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oxM1对人宫颈癌顺铂耐药株Hela/DDP增殖、侵袭、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1
作者 章霞 张秀峰 +2 位作者 吴顺红 陈峪 江红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7期1101-1106,共6页
目的:探讨叉头框转录因子M1(FoxM1)对人宫颈癌顺铂耐药株Hela/DDP增殖、侵袭、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Hela/DDP细胞分为空白组(常规培养,不予任何处理)、正常对照(NC)组(转染空白干扰质粒)、低表达组和过表达组。低表达组转染siRNA... 目的:探讨叉头框转录因子M1(FoxM1)对人宫颈癌顺铂耐药株Hela/DDP增殖、侵袭、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Hela/DDP细胞分为空白组(常规培养,不予任何处理)、正常对照(NC)组(转染空白干扰质粒)、低表达组和过表达组。低表达组转染siRNA-FoxM1下调Hela/DDP细胞中FoxM1表达,过表达组转染pcDNA3.1-FoxM1上调Hela/DDP细胞中FoxM1表达。采用RT-qPCR法检测FoxM1 m RNA表达水平,CCK-8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结果:FoxM1 mRNA在Hela细胞中的表达水平低于Hela/DDP细胞(P<0.05)。空白组与NC组中FoxM1 mRNA、增殖率、凋亡率、侵袭细胞数及HSP70、S100A9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比较,低表达组细胞活力和侵袭能力及FoxM1 mRNA、HSP70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凋亡率和S100A9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空白组比较,过表达组细胞活力和侵袭能力及FoxM1 m RNA、HSP70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凋亡率和S100A9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低表达组比较,过表达组细胞活力和侵袭能力及FoxM1 mRNA、HSP70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凋亡率和S100A9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下调FoxM1表达可抑制HSP70表达,促进S100A9表达,调控宫颈癌细胞恶性行为,从而提高宫颈癌顺铂耐药细胞株对顺铂化疗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叉头框转录因子M1 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DDP 顺铂化疗敏感性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钙对妊娠子痫患者肾功能、凝血功能及血压的影响 被引量:31
2
作者 毛小刚 江红 +4 位作者 刘韵 兰艳丽 权效珍 周敏 邢辉 《疑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494-497,共4页
目的观察妊娠子病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对肾功能、凝血功能及血压等指标的影响。方法 2013年1月—2015年8月湖北文理学院附属襄阳市中心医院妇产科诊治妊娠子痫患者72例。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以硫酸镁治... 目的观察妊娠子病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对肾功能、凝血功能及血压等指标的影响。方法 2013年1月—2015年8月湖北文理学院附属襄阳市中心医院妇产科诊治妊娠子痫患者72例。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以硫酸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比较2组患者肾功能、凝血功能、血压及妊娠结局。结果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血肌酐、尿素氮浓度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尿酸、尿蛋白定量低于对照组[(235.24±10.21)μmol/L vs.(305.16±12.12)μmol/L、(0.87±0.08)g/24h vs.(1.26±0.45)g/24h,P<0.05],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长于对照组[(15.26±2.12)s vs.(13.54±1.67)s、(38.75±3.56)s vs.(35.26±3.42)s,P<0.05];治疗后和治疗前2组患者的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原时间(PT)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观察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141±18)mmHg、(92±9)mmHg,对照组为(142±17)mmHg、(93±8)mmHg,2组均低于治疗前(P<0.05),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分娩孕期、胎盘早剥率、产后出血率、新生儿体质量、胎儿窘迫发生率、新生儿病死率、胎儿生长受限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中的Apgar评分≥7分的发生率88.89%(32/36)高于对照组66.67%(24/36),剖宫产率13.89%(5/36)低于对照组36.11%(13/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对产妇血压无影响,但明显改善肾功能和凝血功能,并不增加母婴风险,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子痫 低分子肝素钙 肾功能 凝血功能 妊娠结局
下载PDF
首次肿瘤细胞减灭术与新辅助化疗后间隔性肿瘤细胞减灭术治疗Ⅲ和Ⅳ期卵巢癌患者后其对铂类药物耐药性及生存期的影响 被引量:24
3
作者 成莉 李琳 邢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021-1025,共5页
