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发骨结核、左侧颅底、中耳及双侧颈部淋巴结结核1例
1
作者 陈涛 吴彩云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593-1593,共1页
患者男,31岁,左耳耳鸣6个月伴外耳道溢液、头痛1周;既往无特殊病史。查体:左外耳道见脓性分泌物,左侧颈部淋巴结肿大,质中,无压痛。实验室检查:红细胞沉降率34.00 mm/h,结核感染T细胞弱阳性。鼻咽、前颈部及脊柱MRI:颅底及脊柱见多处骨... 患者男,31岁,左耳耳鸣6个月伴外耳道溢液、头痛1周;既往无特殊病史。查体:左外耳道见脓性分泌物,左侧颈部淋巴结肿大,质中,无压痛。实验室检查:红细胞沉降率34.00 mm/h,结核感染T细胞弱阳性。鼻咽、前颈部及脊柱MRI:颅底及脊柱见多处骨质破坏,左鼻咽部软组织增厚;左侧阻塞性中耳乳突炎表现;颈部双侧多发肿大淋巴结。全身骨显像见颅底左侧骨质代谢异常活跃。全身18 F-FDG PET/CT:颅底溶骨性骨质破坏,周围软组织肿块形成,累及左鼻咽部;右侧第4后肋、T4和T5、骶骨、左侧耻骨骨质破坏伴代谢异常增高(图1A~1C);颈部双侧多发淋巴结肿大;两肺未见明显异常。影像学诊断:考虑恶性肿瘤性病变。分别针对颅底肿块、颈部淋巴结及T4行穿刺活检;病理:光镜下见多发类上皮细胞、多核巨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图1D),诊断为肉芽肿性炎(结核可能性大)。临床诊断:多发骨结核、左鼻咽部、左中耳结核及双侧颈部淋巴结结核。予以常规抗结核治疗,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阴道原发性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18F-FDG PET/CT显像一例 被引量:2
2
作者 陈涛 樊建中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1-102,共2页
患者女,32岁,因"阴道不规则出血伴下腹痛1周"入院。患者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阴道出血伴间断性下腹痛,无发热、恶心、呕吐,无腹胀、腹泻等。有剖宫产史。体格检查:阴道内触及较大质硬包块,宫底脐下三横指,轮廓清楚,质中,余未... 患者女,32岁,因"阴道不规则出血伴下腹痛1周"入院。患者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阴道出血伴间断性下腹痛,无发热、恶心、呕吐,无腹胀、腹泻等。有剖宫产史。体格检查:阴道内触及较大质硬包块,宫底脐下三横指,轮廓清楚,质中,余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0.8[0~1.5(括号内为正常参考值范围,下同)]μg/L;血常规:Hb 10^9(115~150)g/L;尿常规:RBC 322.4(0~17.6)×10^6/L,白细胞1404.3(0~15.4)×10^6/L,上皮细胞62.9(0~8.7)×10^6/L,隐血3+(阴性),白细胞酯酶3+(阴性),尿蛋白1+(阴性);余指标未见明显异常。影像学检查:盆腔彩超示盆腔内大小约11.5 cm×11.6 cm低回声区,位于阴道中上段水平,与宫颈关系密切,内见少许血流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回声区 阴道不规则出血 血流信号 白细胞酯酶 周前 影像学检查 质中 阴道出血
原文传递
成人原发前纵隔恶性肿瘤的多模态成像影像表现及其应用价值 被引量:4
3
作者 陈涛 樊建中 +2 位作者 吴彩云 李文菲 严静东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0期1227-1230,共4页
目的探讨成人原发前纵隔恶性肿瘤的多模态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及电子发射体层摄影/计算机体层摄影(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 目的探讨成人原发前纵隔恶性肿瘤的多模态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及电子发射体层摄影/计算机体层摄影(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影像表现,以提高该部位疾病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成人原发前纵隔恶性肿瘤患者20例的影像、临床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20例患者均行胸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5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4例行双时相全身18氟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PET/CT检查。结果20例中胸腺癌10例,CT示病灶内均可见多发或大片状囊变坏死区,1例见斑点状钙化,其中2例MRI示病灶呈不均匀长T1加权像(T1 weighted image,T1WI)、长T2加权像(T2 weighted image,T2WI)信号,3例全身18F-FDG PET/CT示病灶呈明显异常高代谢伴颈部、纵隔多发淋巴结转移,1例伴颅内转移,1例伴肝脏转移,增强后呈明显不均匀强化。淋巴瘤5例,CT示病灶呈较大不规则软组织影并包绕邻近大血管,2例见小片状囊变坏死区,其中1例全身18F-FDG PET/CT示病灶呈明显异常高代谢伴全身多发淋巴结及骨骼浸润,增强后呈轻中度强化。神经内分泌癌2例,CT示病灶内可见囊变坏死及分隔,增强后呈明显环形强化,分隔亦见强化。恶性生殖细胞瘤1例,CT示病灶内见囊变坏死区,MRI示病灶呈不均匀长T1WI长T2WI信号,并见短T1WI长T2WI脂肪信号,增强后呈不均匀明显强化。恶性黑色素瘤1例,CT示病灶内见大片状囊变坏死区,MRI显示病灶呈不均匀短T1WI短T2WI信号,增强后呈轻度不均匀强化。滑膜肉瘤1例,CT示肿块包绕周围血管并内见囊变坏死,MRI上呈不均匀长T1WI长T2WI信号,增强后呈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多模态成像对成人原发前纵隔恶性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并有助于指导临床分期、治疗及疗效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纵隔原发恶性黑色素瘤的CT、18F-FDG PET-CT表现及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喻晖 陈涛 +1 位作者 李文菲 严静东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16-619,共4页
