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刘杰 贾世军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0年第8期153-155,共3页
目的探讨骨嗜酸性肉芽肿(EG)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骨EG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15例骨EG中13例单发病灶,2例多发,共17处病灶,其中发生在颅骨7例、椎体3例、锁骨1例、骨盆2例、肋骨1例、长... 目的探讨骨嗜酸性肉芽肿(EG)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骨EG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15例骨EG中13例单发病灶,2例多发,共17处病灶,其中发生在颅骨7例、椎体3例、锁骨1例、骨盆2例、肋骨1例、长骨3例。颅骨病灶表现为侵犯颅骨内外板穿透性骨质破坏,可出现"双边征";椎体表现为楔形或扁平椎改变,可伴有周围软组织肿胀或脊髓受压,椎间隙不受累;长骨主要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部分边缘硬化,可见层样骨膜反应及"袖套征";骨盆、肋骨及锁骨表现缺乏特异性。病灶在CT上一般呈混杂密度肿块影,MRI上病灶为稍长T1、T2信号,周围伴有脊髓及软组织水肿,病灶内部有坏死。骨EG的病理表现为朗格汉斯细胞增生和炎性细胞的浸润。结论骨EG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异性,综合其影像学表现、临床特征,有助于准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性肉芽肿 放射摄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炎性乳腺癌的钼靶X线表现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杰 杨玲 +1 位作者 罗锐 何欢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4年第12期1227-1228,共2页
目的总结炎性乳腺癌的钼靶X线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炎性乳腺癌患者的钼靶X线影像资料。结果18例患者中钼靶X线表现为弥漫性高密度阴影12例,不规则肿块影4例,乳腺腺体结构紊乱2例;乳腺皮肤弥漫性增厚16例,皮下脂肪层浑浊10例;腋下淋... 目的总结炎性乳腺癌的钼靶X线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炎性乳腺癌患者的钼靶X线影像资料。结果18例患者中钼靶X线表现为弥漫性高密度阴影12例,不规则肿块影4例,乳腺腺体结构紊乱2例;乳腺皮肤弥漫性增厚16例,皮下脂肪层浑浊10例;腋下淋巴结肿大12例;乳腺腺体内微小钙化4例,大导管征5例。结论炎性乳腺癌有典型的钼靶X线表现,钼靶X线在炎性乳腺癌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乳腺癌 乳腺钼靶X线摄影
原文传递
脑部类淋巴系统的定量MRI成像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赵亚莉 吴宏宇 +5 位作者 翟林寒 梁伟强 刘欢 彭成东 王秋霞 张菁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16-320,共5页
作为大脑内的"废物"清除途径,类淋巴系统是维系脑细胞微环境稳态的保证。研究发现多种神经系统疾病中存在类淋巴系统的改变。MRI是目前唯一能实现人体类淋巴系统成像的技术,且具有软组织分辨率高、对示踪剂敏感等优势。定量MR... 作为大脑内的"废物"清除途径,类淋巴系统是维系脑细胞微环境稳态的保证。研究发现多种神经系统疾病中存在类淋巴系统的改变。MRI是目前唯一能实现人体类淋巴系统成像的技术,且具有软组织分辨率高、对示踪剂敏感等优势。定量MRI更是能够客观评价类淋巴系统的流入与流出功能的改变。因此,本文围绕定量MRI技术在类淋巴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综述如下,旨在为类淋巴系统相关疾病的诊治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淋巴系统 磁共振成像 定量技术 中枢神经系统 脑脊液示踪剂
原文传递
3.0T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与弥散加权成像对腮腺不同类型肿瘤的鉴别诊断 被引量:14
4
作者 林明飞 云昊 +1 位作者 陆裕富 武峰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65-767,共3页
目的探讨3.0T MR动态增强(DCE-MRI)半定量、定量分析和弥散加权成像(DWI)对腮腺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分析文昌市人民医院心胸甲乳外科收治的腮腺肿瘤患者56例;收集整理所有患者的临床、病理、DCE-MRI及DWI资料。对各肿块的时... 目的探讨3.0T MR动态增强(DCE-MRI)半定量、定量分析和弥散加权成像(DWI)对腮腺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分析文昌市人民医院心胸甲乳外科收治的腮腺肿瘤患者56例;收集整理所有患者的临床、病理、DCE-MRI及DWI资料。对各肿块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定量参数值(Ktrans、Kep、ve)、表观弥散系数(ADC)值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来计算DCE-MRI和DWI对良恶性腮腺肿瘤的诊断效能。结果良性肿瘤中的多形性腺瘤中86.67%(13/15)呈上升型TIC曲线(A型),13.23%(2/15)呈廓清型曲线(C型);腺淋巴瘤中有73.07%(19/26)呈平台型曲线(B型),26.93%(9/26)呈C型曲线。恶性肿瘤中90%(9/10)呈C型曲线,10%(1/10)呈B型曲线;良恶性肿瘤的TIC曲线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腮腺恶性肿瘤与多形性腺瘤、其他良性肿瘤的ADC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腮腺恶性肿瘤与腺淋巴瘤之间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动态增强和弥散成像对腮腺肿瘤良恶性的鉴别有着较高的临床价值,对恶性肿瘤与多形性腺瘤、腺淋巴瘤之间的鉴别诊断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肿瘤 动态增强 定量分析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