目的探讨首次肿瘤细胞减灭术(PDS)与新辅助化疗后间隔性肿瘤细胞减灭术(NACT-IDS)治疗Ⅲ和Ⅳ期卵巢癌患者后其对铂类药物耐药性及生存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1月—2008年2月收治的晚期(Ⅲ和Ⅳ期)卵巢癌患者116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 目的探讨首次肿瘤细胞减灭术(PDS)与新辅助化疗后间隔性肿瘤细胞减灭术(NACT-IDS)治疗Ⅲ和Ⅳ期卵巢癌患者后其对铂类药物耐药性及生存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1月—2008年2月收治的晚期(Ⅲ和Ⅳ期)卵巢癌患者116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PDS组及NACT-IDS组,比较两组患者糖类蛋白125(CA125)水平及治疗情况,治疗后对铂类药物的敏感性,中位无病生存期及中位总生存期。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各项基线资料、病理特征与铂类药物耐药性的关系。结果 PDS组与NACT-IDS组CA125水平〔(1 568±436)U/ml与(1 664±325)U/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62,P>0.05);PDS组患者化疗周期>6的患者较NACT-IDS组减少,腹腔化疗的患者较NACT-IDS组增多(P<0.05)。停止化疗6个月后,NACT-IDS组耐药26例(44.8%),多于PDS组的17例(29.3%)(χ2=6.421,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方法、年龄、化疗周期、腹腔化疗、铂类联合紫杉醇与第一个周期对化疗有反应的患者铂类药物耐药有回归关系(P<0.05);治疗方法、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年龄、铂类联合紫杉醇与经过≥4周期化疗的患者铂类药物耐药有回归关系(P<0.05)。NACT-IDS组和PDS组中位无病生存期均为16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43,P=0.541),而中位总生存期则NACT-IDS组显著低于PDS组(33个月与45个月,χ2=6.153,P=0.013)。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方法、FIGO分期、年龄、化疗周期、腹腔化疗、铂类联合紫杉醇与患者生存期有回归关系(P<0.05)。结论 NACT-IDS方案在FIGOⅢ和Ⅳ期卵巢癌的治疗中较PDS方案可增加肿瘤对铂类的耐药性,并且减少患者中位总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肿瘤细胞减灭术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抗药性 肿瘤
下载PDF
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在宫颈病变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7
4
作者 覃小敏 邢辉 +2 位作者 李琳 毛小刚 周敏 《癌症进展》 2017年第12期1439-1442,共4页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在宫颈病变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388例液基细胞学检查异常者进行宫颈病理组织学检查,同时进行高危型HPV检测并随访,分析不同类型HPV感染的分布情况,以及患者的年龄、性伴侣及宫颈病...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在宫颈病变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388例液基细胞学检查异常者进行宫颈病理组织学检查,同时进行高危型HPV检测并随访,分析不同类型HPV感染的分布情况,以及患者的年龄、性伴侣及宫颈病变的家族史情况。结果 1388例患者中,272例为宫颈炎,936例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180例为宫颈癌;宫颈炎患者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率为0.74%,低于其他宫颈病变患者(P﹤0.05)。222例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患者中,HPV16、HPV18和HPV58的比例分别为53.60%、22.97%和10.36%;宫颈病变患者中高危型HPV检出较多的亚型分别为HPV16、HPV18和HPV58。初次性行为年龄﹤20岁、性伴侣≥2个和有宫颈癌家族史的患者,其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率分别为21.96%、22.94%和21.20%,高于初次性行为年龄≥20岁、性伴侣1个和无宫颈癌家族史患者的13.33%、13.30%和15.2%(P﹤0.05);合并生殖道炎症的患者,其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率为19.17%,高于无生殖道炎症的患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初次性行为年龄是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的保护因素(OR=0.576,95%CI:0.576~0.817);性伴侣数量(OR=2.188,95%CI:1.647~2.907)和生殖道炎症(OR=1.904,95%CI:1.214~2.986)是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高危型HPV持续感染主要以HPV16、HPV18和HPV58为主,其不仅与宫颈病变有关,还与患者的初次性行为年龄、性伴侣数量和生殖道炎症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高危型 持续感染 宫颈病变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雌激素介导骨桥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9通路调节子宫内膜异位症腺上皮细胞侵袭性的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杨眉 蒋春樊 哈春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54-559,共6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腺上皮细胞骨桥蛋白(OPN)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与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迁移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3月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因"卵巢巧克力囊肿"行剥除术或患侧附件切除术的9例患者异...