并AD患者PBMCs分泌TNF-α,免疫损害可能通过促进炎症反应在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AD中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阿尔茨海默病 单核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54例PD-1抑制剂相关甲状腺毒症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小艳 余海英 杨颖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4340-4343,共4页
目的:分析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抑制剂治疗肿瘤所致甲状腺毒症的临床特征以指导临床诊疗。方法:回顾性研究2019年01月至2022年01月在襄阳市中心医院接受PD-1抑制剂治疗后出现甲状腺毒症的患者,分析甲状腺毒症的起... 目的:分析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抑制剂治疗肿瘤所致甲状腺毒症的临床特征以指导临床诊疗。方法:回顾性研究2019年01月至2022年01月在襄阳市中心医院接受PD-1抑制剂治疗后出现甲状腺毒症的患者,分析甲状腺毒症的起始时间、持续时间、临床表现、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或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时间及T3/T4比值。结果:在610例PD-1抑制剂治疗的肿瘤患者中,54例患甲状腺毒症者纳入研究。出现甲状腺毒症的中位时间为44天,临床上,大部分患者无典型甲状腺相关特异症状。甲状腺毒症持续中位时间为43天。甲状腺毒症期间T3/T4比值中位数为13.8(范围7.8~19.7)ng/μg。结论:PD-1抑制剂导致的甲状腺毒症并不少见,多为破坏性甲状腺炎,临床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漏诊,甲状腺ECT和T3/T4比值<20 ng/μg鉴别甲状腺功能亢进和甲状腺炎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PD-1抑制剂 甲状腺毒症 甲状腺炎
下载PDF
维生素D对妊娠糖尿病胰岛素敏感性脂肪因子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黎明 高凌 +5 位作者 帅红霞 润袁敏 邓晨盺 田源 马计 肖婧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93-597,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维生素D水平对妊娠糖尿病(GDM)胰岛素敏感性、脂肪因子脂联素(APN)、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内脂素(visfatin)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选择妊娠糖尿病患者101例(GDM组)和血糖正常孕妇50例(正常组),... 目的探讨血清维生素D水平对妊娠糖尿病(GDM)胰岛素敏感性、脂肪因子脂联素(APN)、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内脂素(visfatin)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选择妊娠糖尿病患者101例(GDM组)和血糖正常孕妇50例(正常组),检测两组相关生化指标、APN、RBP4、visfatin、TNF-α及25羟化维生素D3(25OHD3)水平。在GDM组中将诊断为维生素D缺乏患者2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12例,治疗组口服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0.25μg·d-11个月,再行相关生化指标检查。结果 GDM组患者25OHD3及APN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而RBP4、visfatin、TNF-α水平高于正常组(均P<0.05);治疗组经补充维生素D,胰岛素分泌指数上升,胰岛素抵抗指数下降,而APN水平升高,与25OHD3呈正相关(r=0.526);RBP4、visfatin、TNF-α降低,与25OHD3呈负相关(r分别为-0.272,-0.153,-0.072)。结论维生素D可降低相关脂肪因子RBP4、visfatin和TNF-α,升高APN,从而对妊娠糖尿病起到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糖尿病 妊娠 胰岛素敏感性 脂联素 内脂素 视黄醇结合蛋白 肿瘤坏死因子
下载PDF
链脲菌素联合氟尿嘧啶与联合多柔比星治疗胰岛细胞癌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马计 高凌 +2 位作者 肖娟 杨颖 邓晨昕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比较链脲菌素联合氟尿嘧啶与链脲菌素联合多柔比星治疗胰岛细胞癌的疗效。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16年12月就诊的90例胰岛细胞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链脲菌素+氟尿嘧啶组(采用链脲菌素+氟尿嘧啶静脉滴注,每6周为1个治疗周... 目的比较链脲菌素联合氟尿嘧啶与链脲菌素联合多柔比星治疗胰岛细胞癌的疗效。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16年12月就诊的90例胰岛细胞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链脲菌素+氟尿嘧啶组(采用链脲菌素+氟尿嘧啶静脉滴注,每6周为1个治疗周期)和链脲菌素+多柔比星组(采用链脲菌素+多柔比星静脉滴注,每6周为1个治疗周期)。治疗6个周期后,分别进行观察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肿瘤大小变化、生存时间及药物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结果经随访(22.96±3.68)个月,失访10例,获随访的80例中链脲菌素+氟尿嘧啶组42例,链脲菌素+多柔比星组38例。治疗后,链脲菌素+氟尿嘧啶组42例中肿瘤增大者12例(28.57%)、缩小者21例(50.00%)、体积无变化者9例(21.43%);链脲菌素+多柔比星组38例中肿瘤增大者9例(23.68%)、缩小者25例(65.79%)、体积无变化者4例(10.53%);后者肿瘤缩小比例稍优于前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42,P=0.732)。