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蟾毒精抑制人肝癌细胞株增殖、促凋亡作用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3
1
作者 史磊 张耀勇 田爱霞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178-181,共4页
目的:观察华蟾毒精对人肝癌细胞株增殖抑制及促凋亡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选取人肝癌细胞HepG2进行培养,取对数生长期HepG2细胞分为实验组1(浓度为25μmol/L华蟾毒精处理)、实验组2(浓度为50μmol/L华蟾毒精处理)、实验组3(浓度为100... 目的:观察华蟾毒精对人肝癌细胞株增殖抑制及促凋亡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选取人肝癌细胞HepG2进行培养,取对数生长期HepG2细胞分为实验组1(浓度为25μmol/L华蟾毒精处理)、实验组2(浓度为50μmol/L华蟾毒精处理)、实验组3(浓度为100μmol/L华蟾毒精处理)和对照组(加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培养24h、48h后采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对照组和实验组肝癌细胞HepG2增殖抑制率和凋亡率。培养48h后荧光定量PCR检测AKT、mTOR、Caspase3、Bax和Bcl-2 m RNA表达量,免疫印迹法检测Caspase3、Bax和Bcl-2蛋白表达量。结果:培养24h、48h,实验组1、实验组2和实验组3细胞增殖抑制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24h、48h实验组1、实验组2和实验组3细胞凋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48h,实验组1、实验组2和实验组3细胞AKT、mTOR、Bcl-2 m RNA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Bax和Caspase-3 m RNA表达量均显著增加(P<0.05),且实验组Caspase3、Bax和Bcl-2蛋白表达与m RNA表达结果趋势一致。结论:华蟾毒精能够抑制肝癌细胞HepG2增殖,并促进其凋亡,作用机制可能与通过下调Bcl-2蛋白和上调Bax、Caspase-3蛋白的表达,调控AKT/mTOR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华蟾毒精 增殖凋亡 BAX/BCL-2 Caspase-3 AKT/mTOR信号通路
下载PDF
PBMCIP-10mRNA对慢性HBV感染相关肝衰竭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晓霖 黄少军 +3 位作者 邢凌翔 韩晓颖 王秀珍 陈秀记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4期329-332,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IP-10mRNA水平与HBV相关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住院的HBV相关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50例,给予内科综合治疗并随访3个月,所有患者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单个核细胞I... 目的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IP-10mRNA水平与HBV相关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住院的HBV相关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50例,给予内科综合治疗并随访3个月,所有患者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单个核细胞IP-10mRNA水平;选取同时期2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20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和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检测其PBMC中IP-10mRNA表达水平,分析各组间的差异。同时分析肝衰竭生存组和死亡组IP-10mRNA表达的差异。结果健康对照组、慢性乙型肝炎组、乙肝后肝硬化组和肝衰竭组患者PBMCIP-10mRNA水平分别为0.412±0.061,0.641±0.083,0.693±0.033,0.956±0.277。肝衰竭组患者PBMCIP-10mRNA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1);慢性乙型肝炎组患者PBMCIP—10mRNA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肝衰竭死亡组PBMCIP-10mRNA水平为1.126±0.270,高于生存组的0.823±0.2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296,P〈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1,临界值为0.9255,大于界值组生存率为18.18%(4/22),小于界值组生存率为85.71%(24/28),χ2=22.803,P〈0.001。结论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PBMCIP-10mRNA水平与预后相关,检测患者PBMCIP-10mRNA,有助于评估HBV—ACLF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预后 白细胞 单核 RNA 趋化因子类
原文传递
CXCL10基因rs56061981单核苷酸多态性与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易感性及严重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2
3
作者 黄少军 付文荣 +3 位作者 汪晶晶 程正江 陈秀记 王晓霖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1期97-102,共6页
目的探讨CXC趋化因子配体10(C-H-C motif chemokine ligand 10,CXCL10)基因rs56061981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epatitis B virus 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 目的探讨CXC趋化因子配体10(C-H-C motif chemokine ligand 10,CXCL10)基因rs56061981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epatitis B virus 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发病风险及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收集86例HBV-ACLF和42例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入院时的血液标本。常规方法检测患者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transferase,AL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standard ratio,INR)、肌酐(creatinine,Cr)、白蛋白(albumin,ALB)和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CHE),计算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XCL10 mRNA水平,DNA测序法检测CXCL10基因rs56061981位点基因型。卡方检验比较ACLF和CHB组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型频率的差异。按是否携带T等位基因分组,t检验比较两组ALT、TBil、INR、MELD、ALB、CHE及CXCL10 mRNA水平的差异。结果CHB组和HBV-ACLF组比较,性别、年龄、酗酒史、吸烟史、HBV基因型、HBeAg状态和HBV-DNA水平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LF组CXCL10基因rs56061981位点CT+TT基因型频率和T等位基因频率均明显高于CHB组(χ^(2)=4.83,P=0.03和χ^(2)=4.95,P=0.03),有显著性差异。基因型CT+TT是CHB进展成HBV-ACLF的危险因素(OR=2.897,95%CI:1.09~7.68);等位基因T是CHB进展成HBV-ACLF的危险因素(OR=2.746,95%CI:1.10~6.89)。携带T等位基因的ACLF个体血浆INR值和MELD评分明显高于携带C等位基因的个体(t=2.63,P=0.013和t=2.7,P=0.011),有显著性差异。ALB和CHE明显低于携带C等位基因的个体(t=2.67,P=0.01和t=3.545,P=0.001),有显著性差异。而两组间血清TBiL和A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XCL10基因rs56061981单核苷酸多态性与HBV-ACLF易感性及严重程度存在显著关联。等位基因T可能是HBV-ACLF的易感基因,可以作为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预测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 CXC趋化因子配体10 rs56061981 多态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