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腺上皮细胞骨桥蛋白(OPN)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与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迁移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3月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因"卵巢巧克力囊肿"行剥除术或患侧附件切除术的9例患者异位子宫内膜,同期取行输卵管绝育术的10例患者的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组织培养,分离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及正常子宫内膜OPN、MMP-9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加入最适宜浓度的17β-雌二醇,培养最适宜时间,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腺上皮细胞OPN、MMP-9蛋白表达水平。子宫内膜异位症腺上皮细胞分别进行无意义链siRNA转染和siRNA-OPN转染,以无意义链siRNA转染作为对照,检测转染后子宫内膜异位症腺上皮细胞OPN、MMP-9蛋白表达水平。原代培养的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达到90%融合时,配置成1×106/ml细胞悬液。侵袭小室下室分别加入500μl的17β-雌二醇(10.0 nmol/L)、siRNA-OPN及无意义链siRNA,培养后在显微镜下取16个固定位置的视野计数穿膜细胞数。结果通过原代培养技术成功分离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腺上皮细胞成团生长,呈铺路石样,均在细胞胞质检测到OPN及MMP-9的表达。子宫内膜异位症腺上皮细胞OPN、MMP-9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53±0.57)、(3.12±0.69),高于正常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OPN=-2.310,tMMP-9=-1.375,P<0.05)。子宫内膜异位症腺上皮细胞OPN、MMP-9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91±0.73)和(3.33±0.54),高于正常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OPN=1.681,tMMP-9=-2.362;P<0.05)。OPN及MMP-9 mRNA均在17β-雌二醇浓度为10.0 nmol/L,培养时间为48 h时达到高峰。培养48 h后,10.0 nmol/L 17β-雌二醇干预的子宫内膜异位症腺上皮细胞OPN及MMP-9蛋白表达高于未加药干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异位症腺上皮细胞经siRNA-OPN干扰后,OPN、MMP-9蛋白表达水平低于经无意义siRNA干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干预措施处理后,子宫内膜异位症腺上皮细胞穿膜细胞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7β-雌二醇干预的子宫内膜异位症腺上皮细胞穿膜细胞数高于未处理干预,siRNA-OPN干预的子宫内膜异位症腺上皮细胞穿膜细胞数多于未处理干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雌激素诱导的OPN蛋白表达增加导致MMP-9的表达上调,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的迁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骨桥蛋白质 基质金属蛋白酶-9 雌激素类
下载PDF
菟丝子黄酮通过调节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干预去卵巢大鼠骨代谢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37
6
作者 赵素霞 刘会丽 江红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8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探讨菟丝子黄酮基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干预去卵巢大鼠骨代谢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00只健康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实验组(菟丝子黄酮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及低剂量组),每组20只。模型组和实验组在输卵管壶腹处进行结扎,... 目的探讨菟丝子黄酮基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干预去卵巢大鼠骨代谢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00只健康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实验组(菟丝子黄酮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及低剂量组),每组20只。模型组和实验组在输卵管壶腹处进行结扎,然后切除两侧卵巢;假手术组仅行开腹手术。实验组给予相应剂量的菟丝子黄酮混悬液灌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12周造模结束后,处死大鼠并取材。测定五组大鼠全身、右侧股骨近端2 cm和4~6腰椎骨的骨密度及血清β-链蛋白(β-catenin)、骨保护素(OPG)、细胞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DKK1水平。分析血清β-catenin水平与OPG、RANKL的相关性。