目的探讨纵隔原发恶性黑色素瘤的CT、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表现及临床病理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5例纵隔原发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影像、临床及病理资料,并复习有关文献。5例均行胸腹... 目的探讨纵隔原发恶性黑色素瘤的CT、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表现及临床病理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5例纵隔原发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影像、临床及病理资料,并复习有关文献。5例均行胸腹部CT平扫后增强扫描,2例行全身18F-FDG PET-CT检查。结果CT扫描示5例肿块均位于前纵隔,呈分叶状,边界不清,内部密度不均匀,可见小片状低密度囊变坏死区,增强后呈轻度不均匀强化;4例伴周围大血管明显受压,2例伴心包及胸腔积液,1例包绕周围大血管生长;4例伴纵隔淋巴结肿大,1例伴心包增厚并见多发结节,1例伴左肾上腺结节,均提示为转移瘤。18F-FDG PET-CT扫描示2例前纵隔肿块、纵隔肿大淋巴结及1例心包、左侧肾上腺结节呈高代谢,提示前纵隔恶性占位伴纵隔淋巴结、心包、左侧肾上腺转移。病理示5例肿块内均含有黑色素细胞,核大,异型性明显;免疫组织化学示5例S-100蛋白和抗黑色素抗体HMB-45均呈阳性。结论纵隔原发恶性黑色素瘤的CT、18F-FDG PET-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病灶多位于前纵隔,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密度不均匀,增强后呈轻度强化,内部糖代谢异常增高,常伴纵隔淋巴结肿大或侵犯心包、胸膜。但确诊仍需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 黑色素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
原文传递
18F-FDG PET/CT与增强CT在成人原发前纵隔恶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5
作者 陈涛 樊建中 +1 位作者 李文菲 吴彩云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20年第9期548-553,共6页
目的探讨18F-氟脱氧葡萄糖(FDG)PET/CT与增强CT在成人原发前纵隔恶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以提高对该部位病变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5月在湖北文理学院附属医院(襄阳市中心医院)经病理证实的成人原发前纵隔肿瘤患者8... 目的探讨18F-氟脱氧葡萄糖(FDG)PET/CT与增强CT在成人原发前纵隔恶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以提高对该部位病变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5月在湖北文理学院附属医院(襄阳市中心医院)经病理证实的成人原发前纵隔肿瘤患者80例(恶性肿瘤35例、良性肿瘤45例),其中,男性46例、女性34例,年龄20~80(45.5±10.2)岁。所有患者均行全身18F-FDG PET/CT及胸部CT平扫+增强扫描,2种检查的间隔时间在2周内。分别计算并采用χ2检验比较18F-FDG PET/CT与增强CT扫描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采用χ2检验比较2种检查方法对不同类型恶性肿瘤的诊断效能。结果35例恶性肿瘤中胸腺癌15例,淋巴瘤10例,恶性生殖细胞瘤7例,神经内分泌癌、恶性黑色素瘤及滑膜肉瘤各1例。18F-FDG PET/CT诊断成人原发前纵隔恶性肿瘤的灵敏度[97.1%(34/35)]、特异度[93.3%(42/45)]及准确率[95.0%(76/80)]均高于增强CT[71.4%(25/35)、77.8%(35/45)、75.0%(60/8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12、4.357、12.471,均P<0.05);18F-FDG PET/CT对胸腺癌、淋巴瘤及恶性生殖细胞瘤诊断的准确率[93.3%(14/15)、100.0%(10/10)、85.7%(6/7)]均高于增强CT[60.0%(9/15)、50.0%(5/10)、28.6%(2/7)],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3、6.333、4.333,均P<0.05)。结论18F-FDG PET/CT对成人原发前纵隔恶性肿瘤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其诊断效能优于增强CT,可作为该病主要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氟脱氧葡萄糖F18 前纵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