获随访的80例患者总体中位生存期为19.6个月,链脲菌素+多柔比星组生存期(25.3±14.8)个月,优于链脲菌素+氟尿嘧啶组(15.9±11.6)个月(P<0.05)。链脲菌素+氟尿嘧啶组:8例患者出现重度血液系统并发症,4例致命性血液系统不良反应。链脲菌素+多柔比星组:13例患者出现重度血液系统并发症,3例致命性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结论在胰岛细胞癌治疗中,链脲菌素加多柔比星方案比链脲菌素加氟尿嘧啶的现行标准方案,更利于提高患者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脲菌素 氟尿嘧啶 多柔比星 胰岛细胞癌 生存时间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左甲状腺素片对甲功正常TPOAb阳性孕妇妊娠不良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杨颖 肖玲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18年第2期70-73,共4页
目的研究左甲状腺素片对甲状腺功能正常TPOAb阳性有流产史的孕妇妊娠不良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甲状腺功能正常有流产史的547例自然妊娠孕妇为研究对象,其中TPOAb阳性者为病例组,随机分为A组(n=183)和B组(n=182),其... 目的研究左甲状腺素片对甲状腺功能正常TPOAb阳性有流产史的孕妇妊娠不良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甲状腺功能正常有流产史的547例自然妊娠孕妇为研究对象,其中TPOAb阳性者为病例组,随机分为A组(n=183)和B组(n=182),其中A组予左甲状腺素片治疗,B组未治疗,TPOAb阴性孕妇182例作为对照组C组,持续跟踪随访观察其妊娠结局,分别统计各组不良妊娠结局(流产、早产)发生率,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随访过程中A组失访7例,B组失访5例,C组失访2例。B组妊娠不良结局(流产、早产)发生率(17.51%,12.43%)显著高于A组(6.82%,4.55%)和C组(2.78%,6.67%)(P<0.05),A组和C组的妊娠不良结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甲状腺功能正常孕妇中TPOAb阳性会增加妊娠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左甲状腺素片能改善TPOAb阳性甲状腺功能正常有流产史孕妇的妊娠不良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POAb阳性 左甲状腺素片 妊娠不良结局
原文传递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状况与合并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徐婉 肖婧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55-758,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T2DM患者的血糖控制状况与合并骨质疏松症(O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于我院内分泌科就诊的340例老年T2DM合并OP患者,分为HbA1c<7.0%组(n=172)及HbA1c≥7.0%组(n=168),测定两组血清生化指标及骨密度(BMD... 目的探讨老年T2DM患者的血糖控制状况与合并骨质疏松症(O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于我院内分泌科就诊的340例老年T2DM合并OP患者,分为HbA1c<7.0%组(n=172)及HbA1c≥7.0%组(n=168),测定两组血清生化指标及骨密度(BMD)。结果HbA1c<7.0%组年龄、WC、BMI、糖尿病病程、FPG、2 hBG和L-DLC低于HbA1c≥7.0%组(P<0.05),适度运动、多药口服、2~4腰椎及股骨颈BMD高于HbAlc≥7.0%组(P<0.05)。老年T2DM合并OP与ISI呈正相关,与年龄、糖尿病病程、BMI、HbA1c呈负相关。结论血糖控制差的老年T2DM患者BMD降低;合并OP受年龄、糖尿病病程、BMI、HbA1c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糖尿病 2型 骨质疏松症 血糖控制 相关性分析
原文传递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胆红素与尿白蛋白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石少敏 高凌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7年第8期1353-1356,共4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胆红素与24 h尿白蛋白定量的相关性。方法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202例,按24 h尿白蛋白定量分为3组:正常组(99例)、微量白蛋白尿组(86例)、白蛋白尿组(17例)。用方差分析比较三组血清胆红素含量的差异。用线性Spear...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胆红素与24 h尿白蛋白定量的相关性。方法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202例,按24 h尿白蛋白定量分为3组:正常组(99例)、微量白蛋白尿组(86例)、白蛋白尿组(17例)。用方差分析比较三组血清胆红素含量的差异。用线性Spearman相关分析血清胆红素的影响因素,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尿白蛋白的影响因素。结果三组血清总胆红素(F=3.219;P=0.042)及间接胆红素测定值(F=3.498;P=0.032)有显著差异,其中白蛋白尿组血清总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明显低于正常组。血清总胆红素与尿白蛋白负相关(r=-0.170;P=0.019),与病程负相关(r=-0.183;P=0.012),与血红蛋白正相关(r=0.411;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清肌酐(t=7.743;P<0.001)及血红蛋白(t=-3.028;P=0.004)与尿白蛋白有独立相关性,而血清总胆红素未显示出独立相关性(t=-0.408;P=0.686)。结论血清胆红素可能是糖尿病肾病的保护因素,这种保护作用随病程延长逐渐减弱,贫血可能抑制这一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血清胆红素 尿白蛋白 血红蛋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