结果假手术组,高、中、低菟丝子黄酮剂量实验组在全身、股骨近端2 cm及4~6腰椎骨密度上均高于模型组(P<0.05);假手术组、高中低菟丝子黄酮剂量实验组的血清β-catenin、OPG水平高于模型组(P<0.05),假手术组、高中低菟丝子黄酮剂量实验组的血清RANKL、DKK1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高、中、低菟丝子黄酮剂量实验组的血清β-catenin水平均与OPG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RANKL、DKK1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菟丝子黄酮能够调节去卵巢大鼠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因子β-catenin、OPG、RANKL、DKK1的水平,从而增加骨密度,改善骨质疏松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去卵巢 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 菟丝子黄酮 骨代谢
下载PDF
早期孕期治疗对妊娠梅毒患者妊娠结局和围产儿预后先天性梅毒患儿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17
7
作者 覃小敏 徐薇 +1 位作者 黄艳丽 邢辉 《安徽医药》 CAS 2015年第6期1187-1188,共2页
目的:研究早期孕期治疗对妊娠梅毒患者妊娠结局和围产儿预后先天性梅毒患儿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3月到2013年7月之间来该院进行妊娠梅毒抗感染治疗的患者64例,年龄24~38岁,平均年龄(29.5±1.4... 目的:研究早期孕期治疗对妊娠梅毒患者妊娠结局和围产儿预后先天性梅毒患儿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3月到2013年7月之间来该院进行妊娠梅毒抗感染治疗的患者64例,年龄24~38岁,平均年龄(29.5±1.4)岁。按1∶1的随机方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比较两组妊娠结局情况,比较两组新生儿预后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妊娠结局在早产、死产及正常产方面比较均有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新生儿结局在新生儿死亡、窒息儿及正常新生儿等方面比较均有差异,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梅毒新生儿方面的比较差异不大。结论早期孕期治疗对妊娠梅毒患者妊娠结局和围产儿预后先天性梅毒患儿发生率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期治疗 妊娠梅毒 妊娠结局 梅毒患儿
下载PDF
综合康复疗法联合解郁安神颗粒干预对产后抑郁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5
8
作者 王芳 刘韵 江红 《安徽医药》 CAS 2018年第6期1167-1170,共4页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疗法联合解郁安神颗粒干预对产后抑郁的疗效以及对血清中瘦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110例产后抑郁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号单双数分为对照组与综合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包括心理干预和放松训练的综合康复疗法,综合组在对...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疗法联合解郁安神颗粒干预对产后抑郁的疗效以及对血清中瘦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110例产后抑郁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号单双数分为对照组与综合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包括心理干预和放松训练的综合康复疗法,综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解郁安神颗粒治疗,两组连续治疗8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HAMD-17)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瘦素水平。结果治疗后,综合组HAMD量表各因子评分[焦虑(2.97±0.33)分、昼夜(0.68±0.09)分、睡眠障碍(2.21±0.24)分、体质量(0.20±0.04)分、绝望感(2.09±0.23)分、认知障碍(6.17±0.08)分、阻滞(4.68±0.0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焦虑(4.12±0.62)分、昼夜(1.17±0.15)分、睡眠障碍(3.61±0.43)分、体重(0.71±0.09)分、绝望感(3.88±0.46)分、认知障碍(8.15±1.02)分、阻滞(7.30±0.09)分](P<0.01)。治疗4周和8周后,综合组患者的PSQI[(7.52±0.09)分、(5.99±0.07)分]、EPDS[(13.32±1.66)分、(11.77±1.37)分]及SDS[(54.88±6.27)分、(43.30±4.86)分]评分显著少于对照组同期(P<0.01)。治疗后4周和8周,综合组患者血清中瘦素水平[(361.34±38.26)pg·m L-1、(291.63±32.08)pg·m L-1]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康复疗法联合解郁安神颗粒干预对产后抑郁的疗效显著,抑制患者血清中瘦素水平可能与其治疗效果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产后 康复护理 安神剂 疏肝解郁剂 瘦素
下载PDF
中老年宫颈癌患者预后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17
9
