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何煦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第7期224-224,共1页
游戏教学法可以使小学英语教学的形式得到丰富,可以根据学生的表达需求,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借助学生的感官和行为,激发学生浓厚的英语学习兴趣,促进学习效果有效提高.对此,本文笔者和自身工作实践经验相结合,对游戏教学法在小... 游戏教学法可以使小学英语教学的形式得到丰富,可以根据学生的表达需求,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借助学生的感官和行为,激发学生浓厚的英语学习兴趣,促进学习效果有效提高.对此,本文笔者和自身工作实践经验相结合,对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英语 游戏教学法 兴趣
下载PDF
情景赋予课堂生命——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情景教学策略
2
作者 廖春阳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第7期221-221,共1页
小学英语新课标中明确提出,教师要创设和学生实际生活相贴近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主动性,促进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全面发展.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好玩、好奇心重、模仿性强等特征,他们主要为形象思维,而小学英语课程学习较... 小学英语新课标中明确提出,教师要创设和学生实际生活相贴近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主动性,促进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全面发展.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好玩、好奇心重、模仿性强等特征,他们主要为形象思维,而小学英语课程学习较为枯燥,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将其求知欲望激发出来.这就要求小学英语教师应善于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运用情景教学法,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欲,可以促进教学效率有效提高.对此,本文主要对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情景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生 英语教学 情景教学
下载PDF
聚焦绿色评语,向童心深处漫溯
3
作者 张金梅 《小学教学参考》 2019年第16期83-84,共2页
激励性评语增强学生习作的信心;趣味性评语有效地唤醒学生习作热情;启发性评语充分挖掘学生习作中可取之处,正确引领学生,提高习作水平;共鸣性评语通过师生对话,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让生命更健康舒展,委婉性评语则是委婉地向学生提出合... 激励性评语增强学生习作的信心;趣味性评语有效地唤醒学生习作热情;启发性评语充分挖掘学生习作中可取之处,正确引领学生,提高习作水平;共鸣性评语通过师生对话,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让生命更健康舒展,委婉性评语则是委婉地向学生提出合理化建议,具有“曲径通幽”的独特魅力。“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充满人文关怀的绿色评语,焕发习作创新热情,开创习作新天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评语 人文关怀 激发 唤醒
下载PDF
抗挫折教育,教育什么
4
作者 孙智辉 《新班主任》 2019年第4期13-13,共1页
网络上流传着很多关于挫折教育的文章,其中有一篇题为《挫折教育,从来都是伪命题》吸引了我的注意力。之所以喜欢甚至有些欣赏这个题目,是因为我也这样认为:关于挫折,根本不需要教育。为什么?从表象来看,挫折是一种情绪体验。每一个人... 网络上流传着很多关于挫折教育的文章,其中有一篇题为《挫折教育,从来都是伪命题》吸引了我的注意力。之所以喜欢甚至有些欣赏这个题目,是因为我也这样认为:关于挫折,根本不需要教育。为什么?从表象来看,挫折是一种情绪体验。每一个人都会产生这种情绪,没有处理好它而出现问题的人,相对来说还是少数。换种说法,即使没有接受所谓的抗挫折教育,人们也可以很好地面对挫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挫折教育 情绪体验 注意力 文章
下载PDF
吃虫草
5
作者 花晓红 《少儿美术》 2015年第10期20-21,共2页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视频了解吃虫草的外形、色彩特征和捕虫特点,会用学过的方法细致地表现吃虫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关键词 虫草 教学目标 表现能力 观察能力 特征和
原文传递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6
作者 张金梅 《小学语文教学》 2022年第17期37-39,共3页
【教学目标】1.运用联系的方法,结合关键词句品读故事内容,了解人物特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2.能大致读懂“阅读链接”中的原著片段,并能找到课文中对应的段落。通过对比阅读.交流阅读古典名著的初步感受,激发... 【教学目标】1.运用联系的方法,结合关键词句品读故事内容,了解人物特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2.能大致读懂“阅读链接”中的原著片段,并能找到课文中对应的段落。通过对比阅读.交流阅读古典名著的初步感受,激发阅读原著的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阅读 古典名著 关键词句 教学目标 阅读链接 人物形象 品读 交流阅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