作者 覃小敏 李琳 +1 位作者 黄艳丽 邢辉 《癌症进展》 2015年第3期346-349,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中老年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接受5年随访的82例中老年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死亡为观察终点,将患者分为生存组(n=32)和死亡组(n=50),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用单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中老年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接受5年随访的82例中老年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死亡为观察终点,将患者分为生存组(n=32)和死亡组(n=50),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用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及Kaplan-Meier法进一步探讨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产次、病理类型及浸润深度的组间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分化程度、病理分期、淋巴转移、瘤体直径及COX-2表达阳性率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理分期>Ⅱ期、存在淋巴结转移、瘤体直径>4 cm、COX-2表达阳性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在治疗中老年宫颈癌患者时,应注意病理分期>Ⅱ期、存在淋巴转移、瘤体直径>4 cm、COX-2表达阳性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年 宫颈癌 预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湖北襄阳地区女性宫颈高危型HPV感染分布情况及危险因素探讨 被引量:6
10
作者 覃小敏 邢辉 +1 位作者 李琳 权效珍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5年第3期205-208,共4页
目的 分析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es,HPV)在湖北襄阳地区妇女中的感染率及感染年龄分布情况,以及危险因素.方法 以2012-2014年间在本院就诊的468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cervista酶切信号放大法检测14种高危型的HPV.... 目的 分析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es,HPV)在湖北襄阳地区妇女中的感染率及感染年龄分布情况,以及危险因素.方法 以2012-2014年间在本院就诊的468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cervista酶切信号放大法检测14种高危型的HPV.其中感染高危型HPV阳性病例则进一步分析HPV感染年龄分布情况以及其在子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CIN)、宫颈癌、宫颈炎患者中的感染情况,并结合病例资料分析HPV感染危险因素.结果 4689例患者中有950例感染高危型HPV,感染率为20.26%.HPV在宫颈癌患者中的感染率最高,其次为CIN,宫颈癌相较于其他两类患者感染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以≥55岁者的感染率最高.初次性行为年龄过早、宫颈癌家族史、多产史、经常熬夜等均是HPV感染的影响因素.结论 湖北襄阳地区HPV感染率与LARC国际癌症研究协会公布的亚洲常见HPV感染率一致.在不同年龄段中,感染率最高的年龄组为55岁以上及25岁以下,宫颈癌、CIN患者HPV感染率较高,而经常熬夜、有宫颈癌家族史、初次性行为年龄过早等因素属于HPV感染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子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 宫颈癌 宫颈炎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光动力学治疗子宫颈持续性HPV感染临床疗效对比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韵 权效珍 覃小敏 《安徽医药》 CAS 2016年第1期102-105,共4页
目的探讨在对子宫颈持续性人乳头瘤样病毒(HPV)感染使用光动力学和激光治疗的疗效对比。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2月在该院妇科通过HPV DNA杂交捕获实验证实其有HPV感染,并且感染持续达6个月以上的148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 目的探讨在对子宫颈持续性人乳头瘤样病毒(HPV)感染使用光动力学和激光治疗的疗效对比。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2月在该院妇科通过HPV DNA杂交捕获实验证实其有HPV感染,并且感染持续达6个月以上的148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光动力学法和激光治疗法对对各组患者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患者治疗后采用新柏氏液基细胞学检测(TCT),光动力学组明显优于激光治疗组(P<0.05);转阴性率以及治愈率上,光动力学组也明显优于激光治疗组(P<0.05);不良反应方面,两组在治疗后不良反应方面,不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与激光治疗方法相比,光动力学治疗方案有着疗效好,治愈率高且可以重复治疗等优点,并且也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学治疗法 激光治疗 人乳头瘤样病毒 宫颈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晚期卵巢癌经紫杉醇化疗所致神经毒性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成莉 李琳 邢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9期3453-3456,共4页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晚期(Ⅲ~Ⅳ期)卵巢癌经紫杉醇化疗后诱发的神经毒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2年3月襄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Ⅲ~Ⅳ期卵巢癌患者124例,根据其是否接受EPO治疗及接受治疗的时间分为早期EPO...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晚期(Ⅲ~Ⅳ期)卵巢癌经紫杉醇化疗后诱发的神经毒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2年3月襄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Ⅲ~Ⅳ期卵巢癌患者124例,根据其是否接受EPO治疗及接受治疗的时间分为早期EPO组、晚期EPO组、非EPO组。根据癌症治疗功能评估/妇科肿瘤神经毒性问卷(FACT/GOG-NTX问卷)评分对3组患者行神经毒性评估。比较3组患者神经毒性分级、最早出现神经毒性损伤的时间以及累积紫杉醇用量;比较早期EPO组不同贫血分级患者的神经毒性损伤分级。结果 3组患者神经毒性分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6.862,P=0.032)。早期EPO组不同贫血分级患者的神经毒性损伤分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810,P〈0.05)。早期EPO组发生神经毒性损伤最早时间〔(12.3±2.2)周〕长于晚期EPO组〔(10.7±1.6)周〕及非EPO组〔(7.7±1.2)周,P〈0.05〕。早期EPO组最早发生神经毒性损伤时紫杉醇用量平均为(785.3±67.5)mg,高于晚期EPO组〔(511.6±61.7)mg〕及非EPO组〔(354.2±47.5)mg,P〈0.05〕。结论EPO能够有效减轻以紫杉醇为基础化疗的Ⅲ~Ⅳ期卵巢癌患者神经毒性,早期应用EPO效果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生成素 卵巢肿瘤 神经毒性 紫杉醇
下载PDF
欣母沛预防和治疗剖宫产术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7
13
作者 周敏 李琳 《中国性科学》 2016年第9期121-123,共3页
目的:观察欣母沛在预防和治疗宫缩乏力性剖宫产术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剖宫产术后有产后出血倾向的高危孕妇161例(包括双胎妊娠、巨大胎儿、前置胎盘),随机分为两组。欣母沛组(观察组83例):胎儿娩出后立即宫体注射250ug欣母沛... 目的:观察欣母沛在预防和治疗宫缩乏力性剖宫产术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剖宫产术后有产后出血倾向的高危孕妇161例(包括双胎妊娠、巨大胎儿、前置胎盘),随机分为两组。欣母沛组(观察组83例):胎儿娩出后立即宫体注射250ug欣母沛;缩宫素组(对照组78例):胎儿娩出后宫体注射20 U缩宫素。比较两组术后2h及24h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用药后起效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后2h及24h平均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后起效时间为(4.5±1.0)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7.2±1.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1%(3/8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82%(10/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使用欣母沛有助于减少剖宫产术产后出血,起效时间快,安全性高,可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欣母沛 剖宫产 产后出血
下载PDF
姜黄素对小鼠宫颈癌皮下移植瘤模型外周血和肿瘤组织MMP2、MMP9、VE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江红 毛小刚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年第9期832-835,共4页
目的探讨姜黄素在小鼠宫颈癌皮下移植瘤模型中对外周血和肿瘤组织MMP2、MMP9和VEGF表达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Hela细胞,待细胞处于指数生长期时重悬计数时,选取60只C57小鼠皮下注射5×105个Hela细胞构建皮下移植瘤模型并进行随机分组... 目的探讨姜黄素在小鼠宫颈癌皮下移植瘤模型中对外周血和肿瘤组织MMP2、MMP9和VEGF表达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Hela细胞,待细胞处于指数生长期时重悬计数时,选取60只C57小鼠皮下注射5×105个Hela细胞构建皮下移植瘤模型并进行随机分组,所有小鼠被分成顺铂组(阳性对照组)、姜黄素、对照组3组,7 d后肿瘤基本形成开始治疗,其中顺铂组隔天给予2 mg/kg腹腔注射;姜黄素组每天给予5 g/(kg·d),0.1 ml/10 g灌胃治疗,对照组每天给予0.1 ml/10 g生理盐水治疗;待肿瘤生长至第21天处死小鼠,处死前眼眶取血并留存血清,同时测量肿瘤体积和重量、收集肿瘤组织;之后用ELISA检测试剂盒检测外周血和肿瘤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结果 21 d后3组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全部构建成功,姜黄素组肿瘤体积和重量略小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顺铂组肿瘤体积和重量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外周血还是肿瘤组织中,顺铂组和姜黄素组的MMP2、MMP9和VEGF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但顺铂组与姜黄素组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姜黄素对小鼠宫颈癌皮下移植瘤生长的质量和体积影响不大,但能够抑制宫颈癌皮下移植瘤模型中外周血和肿瘤组织中MMP2、MMP9和VEGF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宫颈癌 姜黄素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不同妊娠期外阴阴道感染假丝酵母菌感染分析及其对妊娠结局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李晓芳 周凤勤 《中国性科学》 2016年第10期115-118,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妊娠期外阴阴道感染假丝酵母菌感染情况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1月产前检查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涂片、培养等,对其中145例假丝酵母菌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时期无感染的30... 目的:探讨不同妊娠期外阴阴道感染假丝酵母菌感染情况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1月产前检查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涂片、培养等,对其中145例假丝酵母菌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时期无感染的307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在妊娠结局等方面差异。结果:452例妊娠者,假丝酵母菌培养阳性率为32.08%,假丝酵母菌感染有症状患者为36例,占24.83%,发病率为7.96%。早中晚孕期有症状的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的31.54%、33.12%、31.55%,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有症状组患者产褥感染、胎盘早破、伤口愈合不良、早产等发生率与对照组及无症状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感染有症状组新生儿鹅口疮、巨细胞毒感染、尿布皮炎感染率明显高于无症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孕期与妊娠期妇女假丝酵母菌的感染率无相关性,妊娠期VVC增高孕妇阴道裂伤、伤口愈合不良、胎膜早破、产褥感染等风险,同时对新生儿产生一定的影响,导致新生儿早产和感染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阴道 假丝酵母菌 妊娠结局
下载PDF
腹腔镜下根治性子宫切除术治疗宫颈癌的效益与风险探讨 被引量:8
16
作者 周敏 李琳 《中国性科学》 2016年第6期59-61,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根治性子宫切除术治疗宫颈癌的效益与风险。方法:选取我院妇科收治的160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0例采用腹腔镜下根治性子宫切除术(LRH),对照组80例采用经腹根治性子宫切除术(ARH),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根治性子宫切除术治疗宫颈癌的效益与风险。方法:选取我院妇科收治的160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0例采用腹腔镜下根治性子宫切除术(LRH),对照组80例采用经腹根治性子宫切除术(ARH),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各项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淋巴结清扫数、切缘残留、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盆腔引流量、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并对两种治疗方式的优缺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LRH组在术中失血量、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盆腔引流量及手术并发症方面优于ARH组(P<0.05),但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切缘残留及住院总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RH手术治疗宫颈癌在技术上是安全可行的,具有创伤小、失血少、肠道功能恢复快及住院时间短等优势,并且可达到与ARH手术相同的根治效果,具有较好的效益和风险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子宫切除术 宫颈癌 效益与风险
下载PDF
光动力学处理对宫颈癌细胞的miRNA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兰艳丽 刘韵 《安徽医药》 CAS 2015年第12期2321-2325,共5页
目的研究光动力学(PDT)处理对宫颈癌细胞的miRNA的影响。方法将He La细胞接种到黑色透明底的96孔微Optilux板(1×104细胞/孔)。24 h后,当细胞附着在培养板上,除去培养基,并将培养物在磷酸盐缓冲盐溶液(PBS,p H 7.4)中洗涤3次,进行... 目的研究光动力学(PDT)处理对宫颈癌细胞的miRNA的影响。方法将He La细胞接种到黑色透明底的96孔微Optilux板(1×104细胞/孔)。24 h后,当细胞附着在培养板上,除去培养基,并将培养物在磷酸盐缓冲盐溶液(PBS,p H 7.4)中洗涤3次,进行不同浓度的光敏剂PDT处理。评价PDT对He La细胞活力影响,并进行细胞计数,以评估其对PDT灵敏度。激光照射1 h后,所有He La细胞的总细胞RNA经Quick Gene RNA细胞培养试剂盒提取后,进行DNA酶处理,使用大容量c DNA逆转录试剂盒进行逆转录(RT)。实时PCR定量测定凋亡相关的miRNA(MIR-7,miR-148a,miR-204,miR-210,miR-216和miR-296的表达水平。结果 PDT处理1 h后,与未做任何干预处理的对照组比较,He La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至78%。PDT处理24 h后,He La细胞全部死亡。此外,PDT处理1 h后,He La细胞内聚半胱天冬酶活性,显著增高。另外,PDT处理1h后,miR-210和miR-296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然而,其他miRNA的表达水平包括miR-7,miR-148a,miR-204和miR-216与对照组无差异。结论 PDT处理宫颈癌细胞后,miRNA表达水平不同,miR-210和miR-296的表达水平最高,可以作为宫颈癌PDT疗效的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疗法 小分子RNA 细胞凋亡 HE La细胞 5氨基乙酰丙酸
下载PDF
丙氨瑞林对子宫内膜癌Chk1/2和Plk1蛋白表达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韵 兰艳丽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103-105,109,共4页
目的本文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Chk1/2和Plk1蛋白的表达变化及其相关性,并探讨丙氨瑞林治疗相关机制。方法本文采用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分析本院2009年5月~2013年5月诊治的4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接受丙氨瑞林治疗后肿瘤组织中Chk1、C... 目的本文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Chk1/2和Plk1蛋白的表达变化及其相关性,并探讨丙氨瑞林治疗相关机制。方法本文采用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分析本院2009年5月~2013年5月诊治的4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接受丙氨瑞林治疗后肿瘤组织中Chk1、Chk2、Plk1、Bcl2和Bax蛋白及caspases 3表达的差异性,并采用Spearman对plk1,Chk1,Chk2进行等级相关性分析。并以3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为对照。结果研究显示Chk1、Chk2、PIk1及Bcl2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1),而促凋亡蛋白Bax及caspase3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丙氨瑞林治疗后子宫内膜癌组织的上述蛋白异常表达均得到部分恢复。相关性分析显示PIk1表达与Chk1和Chk2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结论丙氨瑞林通过抑制子宫内膜癌组织上调的Chk1、Chk2、PIk1及Bcl2蛋白及下调的Bax及caspase3发挥抑制子宫内膜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丙氨瑞林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检测点激酶
下载PDF
剖宫产手术并发症患者产后性功能及生活质量的临床调查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晓芳 周凤勤 《中国性科学》 2016年第12期106-109,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剖宫产手术并发症对产妇未来生殖健康及性功能影响,为剖宫产产妇术后治疗和康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接诊的行剖宫产手术的175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90例)和对照组(85例),观... 目的:对比分析剖宫产手术并发症对产妇未来生殖健康及性功能影响,为剖宫产产妇术后治疗和康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接诊的行剖宫产手术的175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90例)和对照组(85例),观察组产妇有并发症发生,而对照组产妇术中、术后皆无并发情况。统计两组产妇产后3、6、9个月的FSFI评分、性生活频率,并对两组产妇随访期间的生活质量水平做调查。结果:(1)观察组在产后3个月、6个月的性功能障碍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9个月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产后3个月、9个月,观察组产妇的性生活频率明显低于孕前,与同期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产后6个月,观察组产妇生活质量(生理方面、心理方面、社会关系、环境方面)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手术并发症会增加产妇产后近期内的性功能障碍几率,降低产后的生活质量水平,有效的预防与控制临床剖宫产并发症对产妇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并发症 生殖健康 性功能
下载PDF
不明原因不孕患者黄体期补充雌激素的意义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权效珍 覃小敏 +2 位作者 刘韵 朱艳 杨学舟 《中国性科学》 2016年第11期94-96,共3页
目的:分析探讨黄体期添加雌激素对不明原因不孕患者的影响,为改进临床方案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不明原因不孕患者41例与正常生育妇女60例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各组雌、孕激素水平及比例分布差... 目的:分析探讨黄体期添加雌激素对不明原因不孕患者的影响,为改进临床方案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不明原因不孕患者41例与正常生育妇女60例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各组雌、孕激素水平及比例分布差异。将不孕组雌激素低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均给予孕激素(P)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于黄体期加用雌激素(E2),对比分析治疗效果的改善情况。结果:不孕组患者排卵后第7d的P、E2及P/E2比值明显低于正常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排卵后第3d各组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不孕患者中,加用E2、P治疗的实验组,排卵后第7d治疗组患者的P及P/E2比值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单用P的对照组(P<0.05),排卵后第3d各组指标比较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妊娠成功率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体期添加雌激素可提高不明原因不孕患者的妊娠成功率,为临床上不明原因不孕患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具有进一步扩大研究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原因不孕 黄体期 雌激素 妊娠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